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韩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探讨糖尿病足治疗新途径.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以芪参益气滴丸,1包/次,3次/d,口服;鼠神经生长因子18μg加2 mL注射用水溶解后肌肉注射,1次/d,观察4周后评估疗效.并应用肌电图测定治疗前后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和感觉传导速度,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测定治疗前后双侧动脉、双侧胫后动脉、双侧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结果 两组患者经4周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具有更高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前后MNCV、SNCV均较前有改善,组内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可提高总有效率和治愈率,疗效确切,是治疗糖尿病足的新途径,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春玲;吴爱华;牛尤敏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要点,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4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气道护理、呼吸机管理及检测循环功能维持心、肾功能等优质护理方案,观察患儿术后并发症.结果 本组患儿中,出现呼吸机通气相关性肺炎6例,肺不张8例,气胸4例,二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12例,管道漏气1例,经采取积极对症治疗和有效护理,患儿均好转.结论 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患儿,正确使用呼吸机,可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优质的呼吸道护理可明显提高患儿治疗的有效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宋亚肖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器在高原地区医院中的应用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1年9月~2016年3月丽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在床旁应用漂浮电极导管技术行临时起搏治疗的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在心电监护指导下,在无X线透视条件下如何将漂浮球囊电极植入右心室心尖部,严密观察手术过程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平均操作时间,放置时间,安置一次的平均费用.结果 116例患者均成功植入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器安置时间约8~30 min,电极留置时间0.5~20天,平均时间约6天,一次临时起搏器置入费用2500元.发生并发症2例,其中气胸1例,误传锁骨下动脉1例,起搏器安置成功后电极脱位2例,均为喝酒后烦躁患者.无其并发症发生.结论 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器适合在没有X线透视、不宜搬动危重患者、高原地区偏僻医院中应用,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黄飞;陈宗宁;赵渊;茶丽珠;赵谷天;尹浩;张秀琼;和旭;邱立秋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动脉血管难度分级管理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血管难度分级后接受桡动脉采血的住院患者的资料,并抽选血管难度分级前接受桡动脉采血住院患者作为对比对象,比较血管难度分级前后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 管理前护士的一次性穿刺率与管理后比较,患者的疼痛评分与管理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脉血管难度分级管理在桡动脉采血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润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并分析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联合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平均血压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血压得到更佳控制,并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姚爱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血脂康联合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不稳定心绞痛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应用内科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脂康,早晚饭后服用;同时联合中药治疗,连续用药6周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显效42例(65.6%),有效10例(31.2%),无效2例(3.1%),总有效率96.8%;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分别为28例(43.7%),19例(28.1%),18例(28.1%),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脂康联合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可长期服用.
作者:闫德江;袁建喜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高剂量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48例.治疗时间15天,治疗组在优化治疗基础上,予以阿托伐他钙胶囊治疗,观察组在治疗组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变化.结果 观察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9.58%,高于治疗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口服高剂量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确切,临床不良反应轻,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冯长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抗栓治疗在房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2015年2月~2016年7月,我院接收的房颤患者,共计102例.按照奇偶数字分组原理,将102例病例分成A、B两组,每组51例.A组采用华法林抗栓疗法,B组采用阿司匹林抗栓疗法.观察两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情况,比较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A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为1.96%,B组为7.84%.A组明显低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上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华法林抗栓疗法积极用于房颤中,可减少缺血性脑卒中,提高疗效.
作者:张立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急性期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期精神分裂症伴抑郁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①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②治疗前,两组HAD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DM评分均降低,实验组HADM评分在不同时间段(治疗后第2、4、6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实验组用药后副反应发生率为14.28%与对照组11.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期精神分裂症伴抑郁治疗中,抗精神病药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疗效确切,能有效控制患者精神病性症状,消除抑郁情绪,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唐雷;龚琴;杜文志;林垠帆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缬沙坦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高血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高血压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研究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缬沙坦进行治疗,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缬沙坦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作者:成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诊断中采用动态心电图的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28例进行分析,随机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两种不同的方法检查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检出率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进行检测中,采用心电图检查,精确度更高,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黄宇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析老年乳腺癌围手术期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分析其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老年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围术期治疗方法不同,将其随机分为西医组和中医组,各30例.中西医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中医组则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患者进行不同治疗方式后,中医组的总有效率优于西医组,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乳腺癌老年患者在围术期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疗效较好,减轻了患者疼痛,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任建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患儿80例,按照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使用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利巴韦林),观察组患儿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利巴韦林联合痰热清),对比两组患儿之间的疗效.结果 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97.5%,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儿中的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的效果显著,可使患儿的各临床症状更快消失,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并分析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使用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联合综合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综合护理能够保证患者获得更佳疗效,并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守爱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初产妇泌乳及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用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为临床产科护理奠定基础.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3月收治的产妇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别予以不同的护理方案并对比其护理效果.结果 予以不同护理方案后,对试验组产妇采用护理干预的产后泌乳优良率90.5%(57/63)显著优于对照组69.8%(4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试验组产妇采用护理干预的产后出血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如发生产后出血及产后12 h、24 h出血量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初产妇泌乳及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用护理干预有利于泌乳的顺利进行,避免产后出血或减少出血量,应广泛推广.
作者:李小琴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对丹参酮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效果的探讨.方法 抽取从2013年8月~2015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前组患者的基础上加以丹参酮实施综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理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46%;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使用常规药物与丹参酮进行联合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姚蕾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从我院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随机选取6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使用厄贝沙坦联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97.06%)优于对照组(79.41%);实验组患者血压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应在医学上推广.
作者:孙海峰;刘倩倩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对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脊髓损伤患者80例对其进行随机性的分组为对照和观察两个组,各40例.对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对于观察组主要就是采用康复治疗的方式,并且对于两组的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完成之后,观察组巴氏指数以及功能独立性评定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治疗中能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并且能够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改善,有效的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具有效果.
作者:庄焕霞;王彬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对改善妊娠高血压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 对照组妊娠结局总不良率(30.95%)高于观察组(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高血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妊娠结局,适合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高丽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在中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中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意义与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51例中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西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使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肠胃功能恢复、恢复自由活动及术后住院时间皆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中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中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助于预后恢复.
作者:许杰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