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叶入裴;龙汉安;肖秀丽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生存质量状况及慢性扁桃体炎发病情况,并探讨该疾病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在泸州医学院随机抽取350名本科在校生为调查对象,使用中文版SF-36(the short form-36 health survey)量表采集问卷调查.结果:抽取样本中大学生总体生存质量得分为73.76±12.83,躯体健康总评分为81.72±13.20,精神健康总评分为65.79±16.03,抽取样本中慢性扁桃体炎的患病率为23.51%,患有慢性扁桃体炎学生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生存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调查大学生总体生存质量评分均较高,躯体健康状况优于精神健康状况,慢性扁桃体炎对大学生人群生存质量无明显的负面影响.
作者:孙千尧;孙永东;刘强;黄秀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胰母细胞瘤是小儿胰腺恶性肿瘤中常见的一种[1-2].1977年,Dhebri等[3]首先提出了胰母细胞瘤(pancreatoblastoma)的概念,在此之前,这些肿瘤被描述为“婴幼儿胰腺癌”或“胰腺少年腺癌”[4].胰母细胞瘤好发于1~8岁的儿童,平均发病年龄为5岁.也有其他年龄组患者的报道,包括新生儿和老年人.男女之比为1.14∶1,Chung等[5]提出胰母细胞瘤多发生于亚裔患者,其中日本入居多.自1957年起,国内外报道约200例,多为独立个案,很难统计其确切的发病数.胰母细胞瘤发病率极低,小于1%,仅占胰腺非内分泌肿瘤的0.5%.正是由于胰母细胞瘤的罕见性,它的诊断与治疗给肿瘤科和外科医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作者:黄崇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建立简便易行、成本低廉和安全可靠的高纯度质粒大量制备方法,探讨其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培养含目的质粒的菌株,运用改良后的碱裂解法大量提取质粒DNA并进行纯化,微量核酸仪测定质粒DNA的产量及纯度;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转染哺乳动物细胞和慢病毒包装,鉴定质粒DNA的质量及转染效率.结果:本质粒提取方法获得质粒DNA产量为2.5 mg/L菌液,OD260/OD280=1.91;以超螺旋质粒DNA为主;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完全酶切;哺乳动物细胞转染效率在85%以上;可用于慢病毒包装.结论:本方法抽提质粒DNA操作简单、经济实用,可替代质粒大量提取试剂盒获得高产优质的质粒DNA,充分满足了分子生物学实验的要求.
作者:方红;杨文理;何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经手术切除的37例PTMC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PTMC中男性6例,女性31例,年龄17~69岁,癌肿大小0.1~1.0 cm.有30例是在甲状腺良性疾病中发现的.CK19、HBME-1、Galectin-3、34βE12在PTMC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91.3%、95.7%、87.0%,Ki-67在PTMC中均有表达,阳性细胞比例为1%~5%.结论:PTMC好发于女性,常与其他甲状腺良性疾病并存,病理医生应准确把握PTMC的镜下特征,必要时可联合免疫组化以辅助诊断.
作者:陈勇;叶入裴;龙汉安;肖秀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筛选齐墩果酸片处方,确定其佳制备工艺.方法:参照《化学药物制剂研究基本技术指导原则》,以齐墩果酸溶出度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及正交设计,对齐墩果酸片处方工艺进行优化.结果:优化处方为:预胶化淀粉与蔗糖5∶1,硬脂酸镁(0.14%),十二烷基硫酸钠(0.07%),微晶纤维素(10%).结论:齐墩果酸片处方合理,工艺可行,符合片剂的质量要求.
