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疗效分析

刘永辉;崔秀萍;曹斌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 关节置换, 假体
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在老年肱骨近端移位骨折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对14例老年肱骨近端移位骨折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术后随访6~36个月.定期摄肩关节正侧位X线片.按改良UCLA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术后肩关节评分:优12例,良2例.12例能较好地完成梳头和穿衣动作,1例较困难,1例不能完成.X线片未发现假体松动征象,无脱位或半脱位.结论 对老年肱骨近端移位骨折早期行人工肩关节置换治疗,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相关文献
  • 三种融合材料在TLIF手术治疗腰椎滑脱中融合作用的研究

    目的 比较在TLIF手术中使用自体髂骨、同种异体骨融合器、PEEK Cage对术后融合率、椎间隙高度和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 对38例腰椎滑脱行TLIF手术,根据不同的融合材料分为自体髂骨组(A组),同种异体骨融合器组(B组)和PEEK cage组(C组).比较三组在不同时期的融合效果、椎间隙高度、JOA评分等情况.结果 术后1周椎间隙高度和JOA评分在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术后椎间隙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丢失,以A组丢失明显.术后2年B组和C组JOA评分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差义.结论 在TLIF手术中应用同种异体骨融合器和PEEK cage具有相似的疗效,均优于自体髂骨,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

    作者:陈灼;李振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撑开型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撑开型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临床疗效.方法 对21例腰椎后缘离断症使用撑开型椎间融合器进行手术治疗.采用Oswes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患者症状进行评定,观察融合率和并发症.结果 21例均获12-39个月随访,融合率100%.术后优良率及末次随访优良率分别为92.8%及91.1%,未发生融合器脱出、塌陷、移位等并发症.结论 撑开型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腰椎生物力学功能恢复好,无须辅助后路椎弓钉固定即可达到即刻的腰椎稳定性.

    作者:刘恩志;郭东明;严瀚;蔡维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拇指再造24例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拇指再造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24例拇指缺损进行第2足趾游离移植或足拇甲皮瓣再造拇指.结果 24例拇指再造全部成活,指骨愈合时间平均6.8周.结论 应用第2足趾移植或足拇甲皮瓣再造拇指,可短时间内恢复患者的手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崔忠宁;刘敏;杜张荣;马林;田少斌;牛志勇;陈晋伟;刘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组织工程化骺板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组织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给骺板损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机遇.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组织工程骺板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现就组织工程化骺板种子细胞和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志琳;钱济先;李存孝;马保安;范清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闭合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附62例报告)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62例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在C型臂X线透视下先行手法闭合复位,再进行PVP治疗.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计算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Beck值)和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结果 骨水泥向椎体前方、侧方渗漏各2例,无椎体后方(椎管内)渗漏.术后12个月,VAS评分由术前(8.9±1.3)分降低至(2.5±1.4)分,Beck值由术前(32.3±5.7)升高至(68.5±5.6),Cobb角由术前(25.4±7.6)°,改善至(14.4±5.2)°.结论 闭合复位下PV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周炜;李立钧;钱列;倪春鸿;谭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

    目的 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 使用交锁髓内钉顺行或逆行治疗肱骨干骨折96例,其中62例闭合复位,34例切开或有限切开复位;顺行置钉79例,逆行置钉17例.结果 随访时间12-34个月,平均25.4个月.21例出现并发症,有患者合并两种并发症,6例骨折不愈合,3例骨折端分离,3例出现医源性骨折,2例存在肩关节撞击症,2例远端锁钉退出,2例术后切口感染,4例桡神经损伤,4例肩部疼痛,3例肘关节功能障碍.结论 交锁髓内钉虽然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理,但仍存在较多并发症,强调术前周密的计划,合理选择手术路径和方法,术后认真管理和指导,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田辉;何磊;敖永星;张峥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膨胀式融合器(B-twin)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膨胀式融合器(B-twin)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2例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下腰椎失稳症患者采用单枚或双枚膨胀式融合器(B-twin)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25个月,采用MPQ、VAS、ODI评分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统计数据主要应用SPSS10.0软件处理.腰椎正侧位X线片测量椎间隙高度并观察融合器与上、下椎体界面之间的融合情况.结果 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后随访时椎体间融合率100%,无融合失败、融合器移位、椎弓根钉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膨胀式融合器可恢复椎间隙高度及腰椎曲线,融合率高、刨伤小且容易置入,在腰椎退变性疾病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和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胡明;马远征;才小军;白一冰;黄凤山;薛海滨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应用动态复位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目的 探讨术中应用动态复位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术中应用动态复位法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3例,根据病人的年龄、损伤程度及影像学检查评估决定复位的高度、是否行减压术和经椎弓根植骨术.结果 23例平均随访18个月,后凸成角术前平均20°,术后10°;椎体前高术前平均50%,术后85%.结论 术中应用动态复位法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复位安全合理等优点.

