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波胜;娄季宇;白宏英
目的 分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 选择北京社区居民1680例,MS根据修订的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指南3定义.MS患者655例,无MS患者1025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S发病危险,应用ROC曲线评价hs CRP诊断MS的价值.结果 校正性别、年龄后,MS患者hs-CRP明显高于非MS患者(P<0.01).随着MS成分由0增加至4~5个,hs CRP逐渐升高为1.89、2.01、2.23、2.49和2.56 mg/L(线性趋势P=0.002).MS 5个组分表现为腹型肥胖、高TG血症和低HDL-C者,hs-CRP相对较高.校正年龄、性别、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LDLC、血尿酸、吸烟、饮酒、运动等因素后,与hs-CRP Ⅰ比较,hs-CRPⅡ、Ⅲ、Ⅳ的MS发生风险分别为(OR=1.378,95%CI:1.012~1.876,P<0.05;OR=1.875,95%CI:1.382~2.545,P<0.01;OR=2.318,95%CI:1.594~2.904,P<0.01).应用ROC诊断MS的hs-CRP佳截断点为2.15 mg/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2.9%和51.3%.ROC曲线下面积为0.585(95%CI:0.557~0.613).结论 高hs-CRP可能是MS发生的相关因素,hs-CRP对MS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冯胜强;叶平;骆雷鸣;肖文凯;许如意;吴红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方法 入选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359例,NAFLD组1 72例,非NAFLD组187例,住院期间经腹部超声检查和采集病史,观察2组患病率、肝脏酶学异常比例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 NAFLD组糖尿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明显高于非NAF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NAFLD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x2=16.182,P<0.01).NAFLD组患者斑块检出率、斑块数目明显高于非NAF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7% vs 78.3%,(2.27±1.20)个vs (1.81±1.32)个,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和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或左主干病变)与NAFLD的发生相关.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NAFLD的患病率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而增加.
作者:李庆祥;李艳芳;王春梅;高玉龙;朱小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1 概述右心衰竭是指由于心血管系统结构或功能的异常而导致右心室充盈或射血功能受损所引起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1].右心功能不全可不伴有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当患者存在进行性右心衰竭的病变时,这种无症状的心功能不全可认为是右心衰竭的早期阶段.临床上关于右心衰竭的诊断要求至少满足以下2个条件:右心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右心结构或功能异常的客观证据或增加的心腔内压力[2].
作者:富路;修俭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所有脑血管疾病的2/3.缺血性脑卒中目前仍缺乏确切的治疗手段,由于其严格的时间窗限制,仅有不到5%的患者可以实施超早期溶栓治疗,因此,寻求新的脑保护措施是必要的.亚低温治疗是目前较为可靠、安全的一种脑保护措施,被广泛用于脑外伤、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体外循环、脊髓损伤、脑卒中等疾病的治疗中.
作者:肖婷婷;余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72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的病史资料,应用剂末现象-9项问卷、修订版不自主运动评定量表筛选剂末现象和异动症,进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3部分(UPDRSⅢ)、Hoehn Yahr量表评估.结果 72例帕金森病患者中,运动症状波动发生率为26.4%,异动症发生率为12.5%,两者在接受左旋多巴治疗>5年的患者中发生率分别为43.3%、27.8%.与不伴运动并发症比较,伴发运动并发症病程、左旋多巴疗程、Hoehn-Yahr分级明显升高(P<0.05).发病年龄、左旋多巴疗程及左旋多巴每日剂量为运动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运动并发症是帕金森病的常见表现,发病年龄越早,左旋多巴每日剂量越大、疗程越长,越容易出现运动并发症.
作者:王琼;韩丁;陈彤;孙虹;王振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诱导经缺氧培养的大鼠胚胎大脑神经干细胞分化作用.方法 将体外培养至第2代的神经干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正常培养)、缺氧组(缺氧培养)和BDNF组(缺氧培养同时加入BDNF),分别培养36 h后,改变培养条件令细胞分化24、48、72 h,RT-PCR测定各组bcl 2、bax、nse、nne、gfap的mRNA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培养48h后的各基因表达.结果 与缺氧组比较,BDNF组凋亡基因48 h bcl-2表达明显增高,48、72 h bax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基因在细胞分化24 h nse、nne表达明显升高,gfap表达明显降低,48 h nse表达明显升高,gfap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缺氧可引起神经干细胞向神经胶质细胞分化的增殖,BDNF具有诱导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功能.
作者:吴剑涓;苏心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尼麦角林对脑卒中患者血清P物质及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46例,随机分为尼麦角林组23例(15 mg/d)和对照组23例,通过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基线及治疗4周后的吞咽功能,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P物质水平.结果 尼麦角林组治疗4周后吞咽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5.13±1.71)分vs (6.70±1.55)分,P<0.01],血清P物质水平显著升高[(101.6±53.2)ng/L vs(179.3±49.2)ng/L,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和血清P物质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吞咽功能改善与血清P物质升高呈正相关(R2-0.746,P<0.01).结论 尼麦角林可能通过上调血清中的P物质而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
作者:周凡;姚长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根据是否合并冠心病分为2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组(A组)82例和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组(B组)68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的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组和B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均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3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均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高风险因素.
