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9~2014年陕西省艾滋病哨点监测重点人群 HIV 感染和新发感染检测分析

任强;常文辉;张梦妍;胡婷;李华;付钰淋;邹扬帆;董丽芳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感染率, HIV-1 新发感染率, BED-捕获酶联免疫试验
摘要:目的:了解2009~2014年陕西省哨点监测6类重点人群的 HIV 感染率,并估算其 HIV-1新发感染率。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B)对2009~2014年陕西省艾滋病哨点监测6类重点人群共计77778人进行 HIV 抗体筛查和确证检测,再应用 BED HIV-1捕获酶联免疫测定法检测其中的确证阳性样品,从而估算其HIV-1新发感染率。结果2009~2014年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的 HIV 感染率分别为3.75%,8.77%,3.50%,5.00%,6.20%和5.75%,且呈缓慢上升趋势;HIV-1新发感染率分别为5.04%,8.96%,5.01%,5.95%,4.68%和6.39%,整体呈下降趋势。青年学生、吸毒者、暗娼、孕产妇和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五类人群的 HIV 感染率和 HIV-1新发感染率均保持较低水平,但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的 HIV 感染率和 HIV-1新发感染率呈缓慢上升趋势。结论陕西省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 HIV 感染率和 HIV-1新发感染率较高,但 HIV-1新发感染率呈缓慢下降趋势,应该继续加大对该人群的干预力度,其他监测人群相对较低,但也有个别人群呈上升趋势,需采取必要的应对方法。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血清miR-193a-3p 水平增加及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检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血清中 miR-193a-3p 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作为肾透明细胞癌分子诊断指标的可能性。方法收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10~2014年期间107例住院肾透明细胞癌患者(TNM 分期Ⅰ期76例、Ⅱ期16例、Ⅲ期2例、Ⅳ期8例和未知5例)未经治疗前血清样本,实时荧光定量 PCR(qRT-PCR)方法检测 miR-193a-3p 含量,并以107例年龄、性别匹配的非癌健康人作对照。ROC 曲线分析血清 miR-193a-3p 水平对肾透明细胞癌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qRT-PCR 检测证实,miR-193a-3p 在总体患者血清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3.294±1.526 vs 1.944±0.600,P=0.000)。TNM Ⅰ期(3.411±1.676 vs 1.944±0.600,P =0.000)、Ⅱ期(2.926±0.927 vs 1.944±0.600,P =0.001)和Ⅳ期患者(2.926±0.894 vs 1.944±0.600,P =0.000)血清中 miR-193a-3p 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用于诊断肾透明细胞癌早期(Ⅰ期)的血清 miR-193a-3p ROC 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20(95% CI,0.756~0.883),敏感度为80.3%,特异度为93.5%。结论miR-193a-3p 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显著升高,并有较高的早期诊断准确性,有望作为该病早期诊断的血清学指标。

    作者:唐海霞;王成;路美玲;张春妮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国内临床化学9项常规项目参考区间与即将发布的卫生行业标准的比较和分析

    目的:对全国医院检验科常规化学检验项目的参考区间进行调查,并与即将发布的卫生行业标准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基于 Web 方式的室间质量评价(EQA)软件系统,收集2012年度参加全国常规化学参考区间调查的实验室所上报的数据,使用专业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385家实验室回报了调查结果。在即将发布的卫生行业标准所涉及的检验项目中,绝大多数项目不分组或未给出分组时所使用的参考区间与行业标准相比较都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t=-55.435~17.070,P <0.05,占86.1%(31/36)]。只有较少的实验室对参考区间进行了分组(约20%),部分实验室的分组规则与行业标准有一定的差异,与行业标准分组相同的实验室所给出的参考区间与行业标准相比也多存在极显著统计学差异[t=-39.365~13.155,P <0.01,占62.5%(10/16)]。结论即将发布参考区间与实际工作中所应用的参考区间差异较大,推广已经建立的具有权威性的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很有必要在实际工作中使用行业标准所给出的参考区间前应进行参考区间的评估和验证。

