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辅食营养补充品对农村婴幼儿贫血的干预研究

徐轶群;王惠珊;宫丽敏;红梅;赵晶;黄小娜

关键词:辅食营养补充品, 婴幼儿, 贫血, 干预
摘要:目的 了解补充辅食营养补充品(Nurture Mate)对农村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贫血状况的影响,为在我国贫血高发区进行群体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4个县选择8个乡的全部6~24月龄婴幼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婴幼儿每周补充5次辅食营养补充品(Nurture Mate),共补充4个月,对照组为完全空白对照.干预前后检测婴幼儿末梢血血红蛋白.有945名婴幼儿入选,其中干预组502名,对照组443名.结果 干预组婴幼儿贫血率由46.7%下降到37.5%,干预前后贫血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8,P<0.01);对照组干预后贫血患病率无显著下降.干预组48.5%的贫血患儿转为正常,11.8%的患儿贫血程度改善,贫血转归好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37,P<0.01).结论 补充辅食营养补充品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6~24月龄婴幼儿的贫血,可改善轻度贫血患儿的患病状况.因此建议将辅食营养补充品的补充作为贫困地区婴幼儿营养干预的有效方法 之一.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缩宫素配伍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三亚中医院经阴道分娩的120例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60例在胎儿娩出后产妇立即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200μg,并静脉给予5%葡萄糖250mL加缩宫素20U;对照组60例在胎儿娩出后给予产妇静脉注射5%葡萄糖250mL加缩宫素20U.观察两组在产后2小时及24小时内的出血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产后2、24小时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22.56±42.93mL和205.63±50.27mL;而对照组则为181.64±48.38mL和264.31±51.43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7.08、5.25,均P<0.01).两组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P>0.05).结论 配伍应用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作用明显强于单独使用缩宫素.

    作者:方开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母乳喂养益处和现状的研究进展

    母乳喂养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对于儿童的语言、心理、行为等也有很大的改善作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展有保护性作用;同时能够预防高血压,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成人肥胖和超重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能够降低母亲产后多发性硬化症的复发和冠心病的风险;对于社会,母乳喂养能够节约大量的医疗费用.鉴于母乳喂养的种种益处,各国均提出了自己的目标和计划,并采取了行动.但母乳喂养率离预定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母乳喂养指标尚有很大的改善空间.该文回顾了2006~2010年国内外对母乳喂养益处和现状的大量文献,并对搜索到的文献进行总结.

    作者:苏建强;戴耀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口运动评估量表在我国的临床应用初探

    目的 了解口运动评估量表在国内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130位婴幼儿,分为非器质性生长发育迟缓组、生长发育正常组和脑瘫组,应用口运动评估量表评估其口运动功能,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量表的二人信度r为0.917~0.987,均P<0.001.脑瘫组、非器质性生长发育迟缓组口运动异常比例分别为100.0%和34.5%,明显高于生长发育正常组的5.5%.非器质性生长发育迟缓组婴幼儿的口运动平均分为2.93,生长发育正常组为1.12,脑瘫组为5.33(F=72.01,df=2,P<0.001),用scheffe差别检验法,3组间均数的差异在P<0.05的水平上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口运动评估量表的操作评分简单易行,评估项目客观,在我国的引入和临床应用具有可行性、必要性.

    作者:徐琼;徐秀;刘静;鲁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早期干预对预防HIE患儿脑瘫发生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早期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疗效、旨在降低残障率.方法 2005年12月~2010年2月在咸阳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并来儿保康复科做早期干预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排除先天畸形、先天性遗传代谢病,分为干预组39例与对照组28例,干预组从新生儿期即进行早期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喂养指导,未接受早期干预.两组患儿均在3、6个月进行Gesell发育筛查.结果 在3个月时进行Gesell发育筛查,干预组在应人能、动作能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3和1.80,均P<0.05),但在应物能和语言能上,两组经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6个月时干预组在应人、应物语言、动作4个方面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58、5.51、3.95和6.53,均P<0.05).患儿1岁时,干预组较对照组患儿脑瘫例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P<0.05).结论 早期干预可明显改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预后,降低残障的发生.

