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颖;徐艳
目的 探讨小儿手足口病发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74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经治病例无合并其他症状者43例(58.1%),合并呼吸道或(和)消化道症状者15例(20.3%),合并病毒性脑炎或脑膜脑炎、心肌炎等重症倾向者16例(21.6%).对轻瘟病例行抗病毒和对症治疗;对重症倾向病例在抗病毒、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甲基强的松龙或地塞米松、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结果 痊愈71例,好转3例,无1例发展为重症或死亡.结论 小儿手足口病只要及时、早期诊断治疗,注意生命体征监测及症状体征的变化,及时采取对策,预后均较好.
作者:徐爱丽;舒敏;邓建军;万朝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马来酸依那普利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对尿蛋白下降的影响.方法 30例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一组为常规化疗组,采用MP、CVP、CP方案化疗,另一组采用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联合VAD方案化疗(联合方案组),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尿蛋白定量改变情况,两组治疗后观察时间均为6个疗程.结果 马来酸依那普利联合VAD方案治疗后尿蛋白、尿隐血明显下降或转阴,常规化疗组上述指标变化不大.结论 马来酸依那普利联合VAD方案化疗可以让骨髓瘤患者尿蛋白明显下降,肾脏损害明显减轻,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春农;李雄;雷景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吡柔比星(THP)、丝裂霉素C(MMC)和THP与MMC交替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2002年1月至2007年9月对72例浅表膀胱癌患者在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各24例,A、B和C组分别为THP、MMC和THP与MMC交替膀胱灌注,手术后第一周开始,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两周1次共8次,再以后每月1次共两年.结果 72例患者均随访两年以上A组3例复发(12.5%),B组6例复发(20.6%),C组1例复发(4.16%)(P<0.05).结论 THP与MMC交替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手术后复发作用优于单用THP或MMC.
作者:陈兴无;刘伟军;胡杰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索肛肠科病区开展免陪护护理模式途径和成效.方法 通过护理人员配置、培训、完善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制定质量标准以及考核标准等措施,为住院病人提供安全和舒适的免陪护护理.结果 提升了肛肠专科护理质量,深化了整体护理内涵,提高了医生和病人的满意率,改善了病区诊疗环境,加强了专科护士护理水平和护工素质的提升.结论 开展免陪护护理模式能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提高了医院的服务水平,对其他病区开展免陪护护理模式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陆砚青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三七总皂甙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阃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UUO组(UUU,n=20)、假手术组(SOR,n=20)、三七总皂甙组(PNS,50 mg/(kg·d),n=20)和氟沙坦组(ARB,20mg/(kg·d),n=20).从术后24小时开始,治疗组分别予PNS及ARB治疗,连续14天.于术后3、7、14天分别随机处死各组大鼠.行Masson染色观察肾间质病理学改变;化学比色法测定肾组织匀浆中羟脯氨酸的含量;采用Western蛋白印迹从蛋白水平观察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1)的表达情况.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PCR)从mRNA水平观察胶原Ⅰ(Collagen Ⅰ,Col-Ⅰ)和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的表达.结果 UUO组肾脏呈进行性肾间质纤维化及肾间质胶原沉积的改变(P<0.05).PNS组与UUU组比较均不同程度地减轻了胶原在肾间质的沉积,改善了肾脏病理损害,抑制了TIMP-1的表达(P<0.05).结论 PNS对UUO所致的大鼠肾脏纤维化的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IMP-1的表达有关.
作者:谢席胜;冯胜刚;左川;邓尧;李会娟;樊均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80例髋部骨折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施加相应的护理方法.应用Harris功能评分标准对术后12个月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比较两组之间的功能康复差异.结果 经过系统康复训练后,两组Harr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异(P<0.01),康复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康复治疗中,综合康复训练优于常规护理.
作者:张德荣;张秀容;李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硝苯地平治疗急性高原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高原性肺水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半坐卧位或坐位休息,50%酒精湿化鼻导管给氧、镇静、氨茶碱、地塞米松、强心甙、抗炎、对症等治疗,治疗组加用硝苯地平10mg,舌下舍化,每日2次.比较两组患者在紫绀消失,心累气促、肺部哆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在紫绀消失,心累气促、肺部哆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上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硝苯地平对高原性肺水肿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发友;袁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肾动脉栓塞术在肾癌术前及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6例肾癌术前辅助治疗和22例晚期肾癌姑息性治疗的资料,总结血管介入栓塞术的疗效和操作中注意点.结果 16例肾癌术前辅助治疗者中11例应用无水乙醇栓塞后手术中出血少,5例未使用无水乙醇栓塞者术中出血仍较多;22例晚期肾癌姑息性治疗者临床症状改善,血尿停止,肿瘤体积不同程度缩小;术后出现高血压6例,其中2例需长期降压药治疗.结论 肾动脉栓塞术是一种可用于肾癌术前辅助治疗和晚期肾癌姑息性治疗的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魏欣;钟立明;胡鸿;游箭;张宗平;姜滔;范俊;蔡运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采用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分析采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23例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除1例失访外余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13个月(平均7.5个月).结果 23例均获得临床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0周,患肢功能和邻近关节活动接近正常,22例在术后1年内取出髓内钉.本组病例术后无感染、骨不连、骨骺损伤,无明显畸形愈合.结论 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有效,适用于4岁~15岁儿童的股骨干骨折,具有手术切口小、软组织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杨家福;石厚银;吴佳奇;汪国友;关钛元;黄家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采用Aravind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对2396例各种不同类型的白内障患者用Aravind手法行小切口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SICS),观察手术成功率,术中并发疽,术后角膜内皮水肿,术后视力等情况.结果 对2396例白内障施行SICS手术,成功完成人工晶体植入2394例(99.92%),未植入人工晶体2例(0.08%).术中隧道切口不成功2例,悬韧带断裂5例,玻璃体溢出11例,晶体后囊破裂19例.术后角膜内皮水肿轻度38例,中度9例,重度1例,眼内感染1倒.术后第一天视力数指:0.1者81例,0.2~0.3者1689例,0.4~0.5者412例,0.6者以上104例,视力未增加5例.结论 用Aravind手法行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效果优于ECCE,疗效接近于Phaco手术.手术成本比较低,是白内障复明手术方式中很有临床效果的手术方式之一,特别适合当前我国防盲工作的开展.
