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门诊病员输液安全标识牌的设制与应用

肖琼芳;刘容;刘燕;潘玉会

关键词:门诊病人, 输液, 安全标识牌
摘要:我院门诊儿科和急诊观察室输液病人多,为此,我们设制了病人输液安全标识牌,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外来手术器械清洗包装质量探讨

    目的 探讨对外来手术器械清洗包装的质量控制,提高灭菌质量,杜绝医院感染发生.方法 将外来手术器械2007年由公司人员处置抽样检查80件与2008年由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按照标准程序处置抽样检查80件进行清洗、包装质量对比.结果 外来手术器械由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近一年,医院感染率由3.63%下降至0.55%,得到了相关部门及人员的认可,外来手术器械清洗包装质量控制满意.结论 加强外来手术器械的清洗包装质量控制,方可确保外来手术器械使用安全.

    作者:袁俊华;黄丽萍;吴正惠;韩平;张燕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七氟醚复合笑气吸入麻醉用于无痛人流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七氟醚复合笑气吸入麻醉用于无病人流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40例拟接受门诊无痛人工流产病人随机分为七氟醚复合笑气吸入组(SN组)和异丙酚静脉组(P组),监测并记录麻醉的诱导速度、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中肢动情况及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血氧变化.结果 两组病人诱导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与诱导前比较均下降(P<0.05),且诱导后P组的SBP、DBP、HR下降幅度明显大于SN组(P<0.05).两组的氧饱和度(SPO2)与诱导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P组诱导时间较SN组显著缩短(P<0.05),苏醒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SN组略短于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N组肢体扭动和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P组(P<0.05).结论 七氟醚复合笑气吸入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镇静镇痛效果强,苏醒完全,对呼吸,循环影响更小,诱导更平稳.

    作者:何庆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传统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囊肿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传统手术与经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囊肿的成本与效果,为患者选择经济合理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76例肾囊肿惠者采用传统手术(A组,40例)与腹腔镜手术(B组,36例)治疗,并对两组的治疗结果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和比较.结果 A、B两组的治疗成本分别为6949.89元与5354.37元,有效率分别为97.50%与97.22%,成本-效果比分别为7128.09、5507.48.A组相对于B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5698.29.结论 B组治疗方法较A组治疗方法的成本-效果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德生;毛素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西部某地农村妇女宫内节育器的取出原因及难易程度分析

    目的 了解西部地区农村妇女宫内节育器取出的原因及取环难易程度,探讨农村妇女更适合的节育器种类及方法.方法 对简阳市玉成计生站及四川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计划生育门诊2003年1月~2008年9月取环农村妇女3395人的取环原因及取环难易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取环原因:移位占29.9%,放置时间到期占26.6%,因病症取出占25.3%,鲍经占12.8%,带环受孕占2.9%,需要生育占2.1%.其中取出顺利占86.0%.困难占3.2%,嵌顿占6.9%,大部分嵌顿占3.8%,失败3例.结论 加强节育器放置术后的随访,因症取出和取器困难可减少.提高放置技术和注意术后休息可减少节育器移位.绝经后一年内取器可减少取器困难.

    作者:李永文;刘齐东;喻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猴头菌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 观察猴头菌提取物颗粒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0只SD雄性大鼠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雏酶素治疗组、猴头茵颗粒小剂量组、猴头菌颗粒大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用热盐水灌胃方法制作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模型制成后连续给药28天;处死动物后通过制备病理切片和利用试剂盒测定胃粘膜氨基己糖、前列腺素E1(PGE2)含量,由此观察猴头茵提取物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结果 猴头茵颗粒治疗组大鼠胃粘膜G、D细胞数量和氨基己糖、PGE2含量高于模型对照组,尤以猴头茵颗粒大剂量组,为显著(P<0.01).结论 猴头菌颗粒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杨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异位妊娠的超声监测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异位妊娠诊断及药物终止妊娠中的监测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79例异位妊娠的各种超声表现以及12例药物终止妊娠过程中的超声监测结果.结果 超声诊断的异位妊娠79例中,经临床手术及药物流产确诊77例,诊断符合率97%;漏诊2例,漏诊率3%;应用氨甲喋呤及5-氟嘧啶药物杀胚保守治疗11例成功;另1例在药流过程中破裂出血行手术治疗.结论 超声是早期诊断异位妊娠的佳方法之一;对未破裂型异位妊娠在超声监测下行药物流产保守治疗,既可避免手术之苦,又可为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保留输卵管,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华莉;褚洪毅;刘淑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替米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价值

