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张晓梅;邵春华
近年来,噻托溴铵粉雾剂对哮喘的疗效,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观察到,噻托溴铵粉雾剂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重度支气管哮喘的56例患者,对所有入选的患者进行追踪随访.其中实验组28例,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18 ~ 78岁;对照组28例,男性14例,女性14例;年龄19~7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过敏史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刘绍霞;郑瑞娟;张国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可见于各种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由2014年肺高血压会议新的分类可以看出,CTD仍是PAH的主要危险因素,尤其是系统性硬化病(systemic sclerosis,SSc)[1-7].SSc-PAH常缓慢进展,临床缺乏特异性,不易察觉,无创性的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发现早期PAH.但SSc-PAH临床资料少,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治疗无统一规范,预后差.本研究从SSc-PAH的发生率、临床特点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了解SSc-PAH的特征及危险因素,并为今后的前瞻性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孙娟;孙耕耘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电子支气管镜治疗支气管扩张是一种见效快、疗程短、安全有效的方法.我科自2006年以来对37例支气管扩张患者在常规全身静脉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经电子支气管镜行局部冲洗、吸引及注射抗生素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1.纳入与排除标准:支气管扩张的诊断标准如下[1]:①有慢性、反复咳嗽、咯大量(脓)痰,反复咯血,肺病变部位有湿性罗音或有杵状指(趾)等体征;②胸部正位片显示:肺纹理粗乱,其中有较多形状为不规则环状的透亮阴影或者沿支气管分布的卷发状阴影;③胸部CT显示:以支气管管壁增厚为特征的柱状扩张或者成串状、簇状的囊样改变;④支气管碘油造影显示扩张的囊状、柱状、囊柱状的支气管影.
作者:王永;张晓梅;邵春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3岁,以“右侧胸痛、咳嗽伴气短4d,发热3d”于2014年9月27日入院.患者于2014年9月23日在吸入烟雾后出现右侧胸痛、咳嗽、胸闷、气短,胸痛性质为持续性钝痛,无放射痛,咳嗽为干咳,活动后加重,并伴有头痛、头晕、纳差、乏力、全身不适等,无恶心、呕吐、呃逆,无心悸、喘憋,无腹痛、腹胀、腹泻、黑便等症状.遂就诊于当地社区服务中心,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给予静脉滴注“克林霉素、头孢菌素、利巴韦林”等治疗,治疗1d后上述症较前加重,并伴有发热,体温38.5℃,2014年9月25日胸痛、胸闷、气短症状进行性加重,体温高达39.2℃,故来我院胸外科门诊就诊,胸部CT检查(图1)示:①右肺感染、右侧胸腔积液;②左肺上叶点状钙化灶、左肺纤维索条影.
作者:王志飞;王小琴;刘智强;姜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据相关资料报道,老年肺部感染在老年感染性疾病中居首位,且为主要死亡原因.临床证明,肺部感染与患者的生理、病理、临床等一系列密切相关[1-2].因此在骨科老年卧床患者中预防肺部感染,应该针对性地进行护理.一、一般资料2013年12月至2014年10月我科总共收治因摔伤,车祸导致下肢骨折的老年患者100例,男46例,女54例,年龄60 ~ 88岁,平均年龄69.8岁.新入院时拍摄胸片未发现肺部感染,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女27例,男23例,年龄60 ~ 86岁,平均年龄68.5岁;其中脑梗塞20例,冠心病16例,糖尿病14例,同时患2种以上疾病的36例.对照组:女19例,男31例,年龄66 ~ 80岁,平均年龄70.1岁;其中脑梗塞25例,冠心病13例,糖尿病12例,同时患2种以上疾病的28例.
