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道下裂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刘依萌

关键词:尿道下裂, 发病原因, 基因突变
摘要:尿道下裂是一种因前尿道发育不良而导致尿道开口达不到正常位置的阴茎畸形,常合并阴茎下弯、短小阴茎、腹侧包皮缺乏、隐睾、腹股沟疝等.典型的尿道下裂有三个特点:(1)异位尿道口出现在正常尿道口近侧至会阴部尿道的任何部位;(2)阴茎下弯;(3)包皮异常分布.根据Barcat分型法,即以阴茎下曲矫正后尿道口位置,尿道下裂分为前段型(包括阴茎头、冠状沟、阴茎体前1/3),中段型(阴茎中1/3)和后段型(包括阴茎体后1/3、阴茎阴囊、阴囊、会阴).患儿异常排尿姿势会对其造成严重心理负担,且对患儿成年后性功能影响较大.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切开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近期疗效观察

    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常由高能量引起.由于局部解剖学特点,即剪切力大和血循较差,治疗效果不确定,常出现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或内固定失效,导致髋关节功能严重损害.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运用切开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18例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晓秋;赵滨;叶赟;陈洪强;田志勇;戴科晶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鼻内窥镜下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体会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的症状之一,原因可分局部因素及全身因素,鼻出血多为单侧,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为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1].一般通过对症处理及填塞等方法可以治愈,但少数患者可能因为出血部位隐蔽,出血量大,鼻腔多次填塞等原因转化为顽固性鼻出血,亦称难治性鼻出血或严重鼻出血.2003年1月至2017年11月我科共收治293例顽固性鼻出血,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阐述鼻内镜下的诊疗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哲丹;张安琪;李蛟;蔡颖;叶惠平;龚正鹏;喻国冻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肺保护通气策略对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肺功能的影响及存活者随访的研究

    目的 通过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探讨ARDS患儿呼吸机参数、呼吸力学及ARDS存活患儿的肺功能情况.方法 39例ARDS患儿,根据潮气量(VT)调整呼气末正压(PEEP)、吸气峰压(PIP)、氧浓度(FiO2),监测肺动态顺应性(Cdyn)、呼吸道阻力(Raw)、氧合指数(OI)、血气分析等指标变化,观察患儿氧合改善情况及随访存活患儿6个月内的肺功能情况临床症状及影像学变化.结果 (1)PCV和小潮气量通气策略治疗PEEP、PIP、FiO2、Cdyn、Raw组间变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PEEP、PIP、Cdyn组0h与3d、5d组间变异有统计学意义;FiO2、Raw组0h与1d、3d、5d组间变异有统计学意义;(2)PO2、PCO2、PH、OI组间变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3)纳入后3个月、6个月与出院时比较,VT、Ti、I/E、VP/VE、TP/TE、RR组间变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 压力控制通气和小潮气量的肺保护通气策略治疗ARDS可减缓呼吸机所致性肺损伤(VILI);存活患儿大部分出院6月后肺功能基本恢复,部分患儿肺功能持续性损害.

    作者:黄莉;黎明;陈娟;郑健斌;卢根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微小化体外循环系统在低体质量婴幼儿心脏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体外循环(ECC)管道预充量与低体质量心脏病患儿自身血容量比值较大时,容易引起血液过度稀释,因此,ECC过程中必须采用预充PRBC、人血白蛋白等血液制品作为预充液,以维持术中红细胞比容(HCT),满足机体组织灌注氧合及稳定全身凝血功能[1-2].本研究通过改进ECC管理方法,以期待能提高低体质量婴幼儿ECC质量及促进患儿心脏手术术后重要脏器的功能恢复.

    作者:李旭;舒义竹;向道康;李永红;张大国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对异位妊娠患者血β-HCG值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患者使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其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妇产科诊治的60例异位妊娠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 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米非司酮,治疗2周后检测患者妊娠包块缩小情况及血β-HCG值,同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妊娠包块直径及血β-HC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妊娠包块消失时间及血β-HCG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位妊娠患者使用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效果较单用甲氨蝶呤好,患者妊娠包块明显缩小,血β-HCG水平显著降低,且不会增加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作者:刘洪兴;孙红艳;邱锜敏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社区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11月在本社区服务中心治疗的12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用药依从性差的原因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用药依从性较好组年龄<60岁、经济情况较好、病程<10年、无药物不良反应、疾病认知度高、就诊频率≤4次/年的发生率均高于用药依从性较差组,病情严重发生率低于用药依从性较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程≥10年、经济情况较差、病情严重、就诊频率>4次/年、疾病认知度低为导致社区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的危险因素.结论 社区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差与经济情况、疾病认知度、就诊频率等因素相关,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服药依从性,改善预后.

