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体会

左春光;王建顺;王新虎;刘继军;姚福东;刘夏君;张国华;杜伟

关键词:髋臼, 骨折, 手术入路
摘要:目的 探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76例复杂髋臼骨折行手术治疗.均采用Kocher-Langenbeck和髂腹股沟前后联合人路.结果 术后随访6~13个月,平均9.6个月,根据Maria影像学评分,解剖复位57例.复位满意14例,复位不满意5例.按改良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评定关节功能:优51例,良12例,可9例,差4例,优良率为82.9%.结论 复杂髋臼骨折术前三维CT重建对骨折准确分型和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相关文献
  •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髋臼横断伴后壁骨折及股骨头后脱位

    目的 探讨前后联合入路骨盆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髋臼横断伴后壁骨折及股骨头后脱位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方法 对22例髋臼横断伴后壁骨折及股骨头后脱位采用Kocher-Langenbeck和髂腹股沟联合人路,应用专用骨盆髋臼复位器械行骨盆重建钛板和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骨折复位质量按照Matta标准评价:解剖复位18例,满意复位4例.术后随访12~38个月(平均25个月),采用Modified d'Aubigne and Postel功能评定标准判定:优17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5.6%.结论 选择髋臼横断伴后壁骨折及股骨头后脱位中前方骨折线高且移位大者采用前后联合人路行内固定治疗,可使髋臼骨折达到大限度的复位并获得理想的髋关节功能康复.

    作者:张海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微创治疗高龄无移位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无移位型占所有股骨颈骨折病人的8%~27%[1].以往多采用非手术治疗,但存在骨折继发移位和股骨头坏死的风险.笔者自2002年1月~2007年1月采用微创经皮空心螺纹钉固定术治疗高龄无移位股骨颈骨折5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庆宽;熊波;成明华;肖勋刚;张红艳;刘建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CRP与多发骨折创伤控制二次手术时机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CRP(C-反应蛋白)作为评估多发骨折术前炎症水平、预测术后感染并决定创伤控制二次手术时机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对2006年12月~2009年1月,收治的68例多发骨折(合并骨盆骨折,ISS评分>18分)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记录创伤控制二次手术术前和术后的炎症指标(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以及术中输血量.术后感染由微生物学检验确诊.术前炎症指标和术后感染的相关性检验通过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佳阳性筛选标准通过ROC曲线来决定并通过筛选点比较患者术后炎症反应的情况及其转归.结果 平均二次手术时间(8.85±3.37)d,术后感染11例,CRP和术后感染相关性显著(P<0.05),其他指标无显著相关性(P>0.05).术前CRP的佳筛选点为50mg/L,术前CRP<50 mg/L的患者在经过二次手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相对较小并迅速的降低.结论 CRP是预测多发骨折(合并骨盆骨折)术后感染的一项优秀的术前筛选试验.术前CRP<50mg/L是进行二次手术的安全时机,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极低.

    作者:周贤杰;罗从风;周明;曾炳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累及双柱(壁)髋臼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

    目的 总结使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累及双柱(壁)的髋臼骨折经验.方法 治疗累及双柱髋臼骨折38例,先取一侧入路,根据情况决定入路变化.结果 平均随访47.6个月.根据改良的Meded Aubigne和Poatel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结果:优17例,良14例,一般4例,差3例.1例出现深部感染,1例发生股骨头坏死,1例发生严重异位骨化.结论 对累及双柱(壁)的髋臼骨折,灵活选择手术人路可提高手术效果.

    作者:安志刚;李力更;陈杰;郑煦光;张瑞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双侧胫骨结节骨骺骨折一例

    儿童胫骨结节骨骺骨折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骺损伤,单侧为主,通常为体育运动所致.笔者于2002年7月收治了1例儿童双侧胫骨结节骨骺骨折.报告如下.

