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来氟米特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张彦芬;李涛;郭永力;高燕

关键词:来氟米特, 狼疮性肾炎, 临床疗效, 病理疗效
摘要:目的 观察新型免疫抑制剂来氟米特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科2011年1月~2014年1月经肾穿刺病理活检证实为LN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予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予静脉滴注环磷酰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24小时尿蛋白、血肌酐、血白蛋白、补体水平、ANA、ds-DNA、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SLEDAI)和病理肾组织活动性指数(AI)、慢性指数(CI);对比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1、3个月后的24小时尿蛋白、血肌酐显著低于前一时间点,血白蛋白、C3、C4水平显著高于前一时间点(均P<0.05);实验组治疗1、3个月后的24小时尿蛋白、血肌酐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血白蛋白、C3、C4水平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1、3个月后的ANA、ds-DNA和SLEDAI及AI、CI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实验组治疗1、3个月后的ANA、ds-DNA和SLEDAI及AI、C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显示实验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x2=3.9683,P=0.0464<0.05).结论 来氟米特治疗狼疮性肾炎相比于传统的环磷酰胺治疗,可有效控制疾病的活动性,同时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精神创伤对癌症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精神创伤对癌症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护理对策.方法 以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伴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25例患者作为精神创伤组,其余55例无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诺丁汉健康量袁(NHP)第一部分对两组患者的情绪及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创伤组患者SCL-90各项目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组GSES评分为(21.56±3.24)分,观察组为(24.93±4.27)分,两组均低于全国常模,且创伤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精神创伤组NHP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除疼痛外,其他5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精神创伤对癌症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均有一定的影响,针对此类患者应加强心理护理和人文关怀,减少不良情绪对患者的影响.

    作者:张安轩;王梅;王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因素,为早期预防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7月在神经内科确诊的脑卒中患者140例进行调查,根据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情况分为抑郁组(SDS总分>30分)和非抑郁组(SDS总分<30分).对PSD患者的性别、家庭关系、经济困难、丧偶、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发病次数、病灶部位、病灶数目及基础疾病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40例脑卒中患者中出现PSD 58例,发生率41.43%.病灶位于大脑前部者抑郁组24例(41.1%),非抑郁组20例(24.4%);有多个病灶者抑郁组40例(69.0%),非抑郁组33例(36.0%),有心血管病史者抑郁组16例(27.6%),非抑随组14例(17.1%);有抑郁症病史者抑郁组7例(12.1%),非抑郁组3例(2.4%);有脑卒中病史者抑郁组23例(39.7%),非抑郁组15例(18.3%).两组在病灶部位、病灶数目、心血管病史、抑郁症史、脑卒中病史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杜晋峰;江华;郑晓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VEGF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近期疗效间的关系.方法 对4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常规三维适形照射(3D-CRT)及调强照射(IMRT).用ELISA法检测患者放疗前1天、放疗开始后7天及1个月时的血清VEGF含量.按近期疗效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分析比较近期疗效与血清VEGF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 4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放疗6~7周,共30~33次,总治疗剂量为60~66Gy.近期疗效评价:46例患者中CR 2例,PR 28例,NC 10例,PD 6例,有效率(CR+PR)为65.2%,无效率(NC+PD)为34.8%.有效组放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均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开始后1周VEGF水平与放疗前相当,而放疗1个月时VEGF水平明显低于放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可能是一个有前景的生物学标志物,可用来预测放疗敏感性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马瑾璐;金龙;韩苏夏;郭希婧;何晨琛;田美丽;吴宁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颅内动脉瘤破裂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导致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26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动脉瘤破裂与否将研究对象分为破裂组(n=200)和未破裂组(n=60),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动脉瘤相关特征资料进行搜集,并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然后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颅内动脉瘤破裂发生较高的危险因素有动脉瘤家族史(OR=14.335,95%CI=3.172~64.785)、吸烟史(OR=18.225,95%CI=4.42,8~75.034)、后交通动脉瘤(OR=4.264,95%CI=1.642~11.071)和中等动脉瘤(OR=5.640,95%CI=2.331~213.640).结论 导致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包括动脉瘤家族史、中等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和吸烟史.

