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红;张珍;赵丽娟;但慧芳
目的:探讨应用长春瑞滨联合顺铂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非小细胞肺癌56例,应用长春瑞滨联合顺铂化疗方案治疗并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56例每例接受3个周期化疗,其中CR 3例, PR 27例, SD 13例,PD11例,总有效率(CR+PR)为53.57%.发生静脉炎5例,药液外渗致局部糜烂1例,肾功能损伤4例,骨髓抑制3例,口腔溃疡2例,大部分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经对症处理和综合护理,顺利完成化疗.结论: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近期效果比较理想,护理人员操作要规范观察要仔细,处理要及时.
作者:韩晨旭;任加良;王惠琴;陶艳;贾媛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补体激活与细胞凋亡的规律.方法:用胶原酶注入到大鼠尾状核的方法制作脑出血模型.将大鼠分为脑出血、假手术组、正常组3组.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分别观察各组在脑出血后第6 h、12 h、24 h、48 h、72 h、5 d、7 d时血肿周围补体C3、促凋亡基因(Bax)、抑凋亡基因(Bcl-xl)及TUNEL的表达.结果:补体C3的表达峰值在24~48 h;TUNEL、Bax蛋白表达术后12h增加,48~72 h达高峰,而Bcl-xl蛋白表达高峰在48h.结论: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补体C3的表达增加与细胞凋亡的演变趋势一致,C3与凋亡有相关.
作者:代红源;杨红;郭富强;杨石;杨友松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时高氧疗和/或肺泡复张术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吸痰后的应用和影响.方法: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4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高氧法密闭式吸痰即吸痰时高氧供吸痰前1 min给予100%氧供并贯穿整个吸痰过程共持续2 min(高氧法);研究组采用高氧-复张法(结合法)即采用高氧法与复张法密闭式吸痰方法吸痰,复张法即吸痰后即刻调节PEEP水平到2.0 kPa(20 cm H2O),通气10 s.观察吸痰前1 min、吸痰后1、3 min患者呼吸力学及血气的变化,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气压伤、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吸痰前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呼吸力学各参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吸痰后除心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项指标、两组机械通气时间、肺不张和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高氧法吸痰后1 min PaO2、SaO2较基线水平有所升高,结合法吸痰后3 min PaO2、SaO2升高(P<0.05).结论:高氧法可短暂改善密闭式吸痰所引起的缺氧,对ARDS机械通气患者给予结合法吸痰能够保持吸痰前后全过程较好氧合状态,纠正吸痰所导致的低氧,改善肺的顺应性,并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肺不张和肺部感染发生率.
作者:覃纲;韦柳青;姜福富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咪芬合剂预处理用于颈丛阻滞,能否提高颈丛阻滞效果,减少心血管副反应.方法:择期颈部甲状腺手术患者80例, 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实验组用咪芬合剂预处理后行颈丛神经阻滞,对照组直接行颈丛神经阻滞,两组病例均由专人行颈丛阻滞操作.连续监测血压(BP)、心电图(ECG)、心率(HR)、脉搏(P)、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入手术室安静后(麻醉前)、颈丛阻滞后5 min(A)、10 min(B)、20 min(C)和30 min(D)心血管副反应(BP升高、HR增快)情况.结果:实验组阻滞效果达优率高于对照组,高血压、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小剂量咪芬合剂预处理用于颈丛阻滞,可提高颈丛阻滞效果,减少心血管的副反应.