    作者:刘晓虹;王琦;蔡晨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高凝状态患者各类中心静脉导管完全血凝性堵塞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中心静脉导管发生完全性血凝堵塞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方法 针对我院21例高凝状态患者各类中心静脉导管完全性血凝堵塞的临床资料,分析导管堵塞的原因,并总结出相应防范对策.结果 21例各类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患者导管再通后,采取了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有效防止了导管再次发生完全性血凝堵塞,保证了导管的完好性,确保了患者的治疗顺利完成.结论 置管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在置管后的使用中及在治疗间歇期的导管维护中针对导管堵塞高危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给予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预防导管堵塞的发生,确保导管的正常使用.

    作者:张爱华;李晓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颏下皮瓣修复颜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面部为身体显露的部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且解剖组织结构复杂.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是整形外科中的常见问题,由于颜面部的特殊性及重要性,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对外观的要求甚至超过了对功能的要求,皮瓣移植现已成为面部缺损修复的重要选择,以颏下动脉为蒂的颏下皮瓣位于颏下区,该皮瓣因其具有血供可靠,厚薄适中,质地、色泽与面部相近,供区瘢痕隐蔽,皮瓣易于成活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修复颜面部、口咽部的软组织缺损.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我们应用颏下皮瓣进行颜面部软组织修复8例,总结使用该皮瓣的临床经验.

    作者:袁媛;陈祥军;周维忠;莫骁群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多巴胺受体在大鼠丙泊酚全身麻醉苏醒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 评价多巴胺受体在大鼠丙泊酚全身麻醉苏醒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多巴胺1型(D1)受体激动剂Chloro-APB组(Chloro-APB组)、D1受体拮抗剂SCH-23390组(SCH-23390组)、多巴胺2型(D2)受体激动剂Quinpirole组(Quinpirole组)及D2受体拮抗剂Eticlopride组(Eticlopride组)五组.以翻正反射消失(LORR)时间评价麻醉起效时间、翻正反射恢复(RORR)时间评价麻醉苏醒时间,以共济失调期评价运动功能恢复.各组大鼠均通过尾静脉注射丙泊酚(11 mg/kg),并记录大鼠LORR时间.五组大鼠在丙泊酚全身麻醉后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稀释的如下试剂共0.5 mL:C组注射生理盐水0.5 mL;ChloroAPB组注射D1受体激动剂Chloro-APB(3mg/kg);SCH-23390组注射D1受体拮抗剂SCH-23390(0.2 mg/kg);Quinpirole组注射D2受体激动剂Quinpirole(5 mg/kg);Eticlopride组注射D2受体拮抗剂Eticlopride(0.2 mg/kg),并记录大鼠RORR时间.待大鼠RORR后,记录共济失调期.结果 五组大鼠丙泊酚麻醉后LORR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Chloro-APB组丙泊酚麻醉后RORR明显缩短(P<0.05);SCH-23390组丙泊酚麻醉后RORR明显延长(P<0.05);Quinpirole组丙泊酚麻醉后R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ticlopride组丙泊酚麻醉后R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五组大鼠RORR后,共济失调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巴胺1型受体激活后可明显缩短大鼠从丙泊酚全身麻醉苏醒的时间.

    作者:钱坤;曲倩倩;刘程曦;梅可敏;刘兴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延伸护理对胃肠息肉患者遵医行为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延伸护理对胃肠息肉患者遵医行为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182例胃肠息肉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9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延续护理,比较两组遵医行为及临床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 90,SCL-90)评分.结果 观察组戒烟戒酒、情绪控制、定期检查、合理膳食及规范性用药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观察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恐怖、敌对及精神病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伸护理可有效提高胃肠息肉患者遵医行为,改善心理状态.

    作者:孙凌;姚静;丁西平;张爱珠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尼妥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回顾性分析尼妥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尼妥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的晚期大肠癌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尼妥珠单抗给药方案:尼妥珠单抗400 mg持续静脉滴注60 min,于化疗前1d使用,以后400 mg,每周1次维持,均完成治疗8次.21例患者行尼妥珠单抗+FOLFIRI方案治疗,19例患者行尼妥珠单抗+ mFOLFOX6方案治疗.40例患者中10例完成2~3周期化疗、30例完成4~6周期化疗.疗效评价采用RECIST标准,不良反应评价采用CTCAEC3.0标准.结果 4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22例;稳定12例;进展6例.客观有效率55%,疾病控制率8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2级血液学毒性发生率65%,3、4级血液学毒性发生率27.5%;非血液学毒性包括恶心、呕吐发生率77.5%、腹泻发生率15%、肝功能异常发生率60%、肾功能异常发生率10%、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2.5%、手足综合征发生率2.5%,均为1~2级反应,对症治疗好转.结论 尼妥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大肠癌提高了患者的有效率,改善了生活质量,且毒副反应可耐受.

