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张玫琍;龚宜
目的探讨先天性肝囊肿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4年1月收治的196例先天性肝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注射无水乙醇治疗73例:出现并发症3例(4%),复发6例(8%).开腹手术64例:无并发症发生,复发1例(1.5%).腹腔镜手术58例:出现并发症1例(1.5%),复发2例(3%).1例行原位肝移植术,术后2年仍存活.结论先天性肝囊肿的治疗方法包括:注射硬化剂(无水乙醇)疗法、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肝移植术.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富贵;杨家印;林琦远;严律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后对孕妇及其胎儿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有不良妊娠史的孕妇及其胎儿的HSV感染情况,同期选取无不良妊娠史孕妇作为对照组.结果有不良妊娠史孕妇IgM阳性率为23.33%,IgG阳性率为68.33%,IgM和IgG双阳性率为13.33%,而无不良妊娠史孕妇的感染率分别为10.0%、41.67%和1.67%,远远低于有不良妊娠史的孕妇.进一步进行HSV-ⅡDNA检测,结果IgM或/和IgG阳性的孕妇其胎儿DNA阳性率也高于IgM和IgG阴性孕妇,而且其妊娠结局多为流产、早产、死胎及新生儿畸形.结论HSV感染的孕妇可以通过胎盘或者由血液将HSV传播给胎儿,导致流产、早产等不良妊娠.
作者:罗红权;杜晓红;刘春岚;刘北忠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提高胆囊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76年4月至2004年2月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胆囊癌29例.结果常见的症状依次为反复上腹痛或右上腹痛29例,黄疸10例,右上腹包块10例,肝功能异常者9例,占31%.入院诊断胆囊癌伴胆囊炎者8例,诊断符合率为27.6%,诊断为单纯胆囊结石11例,胆管结石2例,胆管癌1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并化脓性胆囊炎1例,胰头癌1例,胰头癌并胆总管、胆囊结石1例,B超检查16例,均提示胆囊壁增厚或胆囊占位性病变.剖腹探查及取活检术8例,单纯胆囊切除术13例,单纯胆总管引流术2例,胆囊切除并胆总管空肠Y型吻合术2例;胆囊切除并胆总管引流1例,胆囊切除并胃空肠吻合术1例,胆囊癌根治术2例.结论原发性胆囊癌恶性程度较高,术前确诊率低,长期以来手术切除率低.要提高胆囊癌患者的生存率,早期诊断是关键.对存在有胆囊癌发病的高危因素及病因的应B超随访,B超可列为术前诊断的首选方法,结合CT、MRI、内镜超声、腹腔镜可显著提高胆囊癌的确诊率,腹腔镜既是一种检查,也是一种治疗.胆囊癌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首选方法.
作者:彭秋生;姚欣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方法.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连续监测法检测尿液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法检测尿肌酐(UCr).结果正常对照组尿Malb/UCr为(1.69±0.92)mg/mmol,NAG/UCr为(5.2±2.1)U/mmol,尿蛋白阴性组的糖尿病患者尿Malb/Ucr、NAG/UCr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尿蛋白阳性组的糖尿病患者尿Malb/Ucr、NAG/UCr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1),而NAG、Malb阳性的患者,经系统抗糖治疗后,NAG、Malb排出量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1).结论尿微量白蛋白,尿液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患者肾脏损伤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庆;曾云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2年7月,推广新式剖宫产及采用该术式切口(横弧形)行腹部手术共169例,年龄18~25岁107例、26~30岁44例,>30岁13例,其中<20岁5例.各种原因行剖宫产126例(头盆不称74例、前置胎盘11例、过期孕17例、早破羊水41例、羊水过少5例、胎位不正19例、宫内窘迫6例、死胎2例、胎盘早剥1例、孕高症1例、滞产2例);附件肿瘤21例;异位妊娠出血6例;子宫肌瘤15例(大的约15cm × 15cm大小);宫颈癌1例,均获成功,痊愈出院.