    作者:倪仙玉;闫红霞;沈鹏;赵战绒;郝荣;秦红;王琪;南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对学龄前儿童的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促进其健康发展,以减少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病率.方法 对无锡市604名学龄前儿童进行家庭问卷和Conners父母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3.01%,其中多动冲动因子检出率为8.11%;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和父亲相处时间及家庭类型与其行为问题的发生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2.251、13.118、4.906、4.827,均P<0.05);性别、和父亲相处时间、家庭类型是多动冲动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χ2分别为4.005、4.895、4.096,均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是生理特点、家庭环境、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应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降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

    作者:王丽珍;周勤;管玉蓉;卫雅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多环芳烃对儿童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多环芳烃是一类广泛分布于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业的发展,以及生活方式的变革,多环芳烃的产生及其蓄积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特别是儿童的健康,对儿童生长发育、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血管系统等均存在不良影响,并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该文就多环芳烃的来源、生物监测及其对儿童健康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吴伟;吴美琴;颜崇淮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来曲唑与氯米芬联合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比较

    目的 探讨来曲唑与氯米芬联合尿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月1日~2009年6月30日于太和医院妇产科接受来曲唑与氯米芬联合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治疗的不孕患者87例,共117个周期,分为两组,在月经周期第3天口服来曲唑5mg/d,氯米芬100mg/d,连续5天,并于月经周期第8天开始连续肌注尿促性腺激素,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和内膜厚度.当优势卵泡≥20mm,或尿黄体生成激素阳性,肌肉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之后指导同房或行宫腔人工受精;观察使用尿促性腺激素总量,成熟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排卵率,妊娠率及并发症.结果 来曲唑组在使用尿促性腺激素总量、子宫内膜的厚度、排卵率及妊娠率与氯米芬组相似(P>0.05),成熟卵泡数低于氯米芬组(χ2=-2.704,P<0.05).结论 来曲唑与氯米芬联合尿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比较,具有经济和安全的优点,两者总的临床效果相似,尚不能确定来曲唑较之氯米芬联合促性腺激素在不孕症促排卵治疗中具有优越性.

    作者:肖劲松;陈冬丽;田晓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26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以提高对绝经后阴道出血的认识.方法 对近3年来26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中以妇科恶性肿瘤居首87例(33.46%),恶性肿瘤中以宫颈癌多54例,子宫内膜癌次之22例.阴道炎51例(19.61%).功能性子宫出血46例(17.69%).老年女性绝经后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显著高于60岁以下妇女(χ2=5.21,P<0.05).绝经年限愈长,子宫内膜癌发生率越高(趋势χ2=9.35,P<0.05).结论 绝经后阴道出血应做脱落细胞、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段诊刮等多项检测,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作者:贾晓青;韩蓁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测定血清抑制素A对异位妊娠监测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抑制素A在监测、诊断异位妊娠及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疗效方面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双位点免疫检测252例异位妊娠患者的外周血清抑制素A,其中持续性异位妊娠组23例、非持续性异位妊娠组229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术前1天及术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及其变化.结果 ①持续性异位妊娠组术前1天血清抑制素A水平明显高于非持续性异位妊娠组(t=5.651,P<0.01);②以术前1天血清抑制素A水平≥178ng/L为阈值,预测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56%和96.55%.结论 联合监测血清抑制素A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可作为早期持续性异位妊娠的筛查试验.

    作者:李楠;孟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乙肝孕产妇与正常孕产妇心理变化及比较

    目的 分析乙肝孕产妇与正常孕产妇的心理应激的差异.方法 随机抽取69名门诊或住院就诊的HbsAg(+)孕产妇(病例组),随机抽取同期具有可比性的正常妊娠妇女123例(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评定HbsAg(+)孕产妇与正常妊娠妇女的心理状况.结果 病例组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高,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抑郁=13.487,P<0.01;χ2焦虑=53.756,P<0.01);病例组与对照组除敌对症状外(t=-2.513,P<0.05),其它各项及整体身心健康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HbsAg(+)孕产妇的心理应激水平比正常孕妇更高,以中度、重度抑郁、焦虑为显著;其主要心理情绪反应及阶段与正常孕妇基本一致.

