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敏;彭毅志;肖光夏
短程疗法治疗儿童消化性溃疡可以改善患儿的依从性,减少副作用.我们使用奥美拉唑等三联短程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H.pylori)相关儿童消化性溃疡资料完整的37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汪建华;龚永杰;杨明恕;吴凤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998-10收治1例已确诊为右侧中心型肺癌的患者,在用长春新碱静注化疗期间,误将长春新碱给患者作左臀部肌肉注射,患者立即感到注射部位疼痛难忍,随之出现局部皮下硬结,局部皮肤发热伴左下肢活动明显受限.
作者:王惠琼;路芳;段云;胡梦兰;周红蕾;施兆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甲氨蝶呤与恩丹西酮、格拉司琼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甲氨蝶呤与恩丹西酮、格拉司琼在8h内的吸收度变化情况,同时观察外观、pH值及薄层层析检查.结果:在室温条件下,甲氨蝶呤与格拉司琼在0~8h内外观稳定,特征峰吸收度、pH值无明显变化,薄层层析检查无新物质产生.甲氨蝶呤与恩丹西酮在0~8h内含量、pH值亦均无明显变化.二者的低浓度稀释混合液外观稳定,但甲氨蝶呤(1mg/ml)与恩丹西酮(2mg/ml)混合有沉淀产生.结论:甲氨蝶呤与格拉司琼在生理盐水中可以配伍使用.甲氨蝶呤与恩丹西酮由于在浓度高时会析出沉淀,故不宜在生理盐水中使用.
作者:彭显平;徐贵丽;杨艳;牟冰;尹玉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阐明脑梗塞患者脂蛋白α水平及其与红细胞变形指数有无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浊度法,检测42例皮层支动脉脑梗塞(CAO)、47例穿通支动脉脑梗塞(PAO)患者血清LPα的含量及其它脂质,与对照组78例结果进行比较.同时用激光衍射法检测脑梗塞患者的红细胞变形指数(DI).结果:各组脑梗塞患者血清LP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LPα含量水平、甘油三脂(TC)与DI呈明显的负相关.结论:血清LPα水平增高对红细胞变性能力有一定影响.
作者:张义;王建军;吕黄勇;吴云娣;王东武;郑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1979~2000年间共施行肾移植术354例次,并发输尿管梗阻10例.现将我院对肾移植术后并发输尿管梗阻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庆堂;陈昭颉;邓超雄;杨前哨;陈卫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血透室1996-05~2000-04先后采用肱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穿刺,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行急诊血液透析30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08例患者中,男性265例,女性43例;急性肾衰患者101例,慢性肾衰并急性左心衰、肺水肿51例,单纯慢性肾衰156例.穿刺共计1452例次.年龄大者74岁,小者为19岁,穿刺成功率为92.7%.
作者:段云;奠文丽;王惠琼;陈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黄褐斑系由多种原因所致的局限性、不规则性皮肤色素改变,其皮肤损害发生于面部,为对称性,边界清楚的淡褐色、咖啡色或淡黑色斑片.本病也称肝斑.是面部黑变病的一种.1 病因及发病机理
作者:张地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根据供应室所供应的各种器械包器械多、相互磨擦易磨损、清点不便的现状,我们于1997年~2000年试制了静脉切开器械袋,其制作简单,应用方便,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其介绍如下:
作者:曾淑英;贾衔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AC·TTM5DIFF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为国内首家引进的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新高科技产品,采用Coulter原理、细胞化学差别染色、双聚焦流技术相结合,进行细胞粒子计数,采用HICN比色法测定Hb,用血量53ul,提供26项参数和白细胞五项分类,打印白细胞散点图(如图1)和三个有形成份分布直方图.
作者:陈蓉;王超;李丽娟;蔡敏;雷世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胃复安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止吐药,其不良反应较为常见.笔者在门诊病人中发现因用该药治疗急慢性胃肠道疾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呕吐时,8例发生锥体外系功能障碍.其中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17~30岁,平均年龄23岁.用药量每日30~60mg,平均45mg;出现锥体外系反应的时间为24~96h,平均60h.主要临床表现:双眼向上凝视5例,颈部强直性扭转、头向后倾4例,牙关紧闭3例,舌硬、发音困难2例,胸闷、呼吸困难1例,四肢强直性痉挛、角弓反张1例.拟诊胃复安所致锥体外系功能障碍.停药1~2d后症状自行缓解6例,2例用安坦、安定1d后恢复.
作者:王彬;陈庆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病例男性,20岁.因矿洞塌方,石块土方砸于腰部及四肢,左肘关节窝及尺侧皮肤撕脱缺如,部分肌肉拉断,左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左下肢下三分之一处皮肤淤斑,面积约3cm×3cm2大小,骨折形成假关节,可扪及骨擦音及擦感,活动明显受限;左坐骨结节粉碎性骨折,会阴部直肠重度撕裂伤;第四腰椎脱位,脱位处有1直径为20cm的血肿,皮肤破损,阴囊皮肤撕脱破裂,睾丸外露,流血不止;右大腿根部内侧沿肛门骶尾部严重撕裂,肛门右侧可见1直径为7cm、深5cm的盲管伤,肛管与盲管伤区相通,肛门括约肌裂伤,大便失禁,污染严重,未损伤输尿管.入院时体温37.2℃、脉搏129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7/4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急性痛苦病容,烦燥不安,面色苍白,神志模糊,对答不切题,检查不合作,全身皮肤粘膜苍白,呈严重失血性休克状,病情危重.
