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心动图查出支气管肺癌扩展至心房1例报告

方萍;郑建春

关键词:二维超声心动图, 支气管肺癌, 扩展, 右心房, 大量心包积液,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肺部肿块, 手术切除, 强回声, 窦性心动过缓, 支气管镜检, 鳞状细胞癌, 胸腔积液, 心动超声, 特殊异常, 块状, 检查设备, 左心房, 心电图, 心包腔
摘要:本文报告1例支气管肺癌的病人,肿瘤扩展至心包、心房,通过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肺癌转移至心房。检查设备为HP-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2.5MHz,3.75MHz。 患者男,61岁,因反复咳嗽1年。体检:两肺,心脏无特殊异常。胸片:右下肺见块状阴影。支气管镜检:右下肺癌。CT摄片:右下肺肺癌。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QRS低电压。超声心动图:两侧胸腔积液,大量心包积液,后心包腔内见有团块状的,形态不规则的强回声光团,与心包壁粘连,左右心房腔内均见巨大的增强回声光团。手术发现:右肺下叶见60cm×70cm的肿块,向纵隔及心包延伸,进入右心房、左心房。手术切除肺部肿块。病理:肺部恶性鳞状细胞癌。半年后复查心动超声:心包积液基本消失,左、右心房仍有巨大的肿块,且连成一片。因肿块无法被手术切除,作化疗随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螺旋CT三维重建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3D)重建的方法和技巧。方法使用准直1.0~5.0mm、螺距1.0~2.0,骨或标准算法,重建间隔0.1~2.0mm,应用软件功能(Advantage Windows 3.1工作站)对300例病人进行了各种3D成像(包括MIP、MinIP、SSD、RaySum或叠加成像)。结果所有病例都获得了满意的3D图像。3D重建可从不同角度和方位了解病变的形态、起源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论高质量的3D图像依赖于扫描及图像重建参数的合理选择和匹配,选择合适的重建方式及阈值,以及操作者的技巧和熟练程度。

    作者:王东;张挽时;熊明辉;徐家兴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胸膜间皮瘤的10例超声检查分析

    胸膜间皮瘤临床易误诊,就B超而言,尚无特异性声像表现,在我院经病理诊断为胸膜间皮瘤的10例病人均通过X线、CT、开胸探查或胸腔镜手术治疗,结果与术前B超影像比较,B超检查对诊断胸膜间皮瘤是有帮助的,具有前瞻性探讨意义。

    作者:何新立;柳仓生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超声诊断腮裂囊肿1例

    患者女,17岁。因左颈上部无痛性肿物1年入院。1年前因车祸后发现左侧颈部无痛性肿大。口腔外科检查:左侧颈上部触及一约6cm×3cm大小的包块,质软呈囊性感,无明显压痛,活动,边界尚清。超声检查:探头频率7MHz,显示左颈部耳下方见4.8cm×1.9cm大小的囊性低回声区,轮廓完整,边界清晰,后壁回声增强,周围见正常腺体组织。囊肿下方见紧贴之颈外动脉,多普勒示颈外动脉频谱。超声诊断:左侧腮腺囊肿。手术所见:囊肿位于胸锁乳头肌下方,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血管部分粘连,行钝性剥离,完整取下肿物。病理诊断:腮裂囊肿。

    作者:肖春华;刘淑媛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胸部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回顾分析胸部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评价普通平片,CT和MR在胸部淋巴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本组135例恶性淋巴瘤均经病理证实。全部患者有胸部X线片,23例进行了胸部CT扫描,6例进行了胸部MR扫描。结果 135例恶性淋巴瘤发现62例有胸部病变。纵隔肺门淋巴结增大39例,肿块(结节)阴影4例,渗出实变阴影13例,粟粒阴影6例,胸腔积液29例,心包积液7例,肋骨破坏2例,骨髓浸润12例。结论胸部淋巴瘤因其侵犯部位和生长方式的不同,而有多种形式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杜红文;付和睦;张蕴;郭佑民;刘继汉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弥漫型脂肪肝的假肿瘤征CT诊断

    目的研究弥漫型脂肪肝中残留的局灶性正常密度的肝组织(FSA)的CT特征,并讨论它与肝肿瘤的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弥漫型脂肪肝(包括肿瘤患者8例)中共24个FSA的CT平扫和增强表现,3例作了肝穿刺活检,其余病例均经过B超或CT追踪复查1~3年,FSA大小及形状无明显变化。结果多数FSA呈典型CT表现。CT正确诊断FSA20例和误诊FSA4例,其中3例FSA的部位及形态不典型呈结节状,境界清楚,位于肝Ⅱ段和Ⅷ段,动脉期强化明显,延迟期稍有强化。结论弥漫型脂肪肝中的典型FSA,CT可以正确诊断;少数不典型FSA者,CT诊断较困难,必要时肝穿刺活检。

    作者:胡荣剑;王妍焱;丁汉军;胡小芳;潘继戍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经会阴B超宫颈评分指标应用价值的探讨