作者:张丽中;周燕;王瑞雪;丁一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桥梗死进展发生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采用头颅MR1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对151例急性脑桥梗死患者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分类,将其分为2组,进展组42例,非进展组109例.比较2组患者的影像学分型及梗死部位的不同.结果 151例急性脑桥梗死患者中发生进展者占27.8%,非进展者占72.2%;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在一般情况、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药物治疗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基底动脉分支病变的发生率(73.8%)明显高于非进展组(34.9%,P=0.000),同时发现,进展组下部脑桥梗死的发生率(42.9%)明显高于非进展组(24.8%,P-0.029).结论 基底动脉分支病变和下部脑桥梗死可能是急性脑桥梗死进展发生的重要预测指标,对可疑的急性脑桥梗死患者,及时行头颅MRI(包括弥散加权成像)及MRA检查,明确其影像学分型及梗死部位,对预防急性脑桥梗死进展的发生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如月;易兴阳;邵敏洁;张侠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急诊直接PCI术后使用辛伐他汀对早期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选择AMI接受急诊直接PCI患者245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治疗组)123例和对照组1 22例.比较2组术后即刻TIMI分级、计算校正TIMI计帧数(cTFC)和心肌Blush分级.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分别于发病早期(<24 h)、1、2、3周末连续测量、计算左心室形态、构型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 与基线比较,对照组1周末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短轴前半径(Ra)/内径(D)明显升高,2周末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LVESD、Ra/D、左心室前部心内膜弧长(ASL)、后部心内膜弧长(PSL)明显升高,3周末LVEDD、LVESD、Ra/D、ASL、PSL、LVEF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2周末LVEDD、LVESD、PSL、LVEF明显升高,3周末LVEDD、LVESD、ASL、PSL、LVEF明显升高(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2周末、3周末LVEDD、LVESD、Ra/D、ASL、PSL明显降低,LVEF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急诊直接PCI术后,使用辛伐他汀对早期左心室重构有抑制作用.
作者:谢晓春;邹建宏;张丽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rs2297518、rs8081248位点多态性与脑动脉粥样硬化(CAA)及颅内动脉粥样硬化(ICA)的关系.方法 收集患者324例,根据脑血管狭窄部位与程度将其分为CAA组243例和对照组81例,CCA组又分ICA患者137例为ICA亚组.分析各组患者脑卒中传统危险因素,并比较rs2297518、rs8081248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各组的分布.结果 CAA组及ICA亚组的脑卒中传统危险因素明显高于对照组.CAA组中rs2297518位点的基因型GG及等位基因G频率分布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CA亚组中rs2297518位点的等位基因G频率分布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NOS基因rs2297518位点的多态性与CAA及ICA有关,基因型GG可能是CAA的易感因素,等位基因G可能是CAA及ICA的易感因素;iNOS基因rs8081248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与CAA或ICA无关.
作者:万鑫;代成波;曹裕民;张雄;张玉虎;王硕;马桂贤;王丽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年龄≥75岁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选择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112例,根据年龄分为≥75岁组33例,<75岁组79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支架置入成功率、围术期并发症及随访期间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率、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和临床终点事件.结果 ≥75组和<75岁组支架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7.1%和97.5%,2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2%和11.4%.术后随访期间,2组支架置入后动脉再狭窄率分别为12.1%和11.4%,≥75岁组生存率明显低于<75岁组(x2=2.013,P=0.029).结论 年龄≥75岁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生存率低于<75岁患者,但在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动脉再狭窄率及mRS评分无差异,支架置入治疗≥75岁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
作者:陈渊;陈志;钟维章;李燕华;李晓峰;肖继东;李吕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庚醇预处理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5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纽、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组)、庚醇预处理组(HP组)、庚醇预处理加5-羟葵酸(5-HD)预处理组(HP+-5-HD组),每组10只.所有新西兰大白兔再灌注4h后处死.分别于术前、缺血时、再灌注2、4h检测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和心肌肌钙蛋白活性;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检测Cx43.结果 与IR组比较,IP组及HP组心肌坏死区/左心室范围明显降低(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HP+5-HD组Gx43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HP+5-HD组比较,IP组、HP组Cx43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IR组比较,IP组、HP组、HP+5-HD组Cx43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庚醇预处理可以通过衰减由心肌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细胞膜Cx43表达下降,对损伤心肌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何燕;张正楠;钟国强;吴龙飞;涂荣会;文伟明;陈卓宏;李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冠心病患者经择期PCI和单纯优化药物治疗住院期间及治疗后近期心血管事件比较,探讨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选择.方法 随机选择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68例,根据是否行介入治疗分为:介入组134例(发病后3~7 d接受择期PCI)和药物组134例(未行PCI术,单纯优化药物治疗),分别比较住院10d、出院30、90d后2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及左心室功能.结果 出院30、90 d随访2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再发心绞痛及左心室功能较药物组明显改善(P<0.05),介入组住院期间发生出血事件明显高于药物组(P<0.05).结论 对于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行择期PCI有利于左心室功能的改善和抑制左心室重构,择期PCI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是可行的.