作者:向姗姗;陈邦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咯血多由肺癌、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器质性病变引起,但有约7.0% ~ 25.0%大咯血无上述肺部病变[1-2].临床上亦可见部分患者术前CT检查无明显异常,或仅表现为肺纹理增粗、轻度炎症等,但咯血症状却较重.对于此类患者内科医生因无法明确病因,无法制定进一步具体治疗方案,仅给予止血、化痰等药对症处理,疗效不确切且易再次咯血.采取介入方式行血管造影既能准确寻找病变血管又能及时栓塞导致咯血的病变血管,对此类咯血患者的及时诊断与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科共收治33例胸部CT检查未见明显病变的咯血患者,经介入诊断与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凯;任建庄;刘红;王艳丽;段旭华;李腾飞;黄郭灏;张萌帆;韩新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纳米材料由二维或三维空间上长度在1 ~ 100 nm范围内的纳米颗粒粒子所组成.目前已设计、制造出的纳米材料有2000多种,包括以碳为基础的骨架型结构(如碳纳米管、碳纳米胶囊和富勒烯),以脂质为基础的球形脂质体,以壳聚糖、藻酸盐为基础的纳米颗粒,以及自我组装的纳米管,其可作为载体携带如细胞、组织的特异靶标、治疗药物、用于基因治疗的核酸等有助于疾病诊断或疗效判定的靶向分子.随着纳米科技迅猛发展,纳米材料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纳米成像、疾病诊断、药物传输、癌症治疗、基因治疗等方面都有涉及.现就目前不同纳米材料在各种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作一概述.
作者:陈华萍;王关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方法.PICC置管术具有操作方便、安全可靠、一次置管成功率高的优势,目前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1-6].但作为一种有创操作,PICC置管过程中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因此如何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7].本研究通过分析我科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施行PICC置管术的肿瘤化疗和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PICC置管术相关并发症的临床维护及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晓容;罗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与静脉全身化疗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在线知识服务平台,收集国内外2000年至2014年间公开发表的有关NSCLC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与全身静脉化疗临床对照试验的中英文文献,按照入选标准严格筛选文献并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估,对终入选的文献使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分析的文献共计11篇,Meta分析显示NSCLC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全身静脉化疗组(RR,1.57;95%CI,1.37 ~ 1.82;P<0.001;r=0%),但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RR,1.10;95% CI,0.91 ~1.33;P=0.30;,=24%).NSCLC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组血小板降低发生率显著低于全身静脉化疗组(RR,0.69;95%CI,0.53 ~0.90;P=0.006;I2 =0%),但两组患者白细胞降低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RR,0.77;95% CI,0.56~1.04;P=0.09;,=87%),恶心、呕吐发生率亦无统计学差异(RR,0.64;95%CI,0.30~1.37;P=0.25;I2 =98%).结论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对晚期NSCLC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全身静脉化疗,且能降低某些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可作为部分晚期NSCLC患者首选治疗方式之一.
作者:魏家玮;郭述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的临床特征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入住本院的362例COPD患者,根据肺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结果将患者分为COPD合并PTE组与无PTE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以及辅助检查,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卧床史(≥7 d)(32.05%vs.18.31%,P=0.009)、合并糖尿病病史(33.33%vs.20.42%,P=0.017)、双下肢不对称水肿(8.97% vs.3.52%,P=0.044)、晕厥(0.089%vs.3.17%,P=0.027)、静脉血栓(19.85% vs.8.45%,P=0.015)、白细胞(P =0.014)、血红蛋白(P =0.006)、D-二聚体(P <0.001)、PaO2 (P <0.001)、PaCO2 (P <0.001)、FEV1%(P<0.001)等方面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而在其他一般情况、临床特征及辅助检查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卧床史(≥7 d)、静脉血栓形成、D-二聚体升高、低PaO2 FEV1%下降可能是COPD合并PTE的危险因素.
作者:吴永红;胡德春;张盼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以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多种肺内外危险因素导致的以肺泡毛细血管损伤为主要病理特征,以非心源性肺水肿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尽管现有的医疗救助水平已有明显提高,但从原始的ARDSnet研究起,ARDS的发生率和总体病死率实质上没有变化,成人病死率仍在40%以上[1-3].ARDS往往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中先出现的器官损害,而MODS作为ARDS严重并发症,它的发生将意味着需要更加密集和高昂医疗的投入,其严重的并发症和高病死率对各国医疗事业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作者:任珊;席修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性反应有关.吸烟是COPD发病机制中重要的因素,然而吸烟者中只有10% ~ 20%发展成COPD患者[1],约20% ~ 25%的COPD患者从不吸烟.这些研究证实除吸烟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对于COPD的发展起重要作用.Givellber等[2]早在1970年代就开始研究COPD在家族中的流行情况,发现COPD患者的亲属中发病率明显增高,COPD发病具有家族聚集性,提示基因易感性在COPD的发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COPD的发病机制不同,从而决定COPD的易感性也不同.目前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炎性介质、氧化物/抗氧化物失衡等发病机制被普遍接受,本综述将主要围绕上述讨论COPD发展过程中的易感基因.
