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髋臼横断伴后壁骨折及股骨头后脱位

张海波

关键词:髋臼骨折, 股骨头, 后脱位, 复位, 内固定
摘要:目的 探讨前后联合入路骨盆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髋臼横断伴后壁骨折及股骨头后脱位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方法 对22例髋臼横断伴后壁骨折及股骨头后脱位采用Kocher-Langenbeck和髂腹股沟联合人路,应用专用骨盆髋臼复位器械行骨盆重建钛板和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骨折复位质量按照Matta标准评价:解剖复位18例,满意复位4例.术后随访12~38个月(平均25个月),采用Modified d'Aubigne and Postel功能评定标准判定:优17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5.6%.结论 选择髋臼横断伴后壁骨折及股骨头后脱位中前方骨折线高且移位大者采用前后联合人路行内固定治疗,可使髋臼骨折达到大限度的复位并获得理想的髋关节功能康复.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相关文献
  •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微创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微创治疗效果.方法 收治8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174例,对骨折类型、术前原发病、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分析.骨折均以微创内固定治疗,方法有DHS和Gamma钉、PFN.结果 本组140例不同种类和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平均患病2.5种,123例获得随访,功能评价优良率87%.结论 术前充分评估并治疗术前疾病,采用微创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优良.

    作者:陈述祥;康乐;区文欢;司徒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髋臼横断伴后壁骨折及股骨头后脱位

    目的 探讨前后联合入路骨盆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髋臼横断伴后壁骨折及股骨头后脱位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方法 对22例髋臼横断伴后壁骨折及股骨头后脱位采用Kocher-Langenbeck和髂腹股沟联合人路,应用专用骨盆髋臼复位器械行骨盆重建钛板和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骨折复位质量按照Matta标准评价:解剖复位18例,满意复位4例.术后随访12~38个月(平均25个月),采用Modified d'Aubigne and Postel功能评定标准判定:优17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5.6%.结论 选择髋臼横断伴后壁骨折及股骨头后脱位中前方骨折线高且移位大者采用前后联合人路行内固定治疗,可使髋臼骨折达到大限度的复位并获得理想的髋关节功能康复.

    作者:张海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复杂骨盆骨折的微创治疗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技术治疗C1型骨盆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对13例Tile C1型骨盆骨折患者采取前环骨盆外固定架结合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置入拉力螺钉复位固定骶髂关节治疗.结果 经皮置入空心拉力螺钉成功,术后复查X线片复位满意.结论 外固定架结合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置入空心拉力螺钉是治疗骨盆C1型骨折的较好方法之一.

    作者:邓少林;权毅;付清海;廖冬发;屈波;马泽辉;潘显明;蒋凯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IN-LAY方法重建后交叉韧带

    后交叉韧带(PCL)损伤是较为常见的膝关节韧带损伤,通常由相对低能量的运动损伤及高能量的交通事故伤所致.经典的PCL重建方法是前外束重建,即单束重建.笔者从2007年1月~2008年5月.应用IN-LAY方法进行7例PCL损伤的重建.

    作者:郜玉忠;范广宇;白希壮;林乐;王惠声;陈志勇;陈崇文;王建;宋冀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切出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分析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术后空心钉切出原因,探讨解决方法.方法 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87例.观察内容包括手术后并发症发生及空心钉切出原因.结果 共有11例发生空心钉切割出股骨头.结论 掌握正确的手术技巧,改良空心钉的设计,股骨颈骨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降低切割率.

    作者:郭晓鹏;禹志宏;邹海兵;刘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DHS、LPFP与PFN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前瞻性对比研究

    目的 对采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PFN)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2月~2008年2月收治的并得到随访的112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DHS(A组)、LPFP(B组)、PFN(C组)进行治疗,从手术时问、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术后髋关节Parker功能评分、Barthel生活指数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暴露次数、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A组与B、C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即B、C组与A组相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但术中X线暴露次数增加、住院费用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Barthel生活指数上A组与B、C组相比较,A组较差P<0.05),但术后并发症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于Evens Ⅰ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三种内固定方式均可取得较好效果,对Evens Ⅱ型骨折,适用用PFN、LPFP,也可用DHS.对于Evens Ⅲ、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适用PFN、也可用LPFP,对于逆粗隆间骨折及大粗隆冠状面骨折不可用DHS,可用LPFP,好用PFN.

    作者:陈松;雷青;李岳峰;罗俊江;刘堂友;周伟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76例复杂髋臼骨折行手术治疗.均采用Kocher-Langenbeck和髂腹股沟前后联合人路.结果 术后随访6~13个月,平均9.6个月,根据Maria影像学评分,解剖复位57例.复位满意14例,复位不满意5例.按改良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评定关节功能:优51例,良12例,可9例,差4例,优良率为82.9%.结论 复杂髋臼骨折术前三维CT重建对骨折准确分型和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左春光;王建顺;王新虎;刘继军;姚福东;刘夏君;张国华;杜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取股骨上段外侧入路,采用切开复位LCP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5例.结果 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9.5个月,按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Harris评分)评定:优14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92%.结论 LCP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固定牢固,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杨福成;张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股骨粗隆部加长柄股骨假体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 观察股骨粗隆部成型加长柄股骨假体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股骨粗隆部成型保留股骨距,加长柄股骨假体提供远端稳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23例.结果 无一例死亡,2例于术后出现DVT,经治疗痊愈.术后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骨折复位满意.Harris评分平均为91分,优良率为91.3%.结论 股骨粗隆部成型加长柄股骨假体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元占玺;郭爱军;戈龙生;蒋涛;胡秀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CT引导下仰卧位骶髂置钉术治疗骨盆后环损伤