    目的探讨经会阴B超宫颈成熟度评分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经会阴B超观测宫颈长度、内口扩张度、羊膜嵌入颈管内影像(HM)对125例孕妇宫颈成熟度进行评分,并与其临产时间、分娩方式相比较。结果宫颈评分≥6分者24小时内临产,第1组0~3分(34例),第2组4~6分(34例),第3组≥7分(34例)的手术产率分别为70.59%,14.71%及8.82%,0~3分组剖宫产率(52.94%)为≥7分组(2.94%)的18倍。结论应用宫颈长度、内口扩张度、HM三项指标进行宫颈成熟度评分,对临产时间及头位分娩方式有一定提示作用。

    作者:武沙丽;谭永玲;程毓芝;郑晓英;张桃玲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碘对比剂对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碘对比剂对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影响及意义。方法用激光衍射法测量了红细胞(n=6)在Omnipaque,Ultravist,Angiografin和复方泛影葡胺的不同体积比浓度(0、5%、50%及从50%稀释至5%)环境中的变形能力参数EI值,及应用Angiografin(20例)和Omnipaque(14例)血管造影前后病人的红细胞EI值。结果在5%浓度时EI值均下降,以后3种较显著(P<0.01),在50%浓度时EI值均近于零。在可变浓度中EI值均明显低于相应5%浓度时的EI值(P<0.01),其恢复程度相互间差别显著(P<0.05)。应用Angiografin造影后EI值下降(P<0.01),应用Omnipaque者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Omnipaque和Ultravist比Angiografin和复方泛影葡胺对红细胸变形能力的影响小,临床应用更安全。降低对比剂应用浓度可能有助于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彭主龙;贺能树;孙丽莎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急性脑梗塞早期CT、MRI诊断研究进展

    众所周知,急性脑梗塞是老年人常见疾病,大面积脑梗塞症状重,致死、致残率高,早期溶栓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如何在脑组织缺血后出现不可逆损害之前作出影像学诊断,一直是医学界重点研究课题,现就近年来有关急性脑梗塞早期CT、MRI诊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林顺发;彭仁罗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颅面部富血管病变的介入性颈外动脉血管内治疗

    目的探讨颅面部富血管病变的选择性颈外动脉插管治疗技术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性颈外动脉插管化疗或超选择栓塞术治疗颅面部富血管病变19例次,恶性病变化疗7例次(3例加超选择栓塞),良性病变12例仅行病灶和供血动脉的栓塞。结果介入治疗后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15例栓塞治疗者均获供血动脉及病灶的栓塞,且12例栓后造影复查病变完全消失,仅3例仍见部分病变显示。无严重并发症。14例介入后再行病变切除者发现病灶退缩、术中失血少,病理显示病灶及周边血管栓塞和血栓性脉管炎。结论颈外动脉选择性化疗、栓塞术对颅面部富血管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方法。

    作者:杨秀军;彭仁罗;邵良;南振鸿;王麟川;武志竖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超声显像及多普勒技术在肝癌射频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利用超声显像引导肝癌射频治疗,结合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对120例肝癌患者射频治疗前后1周肿瘤内血供及形态学变化进行观察,并对部分病例术后1个月进行超声检测。结果 120例肝癌患者167个肿块术后瘤体缩小103个(61%),血流信号消失116个(79%),肝动脉峰值流速明显降低(89.5±36.0 cm/s vs 63.6±26.0 cm/s P<0.01)。1月后对39例患者复查,31例瘤体不同程度缩小,瘤体内无血流信号;3例再次出现血流信号。结论超声显像及多普勒技术不但能准确地引导肝癌射频治疗,而且对判断疗效及指导再次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段云友;罗淑荣;赵柏山;袁丽君;曹铁生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颞肌海绵状血管瘤1例

    患者女,80岁,头晕半年就诊。查体无异常。颅脑CT示脑皮层萎缩,并见右侧颞肌弥漫性增厚,大横断面为6.5cm×1.8cm,矢状径5cm,向下达颞下窝,与翼内、外肌分界不清(图1),邻近右颞骨皮质呈锯齿状破坏(图2),相应皮肤及皮下脂肪显示清楚。复查右颞部稍隆起,质软。局部活检病理诊断:肌肉海绵状血管瘤。

    作者:段书宏;刘禄明;孙百胜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肿瘤血管生成和肺癌及其影像学的联系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决定肺癌患者生存期的因素除了病理分型、TNM分期以外,肿瘤的血管生成情况对预后也有较大影响。许多学者认为肿瘤血管生成(tumor angiogenesis)与肺癌的生物学行为间存在密切的关系。1 肿瘤血管生成 众所周知,任何肿瘤的组织结构均可分为实质与间质两部分。肿瘤实质即肿瘤细胞,为具有特征性的部分;间质即肿瘤的支架部分(结缔组织和其中的血管、淋巴管等),供给肿瘤营养,运走其代谢产物,为肿瘤与机体之间联系的桥梁。

    作者:陈雁;周纯武;刘玉清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von Hippel-Lindau病的神经影像学罕见表现及鉴别诊断:病例报告和文献综述

