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的临床应用

李振;苏晞;韩宏伟;蒋萍;陈运清;王三娣

关键词:植入型, 心脏复律除颤器, 左锁骨下静脉穿刺,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血流动力学障碍,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 临床随访, 临床疗效, 患者, 工作情况, 反复发作, 植入术, 双腔, 年龄, 方法
摘要:目的观察5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动器(ICD)植入术及临床随访情况.方法5例[男4例,女1例;年龄27~61(42.4±8.5)岁].因反复发作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VT/VP)均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常规顺利植入ICD(其中双腔ICD 2例).随访6~24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ICD工作情况.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小鼠骨髓基质细胞成内皮细胞分化及缺血区存活能力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的部分生物学特性、成内皮细胞分化能力及在缺血区存活能力.方法分离5~6周龄的小鼠胫骨、股骨,预冷的DMEM/F12培养基冲洗出骨髓,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出骨髓单个核细胞,接种于DMEM/F12培养基中(含10%优质胎牛血清及双抗).

    作者:张坡;黄岚;蒋世忠;武晓静;宋明宝;于世勇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001年3月~2003年9月间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4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评价临床疗效.其中男性30例,女性11例;年龄42~87(63.5)岁.

    作者:万征;许丹;李晓春;林青;张文娟;蔡衡;李永乐;于向东;刘博江;张殿芬;林梅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夹层的技术支持与护理体会

    目的总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出现夹层时的技术支持与护理经验.方法2000年7月-2002年12月为15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PTCA+支架置入术.其中男108例,女17例,年龄38~79岁.左侧冠状动脉狭窄94例,右侧冠状动脉狭窄25例,左、右侧冠状动脉均有狭窄31例,其狭窄程度均>70%.组患者行PTCA术中有21例发生夹层,其中前降支夹层14例,回旋支夹层3例,右冠状动脉夹层4例.

    作者:汤蓉;张金莉;白向荣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单相动作电位电交替与起搏诱发的急性心房颤动发生机制关系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实验猪心房的电学特性对快速心房起搏的反映和快速起搏始动的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机制.方法试验用猪25只,体重(56±2.5)kg.以Telazol、Glycopyrolate和Xylazine作为诱发麻醉,lsofluorane维持麻醉.气管插管后连接呼吸机,以100%纯氧,14~16次/min频率通气.术中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

    作者:高连君;杨东辉;刘莹;夏云龙;李世军;杨延宗;林治湖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运重建问题初探

    目的评价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血运重建与否的近斯与远期疗效.方法对分别进行冠脉介入(PCI)治疗、冠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的14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年龄≥75岁的患者进行近期和远期疗效分析.结果从近期疗效看,CABG组的院内死亡率高,与PCI组和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从远期疗效看,没有进行血运重建的药物治疗组的远期心源性死亡率高,为26.1%,(P<0.05),将三组分别进行比较,PCI组远期死亡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P=0.026),CABG组低于药物治疗组但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8),而PCI组与CABG组的远期死亡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高危的,高龄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以从早期的冠脉血运重建治疗,尤其是冠脉介入治疗中获益,减少远期死亡率.

    作者:刘文娴;吕树铮;陈立颖;卢燕玲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曲美他嗪对X综合征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异常患者的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与传统药物相结合对伴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减低心脏X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30例心脏x综合征患者在应用常规抗心绞痛药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mg口服,每天3次,12周后随访临床情况并复查平板运动试验.结果用药后胸痛发作次数显著减少,由用药前(2.1±2.9)次/d减少为用药后的(1.2±1.7)次/d(P<0.05),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用药前为30例,用药后减至15例(P<0.01),平板运动试验到达终点时间明显延长,由治疗前(7.7±0.4)min延长为(9.0±0.5)min(P<0.01).结论曲美他嗪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能增加心脏X综合征患者的运动耐量且安全有效.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心绞痛患者心脏局部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证实心脏局部存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并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37例心绞痛患者均并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18例正常对照组经临床检查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通过测定主动脉和冠状窦血液中血浆肾素活性(PRA)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浓度,分别计算各自在两个部位之间的的差值,代表心脏局部产生PRA和AngⅡ的浓度,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和正常对照组间二者的差异.

    作者:于世勇;黄岚;于学军;宋耀明;李爱民;覃军;耿召华;林春梅;陶春蓉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康复运动训练对冠心病患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一周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评价康复运动训练对冠心病患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一周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4例成功PTCA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康复治疗组实施康复运动训练方案,在患者术前1d,术后第1、3、5、7天每日定时测定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

    作者:张晓云;周秀华;叶文琴;庹焱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超声下凝血酶注射治疗假性动脉瘤的方法学探讨及可行性评价

    目的经皮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UGTI)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S)的方法学探讨及可行性评价.方法15例经股动脉径路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医源性股动脉PS患者接受了UGTI治疗.男性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8.5±12)岁,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1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14例.单腔的单纯型PS9例,2腔或3腔的复杂型PS 6例.

