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洁
醛-酮还原酶(Aldehyde-ketone reductase,AKRs)是可溶性的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还原酶,其参与氧化应激产物(醛、酮)的代谢.AKR1C3是AKRs的一个亚型,在瘢痕疙瘩的形成中发挥了一定作用,笔者从AKR1C3的表达在瘢痕疙瘩生物学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作者:麻艺群;崔倩;汤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辅助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皮肤科门诊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198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98)与观察组(n=100).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阿昔洛韦片口服治疗,观察组接受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联合阿昔洛韦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水疱消退结痂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80.6%,P<0.05.观察组水疱消退、结痂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分别为(9.45±1.89)天,(10.34±2.11)天,(11.26±2.98)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辅助阿昔洛韦片治疗带状疱疹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缩短水疱消退、结痂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永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壮医皮肤针联合壮药外洗治疗慢性湿疹瘙痒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皮肤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2015年4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慢性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的对照组及壮医皮肤针联合壮药外洗治疗的治疗组,每组患者30例,对两组治疗前、后瘙痒症状积分以及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DLQI)积分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瘙瘁积分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积分均有降低,但治疗组患者的积分降低较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DLQI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DLQI积分均有降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但治疗组患者改善较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湿疹瘙痒症状采取壮医皮肤针联合壮药外洗疗法效果明显,同时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大力的推广应用.
作者:蒋祖玲;邓桂艳;王健辉;唐静;徐晶;梁凤珍;韦日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1病例资料患者,男,43岁,因颜面部丘疹2月余,2016年7月20日至门诊就诊.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面部出现粟粒样丘疹,无自觉症状,后丘疹逐渐增多,尤面部中央为甚.既往体健,无结核病史,否认结核病患者接触史.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脏、肺均正常.专科检查:面部散在粟粒性丘疹,色降红,高出皮面,质柔软,以眼下及鼻旁为甚,部分丘疹融合.玻片压丘疹成苹果酱色.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抗心磷脂抗体、抗核抗体等均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组织病理显示(2016年07月21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送检组织符合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改变.患者曾至多家医院就诊,口服雷公藤、外用曲咪新乳膏等,效果不佳,遂至本院门诊就诊.2016年7月21日自拟消毒饮加减(组成:金银花30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15g、黄芩9g、黄柏9g、栀子9g、生地黄15g、牡丹皮15g、丹参15g、紫草15g、皂角刺9g、白芷9g等)水煎服,1剂/d.配合外用复方黄柏液、老鹳草乳膏,均2次/d,治疗4个月,效果不佳.2016年12月1日停中药汤剂,给予火针治疗,1次/周,配合外用复方黄柏液,2次/d.火针施针方法:首先局部皮肤75%乙醇消毒,医者左手持酒精灯,右手持针,将针尖端在酒精灯上烧红后迅速点刺结节、丘疹,每烧1次刺人1次,点刺的深度达表皮深层,针刺完毕,挤出结节内容物,多为血性.嘱咐患者治疗24h内保持创面干燥,饮食清淡,调畅情志.经治疗14次以后,丘疹基本全部消退,留有凹陷性瘢痕.
作者:葛晓;赵颖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CT和MR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CT和MR检查,回顾性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30例病灶中5例位于头皮,12例位于四肢,13例躯干;病灶长径< 5cm的17例(56.67%),(5~10) cm的有10例(33.33%),>10cm的有3例(10.0%).肿瘤呈膨胀性生长,23例形态为圆形或类圆形,7例为分叶状.病灶边界清晰的有27例,不清晰的3例.CT检查病灶与肌肉呈等或稍低的均匀、稍不均匀密度,80%病灶均匀强化,20%病灶渐进性强化.MRI检查显示93.33%的病灶明显强化,83.33%病灶的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100%病灶的T2WI为高或稍高信号.结论 CT和MR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诊断中各有其征象特征,联合应用有助于早期检出DFSP,值得推广.
