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化疗与放化疗同步治疗支气管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朱绪臻

关键词:化疗, 放化疗同步治疗, 支气管肺癌, 糖尿病
摘要:目的 对比观察化疗与放化疗同步治疗支气管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放疗科收治的支气管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共65例,其中放化疗同步组42例、单纯化疗组23例.放疗方案为累及野三维适形直线加速器照射,2.0 Gy/次,1次/d,5 d/周.总DT(50~60)Gy/(5~6)周.化疗方案均为含铂(以顺铂为主)方案,有EP、MVP、NP、GP和TP等方案.比较两组有效率、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总有效率放化疗同步组为78.6%、化疗组为52.2%.放化疗同步组优于化疗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3年生存率放化疗同步组分别为71.4%、47.6%、33.3%,化疗组为52.3%、26.1%、8.7%,放化疗同步组优于化疗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表现为放化疗不良反应,均能耐受.结论 放化疗同步治疗晚支气管肺癌合并糖尿病可提高有效率和远期生存率.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与管理对孕妇围产儿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究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与管理对孕妇围产儿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该社区范围内的308例孕妇,进行妊娠期糖尿病GDM筛查,同时将GDM阳性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进行系统管理,乙组不进行任何管理措施,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和产儿情况.结果 308例孕妇共筛查出64例GDM阳性患者,检出率为20.8%;甲组32例孕妇中,2例羊水过多,4例高血压,3例胎膜早破,12例剖宫产;乙组32例孕妇中,8例羊水过多,11例高血压,10例胎膜早破,20例剖宫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周以下的孕妇中,甲组新生儿体重(2572.9±80.1)g和乙组新生儿体重(2594.3±85.2)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4~38周的孕妇中甲组新生儿体重(2992.5±106.2)g和乙组新生儿体重(3023.8±119.3)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8~40周的孕妇中甲组新生儿体重(3668.1±226.2)g和乙组新生儿体重(4042.4±307.5)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周以上的孕妇中甲组新生儿体重(3812.7±301.7)g和乙组新生儿体重(4479.4±405.8)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与管理对孕妇围产儿有积极影响,尤其对34周以上孕妇影响重大.实施孕期的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筛查工作,从而起到降低妊娠糖尿病发生,并对高危孕产妇予以有效的管理,从而降低不良妊娠结局,改善母婴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国海红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颈、股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及股动脉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对109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的颈动脉及股动脉进行检查,分析其内膜-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管腔狭窄情况.结果 ①109例患者中,颈动脉IMT增厚68例(62.4%),股动脉IMT增厚53例(48.6%),颈动脉IM T增厚的发生率高于股动脉(P<0.05);②35例(32.1%)患者颈动脉有斑块形成,而股动脉斑块形成的50例(45.9%),股动脉斑块的发生率高于颈动脉(P<0.05);③颈动脉与股动脉发生狭窄的患者分别是13例和11例,两者狭窄率进行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颈动脉和股动脉超声检查,可以正确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大动脉的损伤程度,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

    作者:尹海辉;冼晓菊;曹衡玉;孟莉娟;欧阳征仁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采用诺和锐特充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分析诺和锐特充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60例,依据患者来院先后顺序进行平均分组,予以诺和灵R治疗的患者设为参照组,予以诺和锐特充治疗的患者设为研究组,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同参照组比对明显较高,血糖改善情况明显较优,从并发症发生率来看,研究组比例有明显下降,组间数据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选择诺和锐特充治疗,效果理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曹萍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观察影响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U)进展和缓解的因素.方法 纳入尿蛋白定量30~300 mg/24 h,血清肌酐<110μ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年龄、体重指数、腰围、糖尿病病程等),临床指标(血糖、HbA1c、血脂、血压、尿酸、肾功能、24 h尿白蛋白定量等).分析尿微量白蛋白影响因素.结果 108例患者中失访18例,MAU进展组22例(24.44%),MAU稳定组40例(44.45%),MAU转阴/缓解组28例(31.11%).MAU转阴/缓解组患者基线尿白蛋白定量显著低于稳定组和进展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高于稳定组和进展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总胆固醇、ACEI/ARB使用是MAU转阴/缓解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临床表现MAU的DN患者基线临床指标能够预测MAU进展与缓解.

