学术投稿

偏头痛的超声多普勒研究

牛永华;张铁山;禚敏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TCD), 偏头痛, 脑血流动力学
摘要:目的进一步证实TCD用于检测偏头痛患者的脑部血流动力学,判断脑血管的功能状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应用TCD技术,对51例健康人和60例偏头痛患者进行多普勒检测,并对同一病例的发作期与间歇期脑血流动力学对比研究,提高了其可比性,减少了人为误差.结果偏头痛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有血流速增高(87%)、血流速减低(45%)、血流速正常三种表现,另有血流速不稳和血管杂音等表现.并发现同一偏头痛患者血流速异常的血管及其异常部位发作期和间歇期不完全一致.结论血流频谱异常及血管杂音可作为偏头痛诊断的佐证,典型偏头痛与普通型偏头痛两者均存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也说明偏头痛患者存在明显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宫腔粘连的介入性超声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的介入性超声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 64例不孕、闭经及周期性腹痛的患者,行介入性超声检查并在超声监导下行经宫颈宫腔粘连松解术.结果经介入性超声诊断宫腔粘连63例(98.43%).64例手术中,62例手术顺利,2例穿孔.随访42例,21例症状消失或减轻,其中4例妊娠,2例分娩;13例分解粘连组织后取出宫内避孕器、残留胎骨及妊娠囊;3例复发.结论介入性超声是诊断和治疗宫腔粘连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丹;夏恩兰;孟焱;翟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乳腺叶状肿瘤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目的研究乳腺叶状肿瘤的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CDFI)特点.方法回顾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叶状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所见.结果①叶状肿瘤的二维表现为:乳腺较大类圆形或分叶状肿物,形态规则(3例)、哑铃型(2例),边界清晰,均可见包膜回声及侧方声影(5例),内部多为欠均匀的中低回声(4例),2例伴有不规则无回声;后壁回声增强.②多普勒超声表现:多数肿物内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较丰富(4/5).动脉大血流速度和RI变化范围较大.似与肿物大小有关.结论叶状肿瘤的二维声像图具有一定特点,但无特异性.难于提示正确诊断.叶状肿瘤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较丰富,声像图结合CDFI有利于本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周跃兴;肖健存;崔立刚;张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声学密度定量技术在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应用探讨

    声学密度测定(AD)是以背向散射积分为基础的定量方法[1].笔者应用声学密度定量技术对12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了检测,并与正常人组对照.现将结果如下.

    作者:柳双敏;王燕;吴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自动活检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在欧美许多国家,前列腺癌(PCA)是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在美国,每年约28500人死于PCA.据美国2731例尸解病理组织学仔细研究,50岁以上男性,30%有PCA,而60岁以上,PCA高达40%以上.其中多数是临床上未发现的隐匿癌,做出临床诊断者仅1.8%.我国PCA发生率较低,但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大多数小的(<1.5cm)PCA分化程度良好,生长缓慢,但体积大而且分化差者(anaplasia)预后不良.因此,PCA的早期发现,明确其组织学诊断和分级、分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受到学者们的普遍关注[1-5].

    作者:张武;王金锐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卵巢转移瘤超声诊断

    目的总结卵巢转移瘤超声表现.方法显示肿瘤部位、大小、内部回声,观察肿物内血流、频谱.结果 53例卵巢转移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消化道肿瘤41例,肺癌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6例.双侧卵巢转移25例.卵巢转移瘤声像图表现大部分与原发卵巢癌相似.本组有5例,在实性内见有1~2个无回声暗区,边光、内无分隔.此种表现是转移瘤的一个特点.彩色多普勒显示肿瘤内血流多在中心呈放射状向周边伸延,RI在0.3~0.5之间.结论无肿瘤病史时,发现双侧卵巢肿瘤尤其内有光滑无回声时应想到转移瘤的可能.

    作者:郝玉芝;黄苏里;牛丽娟;李洪林;朱莉;王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先天性巨输尿管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

    例1,女,60岁.反复右侧腰腹胀痛10年,伴右下腹包块2年,无尿频,尿痛,尿急及血尿.膀胱镜及逆行尿路造影显示:膀胱正常,导管顺利插入.右肾盂,肾盏扩张呈囊袋状.右输尿管全程扩张,纡曲,管径达2.5~4.0cm,造影剂排空明显延迟,行直立位排泄,扩张输尿管充盈如初.远端充盈终止呈鸟喙状(图1).CT所见:右肾盂,肾盏及输尿管扩张.正常肾实质形态消失,呈囊袋样.囊内可见液平及一椭圆形高密度影,约0.8cm×1.2cm.CT值118Hu.手术病理:右肾组织体积8cm×5cm×3cm之大,呈囊状改变,仅残余少许肾皮质.下肾盏内见褐色结石一枚,直径0.8cm.右输尿管扩张直径达3.0~4.0cm,管壁变薄.其在膀胱入口处狭窄段约0.3cm.

