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去甲氧柔红霉素与硼替佐米治疗血液肿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胥艳红

关键词:去甲氧柔红霉素, 硼替佐米, 血液肿瘤
摘要:目的 探讨去甲氧柔红霉素与硼替佐米治疗血液肿瘤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72例血液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其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硼替佐米治疗,观察组给予去甲氧柔红霉素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与对照组的69.44%比较显著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5.56%和41.67%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去甲氧柔红霉素治疗血液肿瘤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进行广泛推广和应用.
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路径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研究神经外科护理中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对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58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进行分析,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神经外科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上述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临床路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评分、护理质量评分以及饮食依从性评分明显比对照组好,两组患者性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及对疾病的知晓率要高很多,两组患者具有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结论 神经外科护理中应用临床路径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出现几率.

    作者:张海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一株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一株大肠杆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方法 采集发病猪的肝脏、心脏,经细菌培养,生化鉴定,16s rRNA鉴定后分析其耐药性.结果 经生化鉴定及16s rRNA鉴定,显示所选取菌体为一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在进入人体后可致病,且其对许多药物的耐药性较强.结论 对病原菌进行有效鉴定,并分析其耐用性,对于临床防治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郎少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小儿重症肺炎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临床体会

    目的 研究小儿重症肺炎护理方法 及护理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医院诊治的小儿重症肺炎患者80例,依据护理措施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喘憋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气促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重症肺炎患儿治疗时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宋宗琴;罗富银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HBV感染者血清转氨酶与胆碱脂酶、前白蛋白、白蛋白的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HBV感染者血清转氨酶与白蛋白、前白蛋白、胆碱酯酶的关系.方法 对2013年11月~2015年11月间在本院就诊或体检的HBV感染者98例进行研究,以ALT/AST为依据进行分组,45例正常为观察A组,25例轻度异常为观察B组,28例异常为观察C组,以CHE水平为依据进行分组,46例正常为观察1组,23例轻度异常为观察2组,29例异常为观察3组,对各指标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A组的ALB、PA、CHE明显高于观察B组与观察C组,观察B组的PA高于观察C组;观察1组的PA、ALB高于其他两组,观察2组PA、ALB大于观察3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损伤与肝功能指标相关密切,应综合两类指标进行评价,提升对HBV感染者诊断的全面性.

    作者:张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银屑灵联合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目的 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治疗中开展中波紫外线以及银屑灵联合治疗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 采取随机法选择本疾控中心2014年01月-2016年01月接收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共78例,分成2个组,其中治疗组有39例患者,均接受波紫外线以及银屑灵联合方案治疗;对照组有39例患者,均接受银屑灵方案治疗,观察所有入选对象疗效,并在2组内进行客观对照.结果 所有入选对象均已配合完成治疗程序,且治疗组有效率97.44%,同时对照组是74.36%,2组疗效对照有差距(P<0.05).结论 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治疗中,推行波紫外线以及银屑灵联合治疗方案具有可行性,除了安全性非常高、疗效显著外,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缓解其痛苦,促进患者康复,所以值得推广.

    作者:陈建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CYP2C19基因多态性指导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抗血小板个体化治疗观察

    目的 对CYP2C19基因多态性指导下氯吡格雷抵抗患者抗血小板个体化治疗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且成功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186例患者,根据其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将其分为是LOF+组(n=79)与LOF-组(n=107),其中,LOF-组患者予以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治疗,LOF+组予以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进进行治疗,对其进行CYP2C19基因型分组.结果 2组患者发生,MACE事件均属于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所致,组间对比差异存在一定差异(P<0.05);LOF-组患者出现支架内血栓为9例,LOF+组则未观察到,组间对比差异存在一定差异(P<0.05).结论 CYP2C19基因多态性指导下氯吡格雷抵抗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存在限制,故需进行进一步研究.

    作者:吴浩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对比探讨

    目的 分析不用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我院抽取8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方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剂量组,一组为高剂量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高剂量组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程度高于常规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的射血分数较常规剂量组提高程度更明显,且6min步行距离比常规组要长,P<0.05.结论 高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强.

    作者:侯宇鹏;慕春言;苏毅;马欣;王志坚;杨月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耳鼻喉科急性炎症疗效观察

    目的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耳鼻喉科急性炎症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4月-2015年5月的80例耳鼻喉科急性炎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雾化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喉梗塞与声嘶症状的消失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喉阻塞和声嘶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研究表明,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对耳鼻喉科急性炎症患者进行雾化治疗,取得的临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作者:闵春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预防性护理在急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观察预防性护理在急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急诊输液的5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50例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另250例为研究组给予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心理状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输液安全意识管理与行为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输液中应用预防性护理,满足了患者护理需求,保证了急诊输液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应用过程中常见问题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应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年到2015年10月成功实施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的患者资料320例,总结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320例PICC使用患者中共有13种问题出现,从高到低依次为穿刺点出血(47.5%)、穿刺局部疼痛(11.3%)、无菌性静脉炎(15.9%)、导管渗漏(7.8%)、导管堵塞(5.0%)、感染(3.8%)、导管部分脱出(3.1%),导管异位、血栓形成、导管完全脱出体外、导管漂移均为3例(1.3%),导管部分脱出(0.6%)、导管脱落进入体内(0.6%)、导管材质过敏(0.3%).结论 PICC导管属于异物,若长时间留在体内,会出现各种问题,护士、患者及其家属需了解有可能出现的情况,要知道如何正确维护和使用导管.

