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旻;姚俊英;孙吉祥;陶应龙;孙德强;韩丁;刘菁
目的 探讨经腹经阴道超声联合应用对输卵管积脓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6例疑诊输卵管积脓的患者,采用经腹经阴道超声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经腹经阴道超声诊断输卵管积脓14例,误诊阑尾炎1例,卵巢巧克力囊肿1例,手术病理结果输卵管积脓16例,诊断符合率87.5%(14/16).结论 经腹经阴道超声联合应用操作简便、无创、安全、可互补、且重复好,是目前诊断输卵管积脓的重要检查手段,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艳;王竞宇;张恩荣;彭利;慕安庆;杨秀琼;文强;罗雪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本文分析了国内医疗资源配置的严重不公平、不合理的现状与成因,以国外医疗资源配置投资管理的成功经验作为借鉴,结合国情,并提出了一些医疗资源如何配置建议,可供制定相关政策时的参考与探讨.
作者:赵晋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Mammotome旋切在乳腺肿块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超声导向下,利用Mammotome对乳腺肿块进行切除,对治疗效果及超声引导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超声引导下,79例病人139个病灶均被成功切除,其中腺病并纤维腺瘤67个,纤维腺瘤60个,乳头状导管瘤1个,乳腺腺病8个,非典型增生3个.结论 超声引导Mammotome旋切乳腺肿块是手术中值得推广的定位、引导方法,也是一种即刻评估手术效果的好方法.
作者:陈晓梅;李明星;刘慧;吴斌;左怀全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对住院大肠癌术前患者进行营养评估以探讨不同情况病人的营养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对2008年4月到2009年3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中心252例确诊大肠癌的术前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分.结果 营养风险评分0~1分111人,2分68人.3分及以上73人,且不同肿瘤部位的评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的评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Dukes分期的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不同性别分组的评分结果,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的肿瘤位置和年龄对大肠癌患者术前营养的影响具有差异,因此应针对年龄大小和不同部位肿瘤给予不同水平的营养支持.
作者:梁涛;钟静;覃清梅;印义琼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对67例内镜诊断为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患者进行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选择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粘膜下剥离术( ESD)、内镜粘膜下挖除术(ESE)或外科手术切除病变.结果 67例患者中,平滑肌瘤34例,息肉18例,异位胰腺7例,脂肪瘤3例,间质瘤2例,孤立性静脉瘤2例,囊肿1例;病变在胃镜下切除46例,抽取囊液1例,外科手术切除2例.结论 小探头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病变进行内镜下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李小安;赵奎;李晓辉;赵微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和尿膜攻击复合物(MAC)的表达及与糖尿病肾病发生和进展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6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UAER<30mg/24h,n=20),微量白蛋白尿组(MA,UAER 30~300mg/24h,n=20)和临床蛋白尿组(CA,UAER>300mg/24h,n=20).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MBL、尿MAC水平,并检测各组患者的血清肌酐(SCr)等指标.结果 CA组血清MBL和尿MAC明显高于MA组(P<0.05),MA组也高于NA组(P<0.05);所有患者的血清MBL与尿MAC呈高度正相关关系(P<0.05);血清MBL及尿MAC与患者的UAER及血清肌酐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MBL途径补体激活可能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进展密切相关.
作者:武晓慧;唐蕊;黄颂敏;宁晓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临床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21例,均接受恩度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恩度15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静脉缓慢滴注,第1、14d间膈7天重复给药.FoLFox4方案具体为:奥沙利铂(L-OHP) 85mg/m2,静脉滴入2h,第1d;亚叶酸钙(CF)200mg/m2,静脉滴入2h,氟尿嘧啶(5 FU)400mg/m2静脉推注后予以600mg/m2持续静脉滴入22h,第1、2d,每两周重复,28天为1周期.结果 21例患者均可评价客观疗效和安全性,共完成42周期,平均为2周期,获CR 2例,PR 10例,SD 3例,PD 6例,客观有效率为57.1%(12/21),疾病控制率71.4%(15/21).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周围神经毒性,无4级毒副反应,无心率失常及出血发生.结论 恩度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疗效较好,毒性低,安全可靠.