作者:吕红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护士长是护理指挥系统的基层领导者,也是病房或其它护理单元护理工作的具体领导和组织者[1],在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护士长的自身素质与专业技术水平,工作能力与管理技能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的高低.为适应新的护理模式的转变,适应护理管理行为的转变,护士长应注重自身职业角色的塑造.
作者:刘英;李焕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冠心病是老年常见病.据Framingham地区32年的随访研究表明冠心病仅次于高血压,是心衰的第二常见原因[1].本文通过分析60例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老年人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特点,在治疗方面除常规治疗外主要分析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衰治疗中的作用和应用中的经验教训.
作者:刘绍华;余德文;任福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近几年,梅毒发病率成倍增长,其中老年患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临床表现主要是皮肤损害,在临床上极易与一些皮肤病相混淆,造成漏诊和误诊.我们对确诊为早期梅毒的43例老年患者临床皮损体表分布和特征进行分析,为梅毒早期诊断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晓华;张国华;任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胆道病的发病率亦逐年上升.据资料报道,胆石病的发病率在60岁以上人群中高达30%,且随年龄增长而增高.高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全身器官呈退行性改变,应激能力也差,合并疾病较多,此类病人手术危险性大,病死率高,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对降低病死率及减少并发症十分重要.
作者:仇晓峰;马渝凤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机体在发育过程中,如何调控由原始干细胞向特定的组织细胞定向分化及分化完成后其分化状态的维持一直是发育生物学关注和研究的重点.生肌调节因子(myogenic regulatory factors,MRF)的发现对深入认识肌发生及肌细胞分化调控有重要意义,也为进一步理解和研究其它组织细胞定向分化调控提供了重要线索和依据.本文就近年MRF在胚胎发育过程的表达、与其它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及对细胞周期的调节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叶鑫;王东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病例姚某,女性,47岁.因口服锌硫磷(量不详)恶心、呕吐伴大小便失禁4h,于2000-08-14凌晨零点急诊入院.入院时患者神志模糊,口溢伴有农药味白色泡沫分泌物,大小便失禁.双侧瞳孔约1.5mm,对光反射减弱,心肺腹无异常发现,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立即为患者洗胃直到洗出的液体农药味消失,共用去生理盐水15000ml,同时静推硫酸阿托品5mg,碘解磷定针1.5g加入萄葡糖液500ml液体中静滴.
作者:胡猛;罗珠琳;林世兴;杨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病例男,26岁,因发热、畏寒、全身不适,肌肉疼痛,乏力,纳差1周入院.院外曾用青霉素、庆大霉素、安痛定、柴胡等治疗.平素健康,无肝炎、结核史.查体:体温39.6℃,神清,咽喉轻度充血,全身皮肤未见出血点及皮疹.心肺无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
作者:邓天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索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后,大剂量低分割放射治疗对中晚期肺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其放射副反应.方法:23例Ⅱ、Ⅲ期肺腺癌患者在BAI治疗2~5次后,行放射治疗,剂量DT2.5GY/F,4/W,肿瘤灶总剂量60GY/24F,6W.结果:原发灶完全缓解(CR)2例,占8%;部分缓解(PR)16例,占69%,总有效率78%(CR+PR);无效或进展(NC+PD)3例,占13%;2例无法评价疗效.23例中放射性皮肤反应Ⅱ度15例,占65%,Ⅲ度3例,占13%;急性放射性食管炎17例,占74%;放射性肺炎8例,占35%;治疗后KPS提高7例,不变8例,下降8例;血液学检查外周血白细胞Ⅰ-Ⅱ度下降15例,占65%;血小板Ⅰ-Ⅱ度下降10例,占43%.结论:BAI加常规放射治疗肺腺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急性副反应患者可耐受.远期疗效及晚期并发症有待进一步随访.
作者:李健;彭德清;乔昙;张俊巍;郑运祥;徐青;石慧英;杨中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病例1 女,71岁.因左上腹隐痛1年余,加重10d就诊.专科检查:左上腹扪及一实质性包块,大小约9cm×4cm,质软,活动度佳,压痛不明显.声像图:在正常脾区未显示脾脏影像,于左中腹左肾及胰尾的前下方,胃大弯外后下方探及一长径约10.0cm,厚约3.2cm的略呈月牙形的实性团块回声,其内回声均匀,回声强度稍低于正常肝脏.在肿块的两侧及后方可见肠袢蠕动回声,肿块随呼吸活动.在肿块内侧可见一管状暗区,直径0.7cm,向右追踪观察显示其与门静脉主干相通,向左可显示其分支进入肿块内.彩色多普勒显示管状结构及分支内为双期静脉频谱.超声诊断:游走脾.
作者:陶杰;刘金模;马琳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