    作者:邓志刚;张秋生;何毅;伍健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PD患者11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美多巴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Hoehn-Yahr分期评定、UPDRS评分和Webster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Hoehn-Yahr分期评定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oehn-Yahr分期评定情况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oehn-Yahr分期评定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UPDRS评定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PDRS评定情况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UPDRS评定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Hoehn-Yahr、UPDRS评价情况,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皓春;刘春平;税丽娟;刘小毓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ICU层级护理方案对患者感染控制的效果

    目的 探讨ICU层级护理对患者感染控制的效果,为临床防控ICU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在综合ICU住院的17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8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ICU感染控制护理方案,观察组实施层级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感染症状评分及感染控制效果.结果 观察组感染症状中,除皮肤及其他感染外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感染率为3.49%(3/86例),低于对照组的11.76%(10/8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ICU层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控制感染,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明玉;邓敏;魏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对比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2月~2013年12月我院普外科收入院的155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77例和观察组7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淋巴结清除数、术后并发症和满意度情况,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78例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02±24.4)ml,住院时间为(7±2.8)d,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88±57.9)ml,住院时间为(13±6.2)d,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除数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分别为91.03%和77.92%,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是一种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晓强;何和平;沈泽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循证护理应用于优质护理服务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评价临床护理价值,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促进护患和谙.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8月在我科住院患者24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25例,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出院时满意度、护理纠纷及投诉率、平均住院日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纠纷及投诉、平均住院日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的应用对提高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和护理质量,降低护患纠纷,促进护患和谐,缩短住院日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秋凤;冯金鸽;孙亚莉;何文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关节软骨退行性变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缺损后依靠自身修复的能力很低.基因治疗为软骨退行性变的缺损修复提供了新的方向,基因转染技术能使靶细胞大量表达软骨生长调控因子,有效地促进软骨生长和基质合成,达到修复软骨的目的.本文就基因治疗技术中的目的基因、基因运载体及其在软骨退变缺损区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邓尚;陈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喹硫平与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对比喹硫平与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3月~12月确诊为精神分裂症患者56例,根据CCMD-3精神分裂症确定标准,将首次发作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与对照组26例,均接受统一的基础治疗方案,实验组30例病人给予喹硫平,首次服用100 mg/d,随后根据患者病情计量递增;对照组26例病人给予氯丙嗪,首次服用100 mg/d,随后根据病情加量.两组患者均接受6周治疗.治疗后应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实验组痊愈5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5.2%;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AN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副作用发生率比较,实验组11例发生副作用,发生率36.7%,对照组17例发生副作用,发生率65.4%,实验组副作用出现率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喹硫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少,值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推广使用.

    作者:杨志;迟强;栾中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FreKa鼻喂养管在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FreKa经鼻喂养管和普通胃管在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2月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18例,按照简单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9例,实验组应用FreKa经鼻喂养管,对照组应用普通胃管鼻饲,观察患者留置胃管不良反应,比较两种方式的返流误吸、鼻咽部粘膜损伤、堵管脱管的发生率.结果 Freka经鼻喂养管置管成功率明显优于普通胃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留置胃管不良反应比较,FreKa经鼻喂养管在返流误吸、鼻咽部粘膜损伤、堵管脱管的发生率都明显低于普通胃管,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reka经鼻喂养管在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鼻饲效果明显优于普通胃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红;胡永波;扬艳;胡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氯吡格雷与奥扎格雷对进展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与奥扎格雷对进展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2012年2月~2013年11月入住的76例颈内动脉系统进展性脑血栓形成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氯吡格雷治疗组和奥扎格雷治疗组各38例.应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和流式细胞仪动态检测患者体内CD63及CD62p的表达水平,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治疗7和14天时的血小板活化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CD63和CD62p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时段氯吡格雷组患者CD63和CD62p水平均显著低于奥扎格雷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能力指数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各时段氯吡格雷组患者生活能力指数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优于奥扎格雷组(均P<0.01或P<0.05).结论 氯吡格雷与奥扎格雷均能显著抑制进展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小板的活化功能,控制血小板表达CD62p和CD63,但奥扎格雷的疗效更好,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钰;周波;付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与血压及抑郁症状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与血压及抑郁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2011年1月~ 2014年1月接受诊疗的123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是否合并抑郁症状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合并抑郁者56例,对照组不合并抑郁者67例.结果 观察组患者Ang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7.59士89.40)vs (219.51±89.41),t=2.970,P=0.004].观察组患者24小时平均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5.21±12.53) vs(138.57士9.94),t=3.277,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AngⅡ与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呈显著正相关(r=0.506,P<0.001),与24小时平均收缩压亦呈显著正相关(r=0.472,P<0.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伴抑郁患者平均收缩压显著增高,且AngⅡ水平与抑郁症状呈现正相关.

