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社区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晓虹;王琦;蔡晨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 用药依从性, 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11月在本社区服务中心治疗的12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用药依从性差的原因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用药依从性较好组年龄<60岁、经济情况较好、病程<10年、无药物不良反应、疾病认知度高、就诊频率≤4次/年的发生率均高于用药依从性较差组,病情严重发生率低于用药依从性较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程≥10年、经济情况较差、病情严重、就诊频率>4次/年、疾病认知度低为导致社区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的危险因素.结论 社区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差与经济情况、疾病认知度、就诊频率等因素相关,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服药依从性,改善预后.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巨块型肝癌破裂出血TACE后二期手术个案分析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简称肝癌,是指在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癌一旦发现,基本处于晚期,无法行根治性手术治疗[1],说明肝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重要性.而巨块型肝癌破裂出血经介入治疗后终能行手术治疗在临床上极为罕见.我科2017年收治1例左肝巨块型肝癌破裂出血,经肝动脉灌注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后成功行二期手术切除肿瘤,综合病例复习报告如下.

    作者:高光剑;喻超;潘耀振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1999-2015年贵州省18岁以上女性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贵州省18岁以上女性的主要死亡原因及分布特征,为有针对性地降低贵州省18岁以上女性死亡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贵州医科大学法医司法鉴定中心(简称本中心)1999-2015年所有尸体解剖案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18岁以上女性死亡案例特点,明确贵州省女性死亡原因及分布特征.结果 本中心1999-2015年16年间总尸检数为3818例,其中18岁以上女性有634例.其死因构成中,疾病为首要死因,其次是外伤、医疗因素及中毒等.结论 疾病仍是贵州省18岁以上女性的首要死因,但外伤、医疗因素及中毒等也占较大比例,因此应加大卫生投入,提高医疗水平.同时应积极开展多种措施提高女性的自我健康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以有效地降低贵州省18岁以上女性的死亡率.

    作者:刘阳;汪家文;万昌武;孙晓宇;王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肠道淋巴瘤致继发性肠套叠1例

    肠套叠(int ussuseption)系指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人邻近肠腔所致的一种肠梗组,是婴幼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肠套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95%为原发性,多见于婴幼儿,5%继发性病例多见于年长儿,发生肠套叠的肠管多有明显的器质性原因,如肠息肉、肠重复畸形、腹型紫癜导致肠壁肿胀增厚等均可牵引肠壁发生肠套叠,但肠道淋巴瘤本身发生率低,临床少见,超声发现肠道淋巴瘤致肠套叠更是少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肠道淋巴瘤致继发性肠套叠,以使儿科医生认识和了解该疾病.

    作者:沈晨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大黄酸对油酸所致急性肺损伤大鼠治疗作用及其对肺部微血管屏障与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大黄酸对油酸所致急性肺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肺部微血管屏障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采用尾静脉油酸注射法对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大鼠进行造模处理,造模结束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给予25、50、100mg/kg的大黄酸,空白组及模型组则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大鼠均连续给药14 d.末次给药24 h后,利用Mi-cro-CT仪检查大鼠肺部的炎症情况.Micro-CT检测完成后,采用颈椎脱臼法将大鼠处死,取大鼠双侧肺,计算肺系数及湿/干质量比,并观察大鼠肺部病理组织学情况.同时,制备大鼠肺组织匀浆,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法检测其中髓过氧化物酶(MP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含量,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其中磷酸化血管内皮钙黏蛋白(phospho-VE-Cadherin)、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胞质紧密粘连蛋白-1(ZO-1)、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及连接附着分子1(JAM-1)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空白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大鼠肺指数及湿/干质量比均明显降低(P<0.05).Micro-CT检测结果显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大鼠肺部炎症严重程度均不及模型组.HE染色结果显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大鼠肺部组织水肿、炎性浸润及肺泡萎陷严重程度均不及模型组.与模型组比,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大鼠肺部MPO、TNF-α、IL-6及HMGB1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大鼠肺匀浆中phospho-VE-Cadherin均显著降低(P<0.05),而VE-Cadherin均显著增高(P<0.05),且ZO-1、Occludin及JAM-1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 大黄酸可有效改善油酸所致急性肺损伤大鼠肺部炎症及水肿,其主要机制可能为该化合物对肺部微血管屏障的改善作用.

