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利民;符积勤
目的:优选栀黄利胆胶囊的水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栀子苷结合干膏得率为优选指标,以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及加水量为重点考察因素,优选栀黄利胆胶囊的水提取工艺参数。结果:佳的提取工艺参数为加12倍量水,提取3次,第一次1.5 h ,第二、三次各1.0h。结论:所优选的提取工艺合理,操作可行。
作者:许建强;董鲜红;冯一凡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研制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方法:根据西医学对HSP病因、病理等诸方面的认识和中医学对HSP病人体质特点的理解,首先建立实验动物阴虚火旺的偏颇体质,再应用麦胶蛋白作为饮食抗原,持续性抗原刺激粘膜免疫系统,并应用经典的皮肤过敏手段建立HSP大鼠动物模型。并对模型大鼠进行一般状况观察、实验室指标测定、肾脏病理检查。结果:本大鼠模型与对照组大鼠各组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造模组的全血粘稠度、白细胞、血小板、尿液分析及沉渣定量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 P<0.01或 P<0.05)。结论:过敏性紫癜大鼠动物模型接近于 HSP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并与中西医学认识的HSP患者体质特点合拍,基本达到“病证结合,病症统一”。
作者:张晓强;王娟;刘品莉;程玉钏;周晓莉;赵剑锋;赵惠萍;张剑;陈鑫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推拿与针灸分阶段治疗腰部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前期采用远端取穴,后期局部取穴针刺治疗,结合推拿放松局部软组织,并结合推拿弹拨、理筋类手法治疗腰部急慢性软组织损伤36例。结果:总有效率97.22%。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强筋壮骨,通经活络的功效,能缓解腰痛症状,改善腰部功能活动的作用。
作者:董忠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平喘固金汤对慢阻肺稳定期的疗效。方法:将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4例,对照组吸入信必可都保治疗,治疗组在信必可都保基础上加用平喘固金汤(党参、黄芪、白术、橘红、姜半夏、茯苓、枳壳、厚朴、五味子、胡桃肉、沉香、苏子、浙贝母、麦冬、丹参、红花、炙甘草)内服治疗本病,疗程8周。结果: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7.31%,对照组总有效率74.51%,有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组治疗后肺功能比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肺功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两组FEV1均有明显改善,而治疗组改善更大。结论:平喘固金汤对慢阻肺有补肺益肾,健脾化痰,降气平喘,活血通络的功效,能改善稳定期临床症状,调节肺功能的作用。
作者:魏亚东;鱼涛;张选国;陈涛;屈小元;袁秋贞;骆晶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眩晕灵配合西药治疗气滞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30例服用预防量阿司匹林肠溶片,并予丹参注射液静滴;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眩晕灵(黄芪、当归、川芎、赤芍、天麻、白术、半夏、川牛膝等组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西医体征量表积分、中医症状分级量化积分均值较对照组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方法治疗本病有益气健脾,活血化瘀的功效。
作者:席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疗法穴位贴敷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属于寒痰阻肺的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治疗组2组,安慰剂组74例,治疗组76例。治疗组给予本院自制药物消喘散穴位贴敷治疗;安慰机组加用苦荞面膏穴位贴敷。2组均在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结果测定。观察2组治疗前后细胞免疫(CD+3、CD+4、CD+8及CD+4/CD+8)及体液免疫指标(IgA、IgG、IgM )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及病情程度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P>0.05)。同组治疗前后比较,行穴位贴敷治疗者能提高血清CD+3、CD+4、CD+4/CD+8水平(P<0.05),免疫球蛋白IgA、IgG 水平(P<0.05)。两组疗效比较显示,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有效升高CD+3、CD+4、CD+4/CD+8、免疫球蛋白IgA、IgG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喘散对COPD稳定期患者免疫功能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及抗病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邢筱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2010年版《中国药典》黄连上清丸质量标准,提出改进提高的思路。方法: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及实际生产、实验数据,分析2010年版《中国药典》黄连上清丸质量标准中存在的问题。结果:提出了黄连上清丸质量标准修订的思路和方法:建议将黄连上清丸中酒大黄的含量测定由控制大黄酚和大黄素两项成分的和,修订为控制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五项成分的和;并将控制结合蒽醌修订为控制游离蒽醌。结论:为编纂2015年版《中国药典》时,修订、提高黄连上清丸质量标准提供了参考。
作者:杜得平;谭亚亚;乔蓉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补肾壮骨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骨质疏松的疗效。方法:将8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地黄骨痛康胶囊(熟地、枸杞、鹿角胶、山萸肉、杜仲、当归、白芍、桂枝、牛膝、山药、陈皮、砂仁等)配合钙尔奇治疗本病4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疗效和骨密度变化及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9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腰椎及髋关节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补肝肾、壮筋骨的功效;可缓解骨痛症状,提高骨密度的作用。
作者:贺莉;张宏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配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诊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04例,随机法分为两组,52例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口服治疗为对照组,52例患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配合左氧氟沙星口服治疗为治疗组,并观察两组患者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2%,对照组总有效率80.8%,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9%,明显低于对照组(1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妇炎康保留灌肠配合左氧氟沙星口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王茹茹;刘燕燕;张晓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又是终末期肾病主要原因。米烈汉教授认为伤阴耗气、阴损及阳是消渴病基本发展趋势,糖尿病肾病的病机特点为脾肾两虚为本,肾络瘀阻为标,临床治疗应手段灵活,并依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规律自创益肾活血汤治疗本病。