作者:彭杰;唐清碧;杜池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便秘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 将1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0例,干预组从入院时即实施腹部按摩、排便习惯训练、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环境管理等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一般常规护理,预防性地给予常规剂量的通便药物.观察两组的便秘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的便秘发生率分别是10.0%和2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便秘现象,且不良反应小,可降低由此引发的并发症.
作者:邓成英;胡素容;吴英;王艺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肝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TP)、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并对肝癌组织中TP和VEGF的表达与肝癌血管生成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2例肝癌组织及19例正常肝组织中的TP、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均值,并分析其与HCC病理学分级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肝癌组织TP、VEGF阳性表达率及MVD均值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且TP、VEGF的表达与肝癌病理分级、肿瘤包膜是否完整、肿瘤大小、有无门静脉癌栓明显相关(P<0.05);但与性别、年龄、AFP、是否肝硬化、child肝功能分级无关(P>0.05).结论 TP、VEGF的表达与肝癌血管生成呈正相关,TP、VEGF在肝癌血管生成中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杨红春;李永;马海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索对哮喘患者呼吸干预的方法,为成功救治重症哮喘患者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将2009年18例(对照组)和2011年1~12月22例(干预组)经临床治疗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归纳、整理,并对两组患者呼吸系统临床相关佐证资料及干预手段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好转和症状缓解时段明显缩短(P<0.05).结论 早期规范的对哮喘患者进行呼吸干预是临床成功治疗重症哮喘患者的关键之一.
作者:杨芳;蒋丽君;李雪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Chlorin e6在肿瘤组织的富集情况,探索给药后佳的超声辐射时间.方法 S180肉瘤荷瘤小鼠腹腔注射Chlorin e6后,利用共聚焦显微镜观测其在肿瘤和周围肌肉组织的富集变化及代谢.结果 腹腔给药18h后,Chlorin e6在肿瘤和周围肌肉组织含量均达高峰,且差异明显,此时为佳的超声辐射时间.结论 Chlorin e6具有肿瘤靶向性好、正常组织清除快的优点.Chlorin e6声动力疗法的时间点应选择在18h左右.
作者:刘端;张为民;王晓怀;郝建冬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心率振荡和心率变异性特征.方法 观察组共纳入中重度慢阻肺患者43例,对照组纳入健康者40例.对每位受试者进行肺功能测试、超声心动图检查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并进行心率变异性和心率振荡分析.结果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时域参数(SNN50、PNN50、SDNN、SDANN和rMSDD)显著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震荡初始值(TO)的负值显著缩短,震荡斜率值(TS)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心率震荡起始(TO)与SDANN,rMSDD呈负相关,而震荡斜率与SNN50、PNN50,SDNN、SDANN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震荡初始值(TO)负值明显缩短,同时多项心率变异性指标明显异常,这表明自主神经功能明显受损.对心率震荡参数与心率变异性参数的综合分析能够理想地评估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状态,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心律失常危险分层提供了新的探索途径.
作者:刘海燕;王浩宇;刘涛;赵超美;陈世蓉;殷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雾化吸入过程中佳给氧途径.方法 将62例COPD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31例,观察组31例.对照组电动雾化吸入同时采用经鼻导管吸氧;观察组电动雾化吸入同时在口含器旁加氧气管吸氧,动态观察两组吸入前、后的血氧饱和度(SpO2)及心率的变化.结果 两组SpO2在吸入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开始吸入后的5、10、15、20、30min时,两组SpO2差异有显著性(P<0.05).吸入前两组心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吸入后5、10、15、20、30min时,两组心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雾化吸入过程中在口含器旁加一氧气管进行吸氧,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改善患者缺氧及心率加快的状况,优势大于经鼻导管吸氧.
作者:解志惠;李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积极心理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负性情绪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82例消化性溃疡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干预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积极心理治疗.分别对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疔8周后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状况评定,统计患者的临床疗效和1年后的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干预组的焦虑、抑郁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1年后复发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心理治疗能降低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改善患者的情绪,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林英;黄雪竹;任冬梅;刘淑玉;李帮兰;林洁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青年人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提高诊断率,早期治疗肝癌对其预后尤为重要,青年人原发性肝癌发病特点: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差,甲胎蛋白水平高,发病与(HCV或HBV)病毒感染密切相关,青年人原发性肝癌诊断方法有:甲胎蛋白检测是定性诊断的佳标志物;B超是常用方法;螺旋CT、磁共振扫描已广泛运用于临床;肝动脉灌注指数有可能成为诊断青年人原发性肝癌的佳指标;超顺磁性氧化铁比Gd-DTPA磁共振对比剂的增强MR检出小肝癌有一定优势;选择性肝动脉造影与穿刺细胞学已成为诊断中的重要手段.
