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
目的利用超声显像引导肝癌射频治疗,结合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对120例肝癌患者射频治疗前后1周肿瘤内血供及形态学变化进行观察,并对部分病例术后1个月进行超声检测。结果 120例肝癌患者167个肿块术后瘤体缩小103个(61%),血流信号消失116个(79%),肝动脉峰值流速明显降低(89.5±36.0 cm/s vs 63.6±26.0 cm/s P<0.01)。1月后对39例患者复查,31例瘤体不同程度缩小,瘤体内无血流信号;3例再次出现血流信号。结论超声显像及多普勒技术不但能准确地引导肝癌射频治疗,而且对判断疗效及指导再次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段云友;罗淑荣;赵柏山;袁丽君;曹铁生 刊期: 2000年第10期
软骨发育不全是一种先天性对称性软骨发育障碍的疾病。其以四肢短粗,而躯干趋于正常为特点。近期我们遇见两例婴儿期的软骨发育不全,现结合文献做以下报道。 例1男,41天,因双手足指(趾)短粗,以及其母有软骨发育不全而来就诊。查体:患者四肢短粗,双手指短粗并呈辐射状排列。
作者:王德杰;王兆信;孙吉保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部分切除成形术治疗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自1998年4月至12月,12例经末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接受了左心室部分切除术治疗。术前及术后1个月内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术中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取左室长轴切面测量左室内径,以双面面积长轴法测量左室收缩功能,用9段记分法定量评价室壁运动。结果左室心肌平均切除重量44.8±12.5g。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舒张末期、收缩末期内径显著减少(81.5±11.53至65.9±10.29 mm);(72.67±11.28至58.16±10.27 mm),P<0.05。左心射血分数增加(19.4%±7.4%至29.73%±8.17%),P<0.01;每搏量和左室整体及局部室壁运动得分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左室部分切除治疗晚期扩张型心肌病近期能显著减少心腔内径、心室容积,每搏量无增加,室壁运动幅度无明显改变,远期效果并不象人们所期盼的那样,心功能改善不明显。射血分数的提高可能仅仅依赖于舒张末期容积的减低和二尖瓣返流的矫正。
作者:裴金凤;蔡国静;孙琳;汪娜;何怡华;栾姝蓉;刘文旭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X-ray消化系造影在纤维内窥镜配合下对Peutz-Jeghers综合征的诊断和监测方法及意义。方法对近15年面部、黏膜部多发黑斑者行X-ray消化系低张气钡双重造影、纤维内窥镜、病理及CT检查。结果 10例伴有消化道多发息肉,确诊为Peutz-Jeghers综合征。结论 X-ray消化系低张气钡双重造影对诊断与监测Peutz-Jeghers综合征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黄铭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患者女,1天,产1/孕1,足月顺产,羊水清,生后青紫,窒息,呼吸急促。查体:精神反应佳,左胸略膨隆,左肺呼吸音低,有中小水泡音,心率76bpm,心尖搏动右移。腹平软,肝肋下1.5cm。胸腹X线平片(图1):左侧胸部可见多角形和不规则形肠气袢及明显肠间壁,并与腹腔相通,上至肺尖部。左侧肺组织明显受压,左中下肺受压显示不清,被充气肠袢代替,左肺尖可见少许肺组织阴影。且含气不良。纵隔、气管、心影均向健侧移位,左侧横膈消失,腹腔内仅存少量肠管积气。肝、脾、胃及部分结肠仍留在腹腔内。右侧胸腔内未见明显高密度阴影,右肺体积受压含气不良,X线诊断:先天性膈疝。手术所见:先天性左膈后外侧部分缺如,行还纳疝内容物,裂孔疝修补术。
作者:高清乐;张立仁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评价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17例怀疑前列腺癌(PCA)的患者进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并对208例受检者进行随访。结果在随访的208例受检者中经病理证实PCA63例,前列腺上皮内肿瘤(PIN)23例,前列腺增生(BPH)99例,鳞状上皮化生2例,不典型增生2例,炎症16例(急性3例,慢性13例),前列腺肉瘤3例,Wegener肉芽肿1例。在63例PCA中,12例癌肿大径线≤1.0 cm,38例癌肿大径线在1.1~6.6 cm,13例患者声像图检查未显示前列腺占位性病变。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是确诊PCA的有效检查方法之一,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玉英;唐杰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肝癌手术治疗前后肠系膜上动脉(SMA)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2例肝癌病人手术治疗前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检测,分析收缩期峰值流速(VP)、舒张期低流速(Vmin)及阻力指数(RI)的改变。结果肝癌病人手术前后肠系膜上动脉VP、Vmin有明显改变(P<0.05),RI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癌手术切除后一周内SMA血流VP及Vmin均呈代偿性增加。