    作者:钟堃;王薇;何法霖;王治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规律,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诊断明确COPD 患者痰标本550例,常规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用 WHONET 5.6软件分析。结果COPD 患者痰液中病原菌阳性率为32.36%(178/550),位于前三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假丝酵母菌属43株(21.1%),大肠埃希菌34株(16.7%),肺炎克雷伯菌32株(15.9%)。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福平的耐药率为11.8%,未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株,革兰阴性杆菌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均<27%,ESBLs 检出率分别为:大肠埃希菌44.1%,肺炎克雷伯菌46.9%。结论COPD 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需引起重视,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吉维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炎症标志物在感染性和痛风性关节炎中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不同炎症标志物在不同类型关节炎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骨科病房住院患者中,33例感染性关节炎和29例痛风性关节炎病人中,检测血浆中白细胞数量、C 反应蛋白以及尿酸水平和关节滑液中乳酸、葡萄糖、尿酸、乳酸脱氢酶、白细胞等相关炎症标志物,再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不同标志物的诊断价值。结果在两组患者中,只有血浆白细胞和 C 反应蛋白水平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关节滑液中乳酸浓度检测的诊断价值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898,特异度为72.4%,敏感度为96.9%;其次为血清尿酸和滑液尿酸两项指标, AUC 分别为0.818和0.808。结论在感染性关节炎中乳酸标志物有良好的诊断价值,滑液中乳酸水平高于1.7 mmol/L基本可以诊断为感染性关节炎。

    作者:万楠;王璐;孟冬娅;郑伟;胡晓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方法改良的探讨

    目的:改良红细胞孵育渗透脆性试验(Osmotic fragility test,OFT)验证改良方法与标准操作方法结果一致性。方法对 OFT 采取加样取量及检测试剂减半和采用不同检测设备进行比色评价改良方法检测效果,即选取脆性增大和脆性降低样本100例(阳性50例,阴性50例),用一种加样改良和测试改良方法与传统方法进行结果比对。结果100例OFT 样本采取加样量与试剂减半检测出的结果与厂家标准操作加样量所测结果验证一致(T=1.6608,P >0.05),两组数据间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FT 改良方法替代传统 OFT 初筛方法可以更快、更客观地出结果服务于临床,且能有效地降低试剂和人力成本,提高检测效率。因此,该法可作为批量计生体检单位及检测设备缺乏的基层医院筛查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方法首选条件。

    作者:张玲;胡朝晖;潘建华;吴鹏;周锐雄;朱庆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国内两种允许总误差标准在评估临床化学检测项目分析质量及选择质控程序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评估国内行业标准(WS/T 403-2012,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指标)和国家标准(GB/T 20470-2006,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要求)提供的允许总误差在σ度量评估临床生化检测项目分析质量应用中的差异,用操作过程规范图(OPSpecs 图)来选择适当的质控程序。方法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2014年2月常规化学室内质控数据及2014年第一次常规化学室间质评中获得某一家实验室21个检测项目的变异系数(CV%)及百分差值(用其估计偏倚大小),利用国内行业标准(WS/T 403-2012)和国家标准(GB/T 20470-2006)提供的允许总误差计算两个批次质控品的σ值。使用临床检验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设计软件(QCCS)绘制21个项目的操作过程规范图(OPSpecs 图),根据该图选择质控程序。结果使用国内行业标准(WS/T 403-2012)得到的σ值在0~7之间。而使用国家标准(GB/T 20470-2006)计算的σ值大多在3~15之间。在标准化方法决定图上,使用国家标准(GB/T 20470-2006)提供的允许总误差评估的试验分析性能普遍比使用国内行业标准(WS/T 403-2012)得到的高至少一个层级。使用国内行业标准(WS/T 403-2012)制定的质控程序明显比在国家标准(GB/T 20470-2006)下制定的质控程序严格。使用国内行业标准制定的质控程序中,多规则检测四次的有:ALB,ALP,Ca,Cl,TC,Crea,Glu,LDH,K,Na,TP,TG 和 Urea;13 s 检测四次的有:Mg;12.5 s 检测两次的有:CK,AMY 和 Fe;13 s 检测两次的有:TBIL;13.5 s 检测两次的有:ALT,AST 和 UA。结论国内行业标准(WS/T 403-2012)提供的允许总误差较国内行业标准(WS/T 403-2012,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指标)严格,临床实验室还需要不断提高其检测质量水平。