作者:胥敏;王群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医源性胆管损伤是指因手术操作的原因对胆管造成的误伤,这是胆囊切除术用于临床100多年来难以回避的问题.大部分病例都与医生的经验不足有关.因此,基层医院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近年来胆囊切除术逐渐在基层医院普及,所伴发的胆管损伤也有增加的趋势.分析我院自1992年1月至2004年1月的13年间所收治的胆管损伤83例病历,其中发生在我院的有3例(OC 1例,LC 1例),成都市各医院转院4例,省外转院2例,其余74例均来自我省的部分基层医院,调查这些医院13年来胆囊切除手术的总数后,推算出胆管损伤的发生率约2%以上,明显高于黄志强院士统计的我国发生率0.2%~0.4%的平均数[1],考虑其原因为:客观上,基层医院手术室条件(包括器械、照明、麻醉等诸多因素)相对较差;主观上讲,医生的临床经验相对较少.但因为基层医院收费较低,病人就地医治方便,收治了大量病人,为我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少量的失误与成就相比,本不应横加指责,但应追寻原因、设法改进.本文旨在与基层医院的年轻医生们共同探讨胆囊切除手术中预防胆管损伤的方法.
作者:田伏洲;王雨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通过肝素对患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血浆水平影响,探讨肝素的抗炎作用.方法将60例感染性疾病新生儿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选用肝素钙,按50U/kg一次给药,分别于应用肝素前和用后30~45min、6h;对照组第1次和第2次抽血时间间隔6h,从桡动脉采血,用双抗酶联免疫吸附夹心(ELISA)法检测血浆TNF-α、TFPI水平.结果对照组前后两次血浆TNF-α及TFPI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用肝素后30~45min、6h TNF-α值明显降低,与用药前相比有极显著差异性(P<0.01).用药后30~45min及6h相比两者值无明显差异.用肝素后30~45min TFPI与用药前比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6h时回到原来水平.结论肝素可通过对TNF-α的下调和对TFPI的上调而达到抗炎作用.对TNF-α的作用更为持久,而对TFPI作用较短暂.两者不成平行关系.
作者:史宏;李晓静;李晓辉;周敏;李丹;周开宇;蔡晓燕;冉丛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新生儿出血症又称新生儿自然出血,新生儿低凝血酶原血症,是由于维生素K依赖因子显著缺乏引起的一种自限性疾病[1].为探讨新生儿出血症的佳护理对策,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收治的68例新生儿出血症患儿的出血原因、临床表现及采取的医疗、护理对策,旨在提高患儿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缩短平均住院日,报告如下.
作者:吴育萍;苏绍玉;李正锡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用放射免疫法来测定人尿游离皮质醇并建立其正常值范围.方法收集34例正常受试者24h尿液,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其尿中游离皮质醇量,并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出正常参考值范围.结果24 h尿游离皮质醇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是20.26~127.55μg/24 h.结论放射免疫法测定尿游离皮质醇较为简单、准确,但该方法尚待进一步完善.
作者:黄慧;谢腾峰;张国福;熊中云;田浩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新吸入麻醉药七氟醚对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全麻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20例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患者施行静脉全麻,用七氟醚作吸入麻醉药维持麻醉,分别记录每例患者诱导麻醉时、诱导麻醉后、吸七氟醚5min后、手术开始前、气腹后、胆囊切除后以及术毕时的心率(HR,次/min)、平均动脉压(MAP,KPa)、中心静脉压(CVP,KPa)、肺动脉压(PAP,KPa)、每搏量(SV,ml/beat)、每搏指数(SI,ml/m2)、心输出量(C0,L/min)、心指数(CI,Lmin-1/m2)及每搏量比率(SVR,dyn·s-1/cm5).结果20例病人诱导麻醉前、后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不明显.吸入七氟醚5min,SV及SI明显高于诱导麻醉前(P<0.05,P<0.01);气腹后SV和SI则下降并接近诱导麻醉前水平.吸入七氟醚5min后、气腹后及胆囊切除后,MAP均明显低于诱导麻醉前(P<0.05),到术毕时接近诱导麻醉前水平.结论七氟醚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安全可靠,能有效减轻CO2气腹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李琼;孙婷婷;严晓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重症急性胆管炎是肝外胆道梗阻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老年病人往往临床表现不典型而延误手术,目前病死率仍然很高.我院从1993年12月至2004年4月共收治60岁上重症胆管炎48例,现就治疗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杨益森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在没有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的条件下,提高疗效,增加耐受,减少毒性已经成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关键.本文通过时间治疗和常规治疗的对照,观察两种方法治疗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54例晚期NSCLC初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时间治疗组两组,通过EPI(依托泊苷、顺铂、异环磷酰胺)治疗,常规治疗组在上午8时开始治疗,而时间治疗组在晚上8时开始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时间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疗效较好,而不良反应较小.结论时间治疗可望成为一种新的治疗NSCLC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光明;胡欣;文世民;任大成;潘荣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近年研究表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因低血氧症和二氧化碳潴留等因素,大多数患者血液高凝或血栓前状态,并常易形成肺小动脉血栓,导致不良预后[1].我院呼吸内科于2003年8月至2004年3月,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商品名:格芬达)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叶久勤;刘耀;杨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细胞周期是受增殖基因及抗增殖基因双重调节的,这两种基因表达失衡可导致肿瘤的发生.起初,人们认为许多恶性肿瘤是由于癌基因的过度表达所致,但是近研究表明抑癌基因功能的缺失是肿瘤发生的主要途径.TOB/BTG家族具有抗增殖活性,它们负调控细胞周期的进行.因此,对于TOB家族作为侯选抑癌基因进行研究.本文就近年来TOB基因家族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吴殿超;周总光;陈尧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21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及20例正常儿童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RSV毛细支气管炎组与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无明显差异(P>0.05),CD4/CD8比值RSV毛细支气管炎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存在与哮喘相似的T细胞亚群变化相关的免疫功能紊乱,提示两者在发病机制存在一定的联系.
