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院环境中细菌污染监测标准化的建议

周克成

关键词:医院环境, 细菌, 污染监测, 预防医院感染, 院内感染, 环境因素, 传播媒介, 规范化, 标准化, 选择, 危险, 培养, 防治, 采样, 报告
摘要:医院感染的监测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前提,只有进行深入细致的监测,才能有针对性和有效地防治院内感染.在某些情况下,环境因素作为传播媒介和储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是存在的.为此,有目的和有选择地对环境中细菌的采样、培养和报告的规范化、标准化很有必要.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干化学法尿隐血测定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

    急性胰腺炎(AP)是常见的腹部疾病,临床表现各异,目前尚缺乏一种可靠的实验诊断指标.常规测定血和尿中的淀粉酶是诊断AP的主要实验方法,但其特异性差,灵敏度低,约19%的病例无高淀粉酶血症.我们发现利用尿分析仪测定尿隐血有助于AP的诊断,报告如下.

    作者:熊劲芝;王朝晖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真空管采集血样用于生化检验时须注意的一个问题

    现在,临床用真空管采集血样已经越来越普遍,我们在日常工作和急诊中曾多次出现血钾假性升高的现象,究其原因,都是由于操作不当,做完血糖后(氟化钠/草酸钾抗凝),吸管未更换或洗涤就直接吸取血清做电解质造成的.

    作者:姚振华;张宝华;李淑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肝硬化Child分级与骨转换指标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肝硬化Child分级与骨转换指标的关系.方法测定33例肝硬化患者(男23例,女10例)和30例健康人群(男19例,女11例)的血清钙(Ca2+)、磷(PO-3)、碱性磷酸酶(AKP)、尿钙/肌酐(Ca2+/Cr)以及尿脱氧吡啶啉(DPD)的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随着肝损害程度的加重,血清Ca2+、PO3-水平逐渐降低,而血清AKP、尿Ca2+/Cr以及尿DPD水平则逐渐升高.其中以尿DPD的变化更为显著.结论肝硬化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呈现出骨形成降低,骨吸收增强的特征;尿DPD是反映骨吸收的一项敏感而特异的指标,动态监测骨转换指标特别是尿DPD的变化,对肝硬化病情的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石胜;许鸿灏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不同染色方法下柯斯曼螺旋体的形态差异及其诊断价值

    柯斯曼螺旋体是一种黏液浓缩而成的小支气管管型,其形态为螺旋形,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它的形成可能是小支气管分泌黏液过黏和纤毛活动较差,因而在小支气管腔内停留时间较长,使黏液浓缩的结果[1],柯斯曼螺旋体中心有一无色发亮的纤维,周围包绕一层柔细纤维[2].

    作者:聂升刚;左丽;李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Excel 2000软件在即刻法质控中的应用与改良

    目的在即刻法用于免疫学实验的质控中,探讨一种更简便、快速、准确且直观的操作方法.方法应用Excel 2000对质控数据的自动统计、分析及评价并绘制出即时累积的L-J质控图,将此改良的操作方法用于日常质控中进行评价.结果改良后的即刻法能自动、快速地完成质控操作,结合即时的质控图能更准确的进行评价,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即刻法.结论Excel 2000软件改良的即刻法质控图能更准确、高效地实现免疫实验的质控,并可以推广于现代检验医学各专业的质控,成为替代手工质控的一种必然趋势.

    作者:刘峰;胡丽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标本放置时间过短会引起JT细胞分析仪单核细胞分类计数假性增高

    我们使用JT血细胞分析仪测定门诊急诊血常规标本时,遇到部分标本单核细胞分类计数偏高,复查后结果又正常.经对56例单核细胞分类假性增高标本研究发现此现象与标本采集后放置的时间有关,现报道如下.

    作者:汪毅;林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血培养分离细菌的耐药性分析

    正常人血液是无菌的,当细菌侵入血流时,可引起菌血症或败血症.血培养检查的快速和准确性对于诊断和治疗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项明洁;彭奕冰;刘明;孙景勇;倪语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银染单链构象多态性检测冠心病载脂蛋白E基因型

    目的①建立一种简便、准确、实用的人载脂蛋白E(apoE)基因型的检测方法;②研究冠心病(CHD)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特异性扩增apoE基因含编码112位和158位氨基酸的基因序列,用SS-SSCP技术进行apoE基因型分析.结果运用SS-SSCP法检测了47名冠心病患者apoE基因型,发现ε4/2、ε3/2、ε3/3、ε4/3、e4/4基因频率分别为4.26%,14.89%,63.83%,12.76%,4.26%,并且发现ε2、ε3、ε4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9.57%,77.66%,12.77%.结论①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对人体无害,适合于一般实验室开展;②ε4等位基因是CHD的易患因子之一,而ε3等位基因则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孙中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Dimension A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部分故障及处理

    我院于2000年8月引进Dimension A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一台,我们使用该机二年多以来,逐步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遇到的一些故障及处理方法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作者:粟文堂;杨华喜;唐燕;刘雯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急性胰腺炎标志物-尿胰蛋白酶原-2的检测

    目的探讨尿胰蛋白酶原-2在诊断急性胰腺炎(A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检测病例组及对照组尿胰蛋白酶原-2及血、尿淀粉酶(P-AMY),计算其灵敏度及特异度,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尿胰蛋白酶原-2的敏感度为95.25%、特异度为96.79%;血P-AMY的敏感度为79.36%、特异度为75.20%;尿P-AMY的敏感度为84.12%、特异度为72.50%.两组比较X2值分别为8.19及5.10,P<0.01,结果差异显著.结论诊断急性胰腺炎尿胰蛋白酶原-2检测优于血、尿P-AMY,为实验室诊断AP较可靠的指标.