    作者:张路;王薇;王治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Sysmex XN-1000血液分析仪性能验证

    目的:对 Sysmex XN-1000血液分析仪的主要性能指标进行实验室验证,核实其性能是否符合血液分析的质量要求。方法参考 WS/T 406-2012临床血液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要求,对 XN-1000血液分析仪的本底计数、携带污染率、精密度、线性与可报告范围、正确度、不同吸样模式的可比性进行验证。结果各检测项目的本底测试、携带污染率、批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均满足仪器要求;线性验证 WBC,RBC,HGB 和 PLT 均满足 a 值在1±0.05范围内、相关系数 r≥0.975的要求;仪器实测可报告范围均大于厂家申明的可报告范围,临床采用的可报告范围为厂家申明的可报告范围;正确度验证标本检测均值与定值的偏倚满足正确度要求;不同吸样模式各检测项目的相对差异亦满足可比性要求。结论XN-1000血液分析仪的使用性能经验证符合分析质量要求。

    作者:李琳芸;肖秀林;王长征;张娟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生物梅里埃 ATB STAPH 5葡萄球菌药敏试剂盒的局限性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生物梅里埃产葡萄球菌药敏试剂盒 ATB STAPH 5在临床运用中存在的缺陷,并提出补救/解决方案。方法以 CLSI M100-S23提供的葡萄球菌对应抗生素拐点作为标准,对梅里埃药敏试剂盒 ATB STAPH 5抗生素覆盖情况与各抗生素拐点浓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TB STAPH5试剂盒不包括 CLSI 推荐的氯霉素类和恶唑烷酮类、脂肽类三类抗生素;ATB STAPH 5试剂盒提供的16种抗生素拐点均与 CLSI M100-S23推荐抗生素拐点不一致,从而可能导致临床药敏报告出现假敏感或假耐药的情况。结论在现行 CLSI 参考标准下,单独使用 ATB STAPH 5试剂盒进行葡萄球菌药敏试验将产生较大误差甚至错误,必须要其他药敏试验方法进行修正方可发出报告。

    作者:肖亚雄;彭宇生;王鹏;黄忠团;代小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临床患者三种性传播疾病分子生物学检测分析

    目的:分析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患者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 NG)、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三种性传播疾病的检出情况以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两年间样本,采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SAT)进行CT-RNA,NG-RNA 和 UU-RNA 的检测并分析。结果6262例送检样本中,2013年2412例,2014年3850例。CT-RNA,NG-RNA 和 UU-RNA 的阳性率:2013年分别为:7.29%,3.44%和38.21%;2014年分别为8.17%,4.15%和45.71%,三种病原体阳性率,2014年均高于2013年,其中 UU-RNA 的阳性率在两年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66,P <0.01)。两年间的 CT-RNA,NG-RNA,UU-RNA 的总阳性率分别为8.15%,3.89%,42.77%;UU-RNA 在女性当中的阳性率为61.05%,远高于男性的阳性率24.5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16.13,P <0.01)。CT-RNA,NG-RNA,UU-RNA 阳性患者多见于21~30岁;UU-RNA 在宫颈拭子样本中检出率高。结论在这三种性传播疾病中UU 感染率增高的趋势为明显;CT 和 NG 较易感染男性,UU 则易感染女性;CT,NG,UU 病原体在青年中的感染率高。

    作者:张睿;叶阿里;孔令君;陈雨;窦亚玲;徐英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鉴定及诱导分化实验

