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萍;侯华芳
放置子宫内节育器,节育器嵌顿是较常见的并发症.节育环嵌入子宫壁较深时,常钩取困难或致环断裂.传统的方法多行剖腹取环,我院从1988年2月至1993年7月共收治31例,采用钳夹阴式取环成功,弃除了剖腹取环,报告如下.
作者:欧惠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患者,男,39岁.主诉为间断性排尿时头痛头晕3年,加重1个月入院.3年前患者无任何诱因出现排尿时头痛、头晕,未引起重视和注意.后来此种表现经常发生,但无规律,有时数天1次,有时每天1次或多次.
作者:阮浩然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患者,女,60岁.拟在全麻下行左乳腺癌根治术.术前用药:阿托品0.5mg,鲁米那钠0.1g.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静推异丙酚120mg,司可林100mg,芬太尼0.3mg进行麻醉诱导,肌颤结束后进行面罩加压呼吸时发现气道阻力极大几乎捏不进气体.随后出现胸壁及腹壁肌肉僵直,此时经面罩完全不能捏入气体.血氧饱和度逐步下降并出现紫绀.
作者:邱英娜;邱顶宣 刊期: 2003年第08期
1 临床资料患者,22岁,未婚,有性生活史.因腹胀不适2月,加重10d于2002年1月15日入院.平时月经正常,末次月经2001年12月14日,G1P0,外出打工2年,无咳嗽、咯血、潮热、盗汗症状.入院检查T 37.1℃,R 18次/min,P 68次/min,BP 16.5/8.5kPa(124/64mmHg).
作者:阳志宁;周洪贵;石琪;周继雍;于泽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患者,男,30岁.因左眼被铁水烫伤伴刺痛,视物模糊半小时,于2002年6月12日入院.入院时查体,T 36.7℃,P 70次/min,R 20次/min,BP 13/8kPa,心肺未见异常.右眼视力0.6,左眼数指/30cm.左眼睑充血、肿胀,结膜充血,角膜上皮广泛脱落,上皮下雾状水肿,后弹力层较多皱折,前房深,KP(±),AR(±),瞳孔可见直径约2cm,光反射迟钝,眼底窥不清.
作者:文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在抢救氟乙酰胺中毒患者的疗效与预后.方法 10例均采用150型树脂血液灌流、碳酸氢盐透析液,肝素抗凝.结果经1~4次血液灌流及内科综合治疗,治愈率达100%.结论血液净化疗法是抢救危重患者生命较为有效的措施.血液灌流是一种快速,大量清除体内毒素的理想治疗途径.
作者:田素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患者,女,35岁.低热,咳嗽,右胸下部疼痛不适1周来我院就诊.体检:右下肺呼吸音减低,叩诊浊音.X线表现:后前位胸片,右上肺第一前肋间有少许斑点片状模糊影,为渗出性病灶,直径约0.5~1cm.
作者:吴承松;代应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是一种高危急腹症,起病急,病程短,一旦发作,来势凶猛,病死率20%~30%.我院自1993年~2002年5月间收治AHNP16例.现就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郑定富;赵连荣;沈云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膝关节镜术是一种比较安全实用的新技术,具有创伤性小、诊断准确率高、恢复快、合并症少、术后痛苦轻等优点[1].我院从2000年10月至2002年3月采用该技术共诊治了50例病人.术前后均给予了积极精心的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
作者:黄莉;左明翠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小儿急性化脓性心包炎常为全身严重感染的一部分,有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易致误诊.本文就9例误诊教训分析,以期提高早期诊断率,报告如下.
作者:王光跃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患者,女,95岁.额头、颜面部散在大小不等的老年斑.自诉右侧额头部斑块出现红色的糜烂面,有渗液,渗血半年.起初糜烂面可愈合结痂,但不久痂皮脱后再现糜烂面,如此周而复始经久不愈.1999年2月18日就诊,病理诊断为皮肤鳞癌.
作者:李洪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要全面、有效的控制糖尿病,单靠住院治疗是不够的,系统全面的出院指导对患者的自护能力,维持血糖稳定,防止和延缓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促进作用.通过152例病人的实施情况调查,现总结如下.
