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临床路径的电子病历改进思路

盛文佳;金可可;费宏玮;马昕;曹艳佩;汪志明

关键词:临床路径, 电子病历, 医院信息系统, 临床路径信息模块
摘要:通过对临床路径和电子病历关系的探讨,分析基于临床路径管理的电子病历改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临床路径信息模块的功能、形式、应用前提和实施原则.认为基于临床路径的电子病历是医院管理改进的重要方向.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某院检验危急值管理情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危急值管理现状,提出意见和建议.方法对2010年12月份住院患者危急值回报及临床医生的应答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共发生危急值138例次,检验科回报135例次,回报率98%;有124例次的危急值在当天或次日即得到治疗或纠正,占总数的90%.结论现有的管理方法存在一定弊端,应通过改进回报方式、加强管理等措施,提高回报的时效性.

    作者:徐茂云;魏巍;步晓冬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卫生服务质量评价的发展趋势:从供方视角到需方视角的转变

    从供方视角评价到需方(病人)视角评价的转变,已成为国际卫生服务质量评价的重要发展趋势.分析了国外此领域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内现状,提出病人视角评价已成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的重要发展方向.

    作者:龚言红;梁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质量监控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通过分析英国国家质量平台,提出从有效性、满意度和安全性3个纬度出发建立质量指标体系.认为质量指标的选取与临床指南提供的质量标准以及对应的临床证据和经济证据直接相关,并进一步探讨了质量指标转化为数据结果的合理方式,为构建医疗机构质量指标体系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作者:郎婧婧;赵颖旭;张智国;于丽华;江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我国医疗机构评审的制度变迁与路径选择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我国医疗机构评审的制度变迁过程,并结合国外评审经验提出了我国新一轮医疗评审的政策建议:实现医疗机构评审制度创新,引入医疗机构评审国际模式,引进追踪方法学等评审工具.

    作者:刘庭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故事测量:情境技术在卫生服务调查中的应用

    情境(Vignette)技术是社会科学调查中能较好地对人群观点、态度和行为进行客观测量和比较的—种方法.介绍了情境技术的特点、应用范围及其在卫生领域研究中的应用,并以医疗纠纷的处理机制研究为例,具体介绍了情境技术设计的方式、结构和特点.

    作者:谢铮;刘东兴;张拓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护理风险管理*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方法 对某院41例高龄胆囊结石患者实施围手术期风险评估和管理.结果 避免了术中和术后并发症,41例高龄患者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日为11.3天,术前准备时间平均为5.76天.结论对高龄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全面风险评估,采取个体化风险管理措施,能够确保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医疗安全.

    作者:苏承芬;洪新;蔺武军;毕玉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三种模式下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向转诊的认知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三种模式下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生对双向转诊的认知情况,为制定科学的双向转诊机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典型性抽样方法,对5所城市医院、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进行调查.结果院办院管模式下医生对双向转诊认知情况好,协议合作模式次之,再次是托管模式.三种模式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前,院办院管模式在开展双向转诊中有优势;可通过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水平、加强宣传等促进双向转诊.

    作者:罗桢妮;刘侃;姚瑶;方鹏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基于临床路径的电子病历改进思路

    通过对临床路径和电子病历关系的探讨,分析基于临床路径管理的电子病历改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临床路径信息模块的功能、形式、应用前提和实施原则.认为基于临床路径的电子病历是医院管理改进的重要方向.

    作者:盛文佳;金可可;费宏玮;马昕;曹艳佩;汪志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临床路径患者告知管理

    患者告知管理作为临床路径管理的一部分,对提高医疗机构服务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总结了临床路径患者告知管理的内容、意义及现状,并就其在我国的开展与推广提出了建议,旨在为临床路径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作者:刘磊;陈天文;袁杰;王玉德;张德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经济处罚对医生情绪影响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目的 分析经济处罚类质量管理措施对医生情绪产生的负面影响,研究对策.方法依据心理学量表设计调查问卷,对全院医生进行调查分析,用SPSS15.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结果85.26%的医生会对经济处罚产生各类负面情绪,82.12%的医生认为经济处罚是必要的,部分医生提出了自我评定等建议.结论经济处罚仍是当前必不可少的质量管理方法之一,同时医院应当丰富质量管理手段,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化解经济处罚对医生负面情绪的影响.

    作者:魏巍;徐茂云;戴柏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医院后勤报修服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课题组根据“基于顾客需求、过程控制和绩效考核的医院后勤信息模型”构架,运用软件工程理论,调查顾客需求、分析过程要素及联系,设计并开发了某院后勤报修服务信息系统.该信息系统实现了设计目标,提高了后勤报修服务管理的水平.

    作者:钱磊;施鹏;阴忆青;汪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如何提高医院科研档案质量

    从科研档案的特点着笔,分析了当前医院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资料残缺,完整性、系统性无法保证;规范化程度不高,缺乏客观性、真实性、可靠性;信息化程度偏低等.并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5点建议:加大科研人员培训力度,提高档案管理意识;健全科研档案管理机制;狠抓制度落实,确保档案质量;加强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推进档案管理数字化进程.

