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自由基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测定的意义

高延;沈建军;李红梅;李丽辉

关键词:心肌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高密度脂蛋白, 丙二醛, 一氧化氮, 超氧化物歧化酶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 患者溶栓前后HDL-c、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 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50例健康人和50例AMI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1、2、3、24 h 血清中HDL-c、NO、SOD和MDA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溶栓前MDA、NOS含量明显升高,HDL-c、NO和SOD含量明显降低(P<0.05).溶栓后1~3 h与对照组相比较,MDA含量持续升高,NOS含量也保持较高水平,而HDL-c、NO和SOD含量依旧较低(P<0.05).MDA高峰出现在溶栓后2 h,而NO和SOD的低谷恰好也出现在溶栓后2 h.溶栓24 h后NOS含量下降,而HDL-c、NO和SOD含量开始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仍差异显著(P<0.05).结论: AMI后溶栓1~3 h内NOS和MDA明显升高, HDL-c、NO和SOD明显下降,这些指标的变化反应了内皮血管细胞受损程度,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帮助.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反义ΔNp73基因对大肠癌细胞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反义ΔNp73基因在抑制大肠癌细胞生长、转移及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中的意义.方法:以人类大肠癌细胞株LOVO为研究对象,将外源性的pcDNA3-ΔNp73以及反义基因pEGFP-ASΔNp73转染大肠癌细胞后,分别命名为LOVO/ΔNp73和LOVO/ASΔNp73,并测定MTT生长曲线;Boyden 小室体外侵袭实验测定侵袭力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测定细胞VEGF表达的变化;再将转染了两种基因的大肠癌细胞株分别种植于裸鼠,成瘤后测定种植瘤内MVD以及VEGF表达变化(免疫组化法).结果:细胞生长曲线提示:LOVO/ ASΔNp73细胞的生长较LOVO/ΔNp73组细胞减慢,细胞侵袭力明显降低(P<0.01);细胞及种植瘤VEGF免疫组化染色提示:LOVO/ASΔNp73组VEGF染色呈弱阳性,而LOVO/ΔNp73组则呈强阳性;MVD检测提示:LOVO/ASΔNp73细胞组与对照组(示LOVO/ΔNp73细胞组)相比,MVD显著减少(P<0.01) .结论: 反义ΔNp73基因可减缓大肠癌细胞的生长,降低其侵袭力,并抑制了肿瘤血管的生成,对大肠癌具有治疗作用,可作为大肠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吴红涛;麻晓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军队院校推行社区卫生服务的思考与探讨

    社区卫生服务是新世纪我国城市卫生服务的基础.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未来医院卫生事业发展的方向,卫生部已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列入十大工作重点[1].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从试点、全面推开到建立和完善,按照国家医疗保障制度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军队院校依托门诊部开展卫生医疗工作也将逐步转向军队院校的社区卫生服务.因此,拥有自身保障特点的军队院校门诊部更应该适应新形式,利用门诊部现有的医疗资源,大力开展具有军队院校特点的社区卫生服务,打破过去单纯为院校官兵服务的观念,为院校官兵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作者:李嵘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病理发病机制及诊断现状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症状及其相关并发症,其典型症状为:烧心、反酸、非心源性胸痛.GERD中常见的类型是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on-erosive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NERD),亦称内镜阴性胃食管反流病(endoscopic-negative reflux disease)、症状性胃食管反流病(symptomatic GERD),约占GERD 70%左右[1].这类患者虽无内镜下食管黏膜破损,但具有烧心、反酸等典型GERD症状和食管外表现,其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与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相似,对抑酸剂、质子泵抑制剂(PPI)等的治疗反应较差.本文对NERD近年的病理改变、发病机制及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季代金;黄茂涛;陈勇;余宁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结肠肿瘤病变的多层螺旋CT内窥镜技术及临床运用

