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云
目的 观察化瘀祛浊复方对糖尿病大鼠大血管病变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应用链尿佐菌素复制糖尿病大鼠大血管病的病理模型,大鼠的血糖值>11.2 mmol/L为造模成功列入观察对象,然后共分为6组,实验期间,每组予以不同的饲养.实验期间大鼠尾尖采血,实验8周后腹主动脉采血,待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a),且观察其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比较TNF-a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S组、治疗组比较TNF-a升高其次(P<0.05),阳性药组与预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化瘀祛浊中药复方影响炎症水平.结论 应用化瘀祛浊复方可以抑制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使糖尿病大血管病的炎性因子处于炎症状态,从而能够延缓糖尿病合并症的进展.
作者:王飞;李敬林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分析胰岛素泵治疗对妊娠糖尿病孕妇及胎儿的影响.方法 从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妊娠糖尿病患者中,选取68例患者纳入此研究领域中,按照入院顺序,单号作为对照组(n=34),双号作为观察组(n=34),对照组患者采用多次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将临床治疗效果纳入结果 中.结果观察组孕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羊水过少、妊高症、剖宫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胎儿呼吸窘迫、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治疗,有利于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孕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艳霞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综合健康管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健康体检的糖尿病患者60例.以随机的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的健康管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健康管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率以及生活质量的评分.结果 对照组对糖尿病深度认知率占40.00%,研究组深度认知率占66.67%,研究组的深度认知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理功能评分为(79.98±1.25)分,总体健康水平评分(50.01±7.41)分,社会功能评分(88.65±3.50)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的健康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度,同时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控制的满意度得到提高,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田占伟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对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患者的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联系以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了2013年10月—2014年10月该院接收的2型糖尿病病例80例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有无心脑血管疾病进行了分组,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作为合并组有45例,没有合并心脑血管患者作为未合并组,有35例.对两组患者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未合并组患者的饮食控制比合并组优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患者的饮食高糖高脂,素食较少,未合并组则正好相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有吸烟史,运动少,未合并组则无吸烟史,有运动习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保健品使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需要控制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运动,这样能够降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所以平时的饮食和锻炼非常重要,需要引起患者的重视.
作者:丛晓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比较分析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应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与胰岛素泵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在该院新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接受胰岛素泵治疗.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BG、2 hPG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8.33%,较对照组29.17%明显降低(P<0.05).结论 针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有利于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比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更具有优势.
作者:肖国鸣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主要对胰岛素增敏剂应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紊乱患者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为该院2012年8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56例,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为两组,其中28例作为观察组,另外28例作为对照组,以戊酸雌二醇片、妈富隆、枸椽氯米芬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而对观察组患者则施以除此之外的胰岛素增敏剂治疗,然后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从治疗有效率来看,对照组达到71.43%,而观察组则达到了9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各个时间段观察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胰岛素水平均要低得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紊乱患者来说,采取常规治疗联合胰岛素增敏剂的治疗方案能够收到显著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上可大力推广此种疗法.
作者:相丽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评价新的社区护理干预模式对糖尿病患者管理的影响.方法 2015年2月—2016年2月,入选社区糖尿病患者1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奇数90例入选对照组,偶数94例入选干预组,分别采用常规社区疾病管理,对照组采用新的社区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后,组内对比干预HbAlc、FBG、2 hFBG低于干预前,组间对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用药、适量运动、低盐低脂饮食、定期血糖检测、定期血压检测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的社区护理干预模式可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改善患者依从性.
