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及保健分析

郝秀卫

关键词:小儿, 手足口病, 治疗, 保健, 效果
摘要:目的 探究并分析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及保健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12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90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5例.将采取常规治疗的患儿作为参照组,将采取常规治疗同时予以保健措施的患儿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患儿的发病率,经统计学检验,组间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 对手足口病患儿予以有效的治疗和保健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降低了患儿的发病率,避免了疾病大面积传染,值得临床上借鉴和进一步普及.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独参汤对透析性低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独参汤对透析性低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24例透析性低血压患者,采用中药补气养血升压法,控制低血压患者顺利完成每次透析,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统计分析.结果 24例接受治疗的患者,透析前、后血压均较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 独参汤能有效治疗血液透析低血压,且无安全性隐患.

    作者:朱树义;陈文科;陈雪;赵玲玲;李凤雨;汤晓会;王丽娜;席晨晨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到2016年9月骨科、儿科、妇科及肾内科不合理用药的90例案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与临床干预前用药记录进行比对.结果 临床药师对临床用药干预后,临床用药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控制了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减少了药学资源浪费,与干预前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干预后,规范了药师用药行为,减少了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尚智;刘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辛伐他汀并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

    目的 分析并探讨辛伐他汀并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入我院就诊的60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比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后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变化.结果 经6周治疗后,患者血浆hs-CRP、血脂水平均有所下降,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对比治疗后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辛伐他汀并氯吡格雷可有效降低急性冠脉综合症hs-CRP,有利于抑制炎症,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汪睿;叶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气象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探究

    目的 探究气象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了解气象变化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 对2013年6月6日~2015年6月5日期间,在医院进行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客户资料进行收集,通过对其心脑血管病例报告卡的分析,结合气象台所提供的平均气温、高气温、低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风速等等气象要素,运用计算机对心脑血管疾病产生影响的单因素和多因素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 气压、气温与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发病情况具有紧密关系,尤其在春季,此发病率高.但是其余季节相对而言发病差异不明显.尤其老年人,对于季节的敏感程度更高,气象因素对其影响为明显.结论 气象因素的变化将会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病情的严重化,甚至恶化,高温、高压,或者天气突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发极为明显.

    作者:赵云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检验尿液潜血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检验两种尿液潜血检测方法 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门诊2013年5月就诊者尿液样本210份,同时进行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检验,分析尿液潜血结果 并讨论结果 原因.结果 尿液分析仪尿检呈阳性的有61例,呈阴性的有149例,阳性率为29.05%;显微镜检验呈阳性的有69例,呈阴性的有141例,阳性率为32.86%.结论 两种检测方法 结果 差距大约为2%~3%,差距不明显,但为提高检测精度可以采用两个方法 结合使用.

    作者:张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脑血管意外患者精神焦虑抑郁的治疗与研究

    目的 探索脑血管意外患者伴发精神焦虑抑郁障碍的治疗与研究.方法 收集本院2016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72例脑血管意外后发生精神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统计学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研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在脑血管意外常规治疗基础之上,给予治研组患者帕罗西汀药物治疗,而给予对照组患者安慰剂,对比治疗前后精神焦虑抑郁的改善效果,并研究分析两组间的统计学差异情况.结果 治研组患者于帕罗西汀治疗后,其精神焦虑自评量表(SAS)平均评分与精神抑郁自评量表(SDS)平均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性改善,其组内前后比较统计学差异意义显著(P<0.05);并且治研组的改善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统计学意义也尤为显著(P<0.05).结论 在积极防治脑血管意外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及精神情绪的疏导,辅以家庭及社会方面的大力支持,适当应用抗焦虑抑郁的药物治疗,以及时有效地促进脑血管意外患者全面康复.治疗研究表明,帕罗西汀为一种有效改善脑血管意外后精神焦虑抑郁症状的治疗药物,可在临床中施以广泛应用.

    作者:刘淑颖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药平肝活血汤应用在紧张型头痛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中药平肝活血汤应用在紧张型头痛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2月收治的紧张型头痛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西药盐酸阿米替林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中药平肝活血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结论 中药平肝活血汤应用在紧张型头痛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翟佳滨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焦虑症患者综合治疗的观察探述

    目的 观察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焦虑症患者综合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在2016年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排查,选取其中34例合并焦虑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意愿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再给予常规心绞痛治疗时,再进行抗焦虑和心理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抗心绞痛方法 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明显,观察组数值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焦虑症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郭桂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替米沙坦与氢氯噻嗪应用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替米沙坦与氢氯噻嗪应用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治疗的78例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替米沙坦治疗,研究组应用替米沙坦与氢氯噻嗪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 治疗以后,研究组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替米沙坦与氢氯噻嗪结合用于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

    作者:姜少亭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偏瘫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在中风偏瘫患者联合应用康复治疗与中医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 搜集在我院治疗的中风致偏瘫患者70例,据治疗方式差异分成两组,单治组35例,联合组35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总值与单治组相比,数值明显要大于单治组,P<0.05.结论 在中风偏瘫患者联合应用康复治疗与中医针灸治疗,有显著效果,值得应用.

