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超诊断膀胱横纹肌肉瘤并尿道平滑肌瘤1例

刘庆华;姜忠强;王景丽

关键词:彩超诊断, 膀胱横纹肌肉瘤, 排尿困难, 尿道口, 患者, 发育正常, 下腹部, 无血尿, 淋巴结, 肝脾不, 浊音, 营养, 蠕动, 充血, 查体, 表面, 包块
摘要:患者女,5月,因排尿困难20余天入院。患者排尿呈滴沥样,量少,无血尿或尿浑。查体:一般情况好,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全身表浅淋巴结无肿大。上腹平坦,肝脾不大,未见胃型及蠕动波,下腹部膨隆,叩浊音。于尿道外上方见一约1.0cm×1.0cm的实性包块,表面充血发红,扪软,尿道口被挤向外下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桥-延脑皮质脊髓束受累在儿童型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估价桥-延脑皮质脊髓束受累在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的影像诊断上的特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生化证实的ALD病例共15例,观察皮质脊髓束受累的情况,同时对照分析14例其它脑白质病的皮质脊髓束受累的情况。结果 15例ALD中有12例(80%)的桥-延脑皮质脊髓束受累,而对照组14例均未受累及桥-延脑皮质脊髓束(P<0.05),其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80%;9例(60%)ALD累及中脑皮质脊髓束,对照组有4例(28.6%)累及中脑皮质脊髓束(P>0.05);ALD有4例(26.7%)累及内囊后肢前部,对照组有6例(42.8%)(P>0.05);两组均未累及放射冠。结论 ALD常累及桥-延脑皮质脊髓束,而其它脑白质病少见,桥-延脑皮质脊髓束受累是ALD的诊断和鉴别的有价值的征象。

    作者:肖江喜;杨开颜;蒋学祥;王宵英;高玉洁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肿瘤血管生成和肺癌及其影像学的联系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决定肺癌患者生存期的因素除了病理分型、TNM分期以外,肿瘤的血管生成情况对预后也有较大影响。许多学者认为肿瘤血管生成(tumor angiogenesis)与肺癌的生物学行为间存在密切的关系。1 肿瘤血管生成 众所周知,任何肿瘤的组织结构均可分为实质与间质两部分。肿瘤实质即肿瘤细胞,为具有特征性的部分;间质即肿瘤的支架部分(结缔组织和其中的血管、淋巴管等),供给肿瘤营养,运走其代谢产物,为肿瘤与机体之间联系的桥梁。

    作者:陈雁;周纯武;刘玉清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超声心动图查出支气管肺癌扩展至心房1例报告

    本文报告1例支气管肺癌的病人,肿瘤扩展至心包、心房,通过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肺癌转移至心房。检查设备为HP-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2.5MHz,3.75MHz。 患者男,61岁,因反复咳嗽1年。体检:两肺,心脏无特殊异常。胸片:右下肺见块状阴影。支气管镜检:右下肺癌。CT摄片:右下肺肺癌。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QRS低电压。超声心动图:两侧胸腔积液,大量心包积液,后心包腔内见有团块状的,形态不规则的强回声光团,与心包壁粘连,左右心房腔内均见巨大的增强回声光团。手术发现:右肺下叶见60cm×70cm的肿块,向纵隔及心包延伸,进入右心房、左心房。手术切除肺部肿块。病理:肺部恶性鳞状细胞癌。半年后复查心动超声:心包积液基本消失,左、右心房仍有巨大的肿块,且连成一片。因肿块无法被手术切除,作化疗随访。

    作者:方萍;郑建春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螺旋CT三维重建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3D)重建的方法和技巧。方法使用准直1.0~5.0mm、螺距1.0~2.0,骨或标准算法,重建间隔0.1~2.0mm,应用软件功能(Advantage Windows 3.1工作站)对300例病人进行了各种3D成像(包括MIP、MinIP、SSD、RaySum或叠加成像)。结果所有病例都获得了满意的3D图像。3D重建可从不同角度和方位了解病变的形态、起源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论高质量的3D图像依赖于扫描及图像重建参数的合理选择和匹配,选择合适的重建方式及阈值,以及操作者的技巧和熟练程度。

    作者:王东;张挽时;熊明辉;徐家兴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全身骨显像与PSA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为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浓度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PC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3例PCa、24例骨显像分级2级以上患者治疗后行骨显像及血清PSA含量测定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PCa患者血清PSA测定阳性率高,对临床诊断具有参考价值;而骨显像对于临床分期具有重要指导作用;24例骨显像分级2级以上的患者骨转移程度与血清PSA含量间有显著相关性。结论骨显像与血清PSA浓度联合检测对于PCa的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程光华;顾红;黄钢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左肾盂纤维瘤1例报告