    结肠癌已经成为第3位常见肿瘤和工业国家第2位的癌症致死的原因,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早期发现肿瘤或肿瘤前期病变,成为结肠肿瘤防治的重要方面[1~4].大多数的结肠癌被认为起源于很长时间缓慢发展的良性腺瘤样息肉,且可以通过结肠镜切除而得到防治[2,5,6,7].怎样及时准确地发现肿瘤前期病变是结肠肿瘤病变研究的重点.对结肠病变的检查方法有大便隐血实验、乙状结肠镜、结肠镜和气钡双对比灌肠造影等.CT结肠镜或称为虚拟结肠镜技术在1994年首先由Vininv等提出[8],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CT结肠镜技术越来越成熟,尤其是近年来多层CT的出现,使其诊断准确性得到肯定,认为CT结肠镜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在结肠癌高危无症状病人中发现结肠肿瘤的有效工具[2].本文就结肠内窥镜技术的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顾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药烧伤宁喷雾剂治疗烧伤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中药烧伤宁喷雾剂治疗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黄柏、黄芩、栀子、紫草等中药制成喷雾剂应用临床治疗烧伤.对收治的386例烧伤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中药喷雾剂和Ag-SD糊剂治疗.结果:中药喷雾剂--烧伤宁对Ⅱ度创面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消肿止痛,减少水肿渗出,促进创面愈合等作用.较Ag-SD有治疗时间短,治疗费用低,用药方便等优点.感染发生率与Ag-SD无明显差别.对Ⅲ度创面的抗菌作用不如Ag-SD.结论: 此药药源丰富,容易制备,无毒副作用,使用尤为简便,特别适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邓光平;姚一民;陈施展;陈一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sIL-6Rs水平的对比研究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 6 receptor,sIL-6R)水平在胃癌患者手术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30例正常人、30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可溶性sIL-6R,比较手术前后sIL-6R水平.结果:胃癌患者血清sIL-6R水平为(62.32±7.32)μg/ L,明显高于对照组(41.83±5.70)μg/ L(P<0.01);Ⅳ和Ⅲ期胃癌为(69.94 ±9.33)μg/L,明显高于Ⅱ和Ⅰ期的sIL-6R(52.34 ±7.83)μg/L (P<0.01);高、中、低分化胃癌sIL-6R水平分别为(52.99±6.37)μg/ L、(60.33±7.12)μg/ L、(69.06±5.83)μg/ L, 不同分化程度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胃癌患者术后为(39.60 ±7.60)μg/ L,显著低于术前(P<0.01);sIL-6R水平与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有关,与胃癌患者性别、年龄无关.结论: 胃癌患者体内存在着sIL-6R 的异常表达,手术后血清sIL-6R水平低于手术前,血清sIL-6R水平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手术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长,动态检测sIL-6R水平对判断胃癌病情和评价疗效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王旭霞;赵曙光;朱少君;王景杰;刘震雄;绍秋菊;巩丽;雷巧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抗菌药物联用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目的:了解万古霉素与头孢唑啉、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联合应用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常规方法分离培养细菌,用VITEK微生物自动分析仪或API系统鉴定细菌.药敏试验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MRS监测按CLSI规定的标准进行.结果: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头孢唑啉单独用药对72株MRS的MIC90分别为2.0 mg/L、16.0 mg/L、64.0 mg/L、64.0 mg/L,而万古霉素与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头孢唑啉联合用药后MIC90分别为2.0 mg/L、 1.0 mg/L 、1.0 mg/L.结论: 左氧氟沙星、头孢唑啉与万古霉素联合用药后协同作用为主,并无拮抗作用.临床上治疗由MRS引起的重症感染应根据药敏结果采用万古霉素与左氧氟沙星、头孢唑啉或其它有效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以利于提高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以防感染菌的变迁及出现异质性耐万古霉素的MRS.

    作者:徐修礼;魏娟;孙怡群;樊新;杨佩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新加坡护理服务理念一瞥

    笔者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NUH)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护理培训,并直接参与了NUH的护理工作,对该院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感触颇深.尽管两国之间在社会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上存在着较大差异,但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是一致的,并且有许多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作者:凌云霞;杨顺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联合用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疼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降钙素+阿伦膦酸钠+尼尔雌醇+钙剂联合短期使用能否迅速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患者骨痛症状,维持患者骨量稳定.方法:55例PMO骨痛患者用鲑降钙素50 IU肌肉注射,1 次/2 d,持续1~2 w;阿伦膦酸钠10 mg口服,1次/d,持续12 w;用尼尔雌醇片0.5 mg阴道放置,1次/w,持续12 w;钙尔奇D片(元素钙600 mg,维生素D 125 U)1片口服,1 次/d,持续1年.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采用超声骨量测定仪测跟骨骨量,观察骨痛改善的时间和1年后骨量改变情况.结果:治疗2 w时疼痛缓解有效率达80.8%,治疗3个月时疼痛缓解有效率达92.3%;1年后骨量较治疗前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钙素+阿伦膦酸钠+尼尔雌醇+钙剂联合使用能迅速改善PMO患者骨痛症状,降钙素使用1~2 w、阿伦磷酸钠、尼尔雌醇使用3个月,停止使用后1年,患者骨量没有明显下降,提示间断用药治疗骨质疏松症有效.

