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软组织肿瘤检查中的表现

杨一林;段云友;赵柏山;宋海棠

关键词:软组织肿瘤,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摘要:目的探讨CDFI在软组织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软组织肿瘤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研究,测量其血流参数。结果软组织恶性肿瘤内血流速度明显高于良性肿瘤,而阻力指数恶性肿瘤内低于良性肿瘤,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表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辅助检查方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高场强MR对脊膜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通过高场强MR对脊膜瘤的表现特征进行分析,探讨MR对脊膜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脊膜瘤18例,所有病例均采用Siemens 63SP型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的自旋回波T1加权及T2加权序列进行扫描,常规行矢状位扫描,必要时加扫轴位和/或冠状位。所有病例均通过MR图像对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边界、信号、是否发生坏死囊变、椎间孔改变及增强后强化情况各方面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18例脊膜瘤中发生于颈椎6例、胸椎12例,肿瘤位于脊髓前方9例,位于脊髓后方2例,偏右侧4例,偏左侧3例。肿瘤呈圆形11例,病灶直径平均为1.89cm,病灶内信号均匀13例,略不均匀5例,T1加权图像呈等信号17例,略短信号1例,T2加权图像呈等信号9例,略长信号9例,明显均匀强化14例。结论脊膜瘤在MR图像上具有诸多的特征性表现,通过MR检查一般可对脊膜瘤做出正确的诊断。

    作者:史浩;丁红宇;YANG Zhen-zhen;杨贞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脊柱侧弯合并胸椎结核漏诊1例

    患者男,50岁,农民。因自幼驼背,胸、腰、背部疼痛2个月。门诊以“脊柱侧弯”收入院。胸、腰、背部以右侧疼痛为重。行走时需扶双膝。查体一般情况下,痛苦表情,被动侧卧位,胸腰段右凸,偏离中线大距离6cm,呈“剪刀背”畸型。X线片示,胸腰段侧弯,弧顶椎体间有骨桥形成,Cobb's角45°,诊断为“成年疼痛性脊柱侧弯”。拟手术神经根松解内固定术加长拍胸腰椎正侧位片,可见,T8椎体骨质破坏,T8-9椎间隙变窄。CT进一步检查证实为T8椎体结核并周围脓肿。改为抗痨治疗,症状缓解后,行病灶清除手术。

    作者:门士军;王振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椎管内终丝脂肪瘤CT诊断(附17例分析)

    为进一步提高对椎管内终丝脂肪瘤的诊治水平,我院自1996-1999年经CT扫描共检出17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7例中,男11例,女6例,年龄24~53岁,病史半年至10年。上述病例均经GE公司9800CT扫描,层厚1.5mm,层距1.5mm,100mA,120kV,行腰2~骶1椎间隙横断扫描,每个间隙扫描4~5个层面。2 结果及CT表现  腰2-3椎间隙层面2例,腰3-4间隙5例,腰4-5椎间隙层面8例,腰5~骶1层面2例。CT再现均为柱状低密度灶,边缘清晰光整,周围组织无受压移位,无明显占位表现。CT值为-50~-78HU,直径为0.25~0.35cm,达5~7层面连续显示,呈偏心或中心型生长,其中8例伴有腰4-5、腰2~骶1椎间盘突出,CT增强扫描无强化(图1~3)。

    作者:郝永杰;刘晋波;王留柱;张兴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评价颅内表皮样囊肿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16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表皮样囊肿。男11例,女5例,年龄29~56岁,平均年龄45岁;行CT平扫与增强检查4例,行MRI平扫与增强检查6例,同时行CT与MRI检查6例。结果肿瘤发生于桥小脑角区5例,鞍上区4例,鞍旁区3例,四脑室2例,小脑蚓部和小脑延髓池各1例。CT平扫肿瘤呈脑脊液样低密度,大多形态不规则,少数呈圆形、卵圆形,均有不同程度占位效应,增强后均无强化。MRI检查,大多数类似脑脊液样信号,T1WI呈现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少数在T1WI上呈高信号或混杂信号。结论CT与MRI诊断表皮样囊肿均有重要价值,MRI显示表皮样囊肿优于CT。