    作者:田华;董振芳;尚旭明;张淼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梅毒RPR初筛实验漏检结果的原因分析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P)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母婴及输血等传播,通过结合该院门诊、住院患者近几年来RPR试验出现两次结果不符合现象的分析,引起RPR试验漏检的原因主要是RPR试验在方法学上存在有缺陷,并且实验过程中的温度、振荡时间、振荡频率等各种因素也有一定的影响.故应严格认真的进行RPR试验,提高结果的准确性,防止漏检.

    作者:肖红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大鼠骨髓细胞转铁蛋白受体的建立及应用

    目的建立检测大鼠骨髓细胞转铁蛋白受体(TfR)的免疫细胞化学法,应用于大鼠慢性病贫血动物模型.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法(S-P)系统.结果慢性病贫血组TfR表达总积分为68.6分,较正常对照组(144.8分)明显降低,抑制剂组为101.2分,介于正常组与炎症组之间,经单因素方差分析P<0.01.结论该法简明、方便、特异性强,准确地反映了骨髓细胞TfR表达的程度.

    作者:董巍;王强;张剑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胸腹腔积液抗氧化能力强度(T-AOC)测定对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诊断

    机体防御体系的抗氧化能力强弱与健康、疾病密切相关.该防御体系有酶促与非酶促两大体系.酶促体系主要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0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非酶促体系主要包括维生素E、C,胡萝卜素,氨基酸,金属蛋白(铜蓝蛋白,转铁蛋白)等,都参与整个机体防御体系的氧化与抗氧化平衡,使上述防御体系各成分互相起协同、代偿、依赖作用.

    作者:龙宪和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MEDICA试剂包与电极校准值的校正

    MEDICA Na/K/Cl试剂包与电极校准值(以下简称校准值),其试剂包中的溶液成分的含量与电极有密切关系.在分析仪上,通过定标可反映出来.若某项校准值不在允许范围,是不能对该项样品进行分析的.

    作者:徐宏瑛;唐运华;陈旺国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ARRAY360特定蛋白分析仪常见故障及排除

    1有关吸针常见故障及排除1.1标本缺少报警显示N0 SAMPLE 0R LOW SAM-PLE VOLUME DETECTED FOR CUP X原因:(①血清量不足或样本中存在气泡;②样本盘位置未放好.处理:①样品杯中加足量血清,并防止加入时有气泡;②放入样品盘后,启动仪器(START)后样品盘将会自动复位,如1号位对不准,即刻用手转动样流盘对准1号位即可.

    作者:陈辉;周迎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尿液HIV-1抗体EIA-PRC法检测的临床应用

    目的对尿液HIV-1抗体EIA试剂盒进行特异性与敏感性的评价.方法收集尿液标本进行HIV-1尿液EIA-PRC法检测,对比血液标本进行HIV(1+2)抗体EIA初筛检查(双抗原夹心法).结果在5000例所调查的正常人群中,有54例尿液HIV-1初检为阳性(54/5000),复检为阴性结果.对48例AIDS患者的尿液标本进行尿液HIV-1检查,结果均为阳性(48/48).结论对尿液行HIV-1抗体的初筛检测,标本易得,且无创伤性,既减少了HIV交叉感染和传播的风险,又适宜于大批量的人群监测与普查工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冯国基;郑长青;于剑;杨林;孙辉;黄妍;陈兰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高纯化质粒DNA分离方法

    质粒DNA的分离纯化是分子生物学操作中的重要环节.在众多DNA纯化分离方法中,寻求操作简便、耗时短、安全无污染的方法已成为各实验室的首选方案.本文介绍一种高纯化质粒DNA快速分离方法.

    作者:饶国洲;许援朝;孙斌;徐昆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1,3)-β-D-葡聚糖ELISA检测方法建立及初步临床应用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各种生物体液中(1,3)-β-D-葡聚糖的ELISA法.方法以半乳糖神经酰胺为包被物,鼠抗(1,3)-β-D-葡聚糖单克隆抗体、生物素化抗鼠IgG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亲和素为检测系统建立ELISA法.结果该法(Y)在葡聚糖含量低于800 ng/L时线性良好,并具有良好的重复性(CV:3.97%~6.9%)和满意的回收率(100.8%);与显色鲎试验(X)有良好的相关性.Y=1.004X-0.915,r=0.978 3.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适用于临床普通实验室.

    作者:闻平;郭月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抗ENA抗体谱的应用现状及技术进展

    目的分析探讨免疫印迹法(IBT)检测可提取核抗原(ENA)多肽抗体谱报告结果和临床应用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解决措施及技术进展.方法利用万浮生物技术公司的IBT试剂盒检测抗ENA抗体进行观察,分析总结近年来该项检测结果出现的问题.结果因为对抗ENA自身抗体谱的谱带特征认识不足,对免疫印迹法缺乏深入了解,在临床中出现抗Sm、抗U1RNAP、抗SSA、抗rRNP等抗体的错误判断;另一方面,临床医师过分地看重实验报告,以至为数不少的病人被误诊、误治,造成不可弥补的医源性疾患.结论为了使免疫印迹法测定抗ENA抗体谱更好地运用于临床,不论检验人员还是风湿免疫科医师,均应正确看待多肽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兰庆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化学发光法检测β-HCG及临床应用

    目的对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定量检测血清β-HCG进行评价.方法对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定量检测血清β-HCG的精密度、灵敏度、回收率、抗干扰能力进行评价,并与放免法(RIA)进行比较.结果精密度、灵敏度、回收率、抗干扰能力各项指标均达到临床要求.与放免法比较,得到回归方程Y化=0.99X放+1.14,r=0.99.结论初步评价表明该检测系统对β-HCG高度灵敏和特异,且精密度符合临床要求,与放免法有很好的相关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晓庆;黄菲;王加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