作者:唐怀蓉;张琼英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我院2002年9月3日在给一患者滴注20%脂肪乳后发生了血栓性静脉炎,经及时治疗和护理终完全康复.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宋月琼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患者,女,73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3年,复发加重伴黄疸3d入院.查体:T 37.8℃,BP 152/85mmHg,P 96次/min.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右上腹压痛,Murphy征阳性.B超示:胆囊多发结石,胆囊积液,胆总管扩张1.2cm,下段见0.6cm的结石.手术行胆囊摘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术,手术顺利.
作者:李扬健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子宫颈巨大肌瘤的临床表现及手术特点.方法选择直径≥10cm的子宫颈肌瘤26例作研究组,并以同期30例直径<10cm的子宫颈肌瘤作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和手术情况.结果子宫颈巨大肌瘤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限、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子宫颈巨大肌瘤手术难度大,有一定危险性.采取剥离瘤体、游离输尿管、髂内动脉结扎、盆腔纱布压迫、经阴道血浆管引流等措施可减少手术出血,防止术后并发症,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作者:陈洪彬;阳志宁 刊期: 2003年第08期
5 抗菌药物在肝功能减退时的应用抗菌药物进入机体后,作为一种外来的异物,终会被人体消除.这种消除过程的一个中间环节,就是进入机体的抗菌药物需转化成为代谢产物才能排出体外.由于许多抗菌药物为亲脂性.因此,这种转化作用多在肝脏--人体大的腺体中完成.
作者:江南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患者,28岁.因早孕45d行无痛人流术.ASA:Ⅰ级,术前未发现神经肌肉疾病,无肢体运动异常及其他药物过敏史.受术者术前禁食4h,常规备齐气管内插管等抢救药械.
作者:潘佩莲;邓继光;何贤高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用于足月妊娠引产对胎儿的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1997年3月至8月、2000年4月至2002年5月住院待产妇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80例,对照1组和2组各60例,试验组口服米非司酮25mg bid×3d,对照组1缩宫素2.5U+5%GS 500ml静脉缓滴qd×3d,对照组2不予任何药物,自然分娩.对受试者用药前后母血浆及脐血浆内皮素(ET-1)水平作同步监测.产后对胎盘绒毛的显微及超微结构进行分析.结果用药前试验组及对照组1、2血浆ET-1(pg/mg)分别为74.32±18.62、72.79±32.80、76.02±28.57,P>0.05.用药后试验组与对照组1、ET-1为76.68±25.44、79.82±23.75,与用药前三组两两比较P>0.05.胎盘光镜观察:三组绒毛、合体滋养细胞清晰完整,合体细胞结节、三级绒毛干及肌性小动脉计数P值均>0.05.电镜观察:试验组、对照组2合体滋养细胞表面微绒毛丰富、清晰.胞浆内溶酶体、线粒体等重要细胞器形态正常,结构完整.细胞核核膜完整,未见核固缩及核碎裂.新生儿结局:三组新生儿Apgar评分>7.结论米非司酮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未引起绒毛血管内皮细胞及胎儿内皮细胞损伤,ET水平正常,新生儿结局良好,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引产新药.
作者:吕群;游华蓉;鲁美丽;蒋芝蓉;曾磊;章培;杨果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患者,女,40岁.因反复张力性气胸2周急诊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周突然出现心悸,进行性呼吸困难,院外诊断为右胸自发性气胸,置胸腔闭式引流治疗,但气胸3次反复未愈.入院查体:急性面容,自诉右胸疼痛,呼吸困难.
作者:唐红华;孙惠华;金贵主;冯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患者,男,34岁.颜面及右下肢出现红斑4月余,于2002年6月13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2002年2月起颜面及右下肢部出现大小不等红色斑块,略痒,曾去外院就诊,拟诊为丹毒、接触性皮炎等,给予抗炎、抗过敏等治疗后病情未见明显好转.
作者:汪小敏;韩庆东;邵祺 刊期: 200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