作者:杨学刚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胃癌在全球常见肿瘤发病率中居第四位,在肿瘤致死病因中高居第二位,全球每年约有近70万人死于胃癌.由于早期胃癌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外科手术、化放疗对延长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期有限,进展期胃癌的死亡率仍然偏高.因此,探索在胃癌高发区及高危人群中早期进行干预、筛查和治疗预防胃癌的策略,迫在眉睫.本文就胃癌预防研究的佳策略作一述评.
作者:韩盛玺;张志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肺癌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527例肺癌手术患者,特发生AKI患者与非AKI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39例患者发生AKI,总患病率为7.4%.ASA分级、低FEV1、糖尿病、Hct和手术时间是肺癌术后并发AKI的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SA分级、低FEV1和手术时间是肺癌术后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肺癌术后AKI的发生容易被忽视,谨慎选择手术患者,术中注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是预防肺癌术后AKI发生的关键.
作者:李静;柳斌;马行一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影响.方法 收集80例有明确血压晨峰现象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马来酸氨氯地平5mg,于7:00~8:00时服用,坎地沙坦酯4mg,于20:00~21:00时服用;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氨氯地平5mg,早晨口服,1次/天,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晨峰血压下降的程度,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晨峰血压下降幅度分别为收缩压(SBP) 13.20±1.09mmHg,舒张压(DBP) 14.36±1.33mmHg;SBP 9.97±1.67mmHg,DBP 11.63±1.23mmHg,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服用马来酸氨氯地平的同时,晚间加服坎地沙坦,能够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晨峰现象.
作者:谢莉萍;钟文渊;赵雅琴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复制人肝癌细胞株HepG2裸鼠皮下移植廇模型,观察绿茶提取物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干预对HepG2移植瘤的作用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瘤体接种复制 HepG2移植瘤模型,荷瘤裸鼠随机分组,实验组给予EGCG干预3周后处死裸鼠,剥离移植瘤,称重、测量长短径,计算抑瘤率;运用透射电镜观察移植瘤超微结构.结果 实验组HepG2移植瘤体积、重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抑瘤率达31.63%±4.09%;透射电镜观察,实验组HepG2移植瘤组织见不同时期凋亡细胞,部分形成凋亡小体,可见坏死瘤细胞及崩解细胞碎片;对照组呈现细胞形态怪异,核大畸形、电子密度不均,染色质明显,线粒体丰富等恶性肿瘤特有超微结构特点.结论 EGCG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裸鼠皮下移植瘤具有生长抑制作用;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移植瘤超微结构特点,推测EGCG可诱导HepG2移植瘤细胞凋亡.
作者:秦姣;肖秀丽;蒲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一种在体基因干扰技术研究神经嵴细胞向平滑肌细胞分化.方法 使用鸡胚在体电转染的方法导入绿色荧光蛋白示踪或核内不均—核糖核蛋白A2/B1(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protein A2/B1,hnRNPA2/B1)特异性吗啉基反义寡聚核苷酸(morpholino)干扰其基因表达.通过分析鸡胚的成活率及转染率确定在体转染的设备参数,之后将胚胎固定、包埋、冰冻切片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嵴细胞的标记、迁徙及向平滑肌细胞的分化.结果 转染电压为7.5V时胚胎成活率和转染率均较高,因此在本实验中作为标准电压.电转后6小时,右侧神经嵴细胞成功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第2天,神经嵴细胞开始向腮弓迁徙并达到第2、3鳃弓.hnRNPA2/B1 特异性morpholino可以抑制hnRNPA2/B1的表达从而影响神经嵴细胞的迁徙和分化,导致鳃弓动脉平滑肌层形成障碍,终破裂.结论 鸡胚在体基因干扰技术被成功建立并可用来研究神经嵴细胞向平滑肌细胞分化.
作者:王岗;闫斌;巩守平;高亚;董新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