作者:景沛;鲁庭廷;熊丹;李劲薇;刘易陇;钟志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关节清理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2006年4月至2012年5月对56例(59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应用关节镜行关节清理术.术前和术后第6、12、24月观察膝关节疼痛、肿胀、关节功能情况并进行膝关节评分.结果:本组有53例(55膝)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月.所有随访患者术后1~2月疼痛、肿胀明显缓解.无感染、无血肿形成、无深静脉栓塞.膝关节综合评分:术前与术后6、12、24月优良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内优良率大于70%,但有逐年下降趋势(P<0.05).结论: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对膝关节炎早期病变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作者:张孝华;吴元勇;胡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肾间质纤维化(interstitial fibrosis,RIF)是指由各种损伤因素引起的肾脏病理过程,组织学表现为肾间质内的成纤维细胞显著增生和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RIF是慢性肾病的终末阶段,预后很差;因此,深入了解RIF的形成机制,对指导其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叶细胞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被认为是RIF的重要原因,不过新近有学者提出不同观点,认为EMT与肾间质纤维化无关,而是与周细胞-间叶细胞转分化以及间质微血管稀疏化密切相关,本文将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王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研究,论证外踝内固定器治疗外踝骨折的可行性及实用性.方法:病例30例均为闭合性骨折,随机分甲、乙两组,每组15例,分别选择外踝内固定器、重建钢板固定.术前对所有患者踝关节功能Baird-Jackson标准评分;术后复查记录X线片、内固定拆除时间、踝关节功能等.结果:30例患者术后9~20月随访,平均13.4±2.8月.甲组无术口感染、钢板松动或折断等并发症;乙组2例术口感染致乙级愈合,1例术后钢板螺钉松动借助石膏外固定3月终骨折愈合,遗留踝关节疼痛.两组骨痂生长定量指标、内固定拆除时间及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等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外踝内固定器系统适用于成人外踝Weber B和部分Weber C、Weber A骨折患者,对外踝特殊类型骨折如粉碎性骨折、骨质疏松患者更为适用;对骨折行三维立体环抱式固定,术后骨折愈合快,患肢功能恢复优良,临床应用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葛建华;鲁晓波;卓乃强;万永鲜;罗雷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四肢骨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6例四肢骨折术后8周病人进行随机分为干预组28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由经培训过的骨科专科护士给予心理干预,2组均于术后8周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生活质量测评.结果:骨折术后8周后干预组病人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经培训过的骨科专科护士对病人进行心理干预,有效的提高了四肢骨折病人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爱平;李桂荣;陈红;年兰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是否参与糖尿病大鼠胃黏膜损伤以及大黄素对其调节.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与大黄素组,成模10周后,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胃黏膜细胞GRP78,Caspase1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与大黄素组大鼠于造模后均出现多尿、多饮、多食症状,成模10周时,体重减轻(P<0.05);血糖浓度显著增高(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胃黏膜GRP78、Caspase12蛋白阳性表达细胞显著增多(P<0.05);与糖尿病组相比,大黄素组GRP78、Caspase12蛋白阳性表达的胃黏膜细胞显著减少(P<0.05).结论:内质网应激途径可能介导了糖尿病大鼠胃黏膜损伤,大黄素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胃黏膜细胞的内质网应激反应,从而实现对胃黏膜的修复.
作者:赵宏贤;胥建辉;邹礼乐;刘广益;陈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疟原虫是一类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其中因以恶性疟原虫感染所致的恶性疟疾的临床症状为严重,感染率及致死率在各种疟原虫中占首位,且逐年升高[1].恶性疟疾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随着外出务工人员、旅游人员等的来往频繁,国内输入性恶性疟疾病例数呈上升趋势.在恶性疟疾初发患者的末梢血中恶性疟原虫以小滋养体(环状体)为主,其体积小、形态多样,难以辨别,如果检验工作者缺乏经验,有可能导致镜检结果准确性降低,导致误诊或误报.现将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并确诊的恶性疟疾患者1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友强;兰由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索Claudin-1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良性脑膜瘤(WHO Ⅰ级)、20例非典型脑膜瘤(WHOⅡ级)、18例间变脑膜瘤(WHOⅢ级)进行Claudin-1免疫组化检测.结果:Claudin-1在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强度与病理分级和肿瘤侵袭情况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小无关(P>0.05).结论:Claudin-1与脑膜瘤侵袭性有关,对脑膜瘤的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蒲霞;郭庆喜;肖秀丽;孙兴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医学论文的英文摘要是为了国外同行用短时间(英语为母语者一般仅需若干秒钟)了解该文主要内容,以便阅读者判断是否阅读全文,以及方便科技信息情报检索等.国人在构思英文语句时难免受汉语语法思维定势的影响,产生一些问题,如句子冗长重复、主谓关系不清等,以致影响读者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程度,有的甚至要仔细分析,才能大致弄懂意思.
作者:陈振华;邹雨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根据良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气、虚、痰、瘀”的病机特点,采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痰、消瘿散结治疗原则,自拟扶正消瘿方,对缓解患者颈前胀满、忧郁烦躁、吞咽不利、声音嘶哑等主要症状取得较好临床效果,显示出中医药治疗该病的独到之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作者:韩瑚;李俊贤;谢春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并建立颈动脉血栓模型.方法:采用FeCl3致颈动脉损伤,造成血栓形成,激光多普勒记录血栓形成曲线,HE染色观察血栓形态.结果:10%FeCl3损伤后,约137~366 s形成稳定血栓.结论:利用此方法所造颈动脉血栓模型操作简单,成功率高,适用于抗血栓药物筛选.