    作者:曹芳;李海涛;王明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多巴胺受体在大鼠丙泊酚全身麻醉苏醒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 评价多巴胺受体在大鼠丙泊酚全身麻醉苏醒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多巴胺1型(D1)受体激动剂Chloro-APB组(Chloro-APB组)、D1受体拮抗剂SCH-23390组(SCH-23390组)、多巴胺2型(D2)受体激动剂Quinpirole组(Quinpirole组)及D2受体拮抗剂Eticlopride组(Eticlopride组)五组.以翻正反射消失(LORR)时间评价麻醉起效时间、翻正反射恢复(RORR)时间评价麻醉苏醒时间,以共济失调期评价运动功能恢复.各组大鼠均通过尾静脉注射丙泊酚(11 mg/kg),并记录大鼠LORR时间.五组大鼠在丙泊酚全身麻醉后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稀释的如下试剂共0.5 mL:C组注射生理盐水0.5 mL;ChloroAPB组注射D1受体激动剂Chloro-APB(3mg/kg);SCH-23390组注射D1受体拮抗剂SCH-23390(0.2 mg/kg);Quinpirole组注射D2受体激动剂Quinpirole(5 mg/kg);Eticlopride组注射D2受体拮抗剂Eticlopride(0.2 mg/kg),并记录大鼠RORR时间.待大鼠RORR后,记录共济失调期.结果 五组大鼠丙泊酚麻醉后LORR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Chloro-APB组丙泊酚麻醉后RORR明显缩短(P<0.05);SCH-23390组丙泊酚麻醉后RORR明显延长(P<0.05);Quinpirole组丙泊酚麻醉后R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ticlopride组丙泊酚麻醉后R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五组大鼠RORR后,共济失调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巴胺1型受体激活后可明显缩短大鼠从丙泊酚全身麻醉苏醒的时间.

    作者:钱坤;曲倩倩;刘程曦;梅可敏;刘兴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切开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近期疗效观察

    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常由高能量引起.由于局部解剖学特点,即剪切力大和血循较差,治疗效果不确定,常出现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或内固定失效,导致髋关节功能严重损害.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运用切开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18例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晓秋;赵滨;叶赟;陈洪强;田志勇;戴科晶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四种不同风险评估模型评估贵阳地区40岁以上人群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心血管风险评估模型对10年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评估的差异.方法 选取贵阳地区10 140名40岁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清学检测,应用四种心血管风险评估模型,即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Prediction for ASCVD risk in China,China-PAR)、2013美国心脏病学院/美国心脏协会(ACC/AHA)推荐的汇总队列公式模型(Pooled cohort equations,PCE)、欧洲危险评估模型(Systematic Coronary Risk Evaluation,SCORE)、美国Framingham危险评分(Framingham Risk Score,FRS)对受试者进行评估,比较不同模型计算出的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结果 (1)各模型计算出的男性平均风险分别为4.04%、14.15%、6.58%、10.73%,女性分别为1.52%、4.74%、1.57%、2.22%(男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四种不同模型计算出的40~74岁、40~54岁、55~74岁年龄组的平均风险男性均高于女性;(3)10年心血管疾病平均风险由高到低分别为PCE、FRS、SCORE、China-PAR.结论 四种风险评估模型计算出平均风险差别较大,其中PCE计算出的平均风险高,China-PAR低,China-PAR可能更适用于中国人群.