    作者:史宏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一期全麻下轴向牵引复位结合前路手术治疗伴有关节突交锁的下颈椎脱位

    目的 探讨应用全身麻醉下轴向牵引结合前路手术治疗伴有关节突交锁的下颈椎脱位.方法 对18例伴有关节突交锁的下颈椎脱位采用全麻下轴向牵引复位结合前路手术治疗,无椎间盘突出患者行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伴有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了前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 对于四肢不完全瘫患者,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所有脱位颈椎恢复正常序列.结论 对于伴有不伴有后方结构骨折的关节突交锁的下颈椎损伤,全身麻醉下轴向牵引结合一期前路手术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付长峰;刘一;张琪;曲志刚;刘国民;汪振宇;徐莘香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双窄钢板代单宽钢板在肱骨干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双窄钢板在肱骨干骨折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 2002年2月-2008年1月收治成人肱骨干骨折56例,使用单宽钢板固定35例,双窄钢板固定21例.临床评价指标:影像学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失效或骨折不愈合率,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率,感染率及术后临床上肢评分.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5.6个月,两组均无感染发生.影像学骨折愈合时间单宽钢板组平均4.3个月,双窄钢板组3.7个月.内固定失效、骨折不愈合率单宽钢板组11.43%(4/35),双窄钢板组无一例出现内固定失效、骨 折不愈合.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率单宽钢板组8.57%(3/35),双窄钢板组9.52%(2/21).术后临床上肢评分,单宽钢板组:优22例,良6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80.0%);双窄钢板组:优14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0.5%).以上结果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肱骨干骨折单宽钢板固定或双窄钢板固定均是较好的内固定方式,但双窄钢板法在注意了相关操作技术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更好的愈合率与低失效率,是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之一.

    作者:赵益峰;朱凤华;孟纯阳;王海滨;贾存岭;贾存玮;贾代良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颈脊髓损伤后外科干预时机的选择

    目的 探讨颈脊髓损伤后外科干预的时机.方法 将53例颈脊髓损伤,按伤后手术时间分24 h内手术组(A组)、25-72 h组(B组)、3-7 d组(C组)、8-14 d组(D组);按脊髓损伤严重程度分脊髓严重损伤组、脊髓损伤组,通过ASIA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结果 各组术后ASIA评分均增高,A组高,B组在术后1、3个月ASIA评分高于C组,但末次随访两组无差异.脊髓严重损伤组ASIA评分均明显低于脊髓损伤组.结论 颈脊髓损伤患者入院后,应充分评估病情,对颈髓不完全损伤者宜3 d内手术,24 h内手术更好;如为脊髓严重损伤者,宜在7 d左右手术.

    作者:杨建东;冯新民;蒋百川;郭开今;王静成;顾德毅;何金山;蔡俊;陈鹏涛;王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椎板成形神经根管扩大松解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椎板成形神经根管扩大松解术及腰椎全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对145例行手术治疗的DLSS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82例行腰椎全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内固定组),63例行保留上下部分椎板的椎板成形神经根管扩大松解术(非内固定组).结果 平均术后随访5.1年;非内固定组优良率77.78%,内固定组优良率75.61%,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板成形神经根管扩大松解术治疗腰椎稳定的DLSS可获得良好的疗效,采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并不一定能提高临床疗效,保留上下部分椎板的椎板成形神经根管扩大松解术既给予了彻底减压,又维护了脊柱的稳定性,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范金鹏;刘永强;于海泉;王朝君;李一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寒冷干燥环境下肢体枪伤骨折后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

