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

陶玉君;吴斌

关键词:乳腺癌, 分子分型, 临床病理
摘要:目的 研究乳腺癌患者分子分型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2010年2月~2013年6月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乳腺癌病例共203例,根据其免疫组化进行分子分型,并观察其发病年龄、月经情况、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203例研究对象中,Luminal A型、Luminal B型、Basal-like型、HER-2过度表达型分别占52.2%、16.3%、16.3%、15.3%.各分子亚型之间在发病年龄与绝经情况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但在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组织学分级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Luminal型较其它两种类型分期较早、分化程度较高.结论 不同分子亚型的相关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存在差异,这提示了不同分子亚型在预后及治疗上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为开展乳腺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西南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乳腺癌患者分子分型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2010年2月~2013年6月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乳腺癌病例共203例,根据其免疫组化进行分子分型,并观察其发病年龄、月经情况、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203例研究对象中,Luminal A型、Luminal B型、Basal-like型、HER-2过度表达型分别占52.2%、16.3%、16.3%、15.3%.各分子亚型之间在发病年龄与绝经情况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但在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组织学分级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Luminal型较其它两种类型分期较早、分化程度较高.结论 不同分子亚型的相关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存在差异,这提示了不同分子亚型在预后及治疗上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为开展乳腺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作者:陶玉君;吴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针刺配合中药熏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疼痛及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中药熏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疼痛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后行针刺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术后行一般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以及腰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以及腰椎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灸配合中药熏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疼痛及腰椎功能取得满意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胜利;唐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钾通道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是妊娠期产妇常见的疾病,发病病因迄今不明,死亡率不断上升.近些年来,其关键原因包括胎盘缺血缺氧、小动脉痉挛、免疫缺陷等因素.研究发现,HDCP患者平滑肌细胞膜静电位增大,钾外流减少促进钙内流增加,故细胞膜上的钾通道的转运功能主要决定细胞内外的钾离子平衡[1].因此本文阐述了血管平滑肌钾通道与HDCP关系的研究成果.

    作者:钟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90例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e cholecystectomy,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我院2008年9月~2013年9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90例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0例临床病例中顺利完成LC 84例,中转开腹6例.并发症发生2例.结论 把握好手术时机、做好术前综合评估、熟练掌握手术操作技巧、掌握好中转开腹指征,LC术用于治疗急性胆囊炎是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案,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熊春波;柏鑫;叶元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影响医院门诊抽血室工作质量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探讨

    门诊抽血室担负着为患者抽血的工作任务[1],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展现医院医疗、护理服务的窗口.如何不断提升抽血室的工作质量,是门诊工作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我院门诊部就影响抽血室工作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逐条进行整改,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幸涵;侯凯文;刘建华;张莹;王魁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阴道彩超联合血清β-HCG、孕酮检测在宫内妊娠与异位妊娠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阴道彩超联合血清β-HCG、孕酮检测在宫内妊娠与异位妊娠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75例疑似异位妊娠的患者进行血清β-HCG、孕酮检测及阴道彩超检查.结果 宫内正常妊娠组血β-HCG、孕酮值及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高于宫内妊娠流产组及异位妊娠组(P<0.05),而宫内妊娠流产组与异位妊娠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三种指标联合检测异位妊娠的诊断符合率(95.3%)明显高于单一采用血清β-HCG(48.8%)、孕酮(69.8%)及阴道彩超(79.1%)检测的诊断符合率(P<0.05).结论 血清β-HCG、孕酮检测及联合阴道彩超检查可明显提高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符合率,避免误诊漏诊的发生.

    作者:余静;杨志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糖尿病患者接受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自从1987年报道的第一例血管成形术以来[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常见术式.但是这种血管成形术后半年内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发生率高达30%~50%[2].PCI术后再狭窄是指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提示支架内或支架后5mm范围内血管管腔狭窄程度>50%,参照血管为支架远端正常血管[3].

    作者:张彦;杨永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寒冷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的关系

    高血压是在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疾病,我国的高血压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除与饮食、遗传等因素相关外,环境因素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据流行病调查显示,在严寒的冬天,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1].居住于海拔较高的低温地带的人群则更易患上高血压、妊高征.此外寒冷季节,无论是高血压患者还是正常血压个体,均存在收缩压升高现象.

    作者:郑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针刺和中药灌肠在阑尾炎术后的运用及护理

    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的外科疾病,多发于青壮年,其典型的临床表现是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可以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手术是目前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但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以及并发症的预防仍是临床的重点.笔者对阑尾炎术后使用针刺和中药灌肠以及心理护理和功能锻炼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琼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活体牙根管系统的研究方法

    对根管系统的把握和理解是成功实施根管治疗术的前提和保证.在临床操作中,为了更准确的了解患者的根管系统,国内外许多学者应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然而由于根管解剖系统的个体差异性和不可直视性,使临床医师不能完全掌握根管的解剖形态.本文就目前临床上研究根管系统的主要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朱宗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KiSS-1在妇科恶性肿瘤转移抑制中的作用研究新进展

    在影响妇科恶性肿瘤预后的诸多因素中,肿瘤细胞的转移已作为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引起广泛重视.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转移抑制基因的丢失是导致肿瘤转移的一个重要方面,KiSS-1基因是近年来克隆的一个新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研究表明,人类多种恶性肿瘤转移与KiSS-1表达缺失有关,且可以为人们提供相关的预后信息,这说明KiSS-1基因在多种恶性肿瘤的转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

    作者:钱燕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在肿瘤生长与转移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是新发现的一种分泌型蛋白,它与血管生成、脂类代谢、葡萄糖代谢密切相关.新的研究发现,ANGPTL4被水解后形成的片段在不同的组织和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生理功能,这些片段可能是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中重要的调节因子.本文就ANGPTL4的生物学特性、其在肿瘤生长、转移中的可能作用以及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做一综述.