作者:李仰瑞;丁薇;熊伟;赵伟;赵云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Kartagener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原发型纤毛运动障碍,是极为少见的先天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1-2],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可同代或隔代发病,其父母多有近亲婚姻史.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支气管扩张、慢性鼻窦炎或鼻息肉、内脏反位三联征.由于该病的发病率极低,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对该病的早期诊疗,现就我科收治1例患者的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代文静;孙建;李云辉;李万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重症肺炎是呼吸系统严重感染性疾病,多见于老年患者,发病急,进展快,预后差,患者除了肺炎的临床表现外,多伴有呼吸衰竭、其他脏器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和威胁生命安全.抗生素是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有效措施,结合中医治疗效果更优[1],而护理在治疗期间的作用,对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刘艳妮等[2]在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治疗中采用精心护理措施方案,帮助患者有效缓解了临床症状,协助患者度过了危险期,提高了治疗效果.笔者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重症肺炎中给予预见性护理,亦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辛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严重的创伤所致连枷胸伴肺挫伤的患者病情严重,创伤后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胸部疼痛等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容易出现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在临床治疗中,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其治疗效果有差别,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收集2008年至2014年治疗90例连枷胸伴肺挫伤患者,将其按照入院先后时间随机分为三组:A组30例(微创嵌入式Judet固定架手术治疗);B组30例(可吸收肋骨钉手术治疗);C组(保守治疗).比较三组临床治疗对呼吸功能、疼痛、并发症、病死率等指标.90例患者中(术前患有严重肺部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长期吸烟半年以上肺部疾病、糖尿病患者、合并其他部位严重创伤患者不计入),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创伤原因、创伤评分、肋骨骨折位置等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作者:王庆淮;谭海涛;谭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自发性气胸,肺部破口形成后,经胸腔闭式引流治疗,仍然持续漏气的称之为难治性气胸.本病多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肺结核患者及少数特发性气胸[1-8].尤其是COPD患者多高龄、有各类慢性肺部基础疾病、不能耐受外科手术或胸腔镜下治疗等原因,这类患者治疗难度大,甚至迁延不愈,且容易反复复发,并能导致增加气胸相关性死亡风险[9].我院采用胸膜腔内注射碘伏对难治性气胸进行胸膜粘连,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婷;张明周 刊期: 2015年第03期
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启动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我院也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1].近几年医疗服务压力增大,许多综合性医院均面临大量新护士进入临床的情况,如何确保在此种情况下能有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是护理工作面临的一个难题[2].我院三年以下护龄的低年资护士比例占全院护士的42.65%,我们提出并实施了以规范化培训为核心手段,提高低年资护士临床工作胜任力和优质护理执行力的系列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忠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1].肺功能检查可明确诊断COPD及严重程度分级.近年来研究表明,脉冲振荡(impulse oscillometry,IOS)技术是判断COPD患者气流受限的敏感指标,具有较常规肺功能测定方便,患者易于配合,测定快速、结果客观等优点[2].目前,国内外对于平原地区IOS测定肺功能在COPD患者中的临床研究均有报道[3-6],但高原地区报道少见.为此,我们用IOS测定了82例中度高原(2 260 m)地区COPD稳定期患者及30例健康人的呼吸阻抗和常规肺功能,并将二者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讨中度高原地区COPD患者IOS与常规肺功能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莹;杨生岳;王东超;梅利;张玉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炎性体自发现以来,其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就备受关注.NRLP3炎性体是目前研究多的炎性体,其激活不仅启动免疫反应防御微生物感染,而且还参与包括急性肺损伤在内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大量研究表明,线粒体代谢、线粒体自噬和凋亡、线粒体DNA释放等都与NRLP3炎性体的调节相关,可见线粒体在NLRP3炎性体的激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就线粒体相关的NLRP3炎性体激活进行综述.
作者:曾俊莉;吴冠楠;宋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属于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表现出气流不完全可逆性受限,肺脏功能会随着病变时间延长呈现进行性发展,严重的影响了患者劳动能力与生活质量[1-2].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慢阻肺发病率逐年提升,COPD临床治疗上主要是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并控制肺部感染,积极地改善患者预后,及时有效地护理措施可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预后康复[3-5].我们将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在社区医疗中心老年COPD患者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向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