作者:李兰;王智斌;李敏;张剑波;陈昌辉;李波;吉德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制性能优良的人工骨材料,评价其相关物理性能及动物安全性.方法将珍珠层、聚乳酸、氯化钠按比例复合,利用模压增强法制备重组人工骨(NPCB)材料,检测其孔隙率、孔径、生物力学强度等性能参数,并对材料进行动物安全性评价.结果研制的NPCB材料孔隙率为47.65%、孔径为218.83μm、压缩强度为16.10MPa、弯曲强度为60.18Mn;全身急性毒性实验显示动物在注射浸提液后,没有任何不健康行为;热原实验结果显示在每种材料初试的新西兰白兔中,体温升高均在0.2℃以下,并且体温升高总度数在1.0℃以下,符合热原实验的评价标准.结论NPCB材料的孔隙率、孔径、生物力学强度等性能均符合骨替代材料的要求,并且具备基本的动物安全性.
作者:刘金标;廉维;权毅;潘显明;周劲松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患者,女,59岁.体重39kg,身高151cm,诊断为食管中段癌,拟行食管中段癌根治术.术前心、肺、肝功能均正常,ASA:Ⅰ级.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鲁米那钠0.1g.进行手术室HR 112次/min,BP 138/85mmHg,SpO2 97%,面罩吸氧可达100%.建立静脉通道后,予力月西6mg,芬太尼0.15mg,卡肌宁35mg,异丙酚40mg快速诱导,插入7# Univent气管导管.左侧支气管阻断完全,右单肺通气良好.
作者:张科;罗朝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3种常用无痛技术在胃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方法180例ASAⅠ~Ⅱ级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3组,采用不同的静脉复合麻醉:Ⅰ组,咪达唑仑加丙泊酚;Ⅱ组,氯胺酮加丙泊酚;Ⅲ组,芬太尼加丙泊酚.观察并记录麻醉效果、不良反应情况,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清醒时间.结果3种无痛技术麻醉效果基本相同,但Ⅰ组呼吸抑制明显,Ⅱ、Ⅲ组无明显呼吸抑制,Ⅲ组不良反应率低,清醒快.结论3种无痛技术均为胃镜检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基于对生命体征、清醒时间的影响及病人的感受,芬太尼加丙泊酚麻醉效果佳.
作者:叶占勇;刘合年;白树荣;欧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对两种裸鼠人肝癌转移模型进行比较.方法分别采用直接注射法和瘤块肝包膜下嵌入法制作裸露人肝癌转移实验动物模型,观察接种阳性率、肿块大小、生长速度、肝邻近脏器浸润转移情况.结果接种后2周直接注射法和瘤块嵌插法接种阳性率分别为85%、90%(P>0.05),肿块大小分别为(2.00±1.90)mm、(8.11±2.70)mm(P<0.05),肺转移率100%,前者生长速度慢于后者.结论两种裸鼠肝癌模型制作方法均为理想,直接注射法简便、易行,但瘤块嵌插法肿瘤生长速度较快.
作者:李敬东;李波;郑本波;魏永刚;魏大鹏;白绍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纤维囊性支气管炎又名纤维蛋白性支气管炎或成型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少见病,以咳树枝状物质为特征,其原因尚不清楚,目前尚无有效治疗的方法.我们根据目前对疾病的认识,采取普米克气雾剂和吉诺通胶囊联合治疗5例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李淑梅;陈远忠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