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七三醇皂苷增进大鼠脑缺血耐受的作用及对GFAP和bFGF表达的影响

周俊英;刘小利;罗祖明

关键词:三七三醇皂苷, 缺血耐受,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摘要:目的观察三七三醇皂苷(PTS)对预缺血诱导的脑缺血耐受作用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进的二次线栓法制备SD大鼠缺血耐受模型,并随机分为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组、预缺血组(IP+MCAO)和PTS组(IP+PTS+MCAO),分别给予10 min 的假手术、预缺血或预缺血加PTS,3 d后使MCAO 2 h,再灌注22 h后处死,比较各组神经功能评分、梗死体积、病理形态学变化及GFAP和bFGF的表达.结果 PTS组神经功能缺损减轻、梗死体积缩小和病理形态学改变均较预缺血组更为明显,GFAP、bFGF表达均高于其余两组(P<0.01).结论三七三醇皂苷(PTS)具有增强预缺血诱导的脑缺血耐受作用,并上调GFAP、bFGF表达.
华西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RP-HPLC测定海金沙藤中咖啡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海金沙藤中咖啡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Kromasil 100-5 C18色谱柱(150 mm×4.6 mm),以甲醇-水-冰醋酸-三乙胺(11∶89∶1.5∶0.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 32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 35℃.结果咖啡酸与其他成分达到基线分离,线性范围为进样量0.005~0.500 μ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7%,RSD=1.7%.结论所建方法准确、简便,可用于海金沙藤的质量控制.

    作者:徐世霞;晁若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混合酸酐法合成CCK-4

    目的液相合成Trp-Met-Asp-PheNH2四肽(CCK-4).方法以N-保护的色氨酸、甲硫氨酸、天门冬氨酸和C-保护的苯丙氨酸为原料,采用混合酸酐法合成了CCK四肽,总收率38.5%.结果其结构经IR、1HNMR、MS确证,熔点与文献报道的一致.结论采用重复过量混合酸酐法合成了目标化合物(6),所用方法经济、有效、可靠.

    作者:何谷;黄维;郭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草连生物碱成分的研究

    目的研究草连的生物碱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单体化合物的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出7个原小檗碱型生物碱,分别为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非洲防己碱、黄连碱、甲基黄连碱和groenlandicine.结论 7种生物碱均首次从草连中分得.草连所含生物碱的种类与黄连属其他植物中的生物碱种类不完全相同,生物碱种类可作为黄连属植物分类及生药鉴定的依据之一.

    作者:游元元;王天志;陈璐;吴维碧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2-羟丙基-β-环糊精对尼扎替丁的包合作用

    目的考察不同pH下2-羟丙基-β-环糊精(HPCD)对尼扎替丁的增溶作用,并测定包合物的稳定常数.方法运用相溶解度法在25℃进行增溶实验,采用UV法测定尼扎替丁的浓度.结果随着HPCD浓度的增加和pH的增大,尼扎替丁的溶解度随之增加.计算了不同pH下包合物的表观稳定常数.结论 HPCD对尼扎替丁有较好的增溶作用.

    作者:黄婷;李铜铃;孙健;孙谨;杨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榼藤子水溶性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作用

    目的观察榼藤子水溶性提取物对3种不同肿瘤细胞株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噻唑蓝染色法(MTT法),肿瘤细胞株选用人类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株(K562)、人类淋巴瘤细胞株(U937)和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检测A值,计算抑瘤率.结果榼藤子水溶性提取物对K562、U937、HL60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半数生长抑制剂量(IC50)均<20 μg·ml-1.结论榼藤子水溶性提取物体外实验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作者:许腾;薛存宽;何学斌;沈凯;朱军;蒋鹏;李颖;曾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乐脉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乐脉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po复方丹参片)和治疗组(po乐脉颗粒),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用药后心电图有明显改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血小板凝聚率明显下降,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乐脉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满意.