    作者:杜为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某院已赔付医疗纠纷案例统计分析

    目的 对某院医疗纠纷素例进行分析,了解医疗纠纷发生现状,明晰医疗纠纷的发生规律,为防范和减少医疗纠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该院2005年~2010年的109例已赔付医疗纠纷案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院自2007年实行医疗风险预警和医疗纠纷干预体系后,医疗纠纷的发生数和发生率都呈下降趋势,医疗纠纷赔款数逐年下降;农村来源、初高中文化程度、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是医疗纠纷的高危人群;外科是医疗纠纷发生的高危学科;协商是医疗纠纷解决的主要途径;导致医疗纠纷产生的前3位主要原因依次是业务水平不足、并发症和医疗意外、职业道德缺失.结论加强医务人员技能水平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职业道德水平建设,可以防范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倪俊学;张步振;朱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我国药品生产流通市场现况分析

    从市场主体、进入管制、市场分割及信息不对称等多个角度,归纳了我国药品生产流通市场不完全竞争的诸多表现.指出我国的药品生产流通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存在诸多不完全竞争因素.

    作者:张德书;戈文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基于情境技术的医方处理方法对患者处置行为影响因素的探讨

    目的 了解患者在遭遇医疗纠纷时的应对行为,并探讨院方的处理策略.方法 使用自行设计的案例调查工具(Vignette问卷),对北京市5家医院的500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在处理医疗纠纷时多选择向医院投诉解决,并希望得到尽快回复.在医疗纠纷中,医院“承担部分责任”的回复令患者满意;当责任主要在医院时,患者更倾向于向法院投诉寻求解决;2个场景中选择“找家人朋友来医院讨公道”的比例不足5%,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接受医院回复的原因在于医院做出的解释合理且态度诚恳.肿瘤误诊案例中,患者期望的赔偿金额高于病人摔倒骨折案例.结论 医院的态度及处理方式对患者应对医疗纠纷的行为有重要影响;患者期望的赔偿金额与患者遭遇的严重程度和医院责任的比例有关.

    作者:刘东兴;谢铮;陈义恿;闫镝;郜凯华;李楠;张拓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临床路径信息系统功能模块构成探讨

    临床路径信息系统建设薄弱已成为临床路径管理中的一大瓶颈.在对临床路径流程分析的基础上,探索临床路径信息系统功能模块构成,建立功能完备、信息处理能力强、操作简便以及普及性好的临床路径信息系统,对于临床路径管理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作者:王玉德;陈天文;刘磊;袁杰;朱岁松;张德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基于情境技术的患者处置行为影响因素

    目的 研究患者因素对医疗纠纷处理行为的影响.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案例调查工具(Vignette问卷),对北京市5家医院的500名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患者的年龄、教育水平、医疗保险及职业因素与其事发之初的解决范围具有相关性;患者的受教育程度与其对医院纠纷负责人的选择具有相关性;患者的年龄、职业因素与其期望的医院回复时间具有相关性;患者的性别、年龄因素与其期望的赔偿金额具有相关性.结论当事件责任主要在医院时,不同年龄、教育水平、医疗保险和职业的患者在选择事件解决范围时存在差异,不同年龄和职业的患者期望医院答复时间存在差异;当事件责任主要在患者时,不同性别、年龄的患者期待的赔偿金额存在差异.

    作者:刘东兴;闫镝;陈义恿;张拓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基于奶酪原理的误输过期药事件的思考

    运用奶酪原理对“误输过期药”事件进行分析,提出疏于管理、未认真查对和侥幸心理是医疗安全的大忌;恪守规章制度是减少失误和差错、促进医疗安全的保障.

    作者:王全虹;杜淑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论供方支付制度改革与临床质量管理之间的关系

    支付制度改革在当前卫生系统改革中具有重要的杠杆作用.卫生改革是多目标的,其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仅靠支付方式转变很难实现多目标改革的预期结果.应因势利导、多管齐下,将一些基础条件逐步调整到某种支付方式适宜的条件下,支付方式才能通过激励机制发挥影响供方行为的作用.质量是卫生系统的核心目标之一,在第四代支付方式按绩效付费之前的其他支付方式对于质量改善并没有正向的直接激励作用,因此,在进行支付制度改革时必须考虑质量因素,根据不同支付方式的激励机制,辅以相应质量控制、监洲与评估等多种配套措施,合理引导供方行为.

    作者:江芹;张振忠;JohnLangenbrunner;赵颖旭;于丽华;郎婧婧;张智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脑梗死临床路径变异因素回顾分析

    目的 分析脑梗死临床路径变异因素,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收集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寻找变异因素.结果 120例脑梗死病例实施了临床路径,其中34例发生负变异,变异率28.33%.其中,11.76%( 4/34)的变异与医院系统有关;20.58% (7/34)的变异与医务人员相关;64.70% (22/34)的变异与病人相关;2.84%(1/34)是病人退出.结论 变异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

    作者:曹艳佩;方堃;杨晓莉;马昕;汪志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