    作者:孙建峰;李治斌;顾敏琪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股骨粗隆间骨折作为老年人好发骨折之一,也逐渐成为骨科常见的骨折.老年人作为一类特殊人群,有其自身特点.

    作者:许英;刘树民;李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早期股骨头坏死的(FicatⅠ、Ⅱ期,塌陷前)治疗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进行性破坏性疾病,病情进展常导致股骨头软骨下骨和关节面软骨的塌陷、继发骨关节炎.该病多发生于青壮年,平均发病年龄38岁.如果不采取积极的治疗,绝大多数患者终都需要行全髋关节置换.而研究显示股骨头坏死行人工关节置换后其效果较因其他疾病行人工关节置换的效果要差[1].

    作者:康鹏德;裴福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全髋关节置换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性收集终末期肾病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6例,并行12~43个月的随访.结果 6例在全身麻醉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且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从术前47.2分提高到88.0分.术后随访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 终末期肾病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能取得良好的近期效果,但围手术期需要慎密的准备和处理.

    作者:黄钢勇;魏亦兵;吴建国;陈飞雁;王思群;夏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CT引导下仰卧位骶髂置钉术治疗骨盆后环损伤

    骨盆的生物力学研究发现.骨盆后部结构对骨盆的稳定作用占60%,前部占40%[1].亦有研究表明在整个骨盆负载中后环占70%(压应力).骨盆后环是承载和负重的必经之路,所以骨盆骨折应重点解决骨盆后环的力学稳定性.自2005年10月~2008年2月,笔者采用仰卧位CT引导下经皮自髂骨至S1椎体置人1枚直径7.3 mm空心钛钉治疗骨盆后环损伤13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郭前进;王亮;甄相周;杨彦亭;陈宏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骨折合并脑外伤时IGF-Ⅱ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目的 测定骨折合并脑外伤后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factor 2,IGF-Ⅱ)的变化情况,并与单纯脑外伤、单纯骨折病人以及正常人进行对比,分析脑外伤后IGF-Ⅱ浓度变化与骨折愈合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临床骨折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52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3例,包括正常组、单纯骨折组、骨折合并脑外伤组及单纯脑外伤组.每例于伤后1、3、7、14 d抽取外周静脉血5 ml,采血后室温凝固30 min,离心1000xG 15 min,收集分离血清,于-20℃冷冻保存.试验时严格按照IGF-Ⅱ试剂盒使用说明进行操作,计算出所有标本的IGF-Ⅱ的含量,并经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 单纯脑外伤组和单纯骨折组伤后第3天血清IGF-Ⅱ含量升高,1周时为正常组的2倍,2周时为正常组的3倍.骨折合并脑外伤组伤后第3天血清IGF-Ⅱ含量明显升高,为正常组的2倍,1周时可达5倍,2周时可达到7倍.其与单纯骨折组或单纯脑外伤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60<0.05).结论 骨折合并脑外伤病人IGF-Ⅱ含量明显升高,提示IGF-Ⅱ可能加速骨折愈合过程.

    作者:崔林江;张磊;高韧;邹云雯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骨折髋支撑关节治疗股骨颈骨折

    目的 介绍骨折髋支撑关节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骨折髋支撑关节由骨折髋臼杯、塑料髋臼和骨折人工股骨头组成.股骨颈骨折多钉固定,髋关节内放置骨折髋支撑关节,加大股骨头包容,减少股骨头负重,使股骨头颈得以修复.结果 放置骨折髋支撑关节30例(30髋),术后3周持拐行走,3~4个月逐渐恢复工作与生活.髋关节活动功能接近正常.X线片显示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愈合良好.结论 骨折髋支撑关节为股骨颈骨折治疗提供了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

    作者:史振满;史疆;王鑫;俞洁;郭树章;张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刘海春医师的论文入选《2008年中国百篇具影响国内文章》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IN-LAY方法重建后交叉韧带

    后交叉韧带(PCL)损伤是较为常见的膝关节韧带损伤,通常由相对低能量的运动损伤及高能量的交通事故伤所致.经典的PCL重建方法是前外束重建,即单束重建.笔者从2007年1月~2008年5月.应用IN-LAY方法进行7例PCL损伤的重建.