    作者:徐庆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心电R波显像在利声显超声造影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介绍在利声显超声造影诊断肝脏肿瘤时,应用心电R波显像技术,分析肿瘤内显示的血管时相,为鉴别肿瘤的良恶性提供依据。1 资料和方法 本组20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51.05岁。男17例,女3例。临床分别诊断为:肝癌17例、转移性肺癌1例、肾癌1例和胰腺癌1例,拟作超声导向肿瘤微波凝固治疗。治疗前作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彩色多普勒能量图检查、利声显超声造影和超声导向肝活组织检查。仪器为ACUSON128XP10/ART,TCR电脑声像仪,探头频率4MHz。心电显像采用随机心电图装置,连接心前导联。超声造影剂为德国先灵公司(Schering AG)生产的利声显(Levovist)。造影前用二维超声纪录肿瘤大小、内部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和能量图观察瘤内及瘤周血流情况和频谱。注射造影剂后观察血流信号增强情况、增强时间等。整个过程采用SONY AG7350E高保真录像机和TOMTECP90图像工作站同步纪录,进行脱机分析。造影过程中心电图全程监护。

    作者:沈延政;朱桂秋;严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高原地区外伤性脑梗塞的CT诊断及评价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6例经CT诊断,临床证实的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1 资料与方法1.1民族、性别和年龄藏族12例,汉族4例,男14例,女2例,年龄小1岁6个月,大59岁,平均年龄为30岁。1.2致伤原因车祸7例,钝器伤4例,高处坠落伤4例,跌倒摔伤1例。1.3CT检查时间短时间为伤后2h,长时间为外伤后5年。1.4机器与扫描方法所有患者均使用以色列Elscint 2000Sprint型全身CT扫描机,以OM为基线,层厚、层距均为10mm,时间为2.0s进行常规扫描。

    作者:银武;方印;仁青次旺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螺旋CT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选择25例脑动脉瘤患者,进行SCTA检查,成像技术为表面遮盖法(SSD)和大信号强度投影法(MIP)。结果 25例脑动脉瘤患者术前均准确定性、定位,全部经神经外科手术证实。结论SCTA是一种无创伤性血管成像方法,在诊断脑动脉瘤方面,具有分辨率高、快速、准确、经济等优点,可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作者:江金带;李扬彬;谭理连;李树欣;周少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TCD新指标对血管性头痛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用TCD 新指标对血管性头痛患者进行脑血管负荷的检测和对比研究,阐明TCD在脑血管性头痛监测中的价值。方法采用TCD与计算机连用的方法,对以上两组146 例的1606 条脑血管进行新指标的对照检查。结果 106例血管性头痛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流动力学异常,且随年龄增加病变程度更为明显。结论脑血管收缩平均速度、反弹高度、紧张度、压力指数、缓慢指数、血管负荷是临床诊断血管性头痛病的新指标。

    作者:温雪娟;苗晓敏;王大庆;苗润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105例CT表现及其病理的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的CT表现。方法 105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病例,在其接受治疗过程中即发病后第3、11、21 天和在出院后随访各做头颅CT 平扫一次。分别计算病灶的面积和密度的改变程度。结果①发病后72h内,病灶CT值的改变程度平均下降23.8%,病灶的面积平均为11.2cm2。②经治疗后在发病后的第11天,第21天病灶面积分别平均缩小了37.5%和39.8%,病灶CT值分别恢复了18.2%和17.1%。③出院后随访:病灶基本消失者占30%,面积明显缩小(缩小60%以上)者为22%,余48%的病灶呈小斑片状。结论普通CT机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病例的诊断、疗效评估及随访中提供了有意义的信息。