作者:石爱萍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临床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入院治疗时间顺序为分组依据,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根据患者血糖水平及胰岛功能情况予以早晚餐前加用诺和灵30R予以强化治疗,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胰岛素促泌剂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及血糖恢复平稳所用时间分析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具显著临床疗效,可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梁标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针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在实施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分析应用小剂量舒芬太尼+罗哌卡因实施联合麻醉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4年9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实施剖宫产手术患者150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妊娠期糖尿病采用抽签分组法;分别设为A1组(重比重)、A2组(等比重)以及A3组(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对比3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围术期血糖水平以及MAP变化.结果 A1组以及A2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同T0时血糖浓度进行比较,T1时、T2时以及T4时的血糖浓度显著升高,T3时显著下降(P<0.05);A3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同T0时比较,T2时显著升高,T3时显著降低,同A1组以及A2组进行比较,T1时以及T4时显著降低(P<0.05);3组患者麻醉后2 min,所有患者的MAP(平均动脉压)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其中A1组患者下降程度为显著(P<0.05);A3组麻醉后1 min以及20 min,血压波动不明显(P>0.05).结论 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实施剖宫产手术中选择小剂量舒芬太尼+罗哌卡因联合麻醉的方法,对患者的血糖水平的稳定有一定的优势,并患者的血压波动小,终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
作者:许秀艺;贾俊香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7月—2016年8月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4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予以严格的体育锻炼、饮食控制和健康教育,对照组只采用重组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两组均治疗8周后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低血糖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低血糖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低血糖的发生率(52.38%)比较,实验组低血糖发生率(14.28%)明显更低;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80%)比较,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52%)明显更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临床疗效更显著、安全性更高、不良反应更少,值得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作者:邱荣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比较优泌乐50与诺和锐30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 以2015年4月—2016年4月该科收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选病例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患者.两组均以胰岛素泵强化治疗7 d,实验组用药优泌乐50,对照组用药诺和锐30,治疗期间72 h动态血糖检测,观察两组血糖达标时的血糖波动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2 hPG(8.4±1.2)mmol/L,对照组治疗后2 hPG(9.5±1.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MPPGE(2.0±1.0)mmol/L,对照组MPPGE(2.6±1.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午餐前低血糖发生2次/例,对照组午餐前低血糖发生7次/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优泌乐50治疗2型糖尿病不仅对餐后血糖控制良好,而且能显著减少午餐前低血糖发生率,降低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等相关血糖波动指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马莉英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体内的血清炎性因子的具体变化波动.方法 将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诊断为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在治疗的基础上都进行常规的低糖饮食控制和基本的运动辅助治疗,观察组使用二甲双胍和磷酸西格列汀片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盐酸二甲双胍片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治疗之后3个月空腹血糖和2h血糖以及糖化的血红蛋白的含量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3个月之后空腹血糖、2 h之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则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都没有出现血糖过低及肝、肾功能损坏的变化.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优异,能显著保持患者的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闽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研讨丹红注射液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临床影响.方法 将2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左心衰)住院患者患者作为对照组,用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联合抗血小板药、β受体阻滞剂、降脂药等口服药物治疗.将4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左心衰)住院患者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对照治疗的基础上用丹红注射液静滴治疗,治疗周期20 d,治疗前及治疗后做超声检测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LV(左心室前后径)数值,做心电图观察心肌缺血的改善程度.结果 实验组及对照组所有患者LVEF均<40.0%,属收缩型心衰;LV值男性均>55 mm,女性均>50 mm.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能明显缓解左心室心力衰竭症状,反应左心功能的LVEF有明显改善,反应左心形态的LV有一定修复作用.
作者:焦传军;杨海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PWV(脉搏波传导速度)、C1(大动脉顺应性指数)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10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180例为病例组,将病例组依据24 h尿蛋白及eGFR水平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3个亚组.选取同期于该院体检的健康成年人144名为对照组.测定所有患者血清白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24 h尿蛋白、平均动脉压、PWV、C1.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PWV升高,且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组高于临床糖尿病肾病组及早期糖尿病肾病组;病例组C1较对照组降低,且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组低于临床糖尿病肾病组及早期糖尿病肾病组.PWV与血清白蛋白、血肌酐、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尿蛋白、日间及夜间平均动脉压相关;C1与血清白蛋白、血肌酐、总胆固醇、尿蛋白、日间及夜间平均动脉压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着疾病发展,动脉硬化程度逐渐增加,多种危险因素影响动脉硬化的发生.