    患者男,57岁。8年前不明原因出现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肌注青霉素,血尿消失。入院前20天,患者自觉血尿加重,小便混有血块,伴尿频、尿急、肌注抗生素症状未能缓解。B超提示:左肾增大(7cm×13cm),肾上极见一2.5cm×2.5cm液性暗区,中下极见一5cm×5cm×6cm的强回声光团。逆行肾盂造影(图1):左肾影不清,左输尿管中上段扩张,宽径为3cm,上段向内移位,近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受阻,呈弧形缺损,肾盂及各肾盏仅见少量造影剂呈斑片状显示。X线诊断:左肾肿瘤,性质待定。输尿管积水扩张。

    作者:朱聪辉;洪添吾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fMRI数据处理系统研究

    1 引言 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快速成像技术,它可以检测大脑功能的变化。fMRI在脑认知研究和神经活动定位等方面有很大的应用潜力。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fMRI将在医学和心理学领域更有广泛的应用。现在通常采用的超快速成像技术是回波平面成像(EPI)。EPI作为一种多层成像技术,可在保持高分辨率的前提下得到覆盖全脑的图像。

    作者:陈世华;李海云;罗述谦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超声诊断肝母细胞瘤1例

    患者女,8个月,因纳差,哭闹3个月,加重10天入院。查体:患儿贫血貌,精神差,腹胀,肝大平脐,质硬,有结节感,脾触诊不清。临床诊断:肝糖元累积症可能。B超检查:肝大平脐,形态失常,包膜凹凸不平,肝内可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样回声区(图1)。

    作者:姚树新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肝癌手术前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分析

    目的探讨肝癌手术治疗前后肠系膜上动脉(SMA)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2例肝癌病人手术治疗前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检测,分析收缩期峰值流速(VP)、舒张期低流速(Vmin)及阻力指数(RI)的改变。结果肝癌病人手术前后肠系膜上动脉VP、Vmin有明显改变(P<0.05),RI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癌手术切除后一周内SMA血流VP及Vmin均呈代偿性增加。

    作者:张天艳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B超诊断卵巢囊肿蒂扭转1例

    患儿,女,9岁,月经未来潮,因两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部阵发性疼痛,伴恶心呕吐,在门诊拟“胆道蛔虫”,经消炎治疗症状缓解,于3月10日上午腹痛阵发性加剧急诊住入本院外科。体检:腹软,脐下有轻压痛,无反跳痛,腹部未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

    作者:姚兴尧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彩色多普勒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彩色多普勒检测下肢静脉血栓是一种非侵害性的检查,它可检测出不同形式的血栓形成。本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我住院及门诊血管病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对其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1 资料与方法 1997年5月至1999年4月住院或门诊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46岁(14~78岁)。其中双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一侧下肢深静脉血栓25例。彩色多普勒诊断仪HP2000型,探头5~7.5MHz变频探头。患者取仰卧或俯卧位,全身放松。沿深静脉走行从上而下扫查,观察血管内径,多普勒频谱形态,彩色血流充填情况,血管壁加压后的弹性,检测彩色血流束宽度。记录静脉血流大流速和平均流速,测量管腔内异常光团附着大小。

    作者:牟楠楠;梁春香;曲歌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左室舒张早期血流时空衰减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E波速度时间延迟指标(R-E)在负荷改变及缺血状态下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心导管法测量10条犬左室松弛时间常数(T),应用脉冲波多普勒测量对照状态、负荷改变状态以及缺血状态二尖瓣瓣尖及瓣下1cm及2cm三个取样点的E波流速,各点心电图R波顶峰至E波顶峰的时间(R-E)的变化,分析脉冲多普勒指标的变化规律并了解与T值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各种状态下二尖瓣血流E波流速在左室内的衰减均遵循非线性减低的规律,R-E受左室前后负荷的影响较小,但受缺血的明显影响。时间的延迟与速度衰减并不发生于相同的空间段。结论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的空间和时间变化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R-E受左室负荷的影响较小,但受缺血的明显影响。

    作者:王磌;张运;张梅;王勇;邢艳秋;张园园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升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所致三尖瓣狭窄1例

    者男,28岁。因2月前出现心慌,胸闷,不能平卧,伴双下肢浮肿来我院就诊。患者否认有外伤史。体检:颈静脉怒张,心尖部可触及收缩期震颤并可闻及3/6~4/6收缩期杂音,双下肢水肿。心电图示:①窦性心律;②二度I型房室阻滞伴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超声心动图所见:左室长轴切面上见主动脉根部增宽(39 mm),升主动脉近端增宽(55mm),升主动脉前方可见大小132mm×90mm的无回声区,四腔切面上见无回声区压迫右心系统(图1)。

    作者:夏曙;邓又斌;黎春蕾;赵金平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胎儿脊柱区的超声声像研究