    作者:熊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利多卡因与间苯三酚对分娩中宫颈水肿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 研究并分析利多卡因联合间苯三酚对分娩中宫颈水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共收治分娩中宫颈水肿患者68例,随机分组,对照组34例患者运用安定静脉推注治疗,观察组34例患者运用利多卡因联合间苯三酚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宫颈水肿缓解情况、产程进展情况以及分娩方式等.结果 用药后,观察组患者宫颈水肿消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活跃期平均136.5±63.5分钟,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剖宫产率为32.35%,观察组患者剖宫产率为11.76%,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于分娩中宫颈水肿的患者而言,运用利多卡因联合间苯三酚进行治疗不仅可改善患者宫颈水肿情况,且有助于缩短第一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值得推广.

    作者:吴明园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比较达沙替尼和伊马替尼一线治疗初发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患者的疗效

    目的 比较达沙替尼和伊马替尼一线治疗初发慢性随性白血病慢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收治初发慢性随性白血病慢性期患者40例,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均为20例.对照组患者以药物伊马替尼进行治疗,每次400mg,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以药物达沙替尼进行治疗,每次100mg,每日1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年后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为80%,而对照组患者为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分析,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沙替尼和伊马替尼一线初发慢性随性白血病慢性期效果比较,以达沙替尼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卢远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肺大泡切除后不同胸膜固定术对术后疼痛与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究肺大泡切除后不同胸膜固定术对术后疼痛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肺大泡切除患者进行本次实验研究,将其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44),对照组行化学法,观察组行机械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P>0.05,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长于观察组,组间比较(P<0.05),对照组患者的疼痛评分高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观察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 肺大泡切除后性机械法胸膜固定术,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在临床治疗中广泛的应用.

    作者:徐灵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透析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成熟时机的超声检测研究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成熟时机.方法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前臂头静脉桡动脉内瘘术术前及术后第2、4、6周的肱动脉、桡动脉、头静脉的内径改变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并测量术后头静脉管壁厚度.以术后4周的相关数据作为统计学参数,再依据术后6周内临床透析穿刺证实内瘘是否成熟.结果 动静脉内瘘术后4周,术前与术后头静脉内径、肱动脉内径、桡动脉内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与术后吻合口近心端桡动脉、头静脉内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可作为评价动静脉内瘘成熟时机的方法.

    作者:程伟波;高燕;田付梅;郑直;周珊珊;孔新保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脑卒中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护理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探究

    目的 通过客观评价在脑卒中患者中开展综合康复护理方案的价值,进一步总结提升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方法 .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10月-2015年12月接收、已确诊的脑卒中患者50例,将其设作治疗组,本组均接受综合康复护理方案;同期选择脑卒中患者共50例作对照组,本组均接受一般护理,对2组入选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研究中所有入选患者均已完成护理,且治疗组入选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分数(42.65±15.06)分,对照组(30.07±10.11)分;治疗组入选患者运动功能评定分数(27.11±12.98)分,对照组(12.97±9.76)分,2组各项指标综合对比后有差距(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有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可推广.

    作者:郭祥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评价针灸配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

    目的 分析评价在康复运动疗法的基础上使用针灸疗法对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抽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入院治疗的8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并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A组和B组,每组各40例患者.A组仅采用康复运动疗法进行治疗,B组在配合康复运动疗法的同时采用针灸疗法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情况.结果 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过程中,A组总有效率达到87.5%,B组总有效率仅为70%,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康复运动治疗的基础上,对中风后遗症患者采取针灸疗法,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对中风后遗症治疗有显著作用.

    作者:杜慧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效果.方法 我院将收治的6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2013年6月~2014年2月)动态随机化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特布他林进行治疗,观察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效果明显,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总有效率,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在以后的临床治疗中运用.

    作者:黄学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透明质酸钠联合双醋瑞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钠联合双醋瑞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研究.方法 将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验组采用透明质酸钠联合双醋瑞因,对照组采用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8周和6个月后随访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经8周治疗和6个月后的随访发现,两组患者在两个时间段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8.89%/73.53%和80.56%/58.82%,P<0.05.结论 采用透明质酸钠联合双醋瑞因治疗KOA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陈海娟;向惠;杨春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10月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参照组,各42例.参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在病情稳定后72h采用Fugl-Meyer评分标准(FMA)对两组患者运动动能进行评分,在康复30d采用ADL Barthel指数(MBI)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比较分析两组的Fugl-Meyer评分和ADL Barthel指数.结果 参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的FMA和AD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FMA和ADL评分优于参照组治疗后的FMA和ADL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可明显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申坤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分析造成新生儿肩难产的高危因素及处理策略

    目的 对造成新生儿肩难产的高危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总结其个性化处理策略.方法 随机选择本妇幼保健院产科2014年01月-2016年02月接收、分娩时并发新生儿肩难产的37例患者,设作分析组;同期选取37名健康产妇设作对照组,观察2组入选对象生产指标以及新生儿指标,并在2组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观察发现分析组入选患者妊娠次数以及糖尿病几率比对照组高,且2组新生儿身高、腹径以及体重等指标对照都有差距(P<0.05).结论 特大婴儿、头盆不称以及糖尿病等因素都可能会诱发新生儿肩难产现象,为避免出现该情况,需在产妇围产期展开全方位检查,并在产中进行及时处理,从而提升肩难产患儿生存质量.

    作者:徐玲娣;李俊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临床研究杂志

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