    作者:李亚萍;郭新贤;周文勤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EBV相关性IM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特点

    目的 研究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不同时期外周血细胞免疫状况.方法 分别在3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病程的急性期和恢复期采集外周血,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及NK细胞的表达.同时选取34例正常同龄对照组儿童比较.结果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急性期CD3+(64.79±12.10%)CD8+(40.21±16.13%)明显增高,CD4(29.01±11.83%)CD4+/CD8+(0.90±0.65)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及恢复期有明显差异,而NK(15.10±8.73)与对照组及恢复期无明显差异.对照组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恢复期CD3+、CD4+、CD8+、CD4/CD8及NK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在疾病急性期外周血象细胞免疫较恢复期及正常患儿有明显改变.至病程1个基本恢复正常水平,NK细胞无明显变化.

    作者:赵光宇;刘小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FISH技术在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数异常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快速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中的价值.方法 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选用荧光素标记的双色13/21染色体位点特异性探针和三色18/X/Y染色体着丝粒探针,检测760例胎儿羊水细胞.结果 采用双色13/21号和三色18/X/Y染色体荧光探针检测间期未培养羊水细胞,发现8例21三体综合征,1例13三体综合征,1例45,XO,1例47,XXX,3例性染色体嵌合体.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和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测结果 相比,两者符合率为99%.结论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产前快速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利平;剡红民;秦翠云;娄超;马晓萍;郑军;强荣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保健随访对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了解产后特需上门一对一健康教育指导对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抽取海淀区妇幼保健院2008年9月到2010年4月自愿接受产后特需康复上门一对一指导的311例产妇为干预组,同时抽取同期6家地段保健科未接受特需康复上门一对一指导的产妇175例为对照组.用抑郁自评量表于产后1周左右和产后1个月左右两次评估抑郁的发生情况.结果 抑郁指数在干预组与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10,P=0.012).总体评估干预组与对照组抑郁自评量表抑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56,P=0.000).干预组中第1次评估抑郁发生率为31.2%(97例);第2次评估抑郁发生率为23.5%(73例),干预组在指导前后抑郁率的统计有显著性差异(χ2=4.663,P=0.038<0.05).对照组第1次评估抑郁发生率为24.6%(43例);第2次抑郁发生率为25.7%(45例),对照组两次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1,P=0.805).结论 健康教育指导可有效地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

    作者:石英;赵银珠;游川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辅食营养补充品对农村婴幼儿贫血的干预研究

    目的 了解补充辅食营养补充品(Nurture Mate)对农村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贫血状况的影响,为在我国贫血高发区进行群体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4个县选择8个乡的全部6~24月龄婴幼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婴幼儿每周补充5次辅食营养补充品(Nurture Mate),共补充4个月,对照组为完全空白对照.干预前后检测婴幼儿末梢血血红蛋白.有945名婴幼儿入选,其中干预组502名,对照组443名.结果 干预组婴幼儿贫血率由46.7%下降到37.5%,干预前后贫血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8,P<0.01);对照组干预后贫血患病率无显著下降.干预组48.5%的贫血患儿转为正常,11.8%的患儿贫血程度改善,贫血转归好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37,P<0.01).结论 补充辅食营养补充品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6~24月龄婴幼儿的贫血,可改善轻度贫血患儿的患病状况.因此建议将辅食营养补充品的补充作为贫困地区婴幼儿营养干预的有效方法 之一.

    作者:徐轶群;王惠珊;宫丽敏;红梅;赵晶;黄小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上海市长宁区2005~2009年托幼机构手足口病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市长宁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发病情况,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上海市托幼机构传染病监测的工作要求,运用描述性研究方法 监测全区托幼机构儿童的传染病发生情况.结果 5年间托幼机构年平均发病率为0.89%,呈上升趋势;男孩327例,女孩193例,男:女构成比为1.69:1;发病高峰从每年5月开始启动,6月达高峰;发病以托班和小班为主,分别占36.92%、32.50%.结论 手足口病发生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别、年龄差异;托幼机构应加强疫情监测,做好晨检和消毒工作;防治工作重点放在低年龄组(托班和幼小班),开展适合幼儿的健康教育.

    作者:王芳;黄迎;蔡文秀;何萍;黄璧琨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乳牙充填术中四手操作技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乳牙充填术中四手操作与患儿配合度、椅旁时间及充填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210例患儿分为传统治疗组(90例)和四手操作组(120例),进行患儿配合度、椅旁时间和材料脱落率比较.结果 配合度四手操作组为2.4±0.5,传统治疗组为1.9±0.4;平均椅旁时间四手操作组为20.4±6.2分钟,传统治疗组为34.5±8.4 分钟;6、12个月材料脱落率四手操作组为6.7%、8.3%,传统治疗组为20.0%、24.4%.两组3个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 四手操作可缩短乳牙充填治疗时间、降低脱落率,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增加患儿的安全感,减少对牙科恐惧症的发生.