    作者:冯颖倩;韩雪梅;吕思清;南静;李婷;王梦君;贺娓利;张海雄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ICU妊高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ICU妊高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该院ICU收治的100例妊高症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情况、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分别为(4.37±0.67)、(6.46±1.03)mmol/L,对照组的为(5.86±0.80)mmol/L,餐后2 h血糖(7.24±1.16)mmol/L,两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窘迫症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婴并发症出现低体质量儿有1例,出现高胆红素血症有0例,低于对照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8、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高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自然分娩率和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王俊云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加味芪黄饮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观察

    目的 观察加味芪黄饮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61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芪黄饮,1剂/d.观察时间为12周,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的水平.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的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1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芪黄饮可能通过对早期糖肾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的降低,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对早期DN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娟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健康教育应用于老年糖尿病社区管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应用于老年糖尿病社区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于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间该社区80例糖尿病老年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此次收治于该院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40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教育,研究组患者给予家庭、社区、医院联合式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血脂、血糖等变化.结果 实施健康教育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升,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液生化指标均得到改善,对比健康教育前,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糖尿病老年患者,实施医院、家庭、社区联合式健康教育,有利于提升患者生存质量,良好控制血液生化指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爱荣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防治探讨

    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异常很常见,是导致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T2DM患者血脂异常中混合型多见,以生活方式干预为治疗的基础,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地降低LDL-C水平,能明显减少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后冠脉事件的发病率.

    作者:隋爱玲;赵建国;赵鹏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糖尿病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分析针对糖尿病合并神经痛患者实施加巴喷丁药物治疗和卡马西平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 择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神经痛患者48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遵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24例患者,参照组患者行卡马西平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行加巴喷丁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睡眠干扰评分,以及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和睡眠干扰评分与参照组患者大致相当,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和睡眠干扰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糖尿病合并神经痛患者实施加巴喷丁药物治疗,相较实施卡马西平药物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和睡眠干扰评分,减缓患者的疼痛症状剧烈程度,降低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优化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加以推广运用.

    作者:马丽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白虎加人参汤加减治疗消渴病肺胃热盛证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白虎加人参汤治疗消渴病肺胃热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30例糖尿病患者,中医辩证为肺胃热盛证,口服白虎加人参汤,至患者症状减轻.结果 白虎加人参汤能显著改善消渴病肺胃热盛证患者症状,较单纯使用西药更快缓解患者症状.结论 白虎加人参汤治疗糖尿病中医辩证为肺胃热盛证能显著改善症状,更好控制血糖.

    作者:刘德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脉搏波传导速度、动脉顺应性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PWV(脉搏波传导速度)、C1(大动脉顺应性指数)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10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180例为病例组,将病例组依据24 h尿蛋白及eGFR水平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3个亚组.选取同期于该院体检的健康成年人144名为对照组.测定所有患者血清白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24 h尿蛋白、平均动脉压、PWV、C1.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PWV升高,且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组高于临床糖尿病肾病组及早期糖尿病肾病组;病例组C1较对照组降低,且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组低于临床糖尿病肾病组及早期糖尿病肾病组.PWV与血清白蛋白、血肌酐、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尿蛋白、日间及夜间平均动脉压相关;C1与血清白蛋白、血肌酐、总胆固醇、尿蛋白、日间及夜间平均动脉压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着疾病发展,动脉硬化程度逐渐增加,多种危险因素影响动脉硬化的发生.

    作者:唐彬;胡玉栋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与单纯性冠心病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变化情况.方法 检测并记录124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糖尿病组)与96例单纯性冠心病患者(对照组)24 h动态心电图变化,分析ST-T变化以及HRV时域4项指标.结果 糖尿病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缺血性ST-T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心率增快,心率变异指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能引起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加重,心率加快,心率变异指标降低.

    作者:王微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合并高血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

    目的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振动感觉阈值能够有效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高血压常与糖尿病常在中老年群体中并发,但高血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否有影响,尚不完全明确.该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分析合并高血压对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 该研究采用大样本量,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HTN+T2D)和单独2型糖尿病患者(T2D)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随机血糖和尿肌酐清除率)和振动感觉阈值进行分析,评估合并高血压对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结果 HTN+T2D患者一般资料和左右下肢振动感觉阈值与T2D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合并高血压或不加重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

    作者:赵红侠;张玉凤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初诊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应用西格列汀和瑞格列奈治疗的效果对比