作者:任美萍;李蓉;陈妮;罗茂;高驰丹;吴剑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川南地区常见过敏性疾病相关过敏原的阳性率.方法:应用德国摩拉生物共振仪对3512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回顾性分析常见过敏性疾病患者中各类过敏原阳性率及其分布差异.结果:川南地区过敏性疾病常见的过敏原有螨虫昆虫、酒精、真菌、环境化学物质、香料和草药、海鲜等,占前十位的是螨虫昆虫14.3%、酒精12.5%、真菌11.9%、环境化学物质10.2%、香料和草药9.3%、海鲜8.1%、食品添加剂6.7%、织物染料洗涤剂4.9%、花粉4.6%、动物皮毛3.8%.与其它地区相比,川南地区尘螨昆虫、酒精、真菌的检出率较高,可能与本地区气候特点和酒文化有密切关系.结论:螨虫昆虫、酒精、真菌、环境化学物质等是川南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能找到的主要过敏原.应用摩拉生物系统明确过敏原,减少过敏原的接触,对防治过敏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指导作用.
作者:程锦楠;李娇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装置结合游离植皮在治疗足踝创伤性皮肤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足踝皮肤缺损的患者,一期先行清创手术,之后使用VSD持续负压吸引创面7~14 d,待创面新鲜无感染、肉芽新鲜时,行二期厚皮片或中厚皮片移植覆盖创面后继续予以VSD治疗10~14 d.结果:移植皮片全部成活,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下肢足踝皮肤缺损患者,采用VSD联合植皮治疗可有效助组织瓣修复创面,提高皮片成活率,降低感染风险.
作者:尹一然;陈歌;鲁晓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短期接触酸碱雾气对作业工人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18名短期接触酸碱雾气工人(酸碱组)和88名非接触工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和肺功能测定,以FEV1/ FVC%<70%,FEV1%<80%为肺功能异常标准.结果:在肺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无论吸烟否,酸碱组的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 (3.82±0.49/3.75±0.49)、用力肺活量(FVC) (4.35±0.56/4.23±0.57)均高于对照组FEV1(3.59±0.43/3.48±0.45)、FVC(4.00±0.44/3.87±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酸碱组中亚组分析显示,FEV1/FVC<80%亚组的FEV1、FEV/FVC%低于FEV1/FVC≥80%亚组,而FVC相反,若同时有吸烟,则同时存在MMEF、PEFR、MVV、FEF 25%~75%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接触酸碱雾气可致作业工人大气道功能代偿性增加,但若同时有吸烟,则存在小气道气流受限.
作者:江丽;徐静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氧化应激损伤后的海马神经元血红素加氧酶-1 (heme oxygenase-1,HO-1)的表达影响.方法:将培养的原代海马神经元,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损伤对照组、姜黄素不同剂量治疗组(2.5μmol/L,5 μmol/L,10 μmol/L,20μmol/L).利用1 mmol/L的H2O2处理海马神经元1h,制作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模型.按照以上分组情况加入等浓度的姜黄素培养液,37℃、5% CO2孵箱孵育6h,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免疫荧光、PCR半定量检测细胞内HO-1的表达.结果:①5 μmol/L组、10 μmol/L组细胞形态变化不明显;损伤对照组和2.5 μmol/L组细胞损伤明显;②损伤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 0.05;损伤对照组与2.5 μmol/L组、20 μmol/L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μmol/L组、10μmol/L组与损伤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检测结果提示20 μmol/L组比2.5μmol/L组HO-1的表达量减少.结论:姜黄素对氧化应激损伤海马神经元的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HO-1的表达实现的.
作者:肖兴莉;杨朝鲜;高小青;陈秀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早期CPM锻炼对隐性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接受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24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有无早期行CPM锻炼分为观察组:术后3 d CPM康复锻炼及其它常规康复锻炼,共65例;对照组:术后没有行CPM锻炼而只是通过常规的主动活动锻炼,或术后1周后才开始行CPM锻炼,共57例.通过围手术期血红蛋白变化值来推算隐性失血量(Hbl).结果:2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24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中观察组7例,对照组17例,经对症处理后治愈,术后1周观察组和对照组隐性失血量分别为(31.24±8.69)、(27.35±8.71) 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7,P=0.059);显性失血量分别为(24.31±5.01)、(24.28±4.58)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2,P=0.983).结论: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行CPM锻炼并不增加隐性失血量.
作者:徐丽丽;万永鲜;胥方元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