作者:王富强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气雾剂治疗儿童喘息性疾病疗效.方法:将自2007年1月以来我院收治的46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治疗组230例,B组对照组230例,分组时临床表现方面基本相同,具有可比性,两组在抗感染、吸氧、止咳、化痰、镇静、适量静脉补液等综合治疗基础上,A组加用气雾剂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效果明显(P均<0.05),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雾剂配合治疗儿童喘息性疾病副作用小、方法简便,用于改善儿童喘息性疾病症状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李玉杰;王玉芳;李红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IL-10/IL-6水平及NF-κB活性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2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20例非冠心病为对照者血清IL-10、IL-6水平;同时细胞免疫组化测定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活性.结果: ACS组血清IL-6/IL-10比值及NF-κB活性均高于SAP组及对照组(ACS: 1.69±0.53,0.32±0.12;SAP: 1.06±0.38,0.13±0.07;对照组: 0.92±0.41,0.11±0.09,均P<0.05).结论:炎症介质及抗炎症介质分泌失衡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邓学军;罗贵全;唐川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频电刀在乳腺癌手术皮瓣游离中的临床应用及其功率大小对术后皮瓣坏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154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乳腺刀组(A组)37例,小功率电刀组(B组)60例,大功率电刀组(C组)57例,对比分析各组皮瓣坏死情况.结果:共发生皮瓣坏死35例,其中A组用乳腺刀游离皮瓣6例(6/37),B组用小功率电刀(18~22W)游离皮瓣9例(9/60),C组用大功率(≥28W)电刀游离皮瓣20例(20/57),B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B、C组与A组比较,游离皮瓣时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合理应用高频电刀游离皮瓣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但若功率过高,则会增加皮瓣坏死率.
作者:张晓红;张珍;赵丽娟;但慧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本院住院城镇及农村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免疫情况,推测不同区域发病及免疫状况,为免疫预防及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科2000年度,2004年度,2008年度住院患者的乙肝五项检测报告,按患者长期居住地分为农村组及城镇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具有免疫力及无免疫力年度变化情况及不同组别的差异.结果:同农村组相比,城镇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无免疫率低于农村组,免疫率高于农村组.年度对比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及免疫率呈上升趋势,无免疫率呈下降趋势.结论:近年来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有上升趋势,农村地区免疫普及率相对较低,仍为发病及预防免疫的重点区域,应给予足够重视.
作者:李玉霞;刘延梅;吴金玲;王海凤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晚期食管癌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及术中纵隔热灌注化疗对残留于气管、支气管、胸主动脉、奇静脉等器官的癌性肉眼微小病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食管癌病变浸润超过外膜层外侵至气管、支气管、胸主动脉、奇静脉等器官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术中42~43℃无菌蒸馏水2000~2500 mL加入顺铂(DDP)150 mg及氟尿嘧啶(5-FU)1200 mg在体外循环下行纵隔热灌注化疗40 min;对照组56例,术中未进行纵隔热灌注化疗.结果:治疗组术后第一年有6例出现纵隔区域肿瘤复发及淋巴结转移,术后第二年有11例纵隔区域肿瘤复发及淋巴结转移;对照组术后第一年有14例出现纵隔区域肿瘤复发及淋巴结转移,术后第二年23例出现纵隔区域肿瘤复发及淋巴结转移.结论:晚期食管癌术中纵隔热灌注化疗可明显减少或延迟纵隔区域肿瘤复发及淋巴转移,提高术后第一至第二年生存率.
作者:向家勇;杨晋平;母存富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8月至2009年1月47例老年COPD患者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以肋间闭式引流的内科治疗为主.其中35例肺完全复张,6例肺复张80%~90%,2次或2次以上复发5例,除1例死于呼吸衰竭外,其余患者经过一般护理和专科护理都得到康复.结论:老年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易误诊,正确诊断和全面护理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周自秀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治疗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及其杓型血压昼夜节律恢复情况,并观察治疗后血浆醛固酮水平的影响.方法:对杓型和非杓型两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给予150-300 mg/d,观察降压效果及对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并监测用药前后血浆醛固酮水平的变化.结果:所有高血压患者应用厄贝沙坦治疗前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非杓型组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的下降值与杓型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出现了明显的昼夜节律,血浆醛固酮水平出现了明显差异.结论:厄贝沙坦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并能恢复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节律,向杓型血压变化.
作者:何江;郑建华;刘丽;梁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脑动静脉畸形(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CAVM)是胚胎时期脑血管发育异常所形成的先天性血管畸形,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1].CAVM是一堆结构变异的动脉和静脉交错缠绕在一起的血管团块,动静脉之间形成一至数个瘘口而无毛细血管,血液可由动脉通过瘘口直接进入静脉,再回流到静脉窦.
