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养心汤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潘根起

关键词:养心汤, 单硝酸异山梨酯, 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养心汤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0月间诊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筛选11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观察组患者运用“中医养心汤”治疗,对照组患者运用西药的常规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8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不良反应发生率而言,观察组患者为7.27%,对照组患者为21.8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而言,采用中医养心汤的方式可以显著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新生儿观察中的应用

    由于新生儿出生来到新的环境的时间比较短,在生理等方面与年长儿存在很大的区别,因此我们在护理新生儿时就要特别注意,我们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措施护理新生儿,本文就对此展开讨论。

    作者:吕洪范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疗效和综合性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到本院进行治疗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124例,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是优质组和对照组,全部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其中优质组对患者进行综合性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式,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优质组对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方法,护理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式总有效率为7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并对患者进行综合性的护理措施能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身体健康。

    作者:肖文秀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脑梗塞患者近期预后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脑梗塞患者近期预后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121例脑梗塞患者按照空腹时高半胱氨酸(Hcy)分值高低将其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60例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患者;对照组为61例非高同型半胱氨酸(NHhcy)患者。观察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神经功能缺损(NIHSS)等。结果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住院时NIHSS评分为(9.28±2.98)分与对照组(9.31±3.10)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分别为(4.97±2.96)分与对照组(5.75±3.75)分、(4.57±3.02)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出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近期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与同型半胱氨酸无直接性联系。

    作者:黄三明;王乐临;曾颖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探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首发常规治疗,治疗组46例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治疗,对照组46例仅晚间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对比两组患者10个月后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变化与复发率状况。结果治疗10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与不稳定斑块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脑梗死复发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不稳定斑块率与复发率。

    作者:李向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系统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系统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31例行PCI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系统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31例行PCI患者并发心律失常2例,低血压1例,局部血肿3例,假性动脉瘤2例,迷走反射3例,排尿困难4例,通过系统护理干预及时配合医生处理后均痊愈。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可减少行PCI患者的并发症。

    作者:赵丽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颈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联合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颈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7例颈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分为研究组164例和对照组16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口服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桃红四物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8.4%高于对照组的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联合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颈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动脉功能,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寒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浅谈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及护理对策

    作为一种常见病症,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症侯群。高血压的病因包括很多方面,诸如年龄、职业以及环境和家族遗传等相关因素都有可能成为高血压的诱因。作为当前的一种常见病症,高血压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由于高血压具有缓慢进行性发展的特点,血压不易控制,因此很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等疾病,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其身体素质较差,因此在进行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很多治疗手段都不适用,在这样的条件下做好老年人高血压的护理工作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就将主要以老年高血患者血压变化及护理对策分析为切入点,对其进行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作者:左金凤;刘铁;贾维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探讨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以及临床治疗情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及其临床治疗指导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18例,对其病史进行询问并检查,同时对心血管危险性分层,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12周后开展复诊,观察并分析治疗后的疗效。结果118例高血压患者中,治疗前高危患者66例(55.93%)、中危患者43例(36.44%)、低危患者9例(7.63%);治疗后高危患者17例(14.41%)、中危患者71例(60.17%)、低危患者30例(25.42%)。治疗后高危患者所占比例(14.41%)较治疗前(55.93%)显著下降,低危患者比例(25.42%)较治疗前(7.63%)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进行分层,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指导,从而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周艳云;徐柯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分析心肌炎患者与健康人T细胞亚群和心肌酶的变化

    目的:观察病毒性心肌炎(VMC)患者与健康人T细胞亚群(CD3、CD4以及CD8)以及心肌酶的变化。方法设VMC组与健康对照组,各50例,分别测定患者血清中的心肌酶、细胞亚群,取50名健康人的检测结果作比较。结果 VMC组患者T细胞亚群中的CD4+、CD8+要比对照组更低,CD4+/CD8+则相对更高;心肌酶增加者,CD4+均值、CD4+/CD8+均比健康对照组更高,CD8+均值相对更低(P<0.05)。结论心肌酶谱同功酶测定较有诊断意义,自身免疫功能紊乱与发病有密切关系。