    目的 探讨寒冷干燥环境下肢体枪伤骨折后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为临床救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30只羊分成常温和低温组,一侧后肢胫骨枪击致骨折,于伤后6、12、和24 h分别行大体和光镜观察.结果 所有肢体伤道均为贯通伤,胫骨均为粉碎性骨折.光镜下两组挫伤区和震荡区均表现为明显的组织水肿、出血、蜡样变性、点片状坏死和大量炎细胞浸润,并随伤后时间的推移呈进行性加重,两组相比,低温组轻于常温组.结论 肢体枪伤骨折后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较肢体单纯软组织枪伤明显,寒冷干燥环境下肢体枪伤骨折后的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轻于常温条件下的枪伤.

    作者:陈建常;张洋;刘聪;陈文红;张春浩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小切口治疗创伤性肘关节僵直的体会

    肘关节僵直随着临床高能量损伤引起的肘关节创伤增加,其发生率越来越高,由于局部条件的特殊性,给临床医生治疗带来较大困难.以往采用大切口充分暴露肘关节治疗僵直,效果不理想.笔者自2002年6月-2008年6月,采用小切口治疗创伤性肘关节僵直16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顾三军;李海峰;孔友谊;吴永伟;陆尧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脊椎及周围结构解剖形态学的改变对脊柱侧凸胸椎置钉安全性的影响

    近年来,胸椎椎弓根螺钉在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传统内固定相比,后路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强度更大,并能更有效地矫正侧凸和椎体的旋转.前路胸椎椎体钉的使用在矫正侧凸的同时能减少融合节段以及更好地恢复矢状面胸椎后凸.

    作者:蒋军;邱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AO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16例

    目的 探讨儿童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16例A、C型儿童桡骨颈骨折采取闭合复位、小切口AO钛制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16例随访6~12个月,全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2-3个月,平均9周.术后10周完全恢复肘关节功能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 AO钛制弹性髓内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安全、微创、固定可靠,可尽早恢复功能活动,愈合快,并发症少.

    作者:崔厚轩;张文路;曹堪铎;赵彬;张洪润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两种手术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手术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56例肱骨髁间骨折,行尺骨鹰嘴截骨入路32例,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24例.结果 对于AO/ASIF分型C1 C2型肱骨髁间骨折,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比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手术时间长,但骨折暴露充分.对于C3型骨折,两种入路手术时间相近,前者肘关节功能评分比后者显著较高.结论 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暴露充分,术后肘关节功能优于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

    作者:朱爱祥;朱裕成;马军;王冰;史册;盛家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中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复杂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手术入路、解剖复位的意义及内固定的适应证.方法 采用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30例.结果 30例获得12-40个月随访,参照HSS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术后功能:优6例,良17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约76 .7%.结论 经肱三头两侧入路操作简便,并有着较常规入路更小伸肘装置(医源性)创伤的优势.选择恰当的固定方式,详细的术前计划,重建重要的解剖结构,是肱骨远端C型骨折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作者:周建飞;洪定钢;王效柱;容安;杨学义;于小中;王小芃;吴沅鸿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在老年肱骨近端移位骨折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对14例老年肱骨近端移位骨折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术后随访6~36个月.定期摄肩关节正侧位X线片.按改良UCLA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术后肩关节评分:优12例,良2例.12例能较好地完成梳头和穿衣动作,1例较困难,1例不能完成.X线片未发现假体松动征象,无脱位或半脱位.结论 对老年肱骨近端移位骨折早期行人工肩关节置换治疗,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作者:刘永辉;崔秀萍;曹斌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分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脱位

    目的 探讨分期前后入路联合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合并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及策略.方法 对7例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骨折脱位行分期前后入路联合手术.损伤节段:T122例,L1 3例,L2 1例,L31例.脊髓损伤程度按Frankel分型:A级1例,B级3例,C级2例,D级1例.结果 无感染、死亡、内固定失败.随访10个月-5年,平均2年7个月,矫正度未明显丢失,植骨融合良好.脊髓功能除1例A级术后截瘫症状无明显恢复外,其余6例达到1级或1级以上的恢复.结论 分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骨折脱位,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李波;王群波;邵高海;余雨;钱邦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管: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