    作者:陈望花;王文玲;张若荣;董洪敏;王刚;李小凯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肠内营养治疗在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治疗在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化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7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饮食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舒能素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两组免疫功能指标、营养指标、病人自评主观全面评定量表(PG-SGA)评分、不良反应及临床结局.结果 观察组化疗3个月时CD4+、CD4+/CD8+、CD3+、免疫球蛋白A (IgA)、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清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总蛋白(T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1个月、3个月时PG-SG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及化疗中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中断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营养治疗可有效提高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的免疫功能,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治疗耐受性,减少治疗中断发生.

    作者:黄晓峰;刘理礼;陈肖红;曲直;王亚芳;刘乐乐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40例分析

    目的 探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于2015年3月至2017年7月采用直接后外侧或联合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40例并进行随访.结果 4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24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愈合后以膝关节HSS评分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估,HSS评分优20例,良14例,中6例,优良率85%.结论 后外侧入路对胫骨平台后外侧柱(平台下5 cm以内)骨折可以直接充分地显露复位并予以钢板支撑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较满意.

    作者:倪英杰;黄华明;徐宏亮;吴建跃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三维超声技术在临产孕妇产程进展中的动态监测

    分娩过程中及时发现和处理产程延长或停滞,可减少或避免产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所以有必要寻找相对客观、更简便的产程监测方法.我科应用三维超声测量300例孕妇胎儿的胎头下降距离(head drop distance,HPD)、产程进展角(angle of progression,AOP),并观察上述指标在产程进展中的变化情况,探讨以上检查参数与分娩方式的相关性,为临床评估分娩方式提供更客观、准确的参考指标.

    作者:李学会;谢智;苏建芬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徐州地区青年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徐州地区青年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与年龄的关系.方法 通过应用徐州市医疗信息质控平台,筛选出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确诊为脑梗死的119 650名患者的病案首页信息,将青年患者(年龄18~45岁)共4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按年龄分组,将可能引起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作为研究指标,研究不同年龄分组中上述指标是否存在差别.结果 中青年脑梗死数约占所有脑梗死病人数的3.5%左右,35~45岁年龄段人群为中青年脑梗死的好发人群,且男性多于女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血管狭窄、冠心病及癫痫”等危险因素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35岁以下人群(P<0.05).结论 青年脑梗死好发于36~45岁年龄段及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危险因素的人群.

    作者:陈默;张清秀;魏秀娥;孙晖;付家亮;高红;荣良群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治疗COPD伴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58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普通吸痰管吸痰,观察组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血液指标及血气指标.结果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呼吸衰竭纠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d时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d时pH值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PCT、WBC水平,改善患者血气指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

    作者:吴宗辉;杨辉;唐玉珍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康复护理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对小儿病毒性脑炎(VE)的干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诊治并予康复护理的22例患儿(观察组)和诊治并予以常规护理的22例患儿(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症状缓解时间,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生存质量[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PedsQL 4.0评分)]变化,随访1年记录其伤残率.结果 观察组各项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PedsQL 4.0评分较干预前上升(P<0.05),且观察组增幅较对照组大(P<0.05);随访1年间,观察组伤残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复护理应用于小儿VE治疗过程能提高临床疗效及降低患儿伤残率.

    作者:赵娟;凌艳萍;周进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持续声门下吸引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持续声门下吸引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在我院行常规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治疗的42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实施持续声门下吸引的42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声门下滞留分泌物菌落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人工气道留置时间、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革兰阳性菌、非发酵菌及肠杆菌科细菌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患者实施持续声门下吸引可有效减少声门下分泌物菌落滞留,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

    作者:陈淑敏;赵品侠;陈梓月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加巴喷丁联合血府逐瘀汤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镇痛效果、睡眠质量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加巴喷丁胶囊联合血府逐瘀汤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镇痛效果、睡眠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8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常规应用加巴喷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视觉模拟评分(VAS)、睡眠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巴喷丁胶囊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显著疗效,能够缓解疼痛和改善睡眠质量和预后,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作者:张超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目的 观察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小剂量奥氮平联合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我院诊治的抑郁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60例单纯接受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60例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两组TES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小剂量奥氮平联合治疗抑郁症疗效确切,患者治疗后负性情绪明显缓解,且未增加患者用药毒副作用,联合治疗安全性理想.

    作者:朱培俊;唐琳;杨国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