作者:唐彬;胡玉栋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比较分析针对糖尿病合并神经痛患者实施加巴喷丁药物治疗和卡马西平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 择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神经痛患者48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遵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24例患者,参照组患者行卡马西平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行加巴喷丁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睡眠干扰评分,以及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和睡眠干扰评分与参照组患者大致相当,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和睡眠干扰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糖尿病合并神经痛患者实施加巴喷丁药物治疗,相较实施卡马西平药物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和睡眠干扰评分,减缓患者的疼痛症状剧烈程度,降低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优化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加以推广运用.
作者:马丽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以分析其对糖尿病肾病发生及发展的影响.方法 该院内分泌科2015年1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96例,其中糖尿病无肾病组65例、糖尿病肾病组131例;另选取健康人员4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不同人群血清Hcy、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血清Hcy水平及mAlb水平均高于糖尿病无肾病组,糖尿病无肾病组血清Hcy水平及mAlb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Hcy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脏损害程度相关,可为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作者:柏琳;张云霞;国春玲;杨庆春;张金铃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该文就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滴注治疗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 该研究的纳入时间选择该院自2014年4月—2016年5月,且共选择患儿10例,所有患儿均被证实为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入院后均接受抢救,与此同时配合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滴注治疗,后对该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探究,并总结治疗体会.结果 1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经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滴注治疗后,病情均有明显改善,且所有患儿全部出院.结论 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应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滴注治疗,疗效确切,可进一步在临床上实践.
作者:赵万芬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骨折手术前后的护理观察展开讨论,为日后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选时间为2012年3月—2015年3月,患者总计8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骨折手术,有效开展术前护理、术后护理,能够将患者骨折手术疗效提升,加强护患关系和谐,减少各类不良因素作用.建议在今后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江花琼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对比观察化疗与放化疗同步治疗支气管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放疗科收治的支气管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共65例,其中放化疗同步组42例、单纯化疗组23例.放疗方案为累及野三维适形直线加速器照射,2.0 Gy/次,1次/d,5 d/周.总DT(50~60)Gy/(5~6)周.化疗方案均为含铂(以顺铂为主)方案,有EP、MVP、NP、GP和TP等方案.比较两组有效率、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总有效率放化疗同步组为78.6%、化疗组为52.2%.放化疗同步组优于化疗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3年生存率放化疗同步组分别为71.4%、47.6%、33.3%,化疗组为52.3%、26.1%、8.7%,放化疗同步组优于化疗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表现为放化疗不良反应,均能耐受.结论 放化疗同步治疗晚支气管肺癌合并糖尿病可提高有效率和远期生存率.
作者:朱绪臻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护理教育干预对社区糖尿病足预防的效果.方法 以2015年1月—2016年7月,医院社区门诊接待的糖尿病足高危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针对糖尿病足简单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系统性的护理健康教育干预,规范健康教育对象、方法 、内容,强调认知-行为宣教、原发病的管理、定期复查,随访6个月,评价干预成果.结果 6个月后,组内对比观察组腓总神经MCV、SCV分别为(48.3±2.2)、(45.9±2.0)m/s,尺神经MCV、SCV分别为(57.8±4.0)、(53.4±1.6)m/s,高于治疗前(42.1±3.7)、(42.8±2.8)、(50.2±4.5)、(45.5±2.3)m/s,组间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42.6±2.6)、(50.5±3.2)、(41.7±1.4)、(45.8±2.1)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足部检查落实率、鞋袜更换落实率、定期复查率分别为86%、90、68%高于对照组26%、22%、24%,观察组足部损伤发生率、糖尿病足发生率、足部溃疡发生率分别为2%、0%、0%低于对照组12%、16%、6%,观察组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与感觉缺失发生率8%、20%、22%低于对照组26%、5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教育干预提升社区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的糖尿病足管理水平,降低了糖尿病足发生率.
作者:李柏云 刊期: 2016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