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血型孕妇尿靛甙水平检测相关性研究

魏红;吕艳关;范广来;苏波

关键词:孕妇, 尿靛甙, 血型, 相关性
摘要:目的 探讨孕期妇女尿靛甙水平与血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尿靛甙分析仪检测1 321例孕妇晨尿中靛甙含量,采用凝胶卡式血型鉴定仪检测其血型.结果 1 321例孕妇中,B型407例,A型349例,O型310例,AB型255例.A型组尿靛甙平均水平为(118.3±80.6) mg/L,B型组为(95.2±75.3) mg/L,O型组为(79.5±50.3)mg/L,AB型组为(90.2±66.20) mg/L,各组尿靛甙水平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B(q=2.52,P<0.05);A/O(q=5.793,P<0.01);A/AB(q=2.658,P<0.01),O/B(q=2.013,P<0.05),B/AB(q=1.803,P<0.05)和O/AB(q=2.537,P<0.01).尿靛甙值超标的孕妇在各组中所占比例在以下各组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B(x2 =21.571,P<0.01),A/O(x2=25.363,P<0.01),A/AB(x2=5.782,P<0.05),O/AB(x2 =16.076,P<0.01),B/AB(x2=15.375,P<0.01)和B/O(x2=5.730,P<0.05),而尿靛甙值偏低在A/O血型以及AB/O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x2=14.532,x2=14.976,P<0.01).结论 不同血型孕妇尿靛甙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长正五聚蛋白、hsCRP和HbA1c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损害程度的分析

    目的 通过长正五聚蛋白(pentraxin-3,PTX3)、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T2DM)肾病损害程度诊断价值分析探讨.方法 以2010年7月~2011年10月西安市北方医院住院和门诊的14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24 h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分为:正常清蛋白尿组(n=56)、微量清蛋白尿组(n=63)和临床清蛋白尿组(n=27)三组;同时以10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使用ELISA法检测血清PTX3,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和HbA1c水平.结果 正常、微量和临床尿清蛋白三组,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PTX3,hsCRP和HbA1c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且随着UARE分级增加,PTX3,hsCRP和HbA1c水平也显著增高(P<0.05).相关分析表明血清PTX3与UAER显著正相关(r=0.712,P=0.012);hsCRP水平与UAER存在正相关(r=0.661,P=0.023);HbA1c水平与UAER也存在正相关(r=0.631,P=0.03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TX3水平与UAER的相关性强于血渍hsCRP和HbA1c.结论 炎症指标PTX3,hsCRP和HbA1c的联合检测有助于2型糖尿病肾病损害程度的监测.

    作者:朱增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不同血型孕妇尿靛甙水平检测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孕期妇女尿靛甙水平与血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尿靛甙分析仪检测1 321例孕妇晨尿中靛甙含量,采用凝胶卡式血型鉴定仪检测其血型.结果 1 321例孕妇中,B型407例,A型349例,O型310例,AB型255例.A型组尿靛甙平均水平为(118.3±80.6) mg/L,B型组为(95.2±75.3) mg/L,O型组为(79.5±50.3)mg/L,AB型组为(90.2±66.20) mg/L,各组尿靛甙水平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B(q=2.52,P<0.05);A/O(q=5.793,P<0.01);A/AB(q=2.658,P<0.01),O/B(q=2.013,P<0.05),B/AB(q=1.803,P<0.05)和O/AB(q=2.537,P<0.01).尿靛甙值超标的孕妇在各组中所占比例在以下各组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B(x2 =21.571,P<0.01),A/O(x2=25.363,P<0.01),A/AB(x2=5.782,P<0.05),O/AB(x2 =16.076,P<0.01),B/AB(x2=15.375,P<0.01)和B/O(x2=5.730,P<0.05),而尿靛甙值偏低在A/O血型以及AB/O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x2=14.532,x2=14.976,P<0.01).结论 不同血型孕妇尿靛甙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作者:魏红;吕艳关;范广来;苏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加速自动化进程提高粪便检验的质量水平

    粪便常规检查由于自动化水平低,加上受到标本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误差大.加速其自动化进程,提高检验人员素质,正确收集好标本,开展全面的质量管理,能有效保证粪便常规检验质量.