作者:郑红;多吉;宋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非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376例近期未发作的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不超过72小时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随机分为CO2气腹组(对照组)172例,非气腹组(实验A组)125例,低气压组(实验B组)79例,并对手术情况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7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100%,无血管损伤、脏器穿孔、胆道损伤、胆漏或者中转开腹等并发症发生.实验A组、实验B组和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性,实验B组与实验A组比较平均体质指数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非气腹、低气压辅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效果和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当.
作者:赖俊谕;姚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净化长期使用的永久性血管通路.首次穿刺时,由于血管壁薄而且脆性大,稍有不慎极易造成内瘘损伤,皮下血肿将影响下一次穿刺,所以首次内瘘的使用直接影响到内瘘的使用寿命.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自2006年1月~2009年3月已为22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病人建立了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即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湘;丁灵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并发糖尿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47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全部进行血常规、血糖、肝功能、肾功能、肝炎病毒学标志的检测和超声检查,部分患者行胰岛素释放试验.对检查与诊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39例,慢性肝炎并发肝源性糖尿病3例,慢性重型肝炎并发肝源性糖尿病3例,肝癌并发肝源性糖尿病2例.43例好转(91.5%),死亡4倒(8.5%).结论 肝源性糖尿病多发生于肝硬化,在积极保肝治疗的同时,予以饮食控制,避免应用高渗糖、激素、噻嗪类利尿剂,并予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预后较好.
作者:王滨容;陈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寻求延长双腔带Cuff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使用时间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右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带Cuff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血液透析时血流量、感染、血栓形成、中心静脉狭窄的发生情况.结果 带cuff的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术后并发症以隧道出血多见,经过压迫均愈合良好;有11例患者至今仍在使用,血流量在200~340ml/min,透析充分性良好;而拔除或重新置管的原因主要为感染和血栓形成,分别达40%和28%.结论 双腔带cuff导管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血透通路,尤其是多次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失败或人造血管功能障碍等各种原因无法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时,如果通过严格的管理,其并发症的发生能进一步降低,将会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作者:崔天蕾;谢林伸;付平;岳荣铮;唐万欣;苏白海;米绪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实习护生针刺伤的发生情况及护生对针刺伤的认知.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对某三级医院106名护生发生针伤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0%的护生发生过针刺伤,70%护生不知晓针刺伤后处理流程.结论 护生对针刺伤认知的防护意识有待加强,应引起各界相关部门关注.
作者:李长英;邓云模;林代琼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在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的基础上,由于足外伤、感染、溃疡和深层组织破坏等引起的严重下肢病变.糖尿病足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现就目前国内外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齐颖;徐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槲皮素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TEMT)的影响.方法 TGF-β刺激体外培养的正常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株(NRK52E),同时以不同浓度槲皮素进行干预,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法和PCR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结果 TGF-β刺激导致α-SMA表达增加,不同浓度槲皮素作用后,可减轻TGF-β诱导的α-SMA表达,上调E-cadherin的表达(P<0.05).结论 槲皮素对TGF-β刺激的NRK52E细胞转分化有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程弓;陈泽君;王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呋塞米治疗肾病综合征患儿伴重度水肿的利尿疗效,并与白蛋白加呋塞米的疗效作比较.方法 将92例初次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各46例.两组均给予抗凝、防治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A组再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10~15ml/kg·次)加呋塞米1~2 mg/kg·次,静脉缓慢推注,每天1次;B组给予静滴人血白蛋白(1g/kg·次)后推注呋塞米(剂量同A组),每天1次;均为7天.观察两组患者尿量变化情况、水肿消退时间、血清白蛋白变化及停药后水肿复发、利尿消肿所花的费用等情况.结果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尿量变化情况、水肿消退时间和血清白蛋白变化情况均无显著差异(P>0.05);停用利尿药后A组水肿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利尿消肿所用的费用明显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呋塞米联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重度水肿,可以取得与人血白蛋白加呋塞米一样的利尿疗效,而且减少了复发,减少了费用,更加经济实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太光;卢昌碧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寻找佳的深静脉置管血管通路的建立方法.方法 分析219例深静脉置管的患者,置管部位包括颈内静脉及股静脉.封管方法为纯肝素封管.结果 219例患者接受了深静脉置管,平均置管保留时间为72.5天,并发症发生率为20.5%.颈内静脉置管平均保留时间为93.2天,并发症发生率为18.2%,股静脉置管平均保留时间为34.7天,并发症发生率为30%,与颈内静脉置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颈内静脉置管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为安全可靠,应为血液透析治疗首选的临时血管通路.股静脉置管方法操作方便,但影响患者活动,且并发症相对较多,应慎用.
作者:刘琦;张帆;欧三桃;温向琼;侯静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