    作者:郭蔚;薛萍;卢荣;王慧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膀胱偶发性肿瘤19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膀胱偶发性肿瘤进行临床总结,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19例膀胱偶发肿瘤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其中健康体检B超检查发现膀胱肿瘤5例,妇科疾病B超检查发现3例,逆行造影时膀胱镜检查发现4例,镜下血尿行膀胱镜检查发现3例,尿道口肉阜行膀胱镜检查发现1例.前列腺增生行汽化电切术时发现3例.结果:本组偶发癌均为早期膀胱移行细胞癌.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灼术.术后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1次.随访6月~10年.3例复发,复发时间为术后2.5~5年.结论:B超、尿常规以及膀胱镜检查仍然是早期发现无症状膀胱肿瘤的主要方法,简便易行.膀胱偶发肿瘤恶性程度低,肿瘤相对表浅,早期治疗预后良好,术后复发率低.

    作者:康元上;孙丹宁;乔着意;王勤;蒙明森;李靖;颜加强;孙道冬;舒勇;刘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耐缺氧抗疲劳功能性食品对高原人体脑血流图的影响

    目的:观察耐缺氧抗疲劳功能性食品对高原健康人体脑血流图的影响.方法:自行研制耐缺氧抗疲劳组合食品,包括耐缺氧发酵食品、033高能固体饮料、多维电解质泡腾饮片等.选择拉萨地区战士30名,随机分为复合食品组、红景天组和对照组,每组10名,自身对照,多功能阻抗测试仪分析各组服用前后脑血流图的变化.结果:与服用前相比,复合食品组人员服用后主波波幅显著降低(P<0.05),上升时间显著减少(P<0.05),血液流入时间明显缩短(P<0.05),流入容积速度增大(P<0.05);红景天组服用前后无变化.结论: 耐缺氧抗疲劳复合食品对于改善高原环境下人体脑血液循环有一定作用.

    作者:刘福玉;陈莉;张钢;郝利民;穆军;吴天一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高龄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行结肠造口术的护理

    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四位.直肠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约50%~70%,Dukes A 期患者行直肠癌根治术后生存率可达到90%以上,但伴有糖尿病的高龄患者身体耐受性下降,抵抗力低,手术的危险性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达37.4%以上[1],并且手术方式要采取结肠造口,改变了人的正常生理功能,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但若术前准备充分,妥善处理,加强护理,可以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我科对高龄直肠癌合并糖尿病行结肠造口术者采取个性化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张娅;王永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全麻术中应用阿托品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原因分析

    资料与方法 我科近年来收治因各种外科手术病人应用阿托品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6例7眼,均为女性,既往无青光眼病史,其中58岁1例,60岁以上5例.2例3眼,手术当晚发病;4例4眼,术后次日发病,均有剧烈眼球胀痛伴同侧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锐减致眼前手动及指数.因术后伤口疼痛、故头痛、眼痛等自以为是术后反应,未引起重视,直到视物不清才向医师反映,经我科会诊,诊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药物型)转入我科.

    作者:耿美香;尹沂;翟军印;徐春光;王桂芳;尚玉堂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少突胶质细胞祖细胞高效分离培养及EGFP基因转染

    目的:建立高效分离少突胶质细胞祖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OPCs)的方法,并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基因.方法:采用2次接种培养和差速振荡分离,结合使用神经营养因子(bFGF、PDGF-AA),体外分离纯化和扩增培养OPCs,用抗A2B5、GFAP、CNPase免疫荧光抗体鉴定细胞类型.采用脂质体介导EGFP基因转染OPCs,筛选获得稳定表达EGFP的OPCs细胞.结果:分离培养的OPCs细胞呈A2B5阳性,纯度达到99%,具有增殖和双向分化的潜能(GFAP阳性的2型星形胶质细胞和CNPase阳性的少突胶质细胞),传代培养1个月仍具有增殖能力.EGFP基因转染后OPCs细胞能发出绿色荧光,并继续保持增殖分化特性.结论: 二次接种培养和差速振荡分离法可获得高纯度OPCs细胞;EGFP基因转染可作为示踪OPCs迁移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焕然;黄其林;杨辉;马玉新;阴金波;张伟;严稽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垂体腺瘤细胞VEGF表达与IL-1α和IL-6分泌的关系

    目的:探讨HP75垂体腺瘤细胞株VEGF表达与细胞因子分泌的关系.方法:HP75细胞常规培养,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VEGF、IL-1α和IL-6的水平.结果:(1)HP75细胞呈时间依赖性分泌VEGF、IL-1α和IL-6;(2)较大剂量的IL-1α呈剂量依赖性的刺激VEGF表达;(3)IL-6对VEGF的分泌无显著影响;(4)IL-1α和IL-6中和抗体对VEGF分泌无显著影响.结论: VEGF的表达与IL-1α的分泌密切相关,提示细胞因子在垂体腺瘤的生长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作者:邹自英;朱冰;胡娟;袁成良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种植体弹性模量与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关系