    作者:刘志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端基含氰基的双半乳糖苷的设计和合成

    目的合成端基含氰基的双半乳糖苷.方法以丙二酸二乙酯(4)为起始原料,经加成、保护、脱乙氧羰基、还原、加成、脱保护基、甲磺酰化、碘置换,再与已知的2-S-(2,3,4,6)-四-O-乙酰基-β-D-半乳吡喃糖基-2-异硫脲氢溴酸盐(1)作用,共 9 步反应,制得2-(4-氰基-2-氧杂正丁基)-1,3-二(2,3,4,6-四-O-乙酰基-β-D-半乳吡喃糖硫基)丙烷(3).结果和结论合成的目标化合物(3)经1HNMR、IR和MS确证结构.

    作者:张国尧;海俐;唐磊;蒋庆琳;吴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依布硒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溶出度研究

    目的提高依布硒的体外溶出速率.方法以固体分散技术制备依布硒固体分散体,并测定其体外溶出度,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进行物相分析.结果 DSC分析表明,依布硒是以非晶体状态存在,用水溶性载体普朗尼克制备的分散体体外溶出60 min大于60%.结论制备依布硒固体分散体可以提高其体外溶出度.

    作者:张煤;于源;刘金花;刘忠荣;李章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不同基质和透皮促进剂对秋水仙碱凝胶剂体外透皮特性的影响

    目的优选秋水仙碱凝胶剂基质和相应的透皮促进剂,为制备秋水仙碱透皮给药新制剂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并通过RP-HPLC法测定接收液中秋水仙碱的含量.结果 3种基质的秋水仙碱凝胶体外透皮比率为Carbopol基质凝胶>HPMC基质凝胶>CMC-Na基质凝胶.以Carbopol为基质,加入几种透皮促进剂后,秋水仙碱凝胶的体外透皮速率为丙二醇>冰片>氮酮>薄荷油.结论凝胶剂作为秋水仙碱透皮吸收新剂型可行.

    作者:陈秋红;侯世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RP-HPLC测定首乌藤中大黄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首乌藤中大黄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Alltima ODS柱(250 mm×4.6 mm,5 μm),甲醇-0.1%磷酸溶液(85∶1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6 nm.结果线性范围为4.06~50.70 μg·ml-1 (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7%,RSD=2.52%(n=9).结论所用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首乌藤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杨林;徐铤;唐尧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RP-HPLC测定宁夏原周区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的动态变化

    目的研究宁夏原周区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结果绿原酸的含量在六月份高,九月份低.同一天内,以上午10.00~12.00采收的含量高.结论若以绿原酸含量为指标,金银花以六月份为佳采收期,且在上午10.00~12.00采收为佳.

    作者:郝凤霞;杨敏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复方虎杖降脂胶囊中虎杖的鉴别和虎杖苷的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复方虎杖降脂胶囊中虎杖的鉴别和虎杖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TCL法鉴别虎杖,HPLC法测定虎杖苷的含量.结果虎杖苷在4.9~122.4 μg·ml-1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高、中、低3个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97.3%、99.07%,RSD分别为0.46%、0.27%、1.69%(n=3).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可靠,可控制复方虎杖降脂胶囊的质量.

    作者:林芸竹;龚涛;张志荣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瑞倍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瑞倍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60例患者(胃镜确诊为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随机进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瑞倍+阿莫西林+甲硝唑;对照组用洛赛克加铋剂加阿莫西林加甲硝唑.疗程7 d.抗HP治疗结束后1月复查胃镜,对溃疡的愈合情况进行评估,并进行碳14呼气实验检测HP.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为92%,溃疡愈合率为92%;对照组HP根除率为91%,溃疡愈合率为92%.结论瑞倍三联疗法治疗HP疗效可靠,虽然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性价比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春;杨亚玲;邓冬梅;任春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纳豆激酶的发酵工艺及其制剂学研究

    目的研究纳豆激酶的发酵及其胶囊的制备工艺.方法考察纳豆激酶发酵提取液的热稳定性,并对纳豆激酶的制剂工艺进行研究.结果通过简单的制备工艺所制得的纳豆激酶胶囊,装量差异、含量均匀度、崩解时限均符合<中国药典>的要求.结论将纳豆激酶转化成可供临床应用的制剂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熊迎新;尹宗宁;杨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灌注米托蒽醌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膀胱灌注米托蒽醌(MTZ)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16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1周用MTZ 10 mg进行膀胱内定期灌注,并随访5~72月.结果 116例患者均未见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仅7例出现轻微膀胱刺激症状;复发12例,复发率10.34%.结论膀胱灌注MTZ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作者:阎洪涛;龚百生;廖勇;邹建华;陈照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苍耳子2种提取物对正常脐带血细胞的影响及其急性毒性的比较