    目的 对比分析初诊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应用西格列汀和瑞格列奈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74例初诊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成西格列汀组与瑞格列奈组,各37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西格列汀组的总有效率为89.2%,瑞格列奈组的总有效率为86.5%,西格列汀组略高于瑞格列奈组,对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PG、2 hPG、HbA1c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西格列汀组的2 hPG水平明显高于瑞格列奈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FPG、HbA1c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格列汀组治疗后的BMI明显低于瑞格列奈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格列汀组低血糖发生率为5.4%,瑞格列奈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3.5%,西格列汀组明显低于瑞格列奈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诊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应用西格列汀和瑞格列奈治疗的效果相当,西格列汀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糖指标与体质指数,低血糖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海静;孙海燕;刘红丹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从痰瘀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病机目前并不十分明确,以代谢学说和血管学说为主.西药的治疗仅对特定环节起作用,具有局限性,疗效甚微,不能有效地阻止该病的发生和发展.且具有见效慢、疗程长、不良反应多、个体差异大等缺点.中医认为,该病是因消渴日久,患者体内痰瘀凝滞,阻塞脉络所致.中医对该病的治疗多以整体调节为主,强调辨证施治,在症状的控制和客观指标的改善等方面显示出明显优势,且具有疗效稳定、无明显不良反应的特点.该文以痰瘀立论,运用化痰逐瘀之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为临床提供新思路.

    作者:姜文龙;李敬林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心理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从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选130例,按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成两组:6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65例试验组患者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统计临床护理结果 .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9%、98.5%,对照组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0.0%、81.5%(P<0.05),有区别.结论 临床给予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作用突出,可消除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增强护理质量,值得借鉴.

    作者:王学兰;常文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终点事件急诊分布及其救治策略

    目的 研究观察老年糖尿病患者终点事件急诊分布的情况以及相关的救治策略.方法 从2014年4月—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病患中随机选取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患入院的年份进行分组.其中从2014年4月—2015年3月入院的病患为组1,从2015年4月—2016年4月入院的病患为组2.对两组病患的诊断资料和结果 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终点事件的种数以及所占百分比的情况,并对各项终点事件采取相关的治疗措施.结果经过回顾对比发现,两组病患中出现脑血管疾病所占的比率为23.5%,出现肾功能不全的比率为21.5%,出现心血管病的比率为20.3%,出现视网膜病变的比率为18.7%,出现糖尿病足的比率为16.0%.结论 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终点事件的急诊分布情况中,所占比率大的是脑血管疾病,其次是肾功能不全,接着是心血管病,剩下的是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足.在临床的治疗中要根据病患呈现的不同终点事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对症治疗.

    作者:许家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社区护理干预提高糖尿病患者遵医率和血糖控制的效果

    目的 评价新的社区护理干预模式对糖尿病患者管理的影响.方法 2015年2月—2016年2月,入选社区糖尿病患者1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奇数90例入选对照组,偶数94例入选干预组,分别采用常规社区疾病管理,对照组采用新的社区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后,组内对比干预HbAlc、FBG、2 hFBG低于干预前,组间对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用药、适量运动、低盐低脂饮食、定期血糖检测、定期血压检测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的社区护理干预模式可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改善患者依从性.

    作者:石爱萍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护理教育干预对社区糖尿病足预防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护理教育干预对社区糖尿病足预防的效果.方法 以2015年1月—2016年7月,医院社区门诊接待的糖尿病足高危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针对糖尿病足简单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系统性的护理健康教育干预,规范健康教育对象、方法 、内容,强调认知-行为宣教、原发病的管理、定期复查,随访6个月,评价干预成果.结果 6个月后,组内对比观察组腓总神经MCV、SCV分别为(48.3±2.2)、(45.9±2.0)m/s,尺神经MCV、SCV分别为(57.8±4.0)、(53.4±1.6)m/s,高于治疗前(42.1±3.7)、(42.8±2.8)、(50.2±4.5)、(45.5±2.3)m/s,组间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42.6±2.6)、(50.5±3.2)、(41.7±1.4)、(45.8±2.1)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足部检查落实率、鞋袜更换落实率、定期复查率分别为86%、90、68%高于对照组26%、22%、24%,观察组足部损伤发生率、糖尿病足发生率、足部溃疡发生率分别为2%、0%、0%低于对照组12%、16%、6%,观察组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与感觉缺失发生率8%、20%、22%低于对照组26%、5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教育干预提升社区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的糖尿病足管理水平,降低了糖尿病足发生率.

    作者:李柏云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为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式分析的方法,通过比较分析病例资料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特征比较分析,腹痛、腹胀和无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溃疡部位方面,糖尿病患者胃溃疡发病水平高于非糖尿病组,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水平低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溃疡大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疾病转归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只有贫血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更容易出现腹胀、腹痛.胃溃疡的患病水平增加,贫血情况增加,应该加强在这些方面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宋亚邛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