    目的阐述一例VHL病人MRI,DSA罕见表现。方法应用MRI和DSA检查显示幕上下多发实性成血管细胞瘤。结果结合家族史、个人史、影像学检查以及手术病理证实其诊断。结论影像学检查有助于VHL病的定性诊断,缩小鉴别诊断范围。

    作者:何雁;戴建平;高培毅;张明宇;刘翔;尚京伟;陆荣庆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B超诊断卵巢囊肿蒂扭转1例

    患儿,女,9岁,月经未来潮,因两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部阵发性疼痛,伴恶心呕吐,在门诊拟“胆道蛔虫”,经消炎治疗症状缓解,于3月10日上午腹痛阵发性加剧急诊住入本院外科。体检:腹软,脐下有轻压痛,无反跳痛,腹部未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

    作者:姚兴尧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磁共振T1加权像在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评价磁共振T1加权像在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15例,其中急性脑皮层动脉闭塞9例,急性脑静脉窦闭塞6例。结果 9例急性脑皮层动脉闭塞,T1加权像上MR信号强度正常,但可见梗死区脑肿胀征象;T2加权像时,病变区信号强度无异常发现。6例急性脑静脉窦闭塞中,横窦和乙状窦闭塞4例,上矢状窦后1/3处闭塞2例。T1加权像见闭塞的静脉窦血管流空影消失,静脉窦呈稍高信号强度影。此外,相应静脉回流区可见脑肿胀征象。T2加权像也可见闭塞的静脉窦血管流空影消失,但脑组织内无异常信号改变。结论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皮层动脉或大静脉窦闭塞)的MR检查中,T1加权像形态学变化要早于T2加权像信号的变化。

    作者:高培毅;林燕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性脑病的CT分析

    目的探讨CT在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以下简称隐脑)诊治中的价值。方法搜集20例临床资料完整的隐脑CT扫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隐脑早期或轻型病例CT表现正常,中晚期主要表现为交通性脑积水70%,肉芽肿25%,其它少见表现为脑内多发低密度灶、假性囊肿、弥漫性脑水肿、脑萎缩、颅内钙化灶。结论 CT检查有助于与常见的化脓性及结核性脑膜炎鉴别,后者脑膜增厚及强化均非常显著且更常引起梗阻性或交通性脑积水。

    作者:董云旭;孟晓春;唐文杰;徐川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定量评价缺血再灌注局部心室壁运动

    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定量判断急性缺血再灌注局部室壁运动异常的可行性。方法应用Acuson Sequoia C256超声成像系统DTI速度模式观察8条犬冠脉结扎前后的局部室壁运动。结果缺血导致局部心肌收缩速度和舒张早期速度明显下降(5.53±1.25 cm/s,vs基础状态7.60±1.13 cm/s,P<0.05;5.76±1.06 cm/s,vs基础状态7.93±1.83 cm/s,P<0.01),血流再灌注1 min时,局部室壁运动明显增强。结论 DTI技术可定量评价缺血再灌注后局部室壁运动异常,为临床心脏病的诊断提供新方法。

    作者:冀瑞平;王新房;刘望彭;李治安;刘莉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升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所致三尖瓣狭窄1例

    者男,28岁。因2月前出现心慌,胸闷,不能平卧,伴双下肢浮肿来我院就诊。患者否认有外伤史。体检:颈静脉怒张,心尖部可触及收缩期震颤并可闻及3/6~4/6收缩期杂音,双下肢水肿。心电图示:①窦性心律;②二度I型房室阻滞伴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超声心动图所见:左室长轴切面上见主动脉根部增宽(39 mm),升主动脉近端增宽(55mm),升主动脉前方可见大小132mm×90mm的无回声区,四腔切面上见无回声区压迫右心系统(图1)。

    作者:夏曙;邓又斌;黎春蕾;赵金平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超声引导酒精治疗门静脉内癌栓1例

    患者男,71岁,右上腹包块2月,胀痛10余天来院,查AFP 400μg/L;超声检查见肝左叶13.5cm×7.5cm之巨块状占位病变。右前叶2.9cm×2.1cm实质占位,门静脉左干之矢状部及囊部充满实质性稍强的肿物回声团(图1),右干内有小片条状肿物回声,提示原发性肝癌肝内转移,门静脉内转移癌栓。针吸活检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 经研究与设计于1999年12月14日首先对左叶巨大癌块行超声引导经皮植入微波凝固治疗。采用60W,2450MHz,每次300s,共6次。对右叶小灶行酒精治疗,如文献所载无水酒精注入癌灶立见变成强回声团,注入5.0ml使全灶均为强回声覆盖。

    作者:王育林;杨丽;陈文韬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颈动脉及股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目的利用体表超声研究颈动脉及股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和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一支病变组、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测定血管后壁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厚度,计算斑块积分。结果颈动脉斑块和股动脉斑块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颈动脉斑块、股动脉斑块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2.5%和61.5%,65%和84.6%;随病变支数增加,颈动脉及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及IMT均增加。左股动脉较右股动脉粥样硬化更能有效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结论颈动脉及股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对冠心病有较大的预测价值。

    作者:高月花;张梅;张运;张园园;李继福;陈玉国;李贵双;董玉江;李贵华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