    骨盆的生物力学研究发现.骨盆后部结构对骨盆的稳定作用占60%,前部占40%[1].亦有研究表明在整个骨盆负载中后环占70%(压应力).骨盆后环是承载和负重的必经之路,所以骨盆骨折应重点解决骨盆后环的力学稳定性.自2005年10月~2008年2月,笔者采用仰卧位CT引导下经皮自髂骨至S1椎体置人1枚直径7.3 mm空心钛钉治疗骨盆后环损伤13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郭前进;王亮;甄相周;杨彦亭;陈宏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微创治疗高龄无移位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无移位型占所有股骨颈骨折病人的8%~27%[1].以往多采用非手术治疗,但存在骨折继发移位和股骨头坏死的风险.笔者自2002年1月~2007年1月采用微创经皮空心螺纹钉固定术治疗高龄无移位股骨颈骨折5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庆宽;熊波;成明华;肖勋刚;张红艳;刘建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以S1椎弓根为轴固定术治疗骨盆后环损伤

    目的 探讨以S1椎弓根为轴固定术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2004年1月~2007年6月治疗资料完整54例骨盆后环损伤进行分析,侧方途径采用俯卧位、仰卧位及仰卧位CT引导下经皮置入1枚骶髂空心螺钉固定治疗骨盆后环损伤.后路途径在髂骨后部、一侧S1椎弓根及另一侧S1椎弓根或L5椎弓根各置入1枚多轴椎弓根螺钉,形成骶-髂或腰-骶-髂固定术,配合骨盆前方固定重建骨盆环稳定性.结果 平均随访18个月,骨折均愈合.无明显盆部畸形、双下肢不等长和骶髂部疼痛.按Majeed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92.6%(50/54).结论 根据患者病情和骨折类型,选择以S1椎弓根为轴固定术治疗骨盆后环损伤,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王亮;甄相周;杨彦亭;郭前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选择

    目的 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9例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粗隆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8例应用股骨重建髓内钉内固定,1例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合并股骨髁上粉碎骨折应用γ钉及股骨髁解剖板内固定.结果 9例均获随访,骨折均临床愈合,无股骨头坏死发生.结论 高能量创伤患者应常规行骨盆X线片检查,股骨重建钉是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粗隆间骨折的较理想内固定选择.

    作者:郭振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全髋关节置换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性收集终末期肾病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6例,并行12~43个月的随访.结果 6例在全身麻醉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且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从术前47.2分提高到88.0分.术后随访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 终末期肾病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能取得良好的近期效果,但围手术期需要慎密的准备和处理.

    作者:黄钢勇;魏亦兵;吴建国;陈飞雁;王思群;夏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双侧胫骨结节骨骺骨折一例

    儿童胫骨结节骨骺骨折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骺损伤,单侧为主,通常为体育运动所致.笔者于2002年7月收治了1例儿童双侧胫骨结节骨骺骨折.报告如下.

    作者:孙建峰;李治斌;顾敏琪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3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随访10~18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全部骨性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疗效:优17例,良12例,中1例,优良率96.7%.结论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具有操作方便、创伤小、血供破坏少、骨折愈合好、固定牢固、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作者:王玮;庄小强;白宇;金先跃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胫骨平台骨折合并损伤的治疗体会

    胫骨平台骨折的合并损伤主要是伴发严重的软组织损伤,治疗比较困难.合并损伤主要包括韧带、半月板、血管和神经损伤等.笔者自2001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胫骨平台骨折70例,其中伴发严重合并损伤的20例,均经手术证实.本文就其诊断与治疗进行探讨.

    作者:陈玉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又是老年人常见骨折之一[1].自2007年2月~2008年12月,笔者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29例,疗效满意.

    作者:张雪冰;于燕春;何英敏;刘永;李玉祥;王大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DHS和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两种内固定的手术疗效.方法 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110例,给予DHS内固定术42例(DHS组)和PFN内固定术68例(PFN组),年龄35~89岁,平均为72.3岁.结果 所有病例平均随访15.6个月(3个月~2年),DHS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0周(7~13周),骨折全部愈合,无骨感染发生,疗效:优28例,良8例,差6例,优良率85.7%.PFN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9周(7~12周),骨折全部愈合,无骨感染发生,疗效:优52例,良15例,差1例,优良率98.5%.结论 PFN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牢靠、有效的内固定方式,其具有生物学固定、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抗旋转性强、骨折术后并发症少的特点.

    作者:姚楚亮;张志;彭伟雄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高龄肥胖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

    股骨颈骨折是骨科常见病,老年人多见,目前治疗方法较多,但不同年龄段不同体重指数(BMI)分级的病人其治疗方法的选择也不同.笔者自2006年8月~2008年12月.共收治股骨颈骨折96例,其中70岁以上且BMI≥25 kg/m2的高龄肥胖者36例,采取不同方法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于彬;田江宜;湛川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管: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