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肩周炎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护理的疗效观察

骆少艳

关键词:肩周炎, 综合康复, 护理, 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肩周炎应用综合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4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肩关节松动术和物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同时给予综合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明显优于对照组7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可大幅度提高肩周炎的疗效。
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监测麻醉下骨科短小手术右美托咪定镇静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监测麻醉(MAC)下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骨科短小手术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1月于MAC下行骨科短小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3μg/kg静脉输注(持续时间15min),维持量0.3μg/kg.h-1,对照组持续输注等容积生理盐水至手术结束前10min。记录各组不同时间点:输注盐酸右美托咪定前(T0)、输注盐酸右美托咪定15分钟后(T1)、行局部麻醉即刻(T2)、手术开始后30min(T3)、术毕(T4)患者的MAP、HR、RR、SpO2、OAA/S评分,评价、记录患者术中呼吸抑制情况及术中合作程度,术毕记录各组患者局麻药用量,以上数据进行比较。结果组内比较,观察组T1、T2、T3、T4时刻HR、OAA/S评分均低于T0时刻,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T0时刻相比,T1、T2、T3、T4时刻,MAP、HR、RR、SpO2、OA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比较T1、T2、T3、T4时刻,观察组HR、OAA/S评分及患者局麻药用量、呼吸抑制发生率、患者手术配合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监测麻醉下行骨科短小手术,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0.3μg/kg. h-1镇静效应明显,血流动力学平稳,无呼吸抑制作用,增加患者手术配合依从性,MAC中合理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常立华;吕国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交接班制度在健康体检中心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交接班制度在体检中心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减少体检质量差错率的发生。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2月到我院参加体检人数共29550例,作为观察组;取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到我院参加体检的人数29554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头、无固定制度的交接班模式,观察组给予针对性的交接班制度模式。对比两组体检中心患者的满意度、客户等待时间、资料完整度,以及医护人员的出错率、漏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资料完整度、客户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客户等待时间、医患人员出错率、漏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交接班制度能够加强体检环节质量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缩短体检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体检出错率,应大力推广。

    作者:罗秋荣;袁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8例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住的77例采用动力髋螺钉或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2组疗效、手术时间、X线暴露次数、术中出血量、临床愈合时间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Harri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术中X线暴露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愈合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DHS相比,PFN具有疗效满意、手术时间短以及创伤小等特点,适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作者:楚永杰;王猛;郭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切口位置选择的治疗体会

    瘢痕子宫是目前妇科临床上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剖宫产后遗症,它对妇女的再次妊娠分娩存在较大的影响和阻碍。特别是在再次剖宫产时,其切口位置的选择、治疗情况会直接关系到产妇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必须要加强对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剖宫产时切口位置的选择以及治疗。

    作者:梁国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心理护理干预缩宫素引产对产程的影响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缩宫素引产对产程的影响。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本院住院应用缩宫素引产的产妇60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心理干预,记录并分析两组产妇不同产程平均时间情况和不良结局情况。结果研究组三个产程平均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大出血、剖宫产以及阴道撕裂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宫素引产孕妇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具有良好影响,能够明显缩短产程,降低不良结局发生率。

    作者:解秋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两种雾化吸入方式在BiPAP治疗COPD合并二型呼吸衰竭中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观察组采用BiPAP联合气动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摘机进行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种雾化吸入方式在BiPAP治疗COPD合并二型呼吸衰竭中的效果。治疗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变化均好于对照组(P<0.05),有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的作用。

    作者:车小红;李春丽;魏珍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脑室引流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研究

    目的:本文简要针对脑室引流手术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与研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入院进行脑室引流手术治疗的患者50人,对其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过脑室引流治疗以后,都得到了康复,其中,痊愈患者人数有30人,明显好转患者人数有12人,好转人数有8人,无效人数有0人。结论针对脑室引流的患者来讲,医护人员需要给予细心的护理,从而更快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作者:梁世英;张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目的:探讨导管直接接触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总结2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导管直接接触溶栓治疗术后的观察与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溶栓导管,且治疗效果明显。结论导管溶栓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能显著提高血栓溶解率、减少后遗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陆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人性化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应用后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及研究人性化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应用后的效果分析。方法对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住院的新生儿重症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方案。结果实施人性护理之后,新生儿重症患儿得到护士温柔、细致、科学、符合孩子个性要求的关爱及治疗,住院时间缩短,治愈率提高,护患纠纷为零。结论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发挥个性化的、能够充分体现护士工作价值的一种护理模式。