    作者:耿丽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B超诊断先天性无子宫合并先天性无阴道1例

    患者女,18岁,以月经未来潮就诊.查体:身高161cm,体重46kg,女性第二性征发育正常.B超检查:膀胱充盈后,膀胱后方未探到子宫图像及阴道结构(图1).左侧卵巢大小18mm×23mm(图2),右侧卵巢大小16mm×21mm(图3).双肾大小、回声正常.B超诊断:先天性无子宫合并先天性无阴道.

    作者:建彩华;高宜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磁共振成像钆对比剂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钆对比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安全性.方法 1993年4月至2001年8月10831例作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注射液0.1~0.2mmol/kg后,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10831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13例,其中非过敏性反应5例,轻度过敏性反应7例,中度过敏性反应1例,无重度过敏性反应和死亡病例.结论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注射液作为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临床应用安全.

    作者:周高峰;王小宜;彭仁罗;王润文;廖伟华;于冀江;李季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B超诊断脓胸与手术的对比

    目的探讨 X线不能很好正确诊断脓胸,借助于B超可以明确诊断,并对手术设计帮助.方法对我院近4年在CT诊断为液性片状阴影、包裹性积液、胸膜肥厚病人B超检查发现其胸膜改变及液性暗区,诊为脓胸病人34例,手术所见及术式设计的分析.结果 B超诊断脓胸其胸膜改变与术中胸膜增厚情况相符合(30/34) 88.24%,不符合(4/34) 11.74%.B超、CT与术式设计相符合(32/34) 94.11%,不符合(2/34 ) 5.56%.结论 CT与临床穿刺诊断脓胸,B超更为明确胸膜改变及术式的设计,统一手术方式.

    作者:柳仓生;张军;张捷;何新立;霍俊华;贾玉琨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运用冠脉血流多普勒显像观察快速心房起搏时犬冠脉的血流灌注模式

    目的观察静息状态及快速起搏时犬心外膜和心肌内冠脉的血流灌注模式.方法运用冠脉血流多普勒显像技术,测量实验犬基础状态及快速心房起搏时左前降支冠脉及左室前壁心肌内冠脉峰值血流速度(V)和速度时间积分(VTI),并计算其增加率(ΔV%、ΔVTI%).结果快速起搏时,心外膜和心肌内冠脉仍保持各自的时相性血流灌注模式,V和VTI比基础值明显增高,且舒张期ΔVd%高于ΔVTId%;心外膜冠脉血流舒张期VTI在全心动周期灌注中所占比例减小,而收缩期所占比例增大.结论冠脉血流多普勒显像技术能实时而准确地反映静息状态和快速起搏时心外膜与心肌内冠脉的血流动力学特征.

    作者:吴棘;李治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CT扫描及微探头超声内镜术前评价进展期食管癌

    目的比较胸部螺旋CT增强扫描及微探头超声内镜(MPS)检查在评价进展期食管癌的价值.方法 32例进展期食管癌术前行CT扫描和MPS检查并与术后病理学比较.结果 CT扫描能发现82.9%的食管癌病灶,但不能准确诊断癌肿浸润深度.诊断纵隔结构受侵准确率75%,发现区域淋巴结转移敏感性91.7%, 特异性80.5%,对纵隔内远处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率80%. MPS检查能检出所有病例的进展期食管癌病灶,癌肿浸润深度诊断准确率81.5%,诊断纵隔结构受侵准确率50%,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敏感性88.9%,特异性77.8%,而对纵隔内远处转移的淋巴结均未能探及.结论 CT扫描在评价纵隔内结构受侵及远处淋巴结转移的意义较大,而MPS检查在判断癌肿管腔浸润深度的准确率较高.

    作者:林顺发;黄旭璇;陈俊辉;王少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螺旋CT仿真结肠内镜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螺旋CT仿真结肠内镜对结、直肠病变的检查方法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螺旋CT机行28例腹盆部扫描,并对图像行三维仿真结肠内镜重建.结果正常3例,直肠息肉4例,结、直肠癌11例(2例为阻塞型).病理结果为正常2例,直肠息肉3例,结、直肠癌13例,符合率88.9%.结论螺旋CT仿真结肠内镜是一种易操作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对结肠及直肠息肉、肿瘤等病变有很大诊断价值,可在术前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王茜;马祥兴;张晓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及新进展

    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MCE)是指注射声学造影剂后应用的二维或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心肌灌注的新型诊断技术.随着声学造影剂和显像技术两方面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无创性经静脉右心途径心肌造影剂的广泛研究和初步临床应用,为MCE的广泛临床应用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本文就其临床应用和近的研究进展情况做综述如下:

    作者:韩治宇;简文豪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B超诊断胎儿先天性肺囊肿1例

    患者女,25岁,怀孕 22周,常规超声检查时发现胎儿头在下,臀在上.双顶径63mm.胎儿肺回声增强,内部弥漫性分布大小不等的囊状无回声区,大的一个为18mm×17mm.小的一个为2~3mm.部分无回声区集中分布呈蜂窝状征象.以上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后方伴回声增强.双侧肋膈角处见少许积液.胎儿心脏受肺推挤向左后下方移位与胸壁毗邻.胎心搏动规整,心率153次/min.胎儿股骨长37mm.胎盘位于子宫前壁0级.羊水大深度65mm.超声诊断(图1,2):胎儿先天性多发性肺囊肿.次日行引产,胎儿肺病检结果为:先天性肺囊肿(肺泡型)伴血管扩张.

    作者:卢长庆;史月秋;黄发基;谭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中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中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胰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5例患者进行检查,获得单纯MRCP(sMRCP)及联合MRCP(cMRCP)诊断结果,并与B超对比分析.结果 cMRCP、sMRCP及B超对胆胰管梗阻诊断敏感性及梗阻部位诊断符合率均很高,且相互间无显著性差别(P>0.05);对病灶数诊断符合率依次为88.8%、58.9%及57.0%,与cMRCP相比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别(P<0.01);对恶性肿瘤性梗阻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7.6%、89.6%及89.6%,与cMRCP相比均有高度显著差别(P<0.01).结论中场cMRCP对胆胰管梗阻病因学诊断明显优于sMRCP及B超.

    作者:张金平;罗宗甫;吴伟;章安庆;章崇志;汤永祥;高萍;宋波;方堃;王成道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糖尿病患者周围动脉斑块超声表现与分析

    目的本文分析183例糖尿病患者周围动脉硬化斑块的超声影像特征.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2D-CDUS)检查糖尿病患者周围动脉,研究动脉硬化斑块声像特征、病理变化和与临床症状间的关系.结果 88%患者周围动脉被检出斑块, 按形态可分成四种类型, 形态特征与患者年龄、动脉损伤程度及生长部位有关.结论超声检查对客观评估糖尿病患者周围血管硬化损伤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冰;王海清;顾成瑶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在消化道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对本组胃肠道肿瘤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前瞻性研究,旨在提高螺旋CT在胃肠道疾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36例胃肠道肿瘤病人的MSCT轴位图像和重建的4-D、MIP及仿真内镜图像进行观察分析,分别对各病例进行诊断及术前评估并与其相应的胃肠钡餐及胃镜、纤维结肠镜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所有病人的诊断符合率为100%,其仿真内镜结果与胃镜及纤维结肠镜结果基本吻合.结论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疾病的诊治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作者:武乐斌;王锡明;柳澄;徐卓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B超诊断女性前列腺增生并肾积水1例

    患者女,28岁,因发热、腹痛、伴尿痛、尿频、尿急20天入院.查体:体温39℃,右肾区叩痛.B超所见:双肾大小形态正常,实质回声增强,集合系统分离30mm(右)、25mm(左),双侧输尿管均扩张,内径8~10mm,内未见异常回声.膀胱充盈适量,壁厚5~7mm,内未见结石.膀胱颈部见一实性低回声结节18mm×15mm×16mm,轮廓清,内回声均匀(如图,BL为膀胱).排尿后剩余尿量约200ml.超声诊断:①膀胱颈部实性结节,提示:膀胱颈肥厚;②双肾积水、梗阻性肾病;③尿潴留.手术病理所见:膀胱颈部纤维组织增生慢性炎细胞浸润.

    作者:王玉凤;刘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易误诊的间脑大范围梗塞的影像学表现(5例报告)

    目的总结间脑区大范围梗塞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5例均行MRI平扫,2例行MRI增强扫描,2例行MRA,3例行CT平扫与增强检查.诊断经临床过程证实.结果 5例均为急性起病.CT平扫未显示病变.MRI平扫病变为略长T1与长T2信号.CT与MRI增强扫描均在丘脑与底丘脑核团区域出现结节状强化.1例复查病变长T2信号与T1增强结节均明显缩小.结论间脑大范围梗塞少见,可能与其血供丰富有关,其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

    作者:全冠民;张云亭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经腹与经阴道超声对输卵管妊娠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

    目的研究经腹超声(TAS)与经阴道超声(TVS)对输卵管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 44例输卵管妊娠患者行TAS与TVS,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输卵管妊娠直接声像图表现为环状回声与附件区非特异性包块;TAS对附件包块的诊断敏感性与包块大小相关;TAS与TVS对破裂型输卵管妊娠诊断的敏感性无差异;TVS对早期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诊断明显优于TAS.结论 TVS对输卵管妊娠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姜玉新;徐钟慧;张淑琴;程玉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