作者:王海鱼;陈爱华;贺献芝;方胜先;宋旭东;钟庆华;郭盛;彭文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20-羟基蜕皮甾酮(20E)对糖尿病心肌病的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5只,后3组大鼠用60 mg/kg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糖尿病模型,之后分别灌服蒸馏水、5 mg/kg盐酸二甲双胍和10 mg/kg 20E溶液,药物干预6周后,观察心脏形态学改变,测定空腹血糖、心脏糖基化终末产物(AGE)、糖化血红蛋白(HbAlc)、HDL-C和LDL-C含量,实时荧光定量分析线粒体酶complex Ⅰ、Ⅱ、Ⅲ和Ⅳ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心肌损伤程度减轻,空腹血糖、AGE、HbAlc和LDL-C分别降低了62.4% (P<0.01)、38.8% (P<0.05)、51.2% (P<0.01)和47.9% (P<0.01),complexⅠ、Ⅲ和Ⅳ表达水平分别增加了2.51倍(P<0.01)、2.81倍(P<0.01)和2.08倍(P<0.01).结论 20E对糖尿病心肌病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夏西超;张庆远;梁桂娜;路少博;杨园园;田阳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与病因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6例,分为单发梗死组130例和多发梗死组76例.行头颅DWI检查后,根据其影像学表现、临床资料、实验室常规检查结果行TOAST分型,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WI表现与TOAST分型存在相关性(P-0.000),其中皮质-皮质下梗死(60.9%)、前循环单侧多发梗死(54.3%)和后循环多发梗死(75.0%)主要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有关(P=0.021,P-0.034,P=0.011);小的穿通支梗死(94.0%)主要与小动脉闭塞型有关(P-0.000).此外,还有部分皮质-皮质下梗死(26.1%)、前循环双侧多发梗死(26.7%)和前后循环多发梗死(28.6%)与心源性栓塞型有关(P=0.008,P=0.030,P=0.024),部分小的穿通支梗死(6.0%)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有关(P=0.000),部分前循环单侧多发梗死(17.1%)与小动脉闭塞型有关(P=0.007).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行DWI检查可以预测病因,为制订相关的诊治策略提供有用信息.
作者:王宝军;刘国荣;李月春;贺勤;庞江霞;郝喜娃;项文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水平对于预测心功能正常的高龄男性住院患者发生心房颤动(房颤)危险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住院的高龄男性患者197例,根据有无房颤分为无房颤组166例和房颤组31例.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测量并计算LVE F;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NT proBNP水平.结果 房颤组较无房颤组NT-proBNP明显升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T-proBNP与心脏超声参数左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右心房内径和LVEF密切相关(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NT-proBNP预测患者房颤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4,根据Youden指数,诊断佳界值为:血清NT proBNP=652.9 ng/L,特异性为71.5%,敏感性为74.1%.结论 高龄男性房颤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升高;血清NT-proBNP水平>652.9 ng/L时,在预测房颤发生危险中的价值较低,<652.9 ng/L时,对于预测房颤发生危险具有较高价值.
作者:霍霞;李娜;李世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半剂量替罗非班对老年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接受急诊PCI患者术中慢血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因STEMI住院行急诊PCI术,并于术中出现慢血流患者共217例,根据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剂量分为半剂量组(5 μg/kg)126例和常规剂量组(10 μg/kg)91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特点,分析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半剂量组轻度出血比例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1.6% vs 7.7%,P<0.05).而2组患者LVEF、ST段回落、中度出血及院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老年STEMI患者的临床特点,急诊PCI过程中出现慢血流时选择冠状动脉内应用半剂量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作者:高玉龙;王春梅;朱小玲;艾辉;李艳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4岁,主因意识不清2.5h入院.患者入院前2.5h被家人发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四肢不能活动,尿便失禁.既往患高血压20年,平素口服卡托普利降压治疗,糖尿病10年,急诊体检:血压145/97 mm Hg(1 mm Hg=0.133 kPa),浅昏迷,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0级,双侧病理征阳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22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7分.头颅CT未见异常,血小板及凝血时间正常,血糖5.8 mmol/L,评估患者符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指征后,立即启动溶栓绿色通道.
作者:李明;孙大勇;韩杰;孙晓培;雷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利用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序列,构建神经生长因子(NG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165双基因共表达载体pIRES-NGF-VEGF 165.方法 用分子克隆技术,分别从人血细胞和胎心组织中获得NGF和VEGF 165基因,通过酶切将两者插入质粒pIRES中,构建重组载体pIRES NGF-VEGF 165,并鉴定.结果 测序证实,成功获得NGF基因(726 bp)和VEGF 165基因(576 bp),NheⅠ/Xho Ⅰ和BamH Ⅰ/Not Ⅰ双酶切显示,重组载体pIRES-NGF VEGF 165含有NGF和VEGF 165基因片段,证实构建成功.结论 成功构建重组pIRES-NGF-VEGF 165质粒,为进一步研究NGF及VEGF 165双基因治疗脑梗死奠定重要基础.
作者:范波胜;娄季宇;白宏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