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慧;陈立新;姬小云;闫颖;魏志强
目的:观察心可舒片联合西药治疗频发早搏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160例女性更年期频发早搏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80例应用心可舒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加用美托洛尔缓释片每次47.5mg,每日1次口服。对照组80例仅给予美托洛尔缓释片每次47.5mg,每日1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心律失常治疗有效率为82.00%,对照组治疗心律失常有效率为60.25%,症状缓解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25%,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心可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显著。
作者:丁辉;李楠;张胡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补肾益气、疏肝解郁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采用补肾解郁方(黄芪、西洋参、郁金、柴胡、天麻、枸杞子、熟地、淫羊藿、白芍、酸枣仁、茯苓、知母、香附、白术)配合西药治疗抑郁症126例,并设对照组,用药疗程均为12周。在治疗3、6、12周时,对两组的汉密顿(HAMD)减分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经过12周治疗,补肾解郁方配合西药组总有效率、HAMD 减分值和疗效指数(E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不良反应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本方法治疗抑郁症具有补肾益气、疏肝解郁的功效,可缓解抑郁症状,改善记忆和认知功能。
作者:林昱;李永慧;邱财荣;杨来启;杨喜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泻肺逐饮方与抗结核药物合用促进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吸收、抑制胸膜增厚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28例,采用3HRZE /6HRE 短程强化抗结核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泻肺逐饮方(牡蛎、葶苈子、冬瓜仁、车前子、丝瓜络、茯苓、白茅根、桑白皮、枳壳、栝楼皮、丹参、桃仁、远志、焦楂、炙甘草等)治疗。结果:治疗组1、3月时胸腔积液吸收总有效率分别为40.0%和73.3%,明显高于对照组23.6%和43.4%,治疗组胸膜肥厚粘连发生率13.3%和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和17.9%,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拟泻肺逐饮方有逐水化饮、破气逐瘀、活血通络之功效,与抗结核药物合用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可促进胸水吸收,降低胸膜肥厚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刘红艳;张燕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腰椎术后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及主要相关因素。方法:138例患者运用临床自制证候信息采集表,对患者直接观察,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腰椎术后综合征患者第14天以气虚血瘀证多见占26.08%,共同特征术中手术时间较长(3h 以上),出血量较多(1000mL 以上),术后引流量不多(200mL 以内);术后第90天的患者以肝肾亏虚证多见占24.24%,(如与肝肾亏虚夹痰、肝肾亏虚夹瘀证相加则占到50.76%),术后第180天的患者以肝肾亏虚证为多见,占24.79%,(如与肝肾亏虚夹痰、肝肾亏虚夹瘀证相加则占到61.98%)共同特征患者病程长(3年以上)术前症状重、年龄相对较大(平均年龄69.8岁)、手术时间较长(3.6h 以上)、行多阶段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98.1%)、出血量较大(1500mL以上)引流量大(500mL 以上)者居多。结论:腰椎术后综合征术后半年之内证候存在由以虚为主,到虚中夹实为主的动态变化,主要相关因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病症、病程、年龄。
作者:孙晴;龚福太;孙义军;祝志强;刘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寻找中药益精胶囊水处理佳工艺。方法:选用 L9(34)正交试验表安排实验,以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为含量测定指标,结合出膏率大小,优选加水量、煎煮次数和煎煮时间,获得佳实验参数,并进行验证及经济性实验考察。结果:胶囊优提取工艺为:分别加水10倍量、8倍量、8倍量,煎煮3次,每次1.5h。结论:提取工艺适用,经济可靠,操作性强。
作者:白洁;郝武常;郭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类民间草药治疗烧伤及对止痛效果、创面愈合时间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门诊烧伤患者创面清创后,采用852烧伤膏(化香树、挂苦绣球)创面外敷无菌纱布覆盖包扎,烧伤创面早期每日2次换药,渗出减少后可每日换药1次,直至创面完全愈合。结果:68例烧伤患者采用852烧伤膏治疗后,浅Ⅱ度及其以下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7.5±1.6)d。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为(16.5±2.8)d。浅Ⅱ度烧伤创面用药后疼痛消失时间(29±2.8)min,深Ⅱ度创面用药后疼痛消失时间为(12.5±1.5)min,烧伤后止痛效果一级。统计68例烧伤患者中:66例烧伤创面未培养出细菌,2例患者烧伤创面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852烧伤膏是治疗烧伤有效验方,具有缓解疼痛,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有较强抗菌消炎的效果。