    作者:朱自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检测同型半胱氨酸的意义

    目的 研究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检测同型半胱氨酸的意义.方法 选取100例T2DM患者,其中60例服用双胍类降糖药物,另择1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血气动脉血检测两组的血乳酸(Lac),透射比浊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酶法检测肌酐(Cr)、尿素氮(BUN)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服用双胍类降糖药物的糖尿病患者乳酸水平比未服用此类药物的患者明显升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374,P<0.01);服用双胍类降糖药物的糖尿病患者与未服用双胍类降糖药物的患者,以及对照组的Cr,BUN和Hcy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服用双胍类降糖药物的患者(B组)Hcy值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648,P>0.05).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糖尿病乳酸酸中毒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李君莲;帕提古丽·吾甫尔;綦迎成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2011年安康市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安康市临床输血管理现状,规范输血管理,确保用血安全.方法 2011年9月按照统一的检查表和评分标准对安康市27家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工作采取听取汇报、现场查阅资料、抽查输血病历等方式对每个单位进行量化打分.综合评分标准:90分以上为优秀、80~90分之间为合格、80分以下为不合格.结果 27家医疗机构中,被评为良好的14家,占51.85%,合格的5家,占18.52%,不合格8家,占29.63%.结论 大多数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符合要求,少数医院主要是部分中医院和妇幼院的输血基础设施配置不足,输血环节管理及质量控制方面还存在缺陷和不安全隐患,亟待完善和规范.

    作者:王会英;李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HCV抗原检测与HCV-RNA和HCV抗体检测的比较研究

    目的 评价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抗体)及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三种检测方法在丙型肝炎实验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HCV抗原采用双抗体夹心法;HCV-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PCR),HCV抗体采用酶联免疫技术(间接法),对44例HCV抗体阳性标本进行HCV抗原和HCV-RNA检测.结果 在HCV抗体阳性标本中,HCV抗原阳性检出率为43.2%,HCV-RNA阳性检出率为82.5%;在HCV-RNA阳性标本中,HCV抗原阳性检出率为45.5%.结论 三种丙肝标志物中,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CV-RNA是判断丙肝感染可靠的方法而HCV抗原诊断丙肝,仍有54.5%的漏检率,其应用于临床还有距离.所以在没有条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CV-RNA的医院,在用HCV抗原对HCV抗体阳性标本进行确认,来判断HCV既往感染或现症感染时,应结合肝功能指标及临床表现以明确诊断.

    作者:李妙羡;王香玲;吴晓康;卢洁;王小利;尹佳峰;孟昊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解脲支原体感染妇女治疗后复诊间隔时间选择

    目的 为研究FQ PCR技术在妇女UU感染疗效监测中的应用,确定合适的治疗后复诊间隔时间.方法 FQPCR方法用于定量检测2002年~2010年间生殖中心647例不育症妇女宫颈分泌物中UU DNA,并对UU DNA阳性患者治疗1~3个疗程转阴率与治疗后复诊间隔时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 治疗后9~15天复查转阴率(386/421,91.69%)高于治疗后≤8天(26/32,81.25%)(x2=3.94,P=0.047)和治疗后≥16天(164/194,84.54%)(x2=7.18,P=0.007 4)复诊者.转阴率与复诊间隔时间正相关(r=0.347,P=7.9E-0.5).结论 适复诊间隔时间为两个疗程后(9~15天).

    作者:欧阳耀灵;皮洁;彭长华;卢亚祖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2008~2010年延安市无偿献血者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延安地区2008~2010年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及分布情况,为避免梅毒经血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Star全自动加样系统,AW1自动洗板机,th-340酶标仪,对2008~2010年在延安地区无偿献血者50 047例进行梅毒抗体筛查与复检.结果 2008年阳性率1.26%,2009年阳性率1.37%,2010年阳性率1.49%(x2=3.39,P>0.05);男性阳性率1.29%,女性阳性率1.52%(x2=2.43,P>0.05),年龄分布以18岁~20岁年龄段阳性检出率低(0.71%),其他年龄段阳性检出率在1.15%~1.75%之间.结论 2008~2010年延安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阳性检出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男女性别感染无显著差异,年龄分布以18岁~20岁年龄段阳性检出率低.

    作者:孙小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PDCA循环管理在基层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

    该文介绍应用PDCA循环的管理办法,把提高基层医院痰培养的质量作为PDCA循环的目标,从影响痰培养质量的因素出发,制定对策,重点抓操作前质量控制、重视直接涂片、操作中质量控制、药敏试验的标准化以及报告的规范化,经过认真实施,使微生物工作有效地开展起来,痰培养的数量和阳性率提高了.PDCA循环是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应用广泛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作者:肖新利;何弦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厦门地区健康成年女性CA125参考范围调查

    目的 初步建立厦门地区健康成年女性血清CA125的参考值范围.方法 用罗氏Elecsys201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CA125测定原装配套试剂盒(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对1 191例成年健康女性的新鲜血清进行测定,测定结果按CLSI C28-A3(临床实验室参考范围的定义和确认,第3版)进行统计处理,确定健康女性CA125正常参考值范围.结果 研究显示,CA125检验数据呈偏态分布.该研究确定厦门地区健康女性CA125总体参考范围为<26.52 U/ml,与推荐参考值范围(35±0.7 U/ml)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 厦门地区成人健康女性CA125的95%参考范围低于推荐参考范围,调查确定的参考范围与推荐参考范围有差异.