作者:张天艳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弥漫型脂肪肝中残留的局灶性正常密度的肝组织(FSA)的CT特征,并讨论它与肝肿瘤的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弥漫型脂肪肝(包括肿瘤患者8例)中共24个FSA的CT平扫和增强表现,3例作了肝穿刺活检,其余病例均经过B超或CT追踪复查1~3年,FSA大小及形状无明显变化。结果多数FSA呈典型CT表现。CT正确诊断FSA20例和误诊FSA4例,其中3例FSA的部位及形态不典型呈结节状,境界清楚,位于肝Ⅱ段和Ⅷ段,动脉期强化明显,延迟期稍有强化。结论弥漫型脂肪肝中的典型FSA,CT可以正确诊断;少数不典型FSA者,CT诊断较困难,必要时肝穿刺活检。
作者:胡荣剑;王妍焱;丁汉军;胡小芳;潘继戍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E波速度时间延迟指标(R-E)在负荷改变及缺血状态下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心导管法测量10条犬左室松弛时间常数(T),应用脉冲波多普勒测量对照状态、负荷改变状态以及缺血状态二尖瓣瓣尖及瓣下1cm及2cm三个取样点的E波流速,各点心电图R波顶峰至E波顶峰的时间(R-E)的变化,分析脉冲多普勒指标的变化规律并了解与T值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各种状态下二尖瓣血流E波流速在左室内的衰减均遵循非线性减低的规律,R-E受左室前后负荷的影响较小,但受缺血的明显影响。时间的延迟与速度衰减并不发生于相同的空间段。结论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的空间和时间变化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R-E受左室负荷的影响较小,但受缺血的明显影响。
作者:王磌;张运;张梅;王勇;邢艳秋;张园园 刊期: 2000年第10期
脾分叶遗迹是原始分叶状脾脏在出生后的部分存留,文献报道很少,超声检查有特殊表现,我们对脾分叶遗迹的认识,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1999年2月至1999年12月的日常超声检查病人及体检人员1000例,其中男581例,女419例,年龄7~74岁,平均年龄38岁。使用美国产Auceson XP1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4MHz。检查时受检者平卧位或右侧卧位,充分暴露腹部,涂耦合剂后探头在左季肋部进行仔细扫查。若显示不清可饮水500~800 ml,注意脾脏内部结构及周邻关系,随呼吸活动度等。发现自膈面脾包膜伸向脾门的线样强回声,做好出现部位,线样回声两侧大小,回声强弱比较等记录,并结合临床分析。
作者:付蕴韵;温景庆;张冬梅;张浩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3D)重建的方法和技巧。方法使用准直1.0~5.0mm、螺距1.0~2.0,骨或标准算法,重建间隔0.1~2.0mm,应用软件功能(Advantage Windows 3.1工作站)对300例病人进行了各种3D成像(包括MIP、MinIP、SSD、RaySum或叠加成像)。结果所有病例都获得了满意的3D图像。3D重建可从不同角度和方位了解病变的形态、起源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论高质量的3D图像依赖于扫描及图像重建参数的合理选择和匹配,选择合适的重建方式及阈值,以及操作者的技巧和熟练程度。
作者:王东;张挽时;熊明辉;徐家兴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髓母细胞瘤的CT与MRI征象。方法收集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髓母细胞瘤12例。全部病例均有CT和MRI资料。结果肿瘤位于小脑蚓部9例,小脑半球3例。男性儿童占多数。CT平扫表现为病变呈团状,境界清楚,其中高密度占75%,低密度占25%,16.7%见有点状钙化;83.3%见有第四脑室变形、前移及幕上脑室扩张;增强扫描为中度强化。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顺磁造影为中~明显强化。T2WI呈等或略高于脑灰质信号。囊变占16.7%。结论 CT与MRI结合对髓母细胞瘤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赵锋;赵永生;郭含涛;曲艳;张卓;王孝丽 刊期: 2000年第10期
近年来鼻内窥镜手术、鼻窦CT冠状位及轴位扫描加深了对鼻腔和鼻窦的解剖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照鼻窦Waters′位和侧位平片对变异较大的蝶筛窦在上述位置的投影的认识无疑可提高对蝶筛窦病变的诊断。本文收集了一组250例鼻窦CT和平片齐全的病例,进行对照分析,以期在平片上对蝶筛窦某些发育形态变异及其临床意义有所认识。