作者:郭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9岁,因全身皮肤红丘疹、丘疱疹、结痂20余天于2017年12月来诊.患者20余天前因面颈部、四肢皮肤丘疹、丘疱疹在当地卫生院诊断为“水痘”,予以“阿昔洛韦针”等抗病毒对症治疗,皮疹无好转,且逐渐增多来诊.病程中伴低热、乏力,无头痛及关节痛,偶感瘙痒.查体:面颈部、躯干、四肢皮肤密集大小不等红色丘疹,大部分丘疹顶端见水疱,部分水疱破溃,表面结痂,无渗血(图1).血常规正常.病理报告: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内皮增生,血管及周围可见以单核细胞炎性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有红细胞外渗.诊断: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予复方甘草酸苷片、匹多莫德等对症治疗半年后病情痊愈,遗留色素沉着斑(图2).随访1年后无复发.
作者:石娜;刘瑞;姚经伟;王锐;陈梦颖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小儿湿疹治疗中应用当归六黄汤加减结合耳尖放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部及门诊收治的116例小儿湿疹患儿使用抽签方式分为西医组(58例,常规西药治疗)与联合组(58例,西医组+当归六黄汤加减结合耳尖放血).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皮损改善情况、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皮损面积及严重指数(EASI)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均降低(P<0.05),联合组明显低于西医组(P<0.05);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组(P< 0.05).结论 小儿湿疹治疗中应用当归六黄汤加减结合耳尖放血可改善患儿皮损情况、改善治疗效果.
作者:宋淑芬 刊期: 2018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17岁,在校大学生.因“全身泛发棕褐色斑疹14年”于2016年1月来我科就诊.患者出生时全身皮肤未见明显异常.3岁时左侧眉弓出现芝麻大小3块棕褐色斑疹,随着年龄增长,棕褐色斑疹数量明显增多,逐渐波及整个面部及全身皮肤.与季节无明显关系,无自觉症状.患者出生时足月顺产,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无家族遗传病史.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皮肤科情况:面部正中密集分布芝麻至黄豆大棕褐色斑疹,全身皮肤见芝麻至黄豆大棕褐色斑疹,表面光滑,境界清楚,以面部为重密集分布,其余部位散在褐色斑疹(图1,2).因患者经济原因,拒绝进行相关检查及特殊治疗.
作者:刘琼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分析艾滋病患者PICC留置初期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水平相关性.方法 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和HIV/AIDS生存质量表,对初次PICC带管艾滋病患者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总分为(112±10.37)分,除自我护理责任感维度外,本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其他维度得分与生活质量得分呈正相关.结论 临床护理艾滋病PICC留置患者时,应重视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知识和技能,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
作者:李翔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妊娠晚期合并性传播疾病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58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妊娠晚期合并性传播疾病孕产妇(观察组)和正常分娩孕产妇(对照组)各29例,检查性病孕产妇的宫颈分泌物,具体指标包括梅毒、HIV、尖锐湿疣、假丝酵母菌及解脲支原体.对比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早产率为24.14%,胎膜早破率为37.93%、褥疮感染27.59%、新生儿窒息20.69%、产后出血概率24.14%;对照组的早产率为3.45%,胎膜早破率为13.79%、压疮感染6.90%、新生儿窒息6.90%、产后出血概率3.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产妇极易感染性传播疾病,通常伴有混合感染,影响妊娠结局和胎儿健康,应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作者:朱明亮 刊期: 2018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0岁.因右手拇指肿痛、脓疱、结痂2年余,2015年6月来诊.2年前,患者右手拇指外侧缘出现条状发黑,有轻微不适,在外院用手术剪剪除治疗,不愈且创面逐步扩大累及指甲,伴发小脓疱、结痂、疼痛,经反复治疗无好转来诊.有高血压病史,无糖尿病史.查体:右手拇指末节肿胀,指甲缺失,其上有厚层黄痂,可挤出少量稀薄脓液(图1),其他部位皮肤、黏膜未见皮损.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5.6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5.6%;一次脓液培养检出铅黄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利福平、万古霉素、四环素敏感;另两次脓液培养:无细菌、真菌生长;传染病4项检测正常;病损处甲板组织病理报告:符合化脓性炎症,部分鳞状上皮轻-中度非典型增生(请结合临床).
作者:刘琼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住院部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利巴韦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喜炎平治疗的观察组.对两组患儿的疱疹、退热等症状的消退时间进行比较,同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有差异(P< 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手足口病,有助于缩短患儿各类症状的消失时阃及治疗过程,从而减少患儿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田瑞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提高银屑病患者临床疗效和改善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8例银屑病患者,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69例)和优质组(69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服务,优质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不同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心理状态.结果 与常规组患者相比,优质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护理前,两组组患者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DS和SAS评分较前降低(P<0.05),其中优质组患者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不仅有助于提高银屑病患者临床疗效,同时还能显著改善其不良心理情绪.