    目的:建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离培养方法,并进行生物学鉴定及定向诱导分化研究。方法采用酶消化 Wharton 胶法体外分离培养人脐带干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其表面标记分子,并向成骨、成脂方向诱导分化,钙钴法染色检测 ALP,茜素红染色检测矿化结节,油红“O”染色检测脂肪滴,进行干细胞的成骨成脂活性鉴定。结果分离培养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CD73,CD90和 CD105均表达阳性,阳性率为92.45%,95.45%和96.45%,CD34表达阴性,阳性率仅为1.07%。成骨诱导3周后 ALP 染色胞质内可见黑色颗粒,4周后可见大量矿化结节。成脂诱导2周后细胞内出现大量脂肪小滴,多数细胞形态变圆,油红“O”染色阳性。结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成骨、成脂多向分化潜能,为临床干细胞治疗研究的种子细胞来源奠定了基础。

    作者:谢娜;娄鸣;饶国洲;朱勇;唐成芳;王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恶性肿瘤患者 UGT1A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应用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分析 UGT1A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特点,并探讨 UGT1A1*28和 UGT1A1*6基因多态性在武汉地区的分布。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内科230例肿瘤患者外周血,通过 Sanger 测序法测定靶片段的基因序列,分析患者 UGT1A1基因启动子区 TA 盒多态性。结果研究检测的230例肿瘤患者中,TA6/TA6野生型198例(86.1%),TA6/TA7杂合型29例(12.6%),TA7/TA7变异型3例(1.3%)。结论武汉地区恶性肿瘤患者 UGT1A1基因 TA6/TA6野生型常见。

    作者:吴泽刚;李艳;郑红云;熊格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循环微小核糖核酸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小分子 RNA,广泛参与基因转录后水平调控,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和代谢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同病理和生理状态,机体多种组织和细胞能分泌或释放特定 miRNA 进入血循环,并传递至受体细胞发挥生物学功能。新研究表明,miRNA 广泛参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循环 miRNA 由于来源广泛,稳定性高,同时在不同生理或病理情况下会发生特征性改变,有可能作为2型糖尿病新型标志物并参与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

    作者:蔡加炉;王成;汪俊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珠海地区性病实验室淋球菌培养鉴定能力室间质评结果分析

    目的:为了建立珠海地区淋球菌耐药检测网络,了解性病实验室淋球菌分离鉴定的能力,及时发现影响鉴定结果的因素和存在的问题。方法2011~2014年度淋球菌质控样品统一发放到参评实验室,各室按照常规操作进行淋球菌培养分离鉴定和 PPNG 实验,各实验室在规定时间内回报鉴定结果,由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对回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将考评结果反馈给各参评实验室。结果四年间共发放220份质评样本,综合考核成绩平均合格率88.6%(39/44);淋球菌鉴定结果符合率分别为78.8%(26/33),90.3%(28/31),87.9%(29/33)和100%(33/33);PPNG 符合率分别为80.8%(21/26),78.6%(22/28),86.2%(25/29)和100%(33/33)。结论通过规范化建设性病实验室,每年进行室间质评活动,珠海地区性病实验室淋球菌培养鉴定能力明显提高,但个别实验室存在人员粗心大意、结果报告准确性和规范性等问题,仍需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

    作者:沈守星;刘小凤;徐刚;魏秋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GADA 和 ZnT8A 自身抗体检测意义研究

    目的:分析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中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GADA)和锌转运子8自身抗体(ZnT8A)阳性情况。方法通过 ELISA 法检测2014年5月~10月收集的101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样本 GADA 和 ZnT8A 水平。结果GADA 阳性率为21.78%,ZnT8A 阳性率为17.82%,两种自身抗体共同阳性率为8.91%,且 GADA 和 ZnT8A 阳性与否与患者的性别(t=-0.724,-0.550;0.903,1.359,P 值均>0.05)、年龄(r =-0.185,-0.158;0.367,0.084,P 值均>0.05)、血糖(r=0.290,0.110;-0.264,-0.047,P 值均>0.05)、胆固醇(r=-0.047,0.004;0.154,-0.138,P 值均>0.05)、三酰甘油(r =-0.092,-0.054;-0.217,-0.023,P 值均>0.05),以及低密度脂蛋白(r =-0.045,-0.027;0.202,-0.025,P 值均>0.05)水平不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为了早期诊断成人迟发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应该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时进行自身抗体的筛查。

    作者:赵长胜;董倩;张海涛;杨锡琴;赵照;王国华;赵琰枫;张贺秋;冯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2009~2014年陕西省艾滋病哨点监测重点人群 HIV 感染和新发感染检测分析