作者:王俊;谢萍;郑政兵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熏洗方配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骨科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13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熏洗方熏洗配合外固定架治疗本病66例,对照组单纯外固定架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患者伤口愈合、骨折恢复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切口感染率远远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患者的疼痛、活动度、肌力等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优势(P >0.05)。结论:熏洗方熏洗配合外固定支架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具有防感染、促伤口愈合及功能恢复作用。
作者:管在勇;顾邦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方法:选择8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两组,每40例,对照组使用 TP 方案,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艾迪注射液,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发生便秘、脱发、口干和胃肠道不适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艾迪注射液的运用在有效提高晚期肺癌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了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耐受性。
作者:刘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云南白药胶囊与五加生化胶囊对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云南白药胶囊联合五加生化胶囊。结果:治疗组完全流产率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组清宫率(3.49%)显著低于对照组(29.07%),且有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组治疗后阴道出血量≤月经量患者(94.19%)显著多于对照组(72.09%),且有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组治疗后阴道出血时间(8±5.72)d 显著短于对照组(13±5.96)d,且有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51%)显著优于对照组(76.74%),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云南白药胶囊与五加生化胶囊对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患者有显著疗效,可缩短出血时间以及降低流产后阴道出血。
作者:陈杨;陈敏;周金财;唐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红外线热疗配合外敷跌打止痛膏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方法:于腰扭伤疼痛部位涂抹跌打痛膏(血竭、乳香、没药、当归、川芎、细辛、制川乌、樟脑、冰片等)然后以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待疼痛缓解、腰部肌肉松弛后施以手法复位治疗急性腰扭伤。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97%。结论:红外线照射配合外敷跌打止痛膏治疗急性腰扭伤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效,可缓解急性腰扭伤的症状,改善腰部功能活动。
作者:任咏梅;丁汀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乳没镇痛胶囊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和小鼠热板法等镇痛实验方法,研究乳没镇痛胶囊的镇痛作用。结果:乳没镇痛胶囊对冰醋酸及热刺激诱发小鼠的疼痛均具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乳没镇痛胶囊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作者:杨晓媛;薛利华;王维英;邵燕燕;黄伟;陈顺合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从肝论治失眠的经验。方法:总结张建夫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结论:肝气不舒,肝血不足,肝对脾胃气血等的影响均会导致肝的阴阳失和,致使全身阴阳失衡导致失眠。治疗以疏肝理气、疏肝泄热、平肝潜阳兼健脾补血活血安神为法,临证实用性强。
作者:贺嵘;张梅奎;胡龙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疗效。方法:选取6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手术(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并给予营养神经、抗炎、脱水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生黄芪、泽兰、川牛膝、鸡血藤、赤芍、地龙、当归尾、川芎、三七、桃仁、桂枝、甘草等)治疗本病。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运动和感觉评分情况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4周、12周、24周运动和感觉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明显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张国华;杜伟;何川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阐述培补脾胃法治疗抑郁症的独特疗效及治疗机理。方法:从脾胃的生理、病理以及脾胃和其他脏腑的关系等方面探讨脾胃与郁证的关系,并通过方药治疗及临床案例进行阐述。结论:与疏肝解郁相比,培补脾胃治疗抑郁体现了治病求本的思想,且效果确切。
