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LEEP刀在144例宫颈疾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杜甫蓉

关键词:LEEP刀治疗, 宫颈疾病, 微波治疗, 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LEEP刀在治疗宫颈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病理诊断为不同类型的宫颈疾病患者222例遵循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两组,144例采用LEEP刀治疗( LEEP刀组),78例采用微波治疗(微波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LEEP刀在治疗Ⅰ度宫颈糜烂总有效率方面差异无统计意义。( P>0.05),但是治疗Ⅱ度和Ⅲ度糜烂以及CINI的效果明显优于微波治疗(P<0.05或0.01);在息肉、肥大及宫颈囊治疗肿方面总有效率与微波组大体相当(P >0.05),但是LEEP刀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微波组(P<0.05)。结论 LEEP刀在治疗宫颈病变中效果较微波好,痊愈率高、复发率低,能够恢复宫颈正常大小及形态,而手术后可获得完整的标本便于病检,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玉泉丸对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的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玉泉丸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平稳降糖疗效。方法2012年6月至12月我科对12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有降糖方案的基础上加用玉泉丸治疗,通过动态血糖监测观察血糖波动的变化。结果玉泉丸加用口服药的方案可有效降低血糖,但对血糖波动的改善程度不大。结论玉泉丸对降糖治疗有辅助作用。

    作者:林垦;张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凉山州脑囊虫病发病特点及与饮食卫生习惯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凉山州脑囊虫病发病的民族、地域特点,及与饮食卫生习惯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脑囊虫病患者217例。患者职业、年龄、性别、民族、地域,及饮食卫生习惯。结果农村、青壮年、男性、彝族,有吃生猪肉、生猪血、生菜或生熟菜板不分者发病率高。结论提示凉山州脑囊虫病发病率高与本地藏族有食生肉及生熟菜板不分的不良饮食卫生习惯有关,应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媒体及卫生防疫部门应对公众进行有关卫生防病知识宣传,从而降低脑囊虫病在本地区的发病率。

    作者:马琼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整体护理在小儿阻塞性睡眠性呼吸暂停综合症的应用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小儿鼾症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科102例小儿鼾症患者分别在围手术期应用整体护理及常规护理,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术后整体护理组痊愈58例,好转12例,无效0例;对照组痊愈22例,好转10例,无效0例。术后整体护理组窒息0例,对照组1例;出血:整体护理组:0例,对照组2例。感染:整体护理组1例,对照组3例。整体护理组效果显著。结论通过对小儿鼾症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作者:廖红梅;彭慧;陈滟;余文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层级管理在三级综合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层级管理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以进一步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方法采取分层次使用护理人员,对比分析层级管理前后医院护理质量、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缺陷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确保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结果我院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通过层级管理后(2013年)明显比层级管理前(2012年)提高,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层级管理后护理投诉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比层级管理前下降,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层级管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管理手段,它能促进优质护理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值得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不同类型鼻面部外伤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鼻面部外伤手术疗效情况。方法根据我科室2002年至2010年85例患者鼻面部外伤,Ⅰ型和Ⅱ型(49例)采用传统方式复位,Ⅲ型和Ⅳ型(36例)型早期鼻内镜联合手术诊治情况,术后随访0.5~8年。结果Ⅰ型和Ⅱ型鼻面部外伤患者有效率为100%,Ⅲ型和Ⅳ型鼻面部外伤患者早期鼻内镜联合手术,有效率为91.67%。结论Ⅰ型和Ⅱ型传统手术及Ⅲ型和Ⅳ型早期联合手术使大多数鼻锥外形整复与鼻腔功能重建达到满意效果,避免了Ⅲ型和Ⅳ型患者二期手术。

    作者:邓伟;李树华;王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鼻甲部分切除治疗,观察组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二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水肿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能有效恢复鼻腔正常通气,保护了下鼻甲的生理功能,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是一种有效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方法。