作者:杨明丽;肖洋;呼兴华;胡海兵;杨瑞;路波;米烈汉(指导)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生脉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8月~2013年9月本院心内科住院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生脉饮配合西药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两组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血压、心率变化及心功能变化等。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31%,对照组为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呼吸困难、乏力、下肢水肿等症状明显较对照组改善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压及心率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内径(LVDd)、左室收缩期内径(LVDs)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饮治疗慢性心衰疗效确切,有效改善心功能,提高左心室舒张能力,减缓心室重塑,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艳芬;于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药针经络联合介入热化疗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将42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为A组(常规介入热化疗)20例,B组(药针经络联合介入热化疗)22例,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的变化及瘤灶、生存期和毒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经2个疗程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总有效率A组、B组分别为65.0%、81.8% P<0.05;A组、B组患者瘤灶变化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B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存期明显提高,毒副反应小,与A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针灸联合介入热化疗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是临床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党东;陈伟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IgAN证候及肾脏病理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出以文献为依据的IgAN证候、证候要素分布规律及其与肾脏病理间的相关性。方法:遵循循证医学原则,采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6.0软件描述性统计分析,进而总结IgAN证候与肾脏病理间的相关性。结果:①IgAN常见证候有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脾肾气虚、脾肾阳虚等;②证候要素分布:肾、脾、肝、肺、脉络,阴虚、气虚、血瘀、湿热、阳虚。结论:①IgAN证候分布多样、繁杂,有待于规范化、标准化、统一化;②证候要素作为辨证新体系,其简化了辨证的复杂性,提高了辨证的灵活性,以其作为辨证的基础,揭示了辨证的规律、实质与特点,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证候的规范化、标准化;③IgAN证候与其肾脏病理具有相关性,但如何客观实现宏观与微观辨证一体化表达,将是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方向之一。
作者:屈凯;于小勇;程小红;田耘;史健;李现成;张楠;赵亚峰;王漱非;延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滋肾健脾活血汤治疗2型糖尿病,研究其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做出评价。方法: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滋肾健脾活血汤主要成分为黄芪、丹参、熟地、赤芍、当归、红花、三七)。结果:和治疗前相比,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也有所下降(P<0.05);治疗12周后组间比较,结果表明治疗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38/40)、72.5%(29/40),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滋肾健脾活血汤具有补肾健脾,活血化瘀的功效。与单独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相比,联合应用滋肾健脾活血汤降糖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副作用小,更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王永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理疗针灸及功能训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膝骨性关节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蜡疗与针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本病。并设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及功能情况。结果:治疗组在VAS 评分、HSS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蜡疗与针刺配合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具有缓解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的作用。
作者:刘莹;姜小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走罐配合扶他林乳胶剂外用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腰背肌筋膜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病痛处涂扶他林乳胶剂治疗,治疗组在治疗部位涂一层扶他林乳胶剂后采用走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疗效及疼痛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有效率为7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有所下降(P<0.05),并且治疗组的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6个月后随访,治疗组复发2例,复发率3.33%,对照组复发9例,复发率1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走罐配合扶他林乳胶剂外用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两者治疗机理相互补充,疗效满意,复发率低。
作者:张洪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将102例面神经炎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自制中药贴剂、辅以针灸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后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1%,对照组总有效率80.0%,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面神经炎疗效显著。
作者:任继欣;李雪梅;王旭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降糖通脉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合并末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将本院门诊确诊为糖尿病合并末梢神经炎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控制饮食、适量运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降糖通脉胶囊(黄芪、太子参、生地、熟地、泽泻、牡丹皮、当归、赤芍、茯苓、鸡血藤)口服治疗2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坐骨神经传导速度(MNCV)、温凉感觉测定、震动感觉阈值(VPT)检查、血糖浓度以及整体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浓度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MNCV水平显著较高。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明显改善微循环和组织缺氧状态,对糖尿病合并末梢神经炎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作者:都增强;王文娟;杨晓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杨震主任医师从事内科疾病及肝病诊治50载,曾师从于著名中医老专家王新午、麻瑞亭两位先生。临床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在肝病的辨治中,倡导元代医家朱丹溪《相火论》的观点,提出“五火十法”诊治思想,应用临床疗效显著。笔者随师临诊10余年,导师应用“相火虚衰”理论辨治黑疸,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阿狄森氏病、肝肾综合征等,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经验体会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作者:郝建梅;袁超;陈香妮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配合牵引及热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5例临床观察。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3年8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与治疗组45例。对照组口服西比灵胶囊及盐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组采用补阳还伍汤(黄芪、当归、赤芍、地龙、红花、桃仁等)内服配合牵引及热熨治疗。两组患者均以7d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观察疗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对比性。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6.74%),且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中药内服配合牵引及热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作者:陆志夫;吴清琳;刘永利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