    作者:孙照阳;张巧;徐淑静;彭年春;胡颖;张淼;时立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及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为冠心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来我院就诊的100例冠心病患者,纳入冠心病组;及同期住院经冠脉造影证实的100例非冠心病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血清胆红素和尿酸、血脂水平,同时比较不同性别、不同病变程度患者体内胆红素及尿酸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尿酸(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男性冠心病患者UA、TBIL、DBIL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冠心病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病变患者血UA、TBIL、DBIL水平明显低于双支病变患者及单支病变患者(P<0.05),双支病变患者血UA、TBIL、DBIL水平明显低于单支病变患者(P<0.05).结论 血清胆红素的含量升高,尿酸水平的降低与冠心病病发间存在相关性,值得临床参考.

    作者:杨辉;邵名亮;方存明;胡龙;马小林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治疗COPD伴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58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普通吸痰管吸痰,观察组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血液指标及血气指标.结果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呼吸衰竭纠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d时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d时pH值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PCT、WBC水平,改善患者血气指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

    作者:吴宗辉;杨辉;唐玉珍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尿道下裂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尿道下裂是一种因前尿道发育不良而导致尿道开口达不到正常位置的阴茎畸形,常合并阴茎下弯、短小阴茎、腹侧包皮缺乏、隐睾、腹股沟疝等.典型的尿道下裂有三个特点:(1)异位尿道口出现在正常尿道口近侧至会阴部尿道的任何部位;(2)阴茎下弯;(3)包皮异常分布.根据Barcat分型法,即以阴茎下曲矫正后尿道口位置,尿道下裂分为前段型(包括阴茎头、冠状沟、阴茎体前1/3),中段型(阴茎中1/3)和后段型(包括阴茎体后1/3、阴茎阴囊、阴囊、会阴).患儿异常排尿姿势会对其造成严重心理负担,且对患儿成年后性功能影响较大.

    作者:刘依萌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加巴喷丁联合血府逐瘀汤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镇痛效果、睡眠质量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加巴喷丁胶囊联合血府逐瘀汤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镇痛效果、睡眠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8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常规应用加巴喷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视觉模拟评分(VAS)、睡眠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巴喷丁胶囊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显著疗效,能够缓解疼痛和改善睡眠质量和预后,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作者:张超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氨溴索联合雾化吸入对高龄肺癌患者围手术期肺功能的保护

    目的 观察高龄肺癌患者围手术期联合应用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氨溴索雾化吸入的效果.方法 选取78例接受肺叶切除的高龄肺癌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实验组41例,于围手术期给予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氨溴索联合雾化吸入,对照组37例,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前、术后1个月肺功能和血气分析以及肺部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发病情况.结果 实验组经过药物雾化吸入后,术前每分钟大通气量(MVV)、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动脉氧分压(PaO2)较入院时显著提高;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MVV、FEV1、FVC及PaO2较术前明显下降,但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1个月与术前肺功能指标的差值△MVV、△FEV1、△FV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肺癌患者围手术期使用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氨溴索联合雾化吸入有助于保护患者肺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俞峥;王新连;徐伟峰;顾家榕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多排螺旋CT肋骨无折叠显示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

    肋骨解剖形态特殊且不在同一个平面,多层螺旋CT不仅能够直观、清晰地显示肋骨各段骨折的立体形态,而且能多角度、精确地了解各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为走行有曲度的肋骨骨折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的检查手段[1].但是CT轴位诊断肋骨骨折计数不方便,很多时候需结合VRT,随着螺旋CT技术的不断发展,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不仅可清晰显示肋骨骨折部位,而且对骨折数量、全景图像可多角度、三维立体呈现,对早期诊断肋骨骨折发挥重要作用[2-3].

    作者:喻石光;伍瑶斌;蔡登华;施辉友;王玉权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病友互助护理模式对乳腺癌患者躯体功能症状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引入病友互助互利模式对其躯体功能症状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06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40例乳腺癌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干预;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2例乳腺癌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病友互助护理模式.在干预前及干预后2个月末,两组患者接受SCL-90调查问卷及由WHO颁发的抗癌药急性毒副反应分级标准测评.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人际关系、焦虑、敌对、惊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乳腺癌患者而言,引入病友互助护理模式,能减轻其躯体功能症状,且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做进一步推广.