    作者:陈朝霞;邱晓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1137株非发酵革兰阴性菌耐药情况分析

    目的 对非发酵菌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临床菌株,WHONET5.6分析软件对2011年1月~2012年3月分离的1 137株非发酵革兰阴性菌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2011年第一季度和2012年第一季度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2011年1月~2012年3月共检出非发酵菌1 137株,占临床分离率的28%(1 137/4 040).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54.5%(620株),鲍曼不动杆菌占37.6%(428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占4.0%(45株).非发酵菌临床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其次为尿液和血液标本.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和磺胺类的耐药率均>50%,鲍曼不动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亚胺培南59.8%,庆大霉素68.8%,妥布霉素69.8%,左旋氧氟沙星69.5%,头孢吡肟75.3%和头孢他啶69.5%.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亚胺培南39.1%,庆大霉素18.9%,妥布霉素7.3%,左旋氧氟沙星21.4%,头孢吡肟39.8%和头孢他啶36.6%.2012年第一季度比2011年同季度的耐药情况严重,其中,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情况加重为明显.结论 非发酵菌感染及耐药情况比较严重,所以控制院内感染并指导临床经验用药,监测非发酵菌临床分布特征和耐药情况刻不容缓.

    作者:侯伟伟;肖倩茹;江涟;万海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VEGF,IL-8和TF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8和组织因子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85例急性白血痛患者和28例健康体检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8和组织因子的含量.结果 初发未治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439.2±196.3)pg/ml、白细胞介素8(73.6±31.7)pg/ml和组织因子(10.8±5.3)pg/ml含量显著高于完全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完全缓解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23.4±68.1) pg/ml、白细胞介素8(14.5±4.8) pg/ml和组织因子(5.1±3.2)pg/ml含量显著低于未缓解组和复发组(P<0.05).未缓解组、复发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8和组织因子含量高于初发未治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8和组织因子是判断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韩莹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肝脏Kupffer细胞摄取清除腺病毒载体的机制

    腺病毒载体因其具有广泛趋向性、高效率表达目的基因等优点而成为表达和传递治疗基因的主要候选者.但是,由于它可以快速的经循环系统到达网状内皮系统(特别是Kupffer细胞)被摄取和清除,只有少数碎片能到达靶器官,因此这也成为了腺病毒作为载体应用于基因治疗的主要障碍.该文综述了Kupffer细胞摄取、清除腺病毒这一过程可能存在的机制,为实现腺病毒裁体转基因持久表达提供临床参考.

    作者:张爱爱;辛晓敏;金英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双水杨醛缩邻苯二胺法测定饮用水中的Cr6+研究

    目的 研究生活饮用水中双水杨醛缩邻苯二胺铬配合物紫外定量技术.方法 水杨醛和邻苯二胺溶于甲醇,在冷水浴中搅拌加入无水乙醇得橙红色晶体-双水杨醛缩邻苯二胺.通过测量强酸(5.0 mol/L H2S04)环境下双水杨醛缩邻苯二胺与六价金属铬(Cr6+)形成的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对样品中的铬离子进行定量研究.结果 双水杨醛缩邻苯二胺铬配合物溶液在波长478 nm有大吸收,且浓度与吸收值呈线性关系,化合物稳定,同时该方法其他元素对实验结果基本没有影响.结论 该方法可以用于饮用水中Cr6+的测定.

    作者:赵茹;郭方飞;王长晔;杜磊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应用BED-CEIA方法估算陕西省2011年三类高危人群HIV-1新发感染率

    目的 估计陕西省2011年男男性行为者、吸毒者和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三类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病毒(HIV)新发感染情况.方法 使用酶联免疫试验(ELISA)和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B)对陕西省2011年4~7月内15个哨点所监测到的800例男男性行为者、2 400例吸毒者和2 800例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进行HIV-1抗体筛查和确证,再应用BED HIV-1捕获酶联免疫测定法(BED HIV-1 capture enzyme immunoassay,BED-CEIA)检测出其中的新发感染样品,从而估算其HIV-1新发感染率.结果 陕西省2011年男男性行为者、吸毒者和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的HIV-1新发感染率分别为4.42%(2.19%~6.66%),0和0.39%(0.05%~0.73%).结论 陕西省男男性行为者HIV-1新发感染率较高,吸毒者和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的HIV-1新发感染率相对比较低.