    作者:盛健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蔗糖铁不同给药方案对尿毒症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蔗糖铁不同给药方案对治疗尿毒症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尿毒症肾性贫血患者183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在透析治疗的同时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并通过蔗糖铁静脉给药的方法补充铁剂,使铁参数达到目标值后对照组停止使用蔗糖铁12周;观察组继续给予蔗糖铁静脉给药,每(1~2)周1次。结果对照组患者停药12周后,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但是血红蛋白水平差别不大(P>0.05);观察组患者维持治疗12周后血红蛋白水平、血清铁蛋白以及转铁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停药12周后(P<0.05)。观察组患者显效率、有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4.78%、56.52%和91.3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耐受性良好,依从性良好,没有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过蔗糖铁应用改善尿毒症患者肾性贫血状况之后,继续给予蔗糖铁维持剂量持续给药有利于维持治疗的效果,且用药安全。

    作者:廖冰;杨帆;王波;蒋东波;何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密固达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密固达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收治的36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采用密固达5mg静脉滴注治疗骨质疏松,6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6例患者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治疗后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骨密度检查显示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和华氏三角区骨密度增加,P<0.05。结论密固达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发生风险。

    作者:吴雪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有效的体适能干预增强网球运动爱好者弱链接能力的研究分析

    目的:通过发现网球运动爱好者在网球运动中不同动力链的弱链接,进行有效的体适能干预,不仅对其弱链接的能力有所提高,还提升了运动爱好者的整体运动能力,有效地防治运动损伤。方法收集我院运动促进中心网球运动爱好者52例,日常生活中均参与相同频率和强度的网球运动,常规组在1个月周期内完成正常的运动量,体适能干预对照组在1个月周期内除了完成正常的运动量,在运动促进中心给予弱链接的专项强化即体适能干预。在运动周期前中后测评机能情况,采用体适能测试单项评分标准及等速肌力测试仪评估肌肉能力、关节活动度,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结果有效体是能干预组网球爱好者弱链接环节的肋力、关节活动度均16常规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对网球运动爱好者实施有效的体适能干预,不仅强化了弱链接的能力,还提升了运动爱好者的整体运动能力,争取通过改善运动弱链接的能力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各种项目运动爱好者制定体适能干预计划时提供一个参考,值得推广。