    作者:辛惠月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人脑脊液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神经系统病理上主要表现为神经细胞的变性和坏死,过去认为神经细胞受损后不可再生和修复[J],然而近年来有关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级神经细胞再生理论的研究,给该类疾病的治疗带来希望.间充质干细胞(MSCs)及其诱导得到的神经干细胞的突出优点是其自行分化和自我分化的能力,一方面可以分化成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在神经受损部分可以对受损神经进行修复;另一方面则是诱导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脑衍化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胶质细胞衍化营养因子等,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2-3].

    作者:肖杰;何达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三维超声技术在临产孕妇产程进展中的动态监测

    分娩过程中及时发现和处理产程延长或停滞,可减少或避免产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所以有必要寻找相对客观、更简便的产程监测方法.我科应用三维超声测量300例孕妇胎儿的胎头下降距离(head drop distance,HPD)、产程进展角(angle of progression,AOP),并观察上述指标在产程进展中的变化情况,探讨以上检查参数与分娩方式的相关性,为临床评估分娩方式提供更客观、准确的参考指标.

    作者:李学会;谢智;苏建芬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高凝状态患者各类中心静脉导管完全血凝性堵塞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中心静脉导管发生完全性血凝堵塞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方法 针对我院21例高凝状态患者各类中心静脉导管完全性血凝堵塞的临床资料,分析导管堵塞的原因,并总结出相应防范对策.结果 21例各类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患者导管再通后,采取了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有效防止了导管再次发生完全性血凝堵塞,保证了导管的完好性,确保了患者的治疗顺利完成.结论 置管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在置管后的使用中及在治疗间歇期的导管维护中针对导管堵塞高危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给予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预防导管堵塞的发生,确保导管的正常使用.

    作者:张爱华;李晓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个体化护理对前列腺剜除术患者负性情绪及生命体征变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前列腺剜除术患者接受个体化护理干预对其负性情绪及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 纳入对象为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良性前列增生患者18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实施前后患者负性情绪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结果 护理实施后,观察组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心率、收缩压等生命体征相关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腺剜除术围术期为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利于缓解患者负性情绪,维持其生命体征的稳定,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黄月娥;赵格格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尼妥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回顾性分析尼妥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尼妥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的晚期大肠癌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尼妥珠单抗给药方案:尼妥珠单抗400 mg持续静脉滴注60 min,于化疗前1d使用,以后400 mg,每周1次维持,均完成治疗8次.21例患者行尼妥珠单抗+FOLFIRI方案治疗,19例患者行尼妥珠单抗+ mFOLFOX6方案治疗.40例患者中10例完成2~3周期化疗、30例完成4~6周期化疗.疗效评价采用RECIST标准,不良反应评价采用CTCAEC3.0标准.结果 4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22例;稳定12例;进展6例.客观有效率55%,疾病控制率8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2级血液学毒性发生率65%,3、4级血液学毒性发生率27.5%;非血液学毒性包括恶心、呕吐发生率77.5%、腹泻发生率15%、肝功能异常发生率60%、肾功能异常发生率10%、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2.5%、手足综合征发生率2.5%,均为1~2级反应,对症治疗好转.结论 尼妥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大肠癌提高了患者的有效率,改善了生活质量,且毒副反应可耐受.

    作者:陈望花;王文玲;张若荣;董洪敏;王刚;李小凯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Tregs与肿瘤干细胞免疫相关作用的研究进展

    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是肿瘤疾病治疗中的关键概念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由于CSCs具有高度的抵抗力和引发肿瘤的潜力,因此被认为是肿瘤复发的关键因素.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cells,Tregs)可以产生一系列的可溶性因子,与抑制性效应T细胞发挥作用并调节肿瘤微环境,进而发挥促肿瘤作用.然而,目前对Tregs和CSCs之间的相互作用了解较少.作为肿瘤促进细胞的Tregs如何调节CSCs的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就其相互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王帆;赵彤 刊期: 2018年第08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