    作者:晋军;黄岚;覃军;宋耀明;李爱民;耿召华;周小波;于学军;林春梅;高云华;卓忠雄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低频高能量超声消融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的疗效观察

    PTCA是恢复心肌血供的主要血运重建方式,但术后30%~50%的再狭窄(RS)制约着PTCA的发展.再次介入治疗不但增加手术危险,还可激活病变内静止细胞触发再狭窄恶化.低频高能量超声对组织的破坏作用具有高选择性,有效地消融斑块而对血管壁无损伤.本文旨在探讨血管内超声对缺血心肌血运重建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宋耀明;何作云;黄岚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斯疗效.方法对3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的32处病变行急诊PCI治疗.结果31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成功率100%,梗塞相关血管再通率100%.TIMI 3级血流率96%,就诊至血管开通的平均时间为75min,平均住院日13.5d,住院期间病死率3%.

    作者:苏晞;王人彭;万海燕;朱国英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Background Hyperhomocysteinemia (prevalent in rural northern China)is an emerging risk factor for arterial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CAD, which can be improved with folic acid supplementation. Such homocysteine-lowerying dosage of folio acid ( < 1 mg/d ) can reduce restenosis after PTCA, but not the cardiovascular events.Folic acid has additional vascular protection in antixidation, NO synthase protection, angiogenesis-promotion and cytokines reduction.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住院患者再灌注治疗现状注册研究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在发展中国家的流行趋势明显上升,而目前ACS治疗指南均是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临床资料制订的,我国尚无此方面的注册资料.

    作者:陈韵岱;吕树铮;李国庆;严晓伟;陈纪林;曹克将;张运;葛均波;李为民;贾满盈;杜志民;周颖玲;吴士尧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

    目的对35例先天性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房缺)患者行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的研究.方法35例患者确诊为中央型房缺,其中1例为2乳房缺,1例为卵圆孔未闭,2例合并肺动脉瓣中度狭窄.经胸超声(TTE)测ASD直径5~32mm.2孔ASD大孔为15mm、小孔7mm,间距3mm.

    作者:王人彭;马小静;万海燕;彭剑;宋丹;陈国洪;戴阳阳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efety of Firebird sirolimus-eluting stent(DES)in the treatment of de novo native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骨髓基质细胞在缺血心肌内存活及血管新生作用

    目的观察体外扩增骨髓基质细胞(MSCs)在缺血心肌内存活以及其诱导血管新生作用.方法无菌条件下从兔股骨和胫骨抽取抗凝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获取单个核细胞,接种于DMEM/F-12培养基差速贴壁粘附纯化MSCs,建立体外培养体系,体外扩增传代,收获第二代细胞行4,6二氨基-2-苯茚二酮(DAPI)标记.

    作者:蒋世忠;黄岚;宋明宝;张坡;武晓静;赵刚;晋军;于世勇;周音频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单一靶静脉电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靶静脉的标测方法,评价电隔离单一靶静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连续住院90例房颤患者中进行单一静脉电隔离的14例病人.男性10例,女4例.年龄39~64(51±10)岁.均有频发的房颤.常规放置冠状静脉窦电极导管、右室尖部电极导管.进行两次房间隔穿刺.放置环形标测电极导管(LASSO电极)以及大头消融电极导管.

    作者:高连君;杨延宗;刘少稳;杨东辉;夏云龙;李世军;林治湖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三维超声心动图与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介入术中应用价值初步探讨

    目的初步探讨实时三维心动图(RT-3DE)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在房间隔封堵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Sonos 7500RT-3DE诊断仪、X4探头,对4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的患者[男性1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为(60.5±8)岁],在RT-3DE和(或)TEE监测下,经心导管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其中对3例先天性心脏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在RT-3DE和TEE监测下,经心导管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另一例患者在二维超声心动图和RT-3DE监测下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

    作者:周达新;潘翠珍;张峰;张朝霞;舒先红;葛均波;陈灏珠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结合溶栓和抗凝治疗在治疗和预防深静脉血栓患者发生肺动脉栓塞的长期随访结果

    目的回顾性分析在24例深静脉血栓患者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结合溶栓和抗凝治疗在治疗和预防深静脉血栓患者发生肺动脉栓塞的长期随访结果.

    作者:颜红兵;王勇;柯元南;李洪;宋泓敏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心脏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效果.方法我院自2000年7月至2003年3月共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183例,其中男162例,女21例,年龄38~82岁.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左侧冠状动脉狭窄>70%124例,右侧冠状动脉狭窄>70%28例,左、右侧冠状动脉狭窄>70%31例.

    作者:白向荣;张金莉;汤蓉;王淑霞 刊期: 2003年第z1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