作者:李小红;李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老年患者独特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增加了老年外科手术的复杂性和风险性.而手术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源,常导致患者产生以焦虑为主的心理应激反应,当这种反应过于强烈时,会严重影响手术、麻醉的顺利进行及术后的恢复[1].为了解除或减轻老年患者术前焦虑情绪,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术后成活率,我科于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开始对老年手术患者术前实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华勇;谭俏菊;李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本文33例肺结核并发肺癌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33例肺结核合并肺癌临床病历.结果:33例患者均接受3~4种抗结核药物治疗,疗程1 a~2 a;结核与肺癌发生在同一侧肺14例,结核与肺癌不在同一侧肺12例,双侧肺结核于一侧发生肺癌7例;肺癌类型:鳞癌16例,腺癌15例,鳞癌腺癌混合型2例.结论:通过对33例肺结核合并肺癌原因分析,认为免疫功能异常、长期抗结核治疗,有可能诱发癌变.应积极进行短程化疗的研究,缩短抗结核疗程,减少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
作者:孙华启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采用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减少脑卒中患者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和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大限度地减轻其致残程度.方法:临床路径组和非临床路径组选取我院2007年6月至2008年7月135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临床路径组和非临床路径组,临床路径组根据专家组制定的护理路径,采取流程图的形式开展护理工作,非临床路径组则根据医嘱开展护理工作.结果:两组脑卒中患者在住院天数、医疗费、压疮发生率和康复效果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路径组在这些方面明显比非临床路径组低,而且满意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护理路径使护理工作有计划的进行,提高了护士工作的主动性,缩短了患者的病程,减少了费用,提高了护理质量.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作者:邢小丽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纤支镜经口引导气管插管在慢阻肺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救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37例慢阻肺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纤支镜经口引导气管插管组(纤支镜组)125例和喉镜经口引导气管插管组(喉镜组)112例,分别在纤支镜和喉镜引导下按常规进行气管插管术.结果:纤支镜组和喉镜组一次获得插管成功率分别为98.4%和92.0%(P<0.05),平均插管时间分别为(6.13±3.91) min和(9.26±4.15) min(P<0.05).纤支镜组有5例患者出现咽喉部少量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4.0%;喉镜组共有12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0.7%(P<0.05),其中齿、舌、咽或喉部损伤6例,反射性呕吐致误吸2例,单侧肺通气1例,插入食管2例,心跳呼吸骤停1例.结论:纤支镜经口引导气管插管在慢阻肺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救治中是一种简便快速、成功率高和并发症少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正光;邱容;肖昌武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transretal prostatic biopsy,TPB)检查的临床护理相关问题,为前列腺穿刺活检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心理疏导接解除者术前对TPB的恐惧心理,明确TPB是比较安全、可靠的、不可替代的检查方法,了解手术过程、护理方法和一般并发症,提高TPB的检查效果及护理质量.结果:71例患者进行TPB检查,全部患者均能主动配合检查操作,检查术中并发迷走神经心血管反射1例,术后并发血尿4例,短期内疼痛5例,均早期发现,给与相应的护理与治疗后治愈.结论:TPB是前列腺占位性病变患者有效的定性有创性检查方法,对行TPB检察患者患者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及检查安全性.
作者:朱国宁;黄立锋;韩利坤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总结汶川地震26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其发病特点,治疗经过及预后进行探讨,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汶川地震26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73.1%.死亡率随着功能衰竭的器官数量增多而增高,4个及以上器官功能衰竭者死亡率为100%.结论:多器官功能衰竭预后差,死亡率高.强调对MOF的早期识别、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治疗上的统筹兼顾,防治结合.
作者:周忠杰;宋跃明;刘立岷;黄富国;杨天府;屠重棋;裴福兴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但为基因的表达、调控和遗传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实验体系,而且更重要的是为生物定向改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作者:高瞻;唐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和抽动秽语综合征(TD)患儿的智商及学习困难关系.方法: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 WISC)对ADHD和TD病组及正常学龄儿童(对照组)各100例进行智力测验,分别计算各分测验的量表分、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和总智商(FIQ),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DHD组言语量表中的知识、词汇、理解分测验及操作量表中的填图、积木分测验及PIQ、FIQ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TD组中言语量表中的算术、词汇、理解分测验以及PIQ、FIQ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ADHD和TD病组儿童智商均在正常范围或处于边缘水平,但均存在智力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作者:夏小燕;刘丽波;刘伯军 刊期: 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