    作者:刘德海;夏蔚宗;张仲伟;瞿宇;陆隽;罗济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子宫内膜异位的CT诊断(附26例分析)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6例手术、病理证实子宫内膜异位的CT表现。结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16例,膀胱壁2例,子宫壁5例和阴道3例。CT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囊性或实性或囊实性肿块,边缘不锐,与周围结构不同程度粘连,肿块内有多个小囊。增强后,囊壁和实性部分强化。结论CT表现结合临床,能诊断子宫内膜异位。

    作者:秦莉娜;陈巨坤;王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颅内混合瘤的CT表现与病理、超微结构和免疫组化研究

    胶质母细胞瘤和纤维肉瘤、血管内皮瘤的混合瘤少见。本文10例颅内混合瘤系经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现在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0例中,男6例,女4例。年龄8~64岁,平均37.2岁。10例均经CT检查,先平扫,后行增强检查。增强剂使用60%泛影葡胺、优维显200-370型。扫描层厚10mm,间隔5~10mm。CT机为日立颅脑HF型、日立W-4型、岛津5000TX型。10例肿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1例两次肿瘤手术。肿瘤切片用HE染色,光镜观察。取7例肿瘤组织按常规电镜制样,用JEM-100B透射电镜观察。10例肿瘤均作5组免疫组化: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乙酰化酶(NSE)、S-100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FⅧ因子。5种抗体均为丹麦DAKOPAtts产品。ABC试剂为美国Vector实验室生产。

    作者:关长群;刘雪虹;孙文利;韩立亭;冯新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脑室管膜瘤的CT诊断

    目的分析室管膜瘤的CT表现,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室管膜瘤的CT表现。结果幕上12例脑实质内8例,幕下3例中四脑室2例。20~35岁6例。室管膜瘤幕上脑实质内多见,并多有囊变与瘤周水肿,且多为恶性,其余部位多为实性肿块。平扫实性部分为等密度,易钙化,增强强化较明显。结论室管膜瘤有较为特殊CT表现,结合发病部位、年龄,多能作出正确诊断。

    作者:斯光晏;唐光才;吕惠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超声诊断腰椎旁寒性脓肿1例

    患者男,19岁,因右上腹痛20余天来院就诊,无尿频、尿痛。查体示右肋脊部红肿,压痛,无明显突起性包块。B超示:于右肾的后下方,腰大肌前方见一大小约12.8cm×4.6cm×5.1cm左右的偏低回声包块,其形态不规则,边界清,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分界清,不随呼吸上下运动,其内部回声欠均匀,可见散在强尖点,探头加压不变形(见图)。彩色多普勒示其内无血流信号。诊断:右后腹壁实质性包块,考虑肿瘤可能性大。收入外科准备次日拟行手术,因患者持续低热,以X线检查发现双肺上野密集大小不一的钙化点,进一步痰涂片培养结核菌阳性。后临床诊断:肺结核伴腰椎旁寒性脓肿。

    作者:杜学文;刘育平;李欣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彩超诊断小乳腺癌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病理证实的36例≤2cm的小乳腺癌和19例良性小肿瘤的彩超表现和特点。结果两者在彩色血流丰富程度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5),阻力指数也有显著差异(P<0.05),小乳腺癌动脉血流峰值速度虽高于良性小肿瘤,但P>0.05。结论乳腺良恶性小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血流丰富程度和阻力指数高低是鉴别诊断重要指标,能提高小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

    作者:任永富;阎若元;吴幼波;唐丽娜;尚志红;沈友洪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尿激酶、肝素联合应用治疗进展型脑梗塞5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尿激酶与肝素联合应用治疗进展型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取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数相同,年龄相似,性别差异不大,有可比性。治疗组中50例用尿激酶20~30万单位,1~2天,肝素12500单位,5天;对照组用肝素12500单位,5天。开始用药时间均在发病5天之内,10h内症状有恶化。CT证实无出血,已有梗塞灶出现。治疗前及治疗后30天各MDS评分一次比较。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未见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中等剂量尿激酶与肝素合用治疗进展型缺血性脑梗塞,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郜风青;卢文甫;李秀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颈动脉三维超声重建的研究进展

