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浆组织因子变化的意义

拱忠影;臧大维;宋杨;卢轶

关键词: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颈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 凝血致活酶,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血栓形成, 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病变与血浆组织因子(TF)水平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TIA患者58例,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将不稳定性斑块的22例为A组,稳定性斑块的19例为B组,无斑块的17例为C组,用ELISA法测定3组患者血浆TF水平.53例完成3年随访,根据TF水平分为高水平组22例,低水平组31例,比较2组患者3年时脑卒中风险.结果 A组血浆TF水平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P<0.01),B组血浆TF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血浆TF水平与管腔狭窄率呈正相关(r=0.356,P<0.05);高水平组脑梗死发生率和反复TIA发作比例明显高于低水平组(P<0.05,P<0.01).结论 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血浆TF水平增高可预测脑梗死的发生,其可作为TIA患者预后评价指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儿茶酚抑素水平及作用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儿茶酚抑素(CST)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6例(高血压组),健康体检者31例(对照组).高血压组又分为左心室肥厚27例和非左心室肥厚10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CST水平,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患者血浆CST及NE水平明显升高,血浆CST/NE比值明显降低(P<0.01).高血压组左心室肥厚患者血浆NE水平较非左心室肥厚患者明显升高(P<0.01);CST/NE比值明显降低(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CST水平明显升高,但CST/NE在高血压及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中均明显降低,CST可能参与了高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的发生.

    作者:叶小巾;孟磊;丁文惠;杨颖;邸北冰;刘琳;霍勇;王淑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血管性痴呆(VaD)是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是慢性的进行性疾病.尽管VaD的发病率低于阿尔茨海默病,但临床上,VaD可能较阿尔茨海默病更有预防和治疗价值.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VaD的发病率、危险因素、病因机制、诊断及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1].本研究旨在分析Va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水平的变化,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作者:张萍;张帆;顾仁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脂的影响

    不稳定性心绞痛极易演变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被临床广泛关注.我们应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292例,效果满意.1资料与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0月在本院住院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92例,男152例,女140例,年龄60~91岁,平均(70±12)岁.

    作者:胡量子;肖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解偶联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经常发生在大中动脉,其斑块由脂质、白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多种成分组成,病变发展到晚期,坏死中心会出现胆固醇结品及钙沉积.而具临床意义的是斑块有可能突然破裂,会导致血栓形成而阻塞血管,主要表现为心肌梗死和脑卒中,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作者:许文伟;付俊武;阚文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变化对微量白蛋白尿(MAU)的影响,探讨PWV与MAU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265例,采用动脉硬化PWV检测仪检测颈-股动脉PWV(C-FPWV)及颈一桡动脉PWV(C-RPWV),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24 h MAU含量.根据MAU检测结果,分为MAU阴性组(阴性组)116例和MAU阳性组(阳性组)149例,比较2组患者C-FPWV、C-RPWV及各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分析PWV与MAU的相关性.结果 与阴性组比较,阳性组患者C-FPWV及C-RPWV明显增高(P<0.01);总体靶器官损害、左心室肥厚、心肌梗死、外周血管疾病以及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P<0.01);在控制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以及心率的情况下,MAU阳性的危险性及人数明显增加;C-FPWV、C-RPWV与24 h尿白蛋白排泄量呈显著正相关(r=0.875,P=0.001;r=0.763,P=0.01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收缩压、脉压的基础上,C-FPWV、C-RPWV与24 h尿白蛋白排泄量独立相关(P=0.015,P=0.023).结论 PWV增高可明显增加MAU的危险性,C-FPWV、C-RPWV是MAU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黄榕;邓烈华;周亚丽;许顶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血压正常高值者亚临床靶器官损害与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压正常高值者亚临床靶器官损害与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1947例血压正常高值者按合并危险因素的数量分为0个危险因素组(482例)、1个危险因素组(499例)、2个危险因素组(493例)、≥3个危险因素组(473例).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危险因素调查,并进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以及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MAU)检测.结果 随着合并危险因素的增加,4组受试者的腰臀比、TC、TG、LDL-C、空腹血糖、吸烟史及家族史明显增高,HDL-C明显降低;IMT、LVMI、MAU明显增高(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左心室肥厚、MAU异常率逐渐增加(P<0.01).以0个危险因素组为基数,随着合并危险因素的增加,发生亚临床靶器官损害的风险比明显增加.结论 随着合并危险因素数量的增加,血压正常高值者亚临床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危险因素之间具有联合协同作用.

    作者:刘振东;路方红;董元丽;赵颖馨;王舒健;孙尚文;潘慧;李俊;胡小亮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老年人小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行侧脑室外引流术与开颅手术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老年人小脑出血破入脑室行侧脑室外引流术与开颅手术的疗效比较.方法 选择小脑出血破入脑室行侧脑室外引流术的患者38例(引流组),随机抽取同期小脑出血破入脑室行开颅手术的患者46例(对照组),在死亡率及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分级等方面分析此种治疗方法 的效果.结果 引流组患者随诊6个月,恢复良好28例(73.7%),死亡6例(15.8%),对照组患者随诊6个月,恢复良好32例(69.6%),死亡6例(1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侧脑室外引流术是老年人小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甚至在多数情况下可以替代开颅手术.