作者:姬培震;张怡;张艳晓;谢沛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刘茂甫教授系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专家,学验俱丰,对治疗妇科病有丰富经验[1],他提出“肾虚血瘀是妇科病之本”,是其在妇科学方面主要的贡献,对临床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一般情况下,妇女由于经、孕、胎、产、乳皆伤于血,以致气血偏盛偏衰,气血盛衰,影响脏腑的正常功能,导致冲任督带的损伤。在临证治疗中,一般根据妇女不同阶段的生理、病理特点,按辨证论治的原则,采用补肾气,疏肝气,健脾气,调气血,固冲任等方法治疗。他常说:“在妇科病的辨证中要紧扣脏腑,抓住气血”。这里的脏腑,即指妇科病相关脏腑功能失常,主要责之于肾、肝、脾三脏,中心在于气血,其变化不外乎虚、实、寒、热、痰、郁、积聚,而关键在审因辨证论治。他的辨证观点是这样的:妇科病发生的基础是有虚有实的,虚者多为肾虚,实者多为瘀血。虚者多责之于肾脾,实者多责之于肝。而临床中病情变化多端,常虚实夹杂,虚中有实,实中夹虚,故特别强调辨证论治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因肝与肾同源,强调肝肾在妇女生理病理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肝主藏血而冲为血海,主疏泄而性喜条达,肝脏功能正常,则气顺血和,经孕产乳无恙。若肝脏功能失常,则气血失调,变症百出。因此,妇科疾病亦多责于肝,故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称。笔者有幸跟从刘茂甫老教授学习,对刘老使用调肝法,尤其是使用泻肝利湿、清肝解毒法,治疗妇女血带杂病感触颇深,今仅就刘老异病同治治疗妇女血带杂病的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苗晓燕;刘永惠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1月本院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观察两组疗效及症状体征变化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以及治疗后1个月关节活动度进行检测,治疗后1个月两组活动度明显有所改善。治疗组优良率为63.64%,总有效率为96.36%,对照组优良率为38.18%,总有效率74.5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扶正攻邪,祛风止痛的功效;可缓解患者病情和症状,改善和矫正关节功能及畸形的作用。
作者:蒋凯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结果:治疗组总治愈率80%,对照组为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黄连温胆汤加味能改善痰热腑实型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症状,能改善中风病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作者:龙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理气化痰类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消脂平肝胶囊(党参、白术、半夏、陈皮、丹参、何首乌、山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64例,并设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及血脂、肝功能、肝脏超声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血脂指标明显下降。结论:消脂平肝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益气活血、理气化痰的功效,症状及体征及 B 超显示脂肪肝明显改善。
作者:李淑芳;毛明华;袁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微观化指标与 IGR 不同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明确中医药逆转 IGR 患者至正常的微观化评价指标,使中医药干预更加有效。方法:根据 ADA2010年糖尿病危险增高类型诊断标准,选择 IFG 者22例;IGT 者13例;IFG 伴 IGT 者23例;共计58例。正常人30例,共计88例,分别检测17项微观化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体重、BMI、腰围、FPG、HbA1c、APN、IL-6均 P <0.05,其他12项微观化指标均 P >0.05。结论:体重、BMI、腰围、FPG、HbA1c、APN、IL-6等可能与 IGR 不同中医证型有关,APN、FPG 对 IGR 中医辨证更加有用。
作者:权志博;周雪宁;马艳侠;王萍;施京红;张效科;袁志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清肺解毒类中药配伍组方与罗红霉素缓释胶囊及面膜敷贴治疗Ⅰ、Ⅱ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均予以面部局部清洁消毒、粉刺、脓疱、囊肿穿刺引流、外敷中药面膜、红光照射等综合外治,治疗组采用清肺解毒汤(黄芩、枇把叶、金银花、连翘、白芷、菊花、蒲公英、板蓝根、大黄、赤芍、生薏苡仁等),对照组采用罗红霉素缓释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治疗的第1、3、4周的皮损减少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以上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清肺解毒汤配合面部局部穿刺引流、中药面膜敷贴、红光照射综合外治治疗Ⅰ、Ⅱ度痤疮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刘国栋;马拴全;石义红;王馏;杨海微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