    作者:刘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B型超声检查患者分诊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我院B型超声检查患者分诊的护理体会。方法对在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进行B型超声检查的107084例患者进行满意程度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与2012年之前在我院进行B超检查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总结护理体会。结果2012年—2013年在我院进行B超检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比2012年之前在我院进行B超检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对B型超声检查护理的满意程度跟护理质量有直接关系,提升对患者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辛志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PDCA循环在ICU重症清醒患者中情绪管理的运用

    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对ICU重症清醒患者进行情绪的管理。方法将96例2013年5月—2014年5月入住我院ICU重症清醒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8例患者,干预组患者采取PDCA循环方法对其进行情绪管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结果干预组患者抑郁和焦虑发生率以及不良心理反应发生率次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重症患者清醒患者使用PDCA循环对其进行情绪管理,通过合理的护理干预能稳定患者情绪,增加患者心理舒适度、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值得临床全面推广。

    作者:刘明涛;杨荔枝;王凡凡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稳心颗粒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频发室性早搏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稳心颗粒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频发室性早搏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显效39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13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4.1%,对比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出现与稳心颗粒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稳心颗粒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频发室性早搏的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半量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半量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80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剂量的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组给予半量替罗非班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多普勒指标LVEF、LVEDD、LVESD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出血和中度出血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微出血和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量替罗非班可有效降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血事件及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温河;钟易红;孙文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颅脑外伤患者早期实施高压氧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早期实施高压氧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82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在受伤1个月后给予高压氧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受伤1月内实施高压氧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11%同对照组患者比较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颅脑外伤患者采用高压氧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早期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任广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清开灵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症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雾化吸入在治疗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中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8月—2014年6月我院接诊收治的159例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三组患者均在抗菌素常规输液治疗基础上配合雾化治疗,I组采用糜蛋白酶,Ⅱ组采用清开灵注射液,Ⅲ组采用清开灵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对比三组治疗效果。结果在雾化治疗效果上,清开灵显著高于α-糜蛋白酶(P<0.05),而清开灵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效果比单纯清开灵治疗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对于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症,用清开灵雾化治疗效果显著,联合地塞米松疗效更明显。

    作者:张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CT诊断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CT诊断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证实13例节细胞神经瘤CT影像表现。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结果男3例、女10例,13例均单发,右肾7例,左肾6例。椭圆形5例、水滴形4例、圆形3例、腰果形1例,病灶直径1.5-13cm,平均5.3cm。所有病灶边界清晰,呈嵌入式生长,推压临近结构。其中有3例病灶内可见沙粒样钙化。增强后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实质期呈轻度延迟强化。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充分认识其影像表现可以提高术前诊断率。

    作者:张会;韩兆凯;李忠善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妇科内分泌科门诊开展药学咨询和患者教育的必要性

    目的:分析患者教育、药学咨询应用于妇科、内分泌科门诊的必要性。方法选取我院妇科内分泌科门诊在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开展患者教育和药学咨询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药学咨询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在药学咨询内容方面,咨询用量用法者多,占32.5%,其次为不良反应、药物成分,分别为12.0%、11.0%;其他咨询内容还包括药物替代、药物价格、用药注意事项、配伍应用等。结论在妇科内分泌科门诊中开展患者教育、药学咨询对于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改善病人用药依从性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刘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壮医药线点灸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31例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壮医药线点灸配合中药外敷,对照组采用针刺通电,治疗2个疗程之后观察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55%,对照组83.8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朱琼洁;曾红兵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肩周炎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护理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肩周炎应用综合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4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肩关节松动术和物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同时给予综合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明显优于对照组7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可大幅度提高肩周炎的疗效。

    作者:骆少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并结合相关资料,得出临床效果显著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方法选取某医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8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统计患者睡眠质量、血糖控制情况、焦虑程度等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焦虑程度低、睡眠质量高、血糖控制好,各项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糖尿病临床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恐惧情绪,控制患者血糖。

    作者:吴伟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临床研究杂志

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