    作者:郑茜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自发性脑出血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是指非外伤情况下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自发性破裂引起的脑实质内出血.自发性脑出血是一种多因素疾病,普遍认为是由多个相互重叠的危险因素和多因素病因引起的恶性级联过程.自发性脑出血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在各种脑血管病的病死率中排名居首位,其存活者中大约有75%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症状.

    作者:程媛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少数民族地区影响护患沟通的因素及对策探讨

    我院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自2010年以来逐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在各个科室建立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在地域文化、生活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化等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给护患沟通造成相当大的困难.如今护患沟通已成为临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资料显示:约80%医疗纠纷直接由医护患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引起的[1].因此良好的护患沟通是顺利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必要前提,是护理实践的重要内容.护患间良好的沟通有助于增进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了解,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2].

    作者:石春艳;万世艳;李学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医院对COPD稳定期患者行无创通气的适用性研究

    目的 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行无创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0例分为两组,实验组12例,对照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无创通气呼吸机治疗,4h/d.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呼吸困难评分、6分钟步行实验、圣乔治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后P< 0.05,两组差别显著,实验组好于对照组.结论 稳定期COPD患者医院行无创通气有较好临床效果.

    作者:曾金武;张涵;李兴;张家洪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鼻内镜下巨大鼻息肉手术治疗体会

    鼻息肉是鼻部常见疾病,表现为鼻腔单发或多发表面光滑、灰白色、半透明新生物,病理学上表现为极水肿的疏松结缔组织.且因息肉组织填塞及鼻黏膜息肉样改变阻塞鼻窦自然窦口常伴有鼻窦炎.近年来随着鼻内镜技术在鼻腔手术中不断运用,在鼻息肉手术治疗方面显示出很大的优越性,不仅能彻底清除病灶,并尽可能地保留鼻腔正常结构以恢复鼻腔黏膜纤毛的功能,是一种符合鼻腔-鼻窦生理的手术方法,但对于一些病程长,复发性息肉或息肉组织巨大填满患侧鼻腔者,术中存在出血较多、视野及结构层次不清晰的情况.我科在鼻内镜下运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系统及电动手术吸割器配合下行该类手术治疗,把以往很多破坏性手术改变为功能性手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消化道内镜异物取出术的护理配合及体会

    消化道异物是常见的急症内镜检查指征之一.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器械不断完善,内镜下消化道异物取出技术的开展解决了患者的痛苦.如果救治不及时,可导致消化道黏膜损伤,出血,严重者还可导致消化道穿孔甚至危及生命.经内镜下异物取出术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1].现将我院21例消化道异物患者治疗中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孙佳莲;李江燕;卢艳萍;张小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血管内皮细胞钙粘素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细胞钙粘蛋白(血管内皮细胞钙粘素,VE-cadherin)是钙粘蛋白的一种,它对血管内皮细胞间相互连接及内皮细胞间连接的调节均有着重要作用.VE-cadherin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粘附作用和其表达水平对血管内皮屏障的通透性及白细胞溢出至关重要.除此之外,VE-cadherin还与血管发生、血管生成有关,本文对VE-cadherin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夏坤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口服阿昔洛韦致固定性药疹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20岁.因左胸部及右背部起痛性皮疹2天就诊.查体见一般情况尚可.左胸部及右背部见梭形红斑,其上有簇集性水疱,疼痛明显.根据皮损情况诊断为带状疱疹.否认药物过敏史.口服阿昔洛韦片0.8g,5次/d.次日患者全身出现多处瘙痒性皮疹.患者颈部见一约核桃大椭圆形水肿性红斑,中央可见小水疱,瘙痒明显.立即停用阿昔洛韦片,并予以口服氯雷他定10mg,1次/d;静滴维生素C注射液2.0g及葡萄糖酸钙1.0g,1次/d.治疗3天后皮疹消退,瘙痒感消失.再次服药出现同样症状.

    作者:董小菲;邱佳文;王超;李京臣;王会鑫;马翔飞;葛少龙;徐展;尚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缺氧诱导因子及相关靶基因与卒中的关系研究进展

    缺氧诱导因子(HIF-1)是受控于氧浓度变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转录因子.在脑卒后HIF-1表达,与其下游靶基因的缺氧反应元件结合,调节其表达,介导机体的缺氧反应.本文对HIF-1及其重要靶基因(血管生长因子,热休克蛋白)在急性脑卒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作者:谌金花;罗永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西南军医杂志

西南军医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