    作者:傅韵;斯焱;周文琪;刘力铭;高丕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甲状腺疾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合并甲状腺疾病的发生情况和严重程度。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我院123例RA患者,根据甲状腺功能情况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和异常组,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确定RA评分,并测定两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TPOAb、TGAb,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3例RA患者中有28例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22.8%。观察组RA评分和TPOAb、TGAb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且RA评分与TPOAb、TGAb呈正相关。 RA评分与甲状腺功能无相关性。结论 RA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应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特别是重视对RA患者完善甲状腺功能和相关抗体的筛查,从而尽早采取更积极的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胡庆伟;徐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胆源性肝硬化继发肝脓肿伴皮下脓肿形成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8岁,因反复上腹痛23年,乏力、纳差4年,复发伴发热2天入院。患者于1989年诊断为“肝内胆管结石”,2008年患者出现纳差、乏力,腹胀,皮肤、巩膜黄染伴皮肤瘙痒,诊断为“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至2009年先后5次行“肝内胆管结石取石术、肝叶部分切除术、胆总管取石、胆-肠吻合术”,术后安置胆道引流管。2012年3月因脾大伴功能亢进行“脾动脉栓塞术”,术后脾亢缓解。2012年11月5日因食管静脉曲张,行胃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此次出现上腹绞痛,发热(高体温38℃),伴头昏、嗜睡入院。查体:血压:86/54 mmHg,体温38.5℃,嗜睡,精神差,肝病面容,皮肤、巩膜重度黄染,颈部可扪及多个大小约1.5 cm肿大淋巴结,表面光滑,无压痛,活动度可,余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心律齐,各瓣膜未闻及杂音,腹软,剑突下压痛,中上腹正中可见一长约20 cm陈旧手术瘢痕,右上腹可见一斜行长约12 cm 陈旧手术瘢痕,右下腹可见一长约6 cm陈旧手术瘢痕,肝脏肋下未扪及,脾脏肋下5 cm处可扪及,质硬,边缘光滑,无压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4次/min,双下肢不肿。入院血常规WBC:23.00×109/L;RBC:2.54×1012/L;Hb:93 g/L;PLT:136×109/L;N:92.0%;L:4.6%。肝功:总蛋白73.5 g/L,白蛋白31.6 g/L,球蛋白41.9 g/L,白球比0.8,总胆红素132.6μmol/L,直接胆红素109.6μmol/L,谷丙转氨酶198 IU/L,谷草转氨酶263 IU/L,谷氨酰转肽酶304 IU/L,碱性磷酸酶263 IU/L,凝血功能:PT 17.3s, FIB 7.82g/L,APTT 35.2 s,TT 15.2 s,甲胎蛋白阴性。B超示:肝前区梭形无回声区域,皮下可见约5.7 cm ×3.0 cm ×2.7 cm不规则脓肿见图1,中上腹CT示:①肝左内叶见团块状约9.0 cm ×6.7 cm低密度影,内可见分隔影,内部密度欠均匀,边缘欠清晰,考虑-肝脓肿;②肝内胆管结石;③肝硬化,脾脏栓塞术后改变,脾周见少许积液影;④肝包膜前方及剑突下方见7.3 cm ×1.7 cm囊性低密度影,壁厚、周围脂肪间隙模糊,腹壁可见6.6 cm ×2.5 cm囊性低密度影,见图2;初步诊断为“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脾大伴机能亢进、食管静脉曲张(重度)、肝内胆管结石伴感染、肝脓肿伴皮下脓肿形成”。给予左氧氟沙星,替硝唑静滴抗感染治疗。先后2次在超声引导下行皮下脓肿穿刺术引流术,抽出黄色粘稠脓性分泌物50mL,脓液细菌培养提示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生素均耐药,调整抗生素为亚胺培南1 g,q12h静滴抗感染治疗治疗2周后,复查腹部CT示:①剑突皮下软组织及肝左叶包膜下层次欠清,肝右叶可见6.8 cm ×5.1 cm团片状低密度影,对比肝内团片状低密度影体积缩小,肝包膜前方及剑突下方见5.2 cm ×1.0 cm囊性低密度影,腹壁可见1.9 cm ×0.9 cm囊性低密度影。②肝内胆管结石,肝内胆管扩张,肝右叶钙化斑。③肝硬化、脾大,见图3。复查血常规示:WBC:3.71×109/L;RBC:2.12×1012/L;Hb:73 g/L;PLT:210×109/L;N:60.7%;L:26.1%。肝功:总蛋白84.5g/L,白蛋白32.2 g/L,球蛋白52.3 g/L,白球比0.6,总胆红素40.4μmol/L,直接胆红素27.8μmol/L,谷丙转氨酶8 IU/L,谷草转氨酶30 IU/L,谷氨酰转肽酶76 IU/L,碱性磷酸酶257 IU/L。患者停用抗生素后未出现畏寒、发热,肝脓肿伴皮下脓肿好转出院。

    作者:覃岭;何峰;陆德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失血性休克的机械通气研究进展

    失血性休克是创伤或大手术常遇见的临床危急情况,其病理生理变化表现为器官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量炎性介质释放[1],从而导致多器官损害。研究表明,机械通气本身可引起肺不张和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2-3],而失血性休克会不同程度的加重机械通气导致的肺损伤和呼吸功能障碍[3],严重者甚至出现术后呼吸衰竭或死亡。