    目的:了解2009~2014年陕西省哨点监测6类重点人群的 HIV 感染率,并估算其 HIV-1新发感染率。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B)对2009~2014年陕西省艾滋病哨点监测6类重点人群共计77778人进行 HIV 抗体筛查和确证检测,再应用 BED HIV-1捕获酶联免疫测定法检测其中的确证阳性样品,从而估算其HIV-1新发感染率。结果2009~2014年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的 HIV 感染率分别为3.75%,8.77%,3.50%,5.00%,6.20%和5.75%,且呈缓慢上升趋势;HIV-1新发感染率分别为5.04%,8.96%,5.01%,5.95%,4.68%和6.39%,整体呈下降趋势。青年学生、吸毒者、暗娼、孕产妇和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五类人群的 HIV 感染率和 HIV-1新发感染率均保持较低水平,但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的 HIV 感染率和 HIV-1新发感染率呈缓慢上升趋势。结论陕西省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 HIV 感染率和 HIV-1新发感染率较高,但 HIV-1新发感染率呈缓慢下降趋势,应该继续加大对该人群的干预力度,其他监测人群相对较低,但也有个别人群呈上升趋势,需采取必要的应对方法。

    作者:任强;常文辉;张梦妍;胡婷;李华;付钰淋;邹扬帆;董丽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髓过氧化物酶在非 ST 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预后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对非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 MI)的诊断价值,并探讨其与非 ST 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 ACS)的预后关系。方法检测61例不稳定心绞痛(UAP)和54例 NSTE MI 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和心肌肌钙蛋白(cTnI)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Curve)比较 MPO 和 cTnI 对 NSTE MI 的价值;同时随访比较106例 NSTE ACS 患者1年内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NSTE MI 组与 UAP 组MPO 值分别为672±418 ng/ml 和459±328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928,P <0.001)。cTnI 值分别为558±261 pg/ml 和405±278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89,P =0.003)。ROC 曲线分析结果显示 MPO 诊断 NSTE MI 的佳 cutoff 值382 ng/ml,此时曲线下面积0.726,敏感度92.6%,特异度39.8%;cTnI 的佳 cutoff 值484 pg/ml,此时曲线下面积0.799,敏感度65.5%,特异度92.3%。MPO 是 NSTE ACS 患者1年内发生主要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风险比值(OR)3.085(95% CI 1.585~5.662,P =0.032)。结论MPO 对 NSTE MI 的诊断具有较高敏感度,可辅助 cTnI诊断 NSTE MI,对 NSTE ACS 患者具有预后判断价值。

    作者:喻红波;刘阳;罗俊卿;刘新国;简明;黄美良;罗旦;李学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Bcl-6mRNA在HIV/AIDS患者滤泡辅助性T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 Bcl-6 mRNA 在 HIV/AIDS 患者滤泡辅助性 T 细胞(Tfh)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筛选2014年5月~11月期间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艾滋病临床研究中心经 HIV 抗体确证实验阳性者60例,根据CD4+ T 细胞数将 HIV/AIDS 患者分为 A(CD4<200个/μl),B(200个/μl<CD4<500个/μl)和 C(CD4>500个/μl)三组,同期选取2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淋巴细胞亚群(T,B,NK 细胞)和 Tfh 细胞(CD4+ CXCR5+ICOS+)的百分比。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检测 Bcl-6 mRNA 的表达,并分析 Tfh 细胞与其转录因子 Bcl-6 mRNA 的相关性,Tfh 细胞与 B 细胞的相关性。结果A,B 和 C 三组 Bcl-6 mRNA 表达均高于健康对照组(2.94±0.91,2.27±0.62,2.15±0.351,P 值均<0.05);A 组 Tfh 细胞大于 C 组(5.88±3.01 vs 1.26±0.87,P =0.032)和健康对照组(5.88±3.01 vs 0.78±0.42,P =0.004);四组 NK 细胞和 B 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64,0.571);Tfh 细胞与 Bcl-6 mRNA正相关(r=0.799,P =0.000),Tfh 细胞与 B 细胞无关联(r =-0.083,P =0.657)。结论Bcl-6 mRNA 和 Tfh 细胞的变化可能与 HIV/AIDS 疾病进展有关。