    观察胎儿脊柱区的结构,是了解胎儿发育的重要内容,而用超声波检查胎儿脊柱区结构,又是有成效的影像检查方法。1 材料和方法 收集晚期妊娠36~40周孕妇50人,20例为左枕前位,30例为右枕前位。因左,右枕前位便于经腹壁超声检查脊柱区的结构。沿胎头枕骨下方胎儿脊柱长轴方向即矢状切面或矢状旁切面扫查,录像记录脊柱区声像图的全长;然后再从胎儿枕骨下方横切并录像记录脊柱全长的横切面,后将录像记录脱机处理,统一拍片分析,测量特定部位的脊髓及蛛网膜下腔的厚度。孕妇的其余检查如:羊水、胎心、胎盘、四肢结构等声像图均正常。仪器应用EUB565-A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采用线阵探头扫查,探头频率7.5MHz。

    作者:鄂占森;陈金华;于淑敏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磁共振T1加权像在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评价磁共振T1加权像在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15例,其中急性脑皮层动脉闭塞9例,急性脑静脉窦闭塞6例。结果 9例急性脑皮层动脉闭塞,T1加权像上MR信号强度正常,但可见梗死区脑肿胀征象;T2加权像时,病变区信号强度无异常发现。6例急性脑静脉窦闭塞中,横窦和乙状窦闭塞4例,上矢状窦后1/3处闭塞2例。T1加权像见闭塞的静脉窦血管流空影消失,静脉窦呈稍高信号强度影。此外,相应静脉回流区可见脑肿胀征象。T2加权像也可见闭塞的静脉窦血管流空影消失,但脑组织内无异常信号改变。结论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皮层动脉或大静脉窦闭塞)的MR检查中,T1加权像形态学变化要早于T2加权像信号的变化。

    作者:高培毅;林燕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颅面部富血管病变的介入性颈外动脉血管内治疗

    目的探讨颅面部富血管病变的选择性颈外动脉插管治疗技术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性颈外动脉插管化疗或超选择栓塞术治疗颅面部富血管病变19例次,恶性病变化疗7例次(3例加超选择栓塞),良性病变12例仅行病灶和供血动脉的栓塞。结果介入治疗后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15例栓塞治疗者均获供血动脉及病灶的栓塞,且12例栓后造影复查病变完全消失,仅3例仍见部分病变显示。无严重并发症。14例介入后再行病变切除者发现病灶退缩、术中失血少,病理显示病灶及周边血管栓塞和血栓性脉管炎。结论颈外动脉选择性化疗、栓塞术对颅面部富血管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方法。

    作者:杨秀军;彭仁罗;邵良;南振鸿;王麟川;武志竖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双侧胸大肌炎、脂膜炎的超声表现及其演变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胸大肌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10MHz探头对20例正常人胸大肌和1例罕见胸大肌病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超声显示胸大肌内部肌纤维回声不清,纹理混乱,呈不均匀的相对强回声的团块,并波及皮下脂肪层;彩色血流极其丰富,树枝样包绕强回声的团块,类似占位病变。对症治疗2月后恢复正常,则排除恶性病变。皮下脂肪层的炎性病变、纤维化难恢复,故仍有胸大肌脂膜炎。结论超声检查对胸大肌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江泉;赵玉华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彩超诊断膀胱横纹肌肉瘤并尿道平滑肌瘤1例

    患者女,5月,因排尿困难20余天入院。患者排尿呈滴沥样,量少,无血尿或尿浑。查体:一般情况好,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全身表浅淋巴结无肿大。上腹平坦,肝脾不大,未见胃型及蠕动波,下腹部膨隆,叩浊音。于尿道外上方见一约1.0cm×1.0cm的实性包块,表面充血发红,扪软,尿道口被挤向外下方。

    作者:刘庆华;姜忠强;王景丽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在输尿管疾病中应用超声检查的体会与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84例输尿管疾病患者中,男47例,女37例,年龄7~66岁。其中结石性病变61例;输尿管乳头状腺瘤及肉芽肿5例;先天性输尿管狭窄4例;输尿管口囊肿14例(6例为双侧)。应用日立EUB-26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受检查者空腹,膀胱充盈后取俯卧位观察肾盂与输尿管联结区域,沿腰大肌前方追踪从肾门延续到输尿管上段,侧动探头观察下段;仰卧位时探查输尿管中下段;右侧沿腔静脉外缘约1cm处,左侧沿腹主动脉外缘1~2cm处扫查。于耻骨联合上斜切以探查盆段输尿管,横切面以显示膀胱段输尿管,在膀胱三角区的外侧角可显示两侧输尿管开口,观察间断喷尿时的表现。

    作者:闫成田;陈长远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动脉粥样硬化与脂质氧化损伤及内皮功能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内皮功能、体内脂质氧化和抗氧化功能的关系。方法测定了血液中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浓度。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动脉粥样硬化组OxLDL、MDA、ET增高,NO降低(P<0.05),两组SOD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超声技术可清楚显示血管壁的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脂质氧化及血管内皮功能存在异常。

    作者:张梅;张运;谈红;高月花;张园园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