作者:刘斯润;黄力 刊期: 2000年第10期
先天性短食管伴胸腔胃系少见的消化道畸形,现将误诊3例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例1,男,3岁。患儿常进食后呕吐,平卧时加重,间隙黑便6个月,近一周出现咳嗽、发热入院。X线胸片(卧位)显示:右肺下野圆形软组织块影,边缘光滑,其内密度均匀,未见空洞及液平面,纵隔轻度左移。拟诊:①先天性肺囊肿;②肺隔离症;③肺动静脉瘘。 例2,男,4个月。因咳嗽、发热2天入院。卧位胸片发现右下肺内带片块影,边缘模糊,块影内密度均匀,未见钙化及空洞。初诊:①右下肺炎;②先天性肺囊肿。
作者:鲁宏;徐友平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众所周知,急性脑梗塞是老年人常见疾病,大面积脑梗塞症状重,致死、致残率高,早期溶栓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如何在脑组织缺血后出现不可逆损害之前作出影像学诊断,一直是医学界重点研究课题,现就近年来有关急性脑梗塞早期CT、MRI诊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林顺发;彭仁罗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评价TTE引导电极导管置放的可行性。方法 40例顺序行心内电生理检查(EPS)的患者,分别以TTE(A组,20例)和X线(B组,20例)作为影像学导引,放置右室电极导管、希氏束电极导管和右房电极导管。结果 TTE引导患者19例行EPS成功(成功率95%),B组X线引导到位成功率100%(P>0.05),A、B两组操作时间分别为12±7.2min和6.8±2.7min(P<0.01),X线曝光时间A、B二组分别为0.35min和6.8±2.7min(P<0.001)。结论 TTE可成功地作为影像学导引替代X线透视进行EPS。
作者:钟敬泉;郑兆通;张薇;黎莉;张运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CT在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以下简称隐脑)诊治中的价值。方法搜集20例临床资料完整的隐脑CT扫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隐脑早期或轻型病例CT表现正常,中晚期主要表现为交通性脑积水70%,肉芽肿25%,其它少见表现为脑内多发低密度灶、假性囊肿、弥漫性脑水肿、脑萎缩、颅内钙化灶。结论 CT检查有助于与常见的化脓性及结核性脑膜炎鉴别,后者脑膜增厚及强化均非常显著且更常引起梗阻性或交通性脑积水。
作者:董云旭;孟晓春;唐文杰;徐川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本文报告1例支气管肺癌的病人,肿瘤扩展至心包、心房,通过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肺癌转移至心房。检查设备为HP-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2.5MHz,3.75MHz。 患者男,61岁,因反复咳嗽1年。体检:两肺,心脏无特殊异常。胸片:右下肺见块状阴影。支气管镜检:右下肺癌。CT摄片:右下肺肺癌。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QRS低电压。超声心动图:两侧胸腔积液,大量心包积液,后心包腔内见有团块状的,形态不规则的强回声光团,与心包壁粘连,左右心房腔内均见巨大的增强回声光团。手术发现:右肺下叶见60cm×70cm的肿块,向纵隔及心包延伸,进入右心房、左心房。手术切除肺部肿块。病理:肺部恶性鳞状细胞癌。半年后复查心动超声:心包积液基本消失,左、右心房仍有巨大的肿块,且连成一片。因肿块无法被手术切除,作化疗随访。
作者:方萍;郑建春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磁共振成像(MRI)在腹部扫描时,常因病人的腹式呼吸,在图像上产生半月形条索状伪影,图像清晰度亦受影响。目前MRI生产厂家多没有配备此类限制腹式呼吸的装置,而其他代用物往往因使用不方便或使病人感到不适等原因而较少应用,有关MRI腹式呼吸限制装置方面的资料,文献尚未报告。我们设计了一种可附设在任何一种低场强磁共振扫描床上,而且操作安全简便的“腹式呼吸限制装置”,经60例腹部病人使用该装置前后两次扫描图像比较分析,确认“腹式呼吸限制装置”操作安全简便,能消除图像呼吸伪影,提高图像清晰度,其效果显著,有推广价值。
作者:陈国安;孙凤英;丘豪明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患者男,57岁。8年前不明原因出现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肌注青霉素,血尿消失。入院前20天,患者自觉血尿加重,小便混有血块,伴尿频、尿急、肌注抗生素症状未能缓解。B超提示:左肾增大(7cm×13cm),肾上极见一2.5cm×2.5cm液性暗区,中下极见一5cm×5cm×6cm的强回声光团。逆行肾盂造影(图1):左肾影不清,左输尿管中上段扩张,宽径为3cm,上段向内移位,近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受阻,呈弧形缺损,肾盂及各肾盏仅见少量造影剂呈斑片状显示。X线诊断:左肾肿瘤,性质待定。输尿管积水扩张。
作者:朱聪辉;洪添吾 刊期: 200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