    作者:王姬;左友波;李军祥;涂发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丙基硫氧嘧啶引起脱发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29岁时就诊,质量检查员,因“发现颈粗伴心悸,汗多半月”于2010年5月25日在我院化验甲状腺功能(放免法):FT323.68pmol/L, FT470.91 pmol/L, T36.68ng/mL, T4329.01ng/mL, TSH 0.04uIU/mL,TGA 0.41,TMA 0.28。于2010年6月1日到内分泌门诊就诊,查体:神志清楚,对答切题,正力体型,双眼轻度突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II度,质软,无压痛,未闻及血管杂音。心率95次/min,律齐有力,无杂音。临床诊断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机能亢进。予丙基硫氧嘧啶100mg,3次/d。于2010年6月8日复诊时诉脱发明显,嘱其注意洗发液的使用及避免损伤头发的烫染行为,观察脱发情况。2010年7月6日复查甲功:FT38.07 pmol/L, FT415.74pmol/L, T32.81ng/mL,T478.73ng/mL,TSH 0.02uIU/ mL,TGA 0.21,TMA 0.26,将丙基硫氧嘧啶减量为100mg Bid。诉脱发无减轻。于2010年9月28日复查甲功:FT314.36 pmol/L,FT422.1pmol/L,T33.93ng/mL,T4105.06 ng/mL,TSH 0.08 uIU/mL,TGA 0.07,TMA 0.05,9月29日复诊时仍诉脱发明显,予停用丙基硫氧嘧啶,换用甲硫咪唑15mg,qd治疗,1周后脱发停止,故考虑系丙基硫氧嘧啶引起脱发。于2010年11月2日复诊未诉任何不适,复查甲功:FT3475pmol/L, FT46.35 pmol/L,T31.89ng/mL,T435.98ng/mL,TSH 0.04uIU/Ml,TGA 0.05,TMA 0.04。此患者一直随访至今,2013年3月该患者提出准备怀孕,故停用甲硫咪唑,换用丙基硫氧嘧啶,5月底复诊时述脱发再次出现,但比第一次程度明显减低。

    作者:蒋光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CD44 v6和Galectin-3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CD44v6和Galectin-3蛋白在宫颈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5例正常宫颈、45例CIN及83例宫颈癌组织中CD44v6和Galectin-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①在宫颈癌组织中CD44v6和Galectin-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11%、81.93%,均显著高于CIN和正常宫颈组织(P<0.05);②CD44v6和Galectin-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其它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③CD44v6和Galectin-3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15,P=0.000)。结论 CD44v6和Galectin-3蛋白的表达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相关,联合检测可以为宫颈癌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吴和刚;任玲淑;张续;李天永;周开梅;袁森辅;郭宇;董华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无菌生物护创膜在烧伤创面的应用

    目的:观察无菌生物护创膜治疗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浅II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观察组:使用无菌生物护创膜处理烧伤创面;对照组:使用普通油纱布处理创面。分别观察使用后创面疼痛比较,敷料与创面粘连、创面愈合时间及更换敷料时的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疼痛评分、敷料与创面粘连、创面愈合时间及更换敷料时的疼痛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无菌生物护创膜疗效肯定,能有效减轻粘连程度及换药疼痛感,同时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质量,是临床治疗小面积烧伤创面中一种较好的选择。

    作者:周敏;王信春;石兵;方英;钟先利;喻小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老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118例,并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均59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护理,而干预组则加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并对两组患者的神经、运动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研究。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相比对照组在神经功能、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上,有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并且干预组在记忆与思维、交流、情感、社会参与等项目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对老年脑梗塞患者的生活能力提高,回归社会有显著意义。

    作者:刘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20例孤立性蝶窦囊肿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孤立性蝶窦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我院近十年孤立性蝶窦囊肿病例,共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孤立性蝶窦囊肿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视力下降、脓涕倒流,术前行影像学CT或MRI检查,术后病理检查可诊断。结论孤立性蝶窦囊肿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容易误诊和漏诊,详细的问诊、准确的辅助检查、及时的手术治疗可提高诊断率。