    作者:郜玉忠;范广宇;白希壮;林乐;王惠声;陈志勇;陈崇文;王建;宋冀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不稳定性儿童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不稳定性儿童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33例不稳定性儿童骨盆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根据X线片、临床检查及患儿的主观感受评定.按照Majeed的疗效评价标准:优16例,良11例,可5例,差1例.结论 对于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患儿应考虑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效果满意.

    作者:刘文和;陈鹏;李杨;曹锡文;胡伟文;唐新文;郭志文;王福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记忆合金聚髌器及丝线捆扎治疗髌骨骨折

    髌骨骨折是常见骨折,目前治疗方法很多.笔者自2003年5月~2007年5月共收治髌骨骨折112例,其中应用记忆合金聚髌器(NT-PC)及丝线捆扎治疗髌骨骨折5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茂;蔡奋忠;赵勇;宋毓鸿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总结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2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例,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原因.结果 93例获得随访,14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06%.术后并发症包括单纯髋内翻5例,股骨头颈钉切割穿人髋臼合并髋内翻1例,股骨颈干角变小2例,股骨头颈钉切割合并颈干角变小4例,患肢短缩2例.结论 内固定物选择不当、手术操作技术欠佳和术后患肢过早负重锻炼是发生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髋部生物力学的特殊性及老年人骨质疏松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概率.

    作者:王鹏建;李海峰;阮狄克;丁宇;张超;李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S-ROM假体在CroweⅢ、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S-ROM假体治疗CroweⅢ、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5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采用S-ROM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中充分松解软组织,重建髋关节旋转中心,采用非骨水泥固定.术后评估肢体延长长度及髋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1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9~24个月(14.64±3.84)个月,肢体延长长度1.8~5.7 cm(4.12±1.19)cm,Harris评分由术前的26~59分(45.60±11.12)分提高到术后64~96分(85.62±9.66)分.结论 S-ROM假体治疗CroweⅢ、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的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杨飞;武永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微创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微创治疗效果.方法 收治8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174例,对骨折类型、术前原发病、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分析.骨折均以微创内固定治疗,方法有DHS和Gamma钉、PFN.结果 本组140例不同种类和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平均患病2.5种,123例获得随访,功能评价优良率87%.结论 术前充分评估并治疗术前疾病,采用微创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优良.

    作者:陈述祥;康乐;区文欢;司徒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髓芯减压联合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髓芯减压联合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移植对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右侧髓芯减压组(10只);B组为右侧髓芯减压结合自体BMSC移植组(10只);C组为未治疗组(12只).A、B、C组都于使用激素后的第12周处死,所获股骨头标本组织切片行HE染色观察.分别在建模前,治疗前,治疗后采外周血化验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结果 建立模型动物死亡率为8.6%(3/35).A、B、C组右侧股骨头坏死率分别为50%(5/10)、20%(2/10)、75%(9/12).B组与A组、C组相比空骨陷窝率下降、骨髓坏死面积减少、骨小梁体积比增加(P<0.05).使用激素后Fib下降,PT、TC、TG升高(P<0.05),自体BMSC移植后这些结果恢复接近正常范围.结论 髓芯减压联合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对兔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有治疗作用.

    作者:陈炳鹏;常非;王金成;王国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胫骨平台骨折合并损伤的治疗体会

    胫骨平台骨折的合并损伤主要是伴发严重的软组织损伤,治疗比较困难.合并损伤主要包括韧带、半月板、血管和神经损伤等.笔者自2001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胫骨平台骨折70例,其中伴发严重合并损伤的20例,均经手术证实.本文就其诊断与治疗进行探讨.

    作者:陈玉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管: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