    作者:孙履东;张晓红;陈建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联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疗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0月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n=28)采取常规疗法,观察组(n=28)在此基础上联合尿激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86%,组间疗效差异明显(P<0.05).结论 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疗法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

    作者:于建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依从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依从性.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年3月到2016年6月收治的24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对选取的患者进行吸入糖皮质激素影响因素以及哮喘控制等调查问卷,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 经过调查问卷后,135例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依从性佳,105例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依从性差.支气管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与治疗依从性成正比.结论 对影响患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依从性的原因进行分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吸入糖皮质治疗依从性,有利于病情控制.

    作者:王茀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护理分析

    目的 分析并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入我院就诊的60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常规组,各30例,给护理组采用预见性护理,给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常规组,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常规组,且干预组患者的死亡率低于常规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叶芳;汪睿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医辨证论治痒疹20例疗效分析

    痒疹是一种好发于四肢伸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的皮肤病,皮疹往往多是孤立的丘疹或结节性损害.愈后留以色素沉着,皮疹局部有剧烈的瘙痒,由于其临床表现不同,病名不统一,常见的有小儿痒疹,寻常性痒疹,妊娠痒疹,与结节性痒疹等.

    作者:王哲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安全管理措施在儿科急诊输液患儿中的应用

    目的 对儿科急诊输液患儿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分析其效果.方法 将儿科急诊输液的118例患儿平均分为两组进行管理,分别给予常规输液护理(对照组)和儿科输液安全管理措施(研究组),分析两组患儿发生反复穿刺率、针头脱出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数据统计学对比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反复穿刺率、针头脱出率研究组也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系显著(P<0.05).结论 急诊小儿静脉输液常常会发生危险,对儿科急诊输液中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输液中风险的发生,减少反复穿刺率和针头脱出率,使得患儿及家属对医疗和护理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谨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多层螺旋CT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对心肌梗死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取我院收治的37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多层螺旋CT应用下的诊断情况总结.结果 37例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下,有心肌内低密度区表现,且有其他间接征象表现.结论 心肌梗死诊断中,多层螺旋CT应用效果显著,且可对冠状动脉闭塞或狭窄准确判断,应在临床诊断中就进行推广.

    作者:郭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在妇幼保健工作中进行人性化服务与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在妇幼保健工作中进行人性化服务与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0月期间我院妇幼保健科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所有患者简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占15例.一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普通组),另一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服务与管理(研究组).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显著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妇幼保健工作中进行人性化服务与管理的效果显著,可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俊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90例,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西医治疗,病例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治疗.对比两组的心率(慢心率、静息心率、平均心率)、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患者的心率(慢心率、静息心率、平均心率),病例组的较稳定,P<0.05;相对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75.6%,病例组患者的95.6%较优,P<0.05;相对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2.2%,病例组患者的4.4%较低,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患者的心率明显趋于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更具有安全性,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侯宗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96例经皮右锁骨下深静脉置管相关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

    目的 探讨经皮右锁骨下深静脉置管相关问题及应对措施.方法 统计我院2014年01月~2016年10月期间给予右锁骨下深静脉置管治疗96例,在置管成功、失败及并发症的分析.结果 首次成功57例,二次成功29例,三次成功6例,失败4例,其中误入动脉3例,总成功率95.83%.在92例成功置管的使用过程中,留置时间7~32天,其中导管相关性感染3例,占3.26%;脱管2例,占2.17%,堵管6例,占6.52%;总并发症为11.96%.结论 为达到早期给予有效的循环血量补充,积极给予使用抢救药物,方便临床科室用药,右侧锁骨下深静脉置管无疑是在抢救危重患者的可靠方法 .由于其定位明确,摆放体位方便,容易固定,方便护理,且不影响患者肢体活动,通常作为几种深静脉置管方式的首选,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一线临床推广.对其常见问题的分析供大家借鉴.

    作者:刘小路;李深广;郑军;刘晨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浅述穴位疗法缓解急性白血病化疗患儿胃肠道反应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究穴位疗法对缓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儿胃肠道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9月某医院收治的急性淋巴白血病患儿86例,将他们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儿接受常规的化疗治疗以及治疗后的常规止吐方法 ,研究组在接受对照组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穴位疗法的止吐方法 ,观察患儿化疗后胃肠道的反应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儿的胃肠反应现象较剧烈,呕吐现象较严重,研究组的患儿胃肠道反应较轻.结论 急性白血病接受化疗后采用穴位疗法效果优于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

    作者:袁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