    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不仅被视为缺血性脑病的主要原因,而且是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可信赖的标志。超声作为一种无创、经济的手段,有良好的重复性,能够显示管腔的解剖结构,并能观察评价动脉粥样斑块的进程,因此正逐渐成为评价颈动脉疾病严重程度的首选方法。但由于管腔结构及斑块都是三维结构,而且斑块发展是非对称性的,斑块严重性及管腔狭窄程度用二维超声可能过高估计或过低估计。因此对斑块的严重性及管腔狭窄程度的超声定性、定量有赖于三维超声重建(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 reconstruction,3D-UR)[1]。本文拟对颈动脉三维超声重建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3D-UR方法学进展3D-UR的基本步骤包括:图像的采集,图像的后处理,三维图像的重建,三维图像的显示和定量测定。

    作者:费洪文;田家玮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国产离子型对比剂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国产离子型对比剂的临床安全性,并与进口非离子型对比剂进行比较。方法 1096例CT增强扫描中,864例使用76%复方泛影葡胺,232例使用优维显,对比其不良反应和影像质量。前者又随机分组,273例CT增强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91例未用地塞米松,观察预防用药的作用。结果 76%复方泛影葡胺总的和轻中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优维显,重度和死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优维显近似,影像质量好于优维显。预防用药可减轻各种程度的不良反应。结论对无高危因素的患者,预防用药后,国产离子型对比剂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CT诊断。

    作者:高剑波;郭华;李荫太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检测孕妇子宫胎盘床螺旋动脉PI、RI预测妊高征价值

    目的本研究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孕妇子宫胎盘床螺旋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预测妊高征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方法选择无慢性高血压,心、肝、肾合并症正常孕妇184例。分正常组154例,异常组30例。从孕32周开始每隔2~3周重复检测一次子宫胎盘床螺旋动脉PI、RI,测量5个以上形态一致的多普勒频谱,取平均PI、RI值。结果两组存在显著差异,异常组PI、RI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测定子宫胎盘床螺旋动脉PI、RI来预测孕高征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茅红卫;凡利俊;季平;张新源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心腔内超声心动图在心律失常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射频导管消融术(radio 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已成为治疗心动过速的可靠方法。该技术在许多心脏中心已日渐成熟,但在复杂病例受到影像学定位方面的限制,并且即使常规消融术时X线曝光时间仍达44~66min,这对患者及术者均构成潜在危害,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RFCA的广泛开展。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ntracardiac echocrdiography;IE)是近年来开发出的新技术,于RFCA中能直视心腔内结构,且不受曝光时间限制。本文对IE在RFCA中的应用作一综述。1 IE有助于增加导管顶端定位的精确性  Chu等[2]的研究表明,IE可很容易地观察到作为RFCA消融定位标志的右房5个部位:上腔静脉与右心耳交界处的嵴部;下腔静脉与有心房交界处及尤氏瓣;右心耳底部;卵圆窝;冠状窦口。

    作者:钟敬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诊断(附16例报告)

    目的研究肺隔离症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报告经手术与病理证实肺隔离症16例,其中X线胸片16例,支气管碘油造影5例,CT 11例,MRI 2例。结果 X线表现为肺内肿块5例,大片状影11例,其中病灶内有透光区9例;CT表现为肺内片影及团块影,其内具有含气囊腔或液气平面囊肿,共发现异常动脉供血3例。MRI 可见到病灶内含气液改变及异常血管影。结论对肺隔离症的诊断,CT 与MRI结合可取代普通X线、断层摄影、支气管造影及主动脉造影。

    作者:赵锋;JU Xiao-ying;鞠晓英;郭含涛;曲艳;张卓;王孝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