    作者:柳江海;王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致垂体增生的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致垂体增生的正确诊断原则和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入院时被误诊为垂体腺瘤的8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致垂体增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内分泌检查结果及磁共振(MRI)表现.结果 垂体腺瘤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致垂体增生具有类似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如甲减相关症状、周围器官受压致视力障碍等症状,MRI示垂体明显增大等,在临床工作中不易区分.结论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所致垂体增生易误诊为垂体腺瘤,但是系统的实验室检查和规范的诊治措施可以减少和避免误诊的发生.

    作者:莫永彪;霍钢;杨刚;王晓澍;郑履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细节优化护理对重度子痫前期产妇妊娠结局及产后效能感的影响

    目的 研究细节优化护理对重度子痫前期产妇妊娠结局及产后效能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进行治疗的150例重度子痫前期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简单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的重度子痫前期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实施细节优化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然后对两组的妊娠结局及干预前后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育儿自我效能感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妊娠结局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后1周及2周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及育儿自我效能感也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细节优化护理对重度子痫前期产妇妊娠结局及产后效能感的影响效果较佳,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娅娟;熊丽;张秀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体外培养SD大鼠神经干细胞多向分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 分离培养SD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的分化研究提供基础实验依据.方法 分离新生24小时内SD大鼠端脑及中脑,采用无血清培养技术进行NSCs体外扩增培养及传代.对NSCs及其分化后的细胞进行nestin、GFAP、NF 200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分离培养的细胞增殖活性好,6~7天后生长成由上百个细胞组成的大克隆球,nestin呈阳性表达.经诱导分化后,克隆球间存在网络状结构,GFAP和NF 200呈阳性表达.结论 实验中分离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并具有向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等方向分化的多向分化潜能.

    作者:黄学平;郑捍东;叶维霞;吴文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舒适护理模式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7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脑出血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压疮发生比例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发生肺部感染4例,消化道出血3例,压疮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71%;对照组肺部感染8例,消化道出血7例,压疮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7.14%,两组对比,实验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压疮的比例均小于实验组(均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实验组满意23例,较满意10例,不满意2例;对照组满意10例,较满意16例,不满意9例,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9% (P<0.05).结论 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患者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对于改善患者住院期间的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翁迪华;邵丽萍;秦泽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粉尘螨滴剂治疗不同年龄段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粉尘螨滴剂特异性免疫疗法在不同年龄段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AR患者168例,按年龄分为A~E 5组,采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6~18个月.对治疗前和治疗6、12和18个月后所有患者的鼻部症状、体征评分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体征和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个月后,5组患者的显效率均为100%.5组患者共发生不良反应5例,其中A组1例发生低烧,C组2例哮喘发作,E组2例出现胃肠道不适.治疗12、18个月巩固治疗阶段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且无复发患者.结论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是治疗AR安全有效的方法,方便,无严重不良反应,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松桃;余妤;张霞;卢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维生素D对多发性硬化发病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重庆地区多发性硬化(MS)患者体内维生素D水平,探讨维生素D与多发性硬化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120例MS患者和52例正常对照组体内血清25(OH)D水平,分别在夏季(8月)和冬季(1月)测定MS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观察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的复发次数,对MS患者进行生活质量和残疾程度评分.结果 MS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组内比较,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SPMS)组及原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PPMS)组血清25(OH)D水平均明显低于RRMS组(P<0.01或P<0.05).MS患者在夏季的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冬季血清25(OH)D水平(P<0.01).血清25(OH)D水平越低,RRMS患者复发次数越多(P<0.01),MS患者残疾程度越重(P<0.01),生活质量越低(P<0.01).结论 维生素D缺乏可能影响MS的发病和病情进展,进而影响残疾程度和生活质量.

    作者:陈黎燕;罗春阳;张兰;李晓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药物干预

    目的 随着人口老龄化,心脑血管疾病生存率提高,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病及患病会在未来几十年明显增多.而且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监管机构批准的药物来预防或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胆碱酯酶抑制剂和美金刚在血管性痴呆及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前景,但对这些药物的临床试验结果仍存在争议,且对其安全性的担忧及高昂费用阻碍这些药物的广泛临床引用;降压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以及他汀类药物的应用可阻止卒中后认知功能减退;目前为止,没有充分证据支持阿司匹林在血管性认知障碍中的治疗作用.对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药物干预,仍需要更长时间的前瞻性级向随访去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就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预防和治疗的药物及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彭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