    目的观察苍耳子水提物及醇提物对正常脐带血细胞的影响和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采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及细胞染色体标本制作技术,观察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频率;急性毒性试验采用小鼠ig给药测定其半数致死量(LD50)和大耐受量(MTD).结果苍耳子水提物对SCE频率影响不明显,其小鼠ig给药的LD50及其95%可信限为201.14 g·kg-1(181.01~223.51 g·kg-1生药).醇提物能显著降低SCE频率,其小鼠ig给药的MTD大于2.4 kg·kg-1生药.结论苍耳子水提物毒性较大.

    作者:李涓;高天;谢子清;唐熠;王子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HPLC测定抗脑衰胶囊中葛根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抗脑衰胶囊中葛根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50%甲醇提取,HPLC法测定.结果加样回收率为99.77%,RSD=1.23%(n=5),tR=11.2 min.结论所用方法可用于抗脑衰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朱宏吉;许先涛;王凤玲;魏金莹;黄汉昌;景运条;陈红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小鼠IL-18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生物学活性的鉴定

    目的构建小鼠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 18,IL-18)的真核表达质粒,并检测其表达的IL-18的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RT-PCR获得小鼠IL-18基因,通过EcoRⅠ和HindⅢ双酶切及连接反应,构建pEGFP-mIL-18真核表达载体,重组载体经过限制性内切酶、PCR及DNA序列测定等证实连接片段的正确性后,转染HEK293细胞系,荧光显微镜观察GFP-mIL-18融合蛋白的表达,收集转染后72 h的上清液,MTT法检测上清液中IL-18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活性.结果酶切分析、PCR鉴定、DNA测序表明成功地构建了pEGFP-mIL-18真核表达载体, MTT法证明表达产物有刺激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功能.结论所获pEGFP-mIL-18真核表达载体能在体外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IL-18,为进一步研究IL-18的功能和运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贾静;李虹;李明远;吕梅励;杨志惠;陈文捷;贾怡;蒋中华;张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抗氧剂L-抗坏血酸在水溶液中氧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目的测定抗氧剂L-抗坏血酸在3种缓冲溶液中与氧反应的速率常数.方法反应液中持续通入空气,在保证溶液中氧浓度恒定的情况下, 用碘量法测定不同时刻抗坏血酸溶液的浓度, 作出降解曲线,拟合降解公式并计算降解速率常数.结果抗坏血酸在中性和弱碱性溶液中为表观一级反应,氧化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9.24±0.8) ×10-3h-1,(100±1)×10-3h-1;在弱酸性溶液中为表观1/2级反应,氧化反应速率常数为(8.73 ±0.14) ×10-5 mol1/2·L-1/2·h-1.结论在弱碱性条件下L-抗坏血酸反应速率较快, 抗氧化能力较弱; 在中性和弱酸性条件下反应速率较慢, 抗氧化能力较强.

    作者:舒晓明;蒋露;史焱;李霖;詹先成;曹呈勇;李成容;李琳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HPLC测定盐酸氨溴索口腔崩解片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目的建立测定盐酸氨溴索口腔崩解片中主药含量及其有关物质检查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用Hypersil C18柱,甲醇-20 mmol·L-1磷酸二氢钠-三乙胺(50∶50∶0.1, 磷酸调pH 3.60±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44 nm,流速1.0 ml·min-1.结果盐酸氨溴索在2.5~60.0 μg·ml-1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9),高、中、低浓度的平均回收率为100.9%~103.2%, RSD为0.67%~1.09%.结论所用方法准确、简便、快速,适用于盐酸氨溴索口腔崩解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汤南;张丹;孙文霞;仇丽颖;赵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华西药学杂志

华西药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四川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