    作者:章剑剑;翁睿光;陈汉平;刘军;叶晖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克雅病早期误诊临床分析

    目的 提高散发性克雅病临床诊断水平,降低其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克雅病患者临床表现及早期误诊情况.结果 11例克雅病患者早期误诊为阿尔茨海默病4例,病毒性脑炎3例,脑梗死2例,路易体痴呆2例,脑脊液14-3-3蛋白阳性6例.结论 克雅病的早期临床表现极不典型,较易误诊;多次复查脑电图、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脑脊液14-3-3蛋白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

    作者:吴杰贤;梁颖茵;姚晓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强化高血压靶器官损伤及预后危险因素的早期评估干预

    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达2亿,2009年中国高血压控制率仅为31.1 %,有并发症的患者达标率更低.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血管病发生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心脑血管病死亡是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因此,控制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病、降低居民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范利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对重症脑卒中死亡风险评估的价值

    目的 探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对神经内科监护室脑卒中患者死亡风险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择北京安贞医院神经科监护室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43例.入院24 h内采集患者各项生理指标计算其APACHEⅡ,比较生存患者和死亡患者的APACHEⅡ量表评分,以及由APACHE Ⅱ预测患者病死率的价值.结果 死亡患者与生存患者APACHEⅡ比较,死亡患者为(22.3±5.9)分,生存患者为(9.5±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APACHE Ⅱ计算的预期病死率与实际病死率比较,预测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APACHEⅡ对神经科监护室患者的病情及预后评估具有可行性.

    作者:姜霁纹;张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年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伴急性肾功能衰竭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预测价值

    目的 分析年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后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E)的影响,探讨年龄和ARF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MODSE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年龄≥60岁的高血压患者19 996例临床资料,以10岁为界分为60~69岁10 644例、70~79岁7427例、80~89岁1750例和≥90岁175例4个年龄段,再以69岁、79岁和89岁为分界点,分别分析4个年龄段及3个年龄分界点上下患者中,因ARF并发MODSE的发生率.结果 所有ARF患者MODSE发生率较非ARF患者MODSE发生率明显升高(66.7%vs 1.3%,P=0.00).与60~69岁比较,≥90岁患者发生ARF的比例明显升高(2.8%vs 20.0%,P<0.05);4个年龄段伴ARF发生MODSE分别为51.4%、71.3%、84.9%、94.3%(P=0.00).年龄与ARF和MODSE均呈正相关(r=1.00,P=0.000);排除年龄因素的影响后,偏相关分析表明,ARF与MODSE无相关性(r=-0.914,P=0.266).结论 年龄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ARF及并发ARF后出现MODSE的重要影响因素.年龄对ARF诱发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MODSE具有一定的早期预测价值.

    作者:崔华;胡亦新;范利;叶平;胡国梁;戴伟;冷文修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腺相关病毒介导心肌肌浆网三磷酸腺苷酶基因治疗心力衰竭犬的安全性分析

    目的 研究心肌注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1介导心肌肌浆网Ca2+-ATP酶(SERCA2a)基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犬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成年比格犬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ERCA2a基因转导组(转导组),每组4只.分别采用PCR、RT-PCR和Weslern blot法从DNA、RNA和蛋白水平检测rAAV2/1-SERCA2a转导后在犬体内的分布;采用双夹心ELISA法检测转导组犬的血清.结果 除注射rAAV2/1的心肌区域外,未注射rAAV2/1 的心肌区域、主要脏器、骨骼肌和性腺中均未检测到rAAV2/1 SERCA2a.对照组与转导组犬心肌、腰大肌、咀嚼肌和睾丸表现出相同的SERCA2a蛋白表达谱,未在其他组织中检测到.转导组犬血清内未检测到抗rAAV2/1 抗体.结论 rAAV2/1 介导的基因转导是相对安全的,未整合到心脏以外的其他组织,也未在犬体内引发体液免疫.

    作者:付治卿;李小鹰;鲁晓春;杨广;米亚非;周声安;叶卫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大脑中动脉血管肌源性紧张度的时程变化

    目的 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大脑中动脉血管肌源性紧张度的时程变化.方法 选择SHR 32只,随机分为8、12、16、20周龄组,每组8只;另选Wistar大鼠32只按照SHR分组原则分为8、12、16、20周龄对照组,每组8只.测量不同管腔压力下主动态血管内径和被动态血管内径.观察各周龄组大鼠血管肌源性紧张度变化与血压的关系.结果 与不同用龄对照组比较,不同用龄SHR组尾动脉压、血管肌源性紧张度明显升高.8、12、16周龄SHR组血管肌源性紧张度随大鼠周龄增加而缓慢单调增加,20周龄SHR组较16周龄SHR组明显下降;不同周龄SHR组尾动脉压随大鼠周龄增加而缓慢单调增加,与16周龄SHR组比较,20周龄SHR组尾动脉压明显增加(P<0.01).结论 血管肌源性紧张度作用参与了高血压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