作者:阴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顺腋皱襞小切口腋臭根治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诊治的62例腋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31例,采用顺腋皱襞小切口腋臭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9%,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8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腋臭患者实施顺腋皱襞小切口腋臭根治术,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振琼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特异性抗体、致敏原检测结果,为过敏性疾病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皮肤科476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进行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 总IgE阳性72.5%(345/476),血清总IgE水平(32~487) IU/ml,平均(284±91) IU/ml.总IgE阳性中sIgE阳性种数分别为1种38.3%(132/345)、2种34.8似120/345)、2种及以上27.0%(93/345).湿疹的蟑螂过敏率高于荨麻疹、特应性皮炎,湿疹尘螨过敏率低于荨麻疹、特应性皮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敏性皮肤痛患者特异性抗体检测可为过敏性皮肤病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刘洋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产妇会阴侧切术后皮肤感染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产科行会阴侧切术后发生感染的产妇92例作为观察对象,设为感染组.并选取同期行会阴侧切术但未发生感染的产妇92例设为未感染组,分析会阴侧切术后感染原因.结果 感染组原发感染16例(17.4%),术中出血量(65.8±6.2)ml,高血压10例(10.8%),糖尿病14例(15.2%),胎膜早破18例(19.6%).未感染组原发感染2例(2.2%),术中出血量(43.6±3.5)ml,高血压1例(1.1%),糖尿病3例(3.3%),胎膜早破5例(5.4%).两组原发感染、术中出血量、高血压、糖尿病、胎膜早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感染、术中出血量、高血压、糖尿病、胎膜早破是导致会阴侧切术后发生感染的因素,在护理过程中应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减少感染的发生.
作者:苏亚辉;崔晓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儿童头面部皮肤创伤患者采用粘合剂治疗的临床疗效和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7年8月时间段内40例头面部皮肤创伤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氰基丙烯酸辛酯粘合剂(蓝灵组织胶水)治疗与护理,离院后1周对治疗的效果、不良反应事件及满意度进行随访记录.结果 绝大多数患者伤口愈合良好,局部无红肿热痛炎症表现,平均粘合剂薄膜脱落时间为(5.5±1.2)天;1例患者因第2天纱布脱落随访时仍存在少许红肿,1例外敷纱布存在少许渗出物,2例患者主诉疼痛明显,整体满意度为95%.结论 研究结果初步证实对于儿童头面部皮肤创伤病例与传统局部麻醉缝针相比,使用皮肤粘合剂患者的依从性和耐受性较好,并发症发生几率较低,愈合康复时间短,疗效可靠,同时诊疗过程中耐心仔细的护理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实践中应用和参考.
作者:徐淼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对甲状腺结节患者采取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观察其对术后疼痛及美容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9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改良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每组48例.传统手术组采取甲状腺切除手术治疗,改良手术组采取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手术治疗.结果 改良手术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程度等指标均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改良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美容总满意率为95.83%,传统手术组为22.92%,美容总满意率为8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能够提升治疗效果,有效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美容满意度更高,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申秋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平阳霉素联合放疗治疗晚期皮肤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本院2013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109例皮肤癌患者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66例),对照组(43例).研究组采取平阳霉素和放疗实施联合治疗,对照组仅采取放疗进行治疗,分析两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完全缓解率51.52%(34/66)高于对照组34.88%(15/43) (P<0.05);不良反应中脱发、口腔炎、白细胞减少及恶心呕吐等情况对照组相对研究组多,但两组数据比对不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 平阳霉素与放疗对晚期皮肤癌实施联合治疗疗效高,安全性高.
作者:陈品佳;师鑫鹏;罗晓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益生菌辅助糖皮质激素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4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的86例湿疹患儿,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3倒.常规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益生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情况.结果 治疗一周后,两组患者IgE、IFN-γ、IL-10、IL-4及Th1/Th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采用益生菌辅助糖皮质激素治疗湿疹可更好的改善患儿临床指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陈栋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