    作者:王娓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鼻饲和胃造瘘治疗脑血管病患者重度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比分析鼻饲和胃造瘘对脑卒中重度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疗效及经济效益。方法将我院2013年5月~2014年1月接受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治疗的40例脑卒中重度吞咽障碍患者设为PEG组,同期选择40例接受鼻胃管喂养治疗的患者设为NGF组,并观察两组患者营养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平均住院费用等情况。结果康复治疗前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康复治疗12周后PEG组体重指数改善情况明显优于NGF(P<0.05),同时PEG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7.5%明显低于NGF组42.5%(P<0.05),PEG组月平均住院费用为(1004.4±23.4)元明显低于NGF组(1542.4±25.6)元。结论临床对脑卒中重度吞咽障碍患者实施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营养支持治疗不仅疗效显著,同时对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费用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垣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步长稳心颗粒联合骨化三醇胶丸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步长稳心颗粒联合骨化三醇胶丸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选取118例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步长稳心颗粒治疗措施,研究组给予常规措施+骨化三醇胶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以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不良反应为11.86%,对照组患者总不良反应为40.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22%,高于对照组(6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步长稳心颗粒联合骨化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疗效较佳,既可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又可减轻临床症状,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志强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肺炎的疗效

    目的:小儿急性肺炎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68例在我院于近一年期间接受治疗的小儿急性肺炎患者,将其平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给予抗生素及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加用中药制剂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单纯采用抗生素治疗的对照组疗效明显不如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咳嗽、高热等症状消失时间和对照组比较明显要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小儿急性肺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迅速改善患者症状,疗效确切,药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

    作者:王翠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分析以偏身舞蹈-投掷运动为首发表现的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特点

    目的:分析以偏身舞蹈-投掷运动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梗死临床特点。方法对9例以偏身舞蹈-投掷运动首发表现的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9例患者均为急性起病,以肢体不自主运动为主诉就诊,经头颅CT及核磁共振成像(MRI)证实为急性尾状核及壳核腔隙性脑梗死,经治疗2周症状缓解,2例遗留后遗症。结论以偏身舞蹈-投掷运动为首发表现的急性脑梗死临床较少见,积极治疗,预后较好。

    作者:卢学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8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2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积极治疗,82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好转出院67例(81.71%),病情未见好转或因病情恶化而放弃治疗者8例(9.76%),死亡7例(8.54%)。结论采取综合治疗措施,针对病情开展针对性治疗,从而有效降低病死率。

    作者:阿依提拉汗·艾力;沙代提古丽·苏比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6月~2013年8月诊治的5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住院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同期的50例单纯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Log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合并糖尿病肾病、吸烟史、糖化血红蛋白是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合并糖尿病肾病、吸烟史、糖化血红蛋白。

    作者:孙茂旺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探讨四肢创伤合并动脉血管损伤治疗

    目的:探讨四肢创伤合并动脉血管损伤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1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63例四肢创伤合并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迅速控制出血,探查损伤血管后,尽早安排手术进行修复。结果经1~3年的随访,术后肢体存活者54例(85.71%),残存肌挛缩者5例(7.94%),肢体坏死截肢者4例(6.35%),无1例发生感染、休克或死亡。结论四肢损伤的治疗中应尤为注意动脉损伤的处理,正确的早期诊断、严密监测、及时手术是挽救患者生命、确保手术成功及患者预后的关键。

    作者:肖春生;李艳红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探讨脑钠肽在心血管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在心血管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组与心力衰竭患者B组作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42例正常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脑钠肽等指标。结果对A组与B组患者进行检查之后,发现B组血浆脑钠肽浓度显著高于A组,同时观察组脑钠肽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不断恶化,其血浆脑钠肽浓度也在不断上升。B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时脑钠肽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判断心力衰竭与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升高,同时其与超声心动图、NYHA心功能分级之间有紧密关联,所以及时地对临床患者脑钠肽浓度进行判断,有利于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开展及时的科学治疗。

    作者:唐静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浅谈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因素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对患者的临床影响,提高对T2DM合并高血压的临床认识。方法选择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82例,作为DM+HP组;选择同期单纯糖尿病患者96例,作为DM组,比较两组患者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颈围、腰围、臀围、腰臀比,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相关指标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M+HP组显著高于DM组。结论对于T2DM患者,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同时,应注意控制血压,经常性的进行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检查,对早期发现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宇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心脑血管疾病中药注射剂静滴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临床上使用中药注射剂静滴治疗心脑血管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7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66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复方丹参滴丸+阿司匹林肠溶液,实验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中药注射剂(参麦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的有效率,患者满意率。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注射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疗效确切,预后好,患者满意率高,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唐燕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观察瑞替普酶与链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

    目的:观察采用瑞替普酶与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方法11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瑞替普酶组58例和链激酶组54例。比较两组冠状动脉再通情况。结果瑞替普酶组与链激酶组比较,冠状动脉再通率比较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MI患者采用瑞替普酶治疗疗效更好,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王磊 刊期: 2014年第13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