    作者:冯倩;任伟宏;李彦卿;李文博;仝岩;赵航;冯慧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邢台地区无偿献血人群 ABO 亚型分布及结果分析

    目的:对邢台地区献血人群中 ABO 血型及亚型分布特点及在 ABO 亚型中不规则抗体的发生率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应用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对邢台市中心血站2011.1~2014.8期间160556名献血者血样进行 ABO 定型,对于正反定型不符的血样采用试管法正反定型、吸收放散等血清学试验及分子生物学分析并分类。结果160556名献血者血样中检出160391份正常 A,B,O 和 AB 型,A 型38815人份(24.2%),B 型57420人份(35.8%),O 型47476人份(29.6%), AB 型16520人份(10.3%),36例 ABO 亚型血样,占人群总数2.24/万,常见亚型为 A2B(11份),确认其他 ABO 亚型25份,ABO 亚型中分别检出不规则抗-A 11份、抗-B 5份共16份,分别占亚型总数30.6%和13.9%。结论掌握 ABO 血型系统在该地区献血人群中的分布规律,邢台地区中国人群中 B 亚型多于 A 亚型;A 亚型产生抗-A 抗体的比例明显多于B 亚型产生抗-B 抗体。AB 亚型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期望值,提示 A,B 基因在遗传过程中存在相互作用。

    作者:刘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尿酸水平与出院结局的关联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不同尿酸水平与出院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连续性纳入内蒙古兴安盟人民医院2009年6月1日~2012年5月31日的全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3440例。结局不良定义为发生残疾或住院期间死亡。残疾的定义参照(modified rankin’s scale,MRs)脑卒中量表,评分在3分及其以上者(MRs≥3)定义为残疾。采用尿酸水平的百分位数 P20,P60和 P90为界点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危险因素的分析采用两分类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方法,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可信区间(95% confident interval,95%CI)。所有检验均为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研究对象中发生不良结局的共359人,占10.44%。单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低分位组(UA≤222.6 mmol/L),处于二,三分位组(UA 水平为222.7~310.9 mmol/L 和311.0~419.7 mmol/L)发生结局不良的 OR(95%CI)为0.70(0.53~0.91)(P <0.05)和0.66(0.49~0.88)(P <0.05)。高分位组相对低分位组 OR 值无统计学差异。在调整了年龄、体温、高血压、高血糖、脑卒中病史、高三酰甘油、高低密脂蛋白胆固醇和吸烟后,相对于低分位组,依然有处于二,三分位组发生结局不良的 OR(95%CI)为0.70(0.53~0.93)(P <0.05)和0.66(0.48~0.90)(P <0.05)。高分位组相对低分位组 OR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较高的尿酸水平可能独立的与出院结局良好有关联。

    作者:国钰梅;马龙;包成月;黄泽宇;李方睿;杨丽荣;白文婷;程慧;刘文波;吕利英;佟伟军;周蓦;李红美;许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11月入住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的脑梗死患者281例为脑梗死组,以同期140例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Hcy 水平,并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脑梗死组进一步分为动脉正常组、内膜增厚组、软斑组、混合斑组及硬斑组,采用统计学软件包 SPSS 19.0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 Hcy 水平为19.78±5.21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0.24±3.33μmol/L(P <0.001)。对照组、颈动脉正常组、内膜增厚组、软斑组、混合斑组及硬斑组 Hcy 水平分别为10.24±3.33,15.20±2.99,17.03±1.85,25.44±4.24,19.65±4.74及18.31±3.67μmol/L,除内膜增厚组与硬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06),其余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阳性率分别为16.4%,53.7%,87.1%,95.7%,83.1%和77.3%,脑梗死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Hcy 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用于脑梗死早期诊断,降低血清 Hcy 浓度,可能是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有效途径。

    作者:王兴宁;李慧;米思蓉;屈宁;惠玉芬;冯莉;雷光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