    目的 评价替米沙坦与卡托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把6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33例,口服替米沙坦(40~60 mg/d);卡托普刺组33例,口服卡托普利75~150 mg/d.对高血压2级患者两组均加用氢氯噻嗪片12.5 mg/d,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的降压效果及副反应等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收缩压争舒张压均显著下降.但替米沙坦组干咳发生率明显低于卡托普利组(P<0.05).结论 替米沙坦和卡托普利的降压效能大致相等,但替米沙坦组干咳发生率较低;对不能耐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高血压患者,可选用替米沙坦治疗.

    作者:邱贤澄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开放取石治疗63例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复杂性肾结石开放手术治疗的疗效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开放手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肾孟或经肾窦内肾孟切开取石术55例,联合肾实质不同切口切开取石术8例,应用纤维胆道镜17例.结果 63例患者均取石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48 min,所有患者术中均未阻断肾蒂.术中需输血者8例,平均输血量260 ml.结石残余残留率7.9%.结论 术中纤维胆道镜的应用,使肾窦内肾孟切开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操作简便、安全,并有助于取尽结石.

    作者:李智;王炜;陈胜龙;赵栩;李峰;王鹏桥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口腔颌面部皮瓣移植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皮辩移植术的护理要点,以减少护理并发症.方法 通过对33例口腔颌面部皮辨移植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口腔颌面部皮瓣移植的护理成功经验和教训.结果 33例患者皮瓣移植后均成活.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游离皮瓣植移成功与否不仅依靠高超的手术技巧,而且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唐国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中药加骨盆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中药加骨盆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将5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2例口服中药加骨盆牵引,对照组25例口服强筋松、大活络丸.结果 治疗组29例有效,总有效率(90.6%)高于对照组(68.0%).结论 中药加骨盆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好,是基层医疗单住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马胜洪;徐万礼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肾小球疾病33例疗效分析

    目的 了解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效果.方法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63例,随机分成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商品名:施慧达)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中药、利尿药、肾血管活性药、降血药、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抗凝剂等一般治疗,治疗组加用施慧达2.5~5.0mg/d,分1~2次口服,疗程6个月.结果 治疗组显效11例(36.4%),有效19例(57.6%),无效2例(6.1%),仅1例出现轻微反应;与对照组比较,显效及总有效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口服治疗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效果良好,不良反应低,是药物治疗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可靠新途径.

    作者:王俊峰;林强;黄智勇;李宏辉;汪俊超;杨琴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地震所致颅脑创伤265例流行病学及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地震所致颅脑创伤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65例地震所致的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及治疗结果与转归.结果 265例患者中,男性少于女性;儿童和老龄患者多于中青年;致伤原因以重物坠落致头部打击伤及跌伤为主;211例伴有头皮损伤;伴有复合伤的患者156例;所有患者中,痊愈77.0%,轻中度残废15.8%,重残5.7%,死亡1.5%.结论 了解地震所致颅脑创伤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有助于在灾害处理中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急救方案,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陈隆益;唐健;黄光富;袁利民;刘卫东;李志立;王振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人工晶体眼后发性白内障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42例46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之后发性白内障,分为后囊机化混浊组和珍珠样混浊组.分别采用在表面麻醉下行后囊膜切开和后囊膜抛光手术,术后随访4~22个月(平均8个月).结果 术后视力均好于术前,并达到或超过了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有记录的好视力.46眼中38眼(82.6%)术后好视力(含矫正)达0.5以上.无一例感染发生.结论 表面麻醉下手术处理后发性白内障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作者:梁兴国;张清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炎性介质CRP与SAA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对结直肠癌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 纳入病理诊断为结直肠癌患者127例,所有患者于术前第3天测定血清CRP和SAA的水平,分析CRP和SAA术前水平与术后病理分期的关系.结果 CRP和SAA在结直肠癌不同的TNM分期、N分期和M分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SAA诊断Ⅱ~Ⅳ期结直肠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1=0.673(P=0.003),取2.700 mg/L为分界点,诊断的准确度为69.9%,敏感度为72.3%,特异度为54.5%.SAA诊断淋巴结转移结直肠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Z=0.631(P=0.013),取3.295 mg/L分界点,诊断的准确度为61.0%,敏感度为70.0%,特异度为51.9%.结论 炎性介质CRP和SAA与结直肠癌分期的进展有关,SAA具有筛选Ⅱ~Ⅳ期需要接受新辅助治疗的患者以及评估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的潜在价值.