    目前种植义齿已成功地应用于牙列缺损和缺失的修复.但种植义齿的远期成功率随着观察期的延长而降低,种植体修复系统是否具有生物力学适应性(或相容性)是保证种植义齿长期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种植体与骨组织形成的骨整合界面,种植体承载负荷时,界面上每一单位面积承受的应力有三种形式:压应力、张应力、剪应力.后两者有使界面破坏的趋势,而在一定生理范围内,骨组织是能耐受一定的应力和应变的.从体外对骨组织各种力学测试结果均说明,骨的抗压力学性能远远高于抗牵拉和抗剪切性能[1].因此,在一定生理范围内,提高种植体-骨界面的压应力,并使之传递到骨组织中去,有利维持界面的稳定,可改善种植体的生物力学相容性.弹性模量(elastic modulus)是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内应力与应变的比值,它是材料力学性能中稳定的指标[2].Butz等[3,4]曾采用有限无应力分析法从定性角度对弹性模量不同的种植牙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骨性结合的种植材料,当其弹性模量变化时,其种植体界面应力集中情况发生相应改变.Lacefield[5]认为,种植材料适当的弹性模量是种植成功的关键因素.

    作者:赵峰;赵胜利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术在宫颈癌治疗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术在宫颈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130例晚期宫颈癌患者,Ⅱb 33例,Ⅲ期76例,Ⅳ期21例;鳞癌101例,腺癌22例,腺鳞癌7例;巨块型62例,溃疡型48例,颈管型20例;在DSA监视下,采用Seldinger氏技术行双侧髂内动脉插管,以DDP或CBP、BLM和MMC等药物缓慢灌注化疗,明胶海棉颗粒栓塞肿瘤供血明显分支.结果:所有病例临床症状均有改善,显效率100%;巨块型癌在治疗后7 d,77.4%肿块缩小超过50%,91.9%患者3~4 w宫颈外形清晰可见;颈管型治疗后颈管部肿块均缩小,缩小超过50%的病例占70.0%;44例溃疡型癌合并出血,43例(97.7%)在治疗后即刻出血停止,溃疡型患者3~4 w时盆腔组织明显变软,尤以宫颈旁组织和阴道穹窿为著,1/3肿块缩小达50%以上;盆腔疼痛缓解率100%,下肢水肿缓解率100%.结论: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术治疗晚期宫颈癌有非常好的近期疗效,可作为提高晚期宫颈癌患者治愈率和长期缓解率的常规辅助治疗手段.

    作者:乔如丽;李妍芹;刘志杰;赵汝珠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脂溢性角化性皮损手术前后皮肤镜及病理对比分析

    目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应用皮肤镜对脂溢性角化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皮肤镜对36例49块皮损进行分析诊断,同时对比分析术前临床诊断和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皮肤镜对脂溢性角化病的正确诊断率为93.88%,明显高于术前的临床诊断(79.59%),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脂溢性角化病的皮损在皮肤镜下主要分为斑块型、扁平血疹型和疣状增生型,并与相应的病理分型基本吻合.结论: 皮肤镜能提高对脂溢性角化病诊断的正确率,为临床鉴别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具有较重要的诊断意义.

    作者:罗卫;孟如松;赵广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小儿脐尿管囊肿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例

    病例 男,7岁,下腹部疼痛1 d于2007年1月7日入院.查体:下腹部压痛,伴反跳痛及肌紧张,以右下腹为主,无腹部包块,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20 g/L,白细胞15.8×109/L,N 0.87.尿常规检查结果正常.入院后诊断:急性腹膜炎,急性阑尾炎.急诊在基础麻醉上行阑尾切除术(右下腹腔探查切口入腹),术中见:阑尾轻度充血,盆腔少量浑浊渗液,探查见右下腹髂窝处后腹膜明显隆起,切开后腹膜后,见一囊肿紧贴后腹膜,走行至腹膜返折处与膀胱相连,转至腹膜前至脐部,术中诊断:脐尿管囊肿.将脐部顶端结扎,再分离至膀胱顶部,完整切除囊肿后,见其内大量囊液.用生理盐水冲洗盆腔后,于盆腔放置一引流管引出,手术顺利.术后恢复顺利,痊愈出院.病理结果:脐尿管囊肿伴感染.

    作者:王军武;陈理国;陈开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白血病医院感染的临床调查分析

    白血病(leukemia ) 因疾病本身及许多治疗因素会造成机体免疫力低下、继发感染,特别是患者化疗后骨髓处于抑制期时,特别容易导致严重医院感染而危及生命[1].本文通过分析我院血液科186例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白血病合并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1 对象与方法

    作者:尚振川;刘阳阳;孙浩平;范方毅;邓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