    作者:张敬雷;郭灿亮;游向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围绝经期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康复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联合外用雌激素软膏和盆底功能锻炼康复对围绝经期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90例45~55岁围绝经期压力性尿失禁妇女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盆底功能锻炼康复(组1)、雌激素软膏外用(组2)和盆底功能锻炼康复联合雌激素软膏外用(组3)的治疗方法,随访治疗后3个月的疗效,并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治疗后3个月,各组尿失禁量均比治疗前明显减少(t分别为28.75、36.49、33.25,均P<0.01),组1(2.48±1.20g)与组3(1.84±1.62g)治疗后尿失禁量少于组2(4.25±2.42g);②组1总有效率高于组2(96.67% vs 70.00%;χ2=7.68,P<0.01),组3总有效率高于组2(100.00% vs 70.00%,P=0.00);③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3组Kupperman评分均明显减低,其中组2(16.80±4.21)、组3(16.23±3.38)评分均低于组1(38.41±6.82,t值分别为14.81、15.99,均P<0.01).结论 单用盆底功能锻炼康复对改善尿失禁效果明显,单用雌激素软膏外用可有效减轻围绝经期症状,盆底功能锻炼康复联合雌激素软膏外用不仅可治疗围绝经期女性尿失禁,同时可减轻围绝经期症状.

    作者:白雅卉;谢琪;闫海燕;于学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妊娠肥胖、妊娠糖尿病与脂肪因子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妊娠肥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肪因子水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6例孕前肥胖妊娠期糖尿病孕妇、30例孕前非肥胖妊娠期糖尿病孕妇、25例单纯肥胖孕妇及28例正常健康孕妇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肿瘤坏死因子-α、脂联素水平;同时测定所有受试者的糖、脂生化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①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F值分别为72.16,59.38,均P<0.01);②孕前肥胖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孕妇(F值分别为40.83,16.42,P均<0.01).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单纯肥胖孕妇血清脂联素水平较正常健康孕妇低(F=90.12,P<0.01).单纯肥胖孕妇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高于非肥胖孕妇;③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孕前身体质量指数、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278,0.533,0.596,P值分别为<0.05、<0.01、<0.01),与脂联素水平成负相关(r=-0.537,P<0.01),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成负相关(r值分别为-0.719,-0.408,均P<0.01),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与孕前身体质量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766,0.465,均P<0.01).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肥胖孕妇存在胰岛素抵抗,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上升,脂联素水平下降,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与肥胖密切相关,脂肪细胞因子之间相互抑制或相互促进,参与肥胖或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陈震宇;李巨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对ASCUS患者HPV-DNA检验结果的分析

    目的 通过HPV-DNA检测分析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 为未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患者的临床分流管理,为临床治疗方法 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杂交捕获法(HC2)对891例经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 为ASCUS患者进行HPV-DNA检测(包括13种高危型和5种低危型).结果 891例患者检测结果 阳性者566例,占63.5%;其中高危型HPV-DNA阳性者190例,占21.3%,低危型HPV-DNA阳性者376例,占42.2%;阴性者325例,占36.5%.结论 有针对性地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可有效地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法,其为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重要手段,与宫颈细胞学检查相结合可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

    作者:周桂华;谭浩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766个周期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的因素.方法 对接受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的345例不孕患者766个周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比较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周期数、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结果 766个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中临床妊娠99周期,临床周期妊娠率为12.92%;≤30岁、31~35岁和>35岁妊娠率分别为16.23%、13.85%和3.60%;自然周期、克罗米芬周期、尿促性素周期(尿促性素/克罗米芬+尿促性素)的妊娠率分别为12.44%、11.03%和20.88%;重复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结局无显著性差异(χ2=1.75,P>0.05).结论 >35岁女性宫腔内人工授精的妊娠率明显降低;适当应用尿促性素促排卵可提高宫腔内人工授精的临床妊娠率;重复周期对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无明显影响.

    作者:吕雪梅;王苏梅;施红;张伟;王克华;董云玲;刘锦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