    作者:汪晓东;吕东昊;李立;高命;张程珑;刘磊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胃肠激素与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关系

    2型糖尿病主要是以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素分泌缺陷为特征.近年来国外通过分析接受减肥手术的病理性肥胖患者发现,胃转流术和胆胰转流对重度肥胖的2型糖尿病的控制具有意想不到的作用.目前的研究表明胃转流术和胆胰转流控制2型糖尿病的机制可能与胃肠道激素的调节有关.另外,应用胰高血糖素样肤-1(GLP-1)受体激动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的疗效结果令人妓舞.

    作者:肖竹;田浩明;程中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22G和24G留置针对糖尿病病人静脉的影响

    目的 现察22G和24G型号静脉留置针对糖尿病病人静脉的影响.方法 152例糖尿病病人分别用22G(76例)和24G(76例)型号静脉留置针,观察置管时间、静脉炎、套管堵塞和输液渗漏指标.结果 22G和24G型号留王针的静脉炎发生和留王时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糖尿病病人选用24G型号留置针能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和延长静脉置管时间.

    作者:刘勤;漆光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高血糖神经毒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血糖的神经毒作用是其发病机制之一.本文就高浓度葡萄糖对神经毒性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瑶霞;陈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的分析

    目的 观察老年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10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为糖尿病肾病56例.另一组为非糖尿病肾病组52例.观察血压、血糖、血脂等各项指标的改变.结果 DN组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DM病程(DOD)、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IR)、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高于非DN组(P<0.001).结论 高血压、血脂、血糖和病程是糖尿病肾病(DN)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尤为突出.

    作者:钟晓卫;李莎;付徐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食道胃颈部单层可吸收线连续吻合术治疗食管癌234例

    目的 探讨食道胃颈部单层可吸收线连续吻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时234例食管癌患者实行食道胃颈部单层可吸收践连续吻合术治疗,并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发生,术后发生吻合口瘘与吻合口狭窄各两例,分别占0.85%,发生肺部感染率1.71%(4/234),并发症总的发生率为3.41%(8/234),手术时间120~210分钟,平均150分钟,食管胃吻合时间12~21分钟,平均16分钟.结论 食道胃颈部单层可吸收线连续吻合术可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而且手术操作简单方便,时间短,为临床食管癌的手术治疗增加了新的术式.

    作者:汪华;曹安强;罗辉;梁青松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超声诊断胎儿淋巴管水囊瘤1例

    病例孕妇23岁,停经18周,否认有性病及家庭遗传病史.无近亲结婚.本次首次行产科常规超声检查,超声所见:宫内单胎,胎盘后壁,羊水6.0cm,内见散在点状回声漂浮,胎头位于左下腹部,头颅强回声环完整,胎儿双顶径4.0cm,可探及胎心搏动,胎心前上方可见7.0cm×5.0cm×4.3cm的无回声区,包绕头、颈部,囊壁较厚,内有数条强光带分隔,边界清晰,透声性好;胎儿腹腔内可见液性暗区,深约3.0cm.

    作者:温乔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