    作者:崔榕;范敏;袁洛花;包德刚;罗智莘;李文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溶血性贫血合并ph染色体阳性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50岁。因“头晕、乏力1年,加重1周”于2013年7月9日入院。入院前1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就诊于私人诊所,给予生脉、能量等药物静滴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此后患者自觉症状时好时坏,因忙于农活而未进一步诊断与治疗。本次入院前1周,患者自觉头晕、乏力症状较前明显加重,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既往体健,无毒物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无特殊不良嗜好,家族中无类似疾患及癌症病史。查体:神清、发育正常、营养中等,面色及唇色较苍白,中度贫血貌,皮肤无瘀斑、瘀点,浅淋巴结不大。眼巩膜轻度黄染。胸骨压痛(-),心肺无异常,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双肾区无叩痛,脊柱无异常,四肢关节无红肿及活动障碍,双下肢无浮肿,无病理神经反射及脑膜刺激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WBC3.23×109/L,HGB 80g/L,RBC2.10×1012/L,PLT 176×109/L。网织红细胞0.148,网织红细胞数330 x109/L。尿常规:蛋白(-),红、白细胞(-),颗粒管型(-)、尿胆原(-)、胆红素(-)。粪常规正常。血总胆红素34.9μmol/L、直接胆红素10.1μmol/L、间接胆红素24.8μmol/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162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73U/L,乳酸脱氢酶( LDH)4398U/L,血清钾( K +)4.79mmol/L、血清钠( Na +)140.6mmol/L,氯( CL)98.7mmol/L、血糖( GLU)5.52mmol/L、尿氮(BuN)9.56mmol/L、肌甘(Cr)68μmol/L。抗人球蛋白实验:阴性。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正常。血红蛋白电泳无异常、HbA2、HbF含量均正常。血清总蛋白70g/L、血清白蛋白52.4g/L、球蛋白17.6g/L。血清铁蛋白84.36ng/mL(正常12~245ng/mL)、血清维生素B 12:384pmol/L正常(156~672pmol/L)、血清叶酸:24.00ng/mL(正常大于5.38ng/mL)。血抗核抗体( ANA)阴性、抗双链DNA抗体( ds一阴性,抗RNP、SBS、SSA、SM抗体均阴性。胸片:心肺正常。心电图正常。腹部彩超:脾大(厚约42mm)。骨髓象:增生性贫血骨髓象。因患者有红细胞破坏过多的证据:巩膜轻度黄染,中度贫血貌,RBC、Hb明显减少,间接胆红素、乳酸脱氢酶升高为突出,骨髓象显示为增生性贫血骨髓象。同时,患者有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的表现:网织红细胞比率明显升高、网织红细胞数亦明显增加。故临床诊断“溶血性贫血”。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甲强龙80mg,1次/d静滴6d,后减量为40mg,1次/d静滴5d)11d后血常规检查:WBC7.68×109/L, HGB 122g/L, RBC3.59×1012/L,PLT 339×109/L。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口服强的松维持治疗出院。该患者入院后在各项检查不完善的情况下我们曾考虑诊断:1.溶血性贫血?2.巨幼细胞贫血?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故做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查(西安金域检验中心),结果:46,XY,t(9;22)(q34;q11.2)[10]。因染色体分析结果为患者出院后回报,我们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建议其进一步检查免疫分型及融合基因检查,患者以身体无其余不适而拒绝。

    作者:王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统计2组患者治疗期间及治疗后HCV-RNA的阴转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指标TBIL、ALT、AST平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12周、24周及治疗后24周,观察组患者HCV-RNA的阴转率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为42.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患者均无对治疗不能耐受而停药者。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晓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失败中西医结合补救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经验及失败教训,提出中西医结合补救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失败的39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对失败病例采取了不同方法补救治疗。结果对39例失败病例采取体外震波碎石治疗或置入双J管辅以中成药治疗,或再次输尿管镜治疗后治愈。结论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应注意把握手术指征及碎石方法,失败后应冷静处置,采取适当补救治疗措施才是解决问题的良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可取。

    作者:田维云;黄安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