    作者:唐发宽;林乐健;华宁;邸春霞;张闯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氯沙坦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转染和氯沙坦联合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及其机制.方法 构建IGF-1基因的腺病毒重组体(ADV IGF-1),结扎30只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模急性心肌梗死后,随机分为对照组、腺病毒空载体(ADV)组、ADV-IGF-1组、氯沙坦组和ADV-IGF-1加氯沙坦联合治疗组(联合组),每组6只.后3组在心肌梗死周边区域注射1011 pfu/ml ADV-IGF-1 0.1 ml和(或)以氯沙坦10 mg/(kg·d)灌胃连续1周,1周后,ELISA法测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蛋白含量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心肌p53、Ang Ⅱ受体、IGF-1、Bcl-2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IGF-1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和ADV组比较,ADV-IGF-1组心肌p53、AngⅡ受体基因表达明显降低,AngⅡ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氯沙坦组明显上调心肌IGF-1基因表达(P<0.05);联合组p53、AngⅡ受体基因弱表达,Bcl-2强表达(P<0.05).结论 心肌梗死后,心肌特异性过表达IGF-1,下调p53基因表达,继而抑制AngⅡ受体基因表达和AngⅡ产生;氯沙坦干预促进IGF-1基因表达;IGF-1基因转染和氯沙坦联合治疗心肌梗死有协同作用.

    作者:杨凌超;李毅刚;章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老年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国内外研究表明,我国年龄>60岁老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为49%,≥80岁的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90%.但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率及控制率较低,我国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2.2%和7.6%,因此,积极开展老年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仍是心血管医师面临的艰巨任务.

    作者:曹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颅内复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颅内复杂动脉瘤和巨大动脉瘤的治疗,给专科医师带来巨大的挑战.其占位效应和瘤体内栓子栓塞远端血管,是造成预后较差的原因.较其他动脉瘤而言,破裂的概率更大.由于病变复杂,从而使治疗更加困难,并发症也更多,通常巨大动脉瘤是指瘤体大直径>25 mm.

    作者:王成谋;柯开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调节高密度脂蛋白药物研究的新进展

    血脂异常主要表现为LDL-C、TG水平升高和HDL-C水平下降.流行病学研究显示,LDL-C单一达标只能降低30%~45%的主要冠状动脉事件,低HDL-C水平同样具有高心血管事件风险,HDL-C每升高1%,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可降低2%~3%.

    作者:王兆宏;李艳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目的 比较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的血流动力学差异;评估RVOT起搏技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有永久起搏器置入适应证的患者75例.根据术者建议和患者意愿分为RVOT组(40例)和RVA组(35例).所有房室传导阻滞及病窦综合征合并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采用双腔起搏双腔感知触发抑制型起搏模式,心房颤动伴长间歇患者采用抑制型心室按需起搏模式.比较2组的血流动力学差异.结果 RVOT组的QRS波宽度较RVA组缩窄(23.2±28.7)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RVA组比较,RVOT组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明显升高,左心室舒张朱容积明显下降(P<0.05,P<0.01).与术前比较,RVA组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明显下降,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利用螺旋电极进行RVOT起搏可行且较为安全.RVOT起搏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优于RVA.

    作者:帕尔哈提·吐尔逊;祖丽皮亚·米吉提;姜述斌;张保俭;许力舒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与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关系

    目的 探讨壮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非HDL-C的关系,为壮族高血压综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壮族高血压患者200例,以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合并组80例和未合并组120例;另选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各组均测定TC、TG、LDL-C、HDL-C、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计算IR指数(HOMA-IR)和非HDL-C,分析非HDL-C与1R等指标的关系.以非HDL-C水平进行四分位,分为上四分位组51例和下四分位组48例,并分析HOMA-IR等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合并组和未合并组患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TC、TG、LDL-C、非HDL-C和HOMA-IR明显升高,HDL-C明显降低(P<0.05,P<0.01);与未合并组比较,合并组患者空腹胰岛素、非HDL-C和HOMA-IR明显升高,HDL-C明显降低(P<0.05).与下四分位组比较,上四分位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TC、TG、LDL-C和HOMA-IR明显升高,HDL-C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不同糖代谢状态下壮族高血压患者均存在脂代谢紊乱和IR.非HDL-C与IR密切相关,是临床上评估糖、脂代谢异常的良好指标.

    作者:王若琦;段国凤;刘忠仁;蓝景生;陆克兴;黄照河;潘兴寿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颅内与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血管危险因素的差异

    目的 探讨颅内与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常见血管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 选择诊断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235例,根据病变血管部位分为单纯颅外组111例,单纯颅内组97例及混合组27例.回顾分析3组患者常见血管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 单纯颅外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混合组和单纯颅内组(P<0.05,P<0.01),高脂血症比例和尿酸水平明显低于单纯颅内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单纯颅内组(P<0.05).混合组糖尿病比例和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单纯颅内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尿酸是男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颅内与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血管危险因素存在差异.

    作者:马春;李淑婷;华扬;罗玉敏;吉训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