    作者:任强;邢爱华;常文辉;邹扬帆;付钰淋;张梦妍;李华;庄贵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HBsAg阳性孕妇血清HBV-DNA含量与胎儿宫内感染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孕妇血清HBV-DNA含量与母婴宫内传播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住院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孕妇及其新生儿脐血血清中HBV-DNA含量以及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结果 新生儿脐带血的HBV-DNA阳性率为18.5%(17/92),高于脐带血HBsAg的阳性率5.4% (5/92)(P<0.01);血清HBeAg阳性孕妇其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率为41.2% (14/34),高于HBeAg阴性孕妇组的阳性率5.2% (3/58)(P<0.01);且胎儿宫内感染率随母亲血清HBV-DNA含量的增加而升高,HBV-DNA含量与胎儿宫内感染率呈正相关(x2=9.439,R=0.46,P<0.01).结论 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新生儿脐带血HBV-DNA是监测乙型肝炎发生宫内传播的较敏感指标;孕妇血清HBV-DNA高含量是乙型肝炎宫内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者:唐芳玫;宁日平;李颖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6例布鲁氏菌病分析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1].发病前病人与家畜或畜产品、布鲁氏菌培养物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疫区,或与菌苗生产、使用和研究有密切关系,容易感染布鲁氏菌病.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多汗、骨关节和肌肉疼痛、乏力、头痛,主要体征急性期为充血性皮疹,多数患者淋巴结、肝、脾和睾丸肿大,少数黄疸,慢性为骨关节系统损害[2].本院在2011年诊断6例布鲁氏菌病,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吴秀娟;卢兰芬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胸腔积液中AFU和Tch联合检测在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中α-L-岩藻糖苷酶(AFU)、胆固醇(Tch)在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用生化比色法检测临床上36例胸腔积液中AFU,Tch活性的变化.结果 恶性胸腔积液AFU及Tch分别为(172.55±90.38) μmol/(L·h)和(1.66±0.91)mmol/L;良性胸腔积液AFU及Tch分别为(102.01±56.52)μmol/(L·h)和(0.71±0.61)mmol/L.恶性胸腔积液组AFU活性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3.534);恶性胸腔积液组Tch活性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3.199).以AFU 119.5 μmol/(L·h),Tch 1.1 mmol/L为界值测定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7.23%,75.02%和气72.12%,86.19%.两项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为78.62%和90.02%.结论 胸腔积液中AFU和Tch的活性测定有助于恶性胸腔积液和非结核良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作者:李峰;魏群;陈恳;张莉娜;朱郁飞;许可银;张弘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几种丙肝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孵育时间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三种方法检测血清中丙肝抗体(抗-HCV)的临床运用.方法 分别用两种ELISA和CMIA测定门诊和住院患者抗-HCV样本1 281例.不一致的用PCR法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定量检测.结果 1 281例样本ELISA A 18例阳性,阳性率为1.41%;ELISA B 20例阳性,阳性率为1.56%;CMIA 31例阳性,阳性率为2.42%.两种ELISA分别与CMIA阳性率比较x2分别为8.47,6.67;P值分别为0.003 6,0.009 8(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种ELISA法阳性率比较x2为0.50,P=0.479 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ELISA与CMIA结果不一致的标本用PCR测HCV-RNA,结果除1例CMIA为阳性HCV-RNA-PCR为阴性外,其余CMIA与HCV-RNA-PCR定量结果一致.结论 CMIA优于ELISA灵敏、特异度高、结果准确,CMIA更适合于丙型肝炎的临床筛查应用;ELISA B比ELISA A灵敏.

    作者:廖冰洁;周迎春;谢在春;梁淑慧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酶法测定血清肌酐参考值范围的建立及验证

    目的 探讨建立酶法肌酐的实验室参考值的新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514例健康体检者及182例肾病患者血清肌酐值,依据不同方案计算肌酐正常参考区间并比较其差异性.结果 酶法肌酐检测结果总体呈正态分布.按健康对照组x-±2s所得肌酐检测参考区间为男性51~~109μmol/L和女性39~95μ mol/L,按室内质控结果修订参考区间为男性50~107 μmol/L和女性39.2~89 μmol/L,两种方案所得参考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x2=0.67,P>0.05),但均与试剂说明书给予的正常参考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x2=3.69,2.05,P<0.05);男性与女性肌酐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按试剂说明书参考区间统计,实验室的假阳性率高,为14.2%.结论 试剂厂家参考值不适用于该实验室,实验室可以根据室内定值质控情况修正厂家参考区间,同时分别建立该实验室的男性与女性肌酐正常参考值范围供临床参考.

    作者:张颖;马永能;蒋中才;刘慧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