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艳;戴士峰;孙键;张静梅
目的 通过比较,评价颈椎前路分段减压、保留中部椎体、钛网植骨长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颈前路长节段减压治疗多节段颈椎病21例,分段减压治疗32例.根据影像学检查评估术后内固定的并发症、植骨融合率、颈椎生理曲度的恢复和重建,根据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 长节段减压组有4例出现内固定并发症,主要为钛网和螺钉的松动脱落;分段减压组未出现并发症.术后6个月长节段减压组有4例钛网植骨未达到骨性融合,分段减压组均达到融合.术前与术后比较Cobb角的改善,分段减压组明显优于长节段减压组(P<0.05).JOA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采用颈前路保留中部椎体分段减压、钛网植骨长钛板固定、术后外固定保护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可有效地进行颈前路融合、改善颈椎生理曲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张宏其;付美奇;陈小明;陈静;郭超峰;刘少华;陈陵强;王永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介绍应用节段性第二足趾移植修复复杂手掌贯通伤(有肌腱、骨或关节缺损的手掌贯通伤).方法 2004年3月~2006年9月,对5例复杂手掌贯通伤应用节段性第二足趾携带趾伸、屈肌腱,趾固有神经及足背皮瓣、第一足趾腓侧皮瓣进行修复.结果 组织瓣全部成活,植骨愈合.经6个月~1年随访,手部外形满意,皮瓣质地柔软,两点分辨觉6~8 mm,手指运动TAM达健侧80%.结论 应用节段性第二足趾修复复杂手掌贯通伤,可一个供区同时修复手掌、背侧皮肤,骨或掌指关节、肌腱和神经的缺损,为复杂手外伤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可一次性修复的手术方法.
作者:常正奇;刘雪涛;张成进;王成琪;范启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2002年9月与2007年6月,笔者分别收治罕见的腹股沟腱鞘囊肿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薛文;郭士方;王和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笔者自2006年7月~2007年12月,收治钩骨骨折伴第4和/或第5腕掌关节脱位3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新;郑瑞启;郭秀全;王明政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距骨全脱位多为开放性,或合并有踝部骨折,单纯闭合性则属罕见,笔者于2007年5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肖华;黄海滨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自1997年2月~2007年7月,笔者采用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46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罗斌;朱仰义;冯祖善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伴有股骨头坏死的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疗效.方法 2000年1月~2007年1月,对10例16个伴有股骨头坏死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双侧6例,单侧4例.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2年6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由术前的平均36.6分恢复到术后89分.术后肢体延长3~5 cm,平均3.5 cm,疼痛缓解,关节伸屈功能、负重、行走,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获完全恢复.结论 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式治疗伴有股骨头坏死、假髋臼骨性关节炎的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行之有效,可恢复关节的正常负重,消除疼痛,改善了关节活动度,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刘兴炎;葛宝丰;甄平;李旭升;高秋明;樊晓海;田琦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骨形成蛋白7(BMP-7)基因共表达感染对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增殖和定向分化的影响,观察其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对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质量和疗效.方法 以腺病毒AdEasy为基因转移载体,制备携带TGF-β1和BMP-7基因的高滴度腺病毒感染兔MSCs,利用外源性基因编码的生长因子诱导其表达软骨细胞表型,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原位杂交、RT-PCR及己糖醛酸水平检测等方法鉴定.再将其与骨基质明胶(BMG)支架相复合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移植修复同种异体兔关节软骨缺损并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及修复结果分析.结果 腺病毒感染MSCs后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RT-PCR可检测出外源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表达,通过原位杂交可检测出Ⅱ型胶原蛋白基因表达,细胞培养液中己糖醛酸水平明显升高.将其复合于骨基质明胶上,经组织染色和电镜观察可见前体软骨细胞贴附于BMG表面和孔隙内大量增殖,在体移植修复实验组新生组织为类透明软骨,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各对照组.结论 MSCs经携带TGF-β1和BMP-7基因的腺病毒感染后,体外能向软骨细胞作定向分化,可用于制备组织工程化软骨,使提高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质量成为可能.
作者:龙华;袁华;马保安;周勇;鱼兵;裘秀春;范德刚;范清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笔者从2003年8月~2006年12月,用美国Zimmer公司生产的胫骨远端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骨折44例,回顾性评价交锁髓内钉治疗距踝关节45~130 mrn内的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王德成;王喜红;张学东;张国强;张亚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应用AO股骨近端髓内钉-抗螺旋刀片(PFNA)微创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7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28例,均经闭合复位、小切口置入PFNA固定.结果 X线片示所有骨折均一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8个月,无骨不连、内固定松动、脱出或再骨折等并发症.根据Harris功能评分,优良率96.4%.结论 PFNA能很好地防止旋转及塌陷,创伤小、并发症少,可早期负重,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理想的内固定物.
作者:林焱斌;张怡元;冯尔宥;肖莉莉;李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胸腰椎结核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2例(观察组)采用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28例(对照组)采用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治疗.观察术后畸形纠正情况、植骨融合速度以及治愈率.结果 观察组后弓角较术前纠正度数18°,对照组纠正5°;观察组植骨的融合速度快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100%,对照组为82.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利于结核病灶的稳定与修复,减少结核复发,提高治愈率,并能明显改善畸形.
作者:杨德盛;张晓岗;艾克拜尔;阿德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并评估在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时的疗法.方法 对21例创伤性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先行早期持续闭合颅骨牵引复位,复位成功后维持颅骨牵引,择期行颈前路或颈前后路联合手术.9例于复位成功后,再次行MRI检查.结果 21例均闭合复位成功且无神经功能恶化.术后MRI示:6例椎间盘突出中,有2例自动回纳,4例不变;3例椎间盘损坏中,有2例不变,另1例变为椎间盘突出.结论 对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行早期持续闭合颅骨牵引复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姜永庆;董大明;王岩松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从骨皮质形态研究方面来比较带锁髓内钉与解剖型钢板治疗闭合性或轻度开放性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61例胫骨中下段骨折,其中胫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34例,带锁髓内钉固定27例,骨折为闭合性或Gustilo Ⅰ、Ⅱ度开放性骨折,比较两种技术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疗效指标和各项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解剖型钢板内固定相比,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操作的手术时间长(P<0.05),而住院时间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钢板组和髓内钉组手术后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分别为1例,6例;带锁髓内钉组发生1例腓总神经瘫;所有病例无骨折畸形愈合和脂肪栓塞综合征发生.结论 对于闭合性或轻度开放性胫骨中下段骨折,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具有更加符合生物力学、并发症少等特点,应优先考虑使用.
作者:沈进稳;瞿杭波;童培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胸腰椎骨折是常见的创伤,对不稳定的胸腰椎骨折常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以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常见.笔者自1999年1月~2005年12月,共对278例胸腰椎骨折采取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内固定失败11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何晓君;龚遂良;赵铁山;张中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足拇外翻是第1跖趾关节常见的畸形,尤以女性多见.多因患足疼痛,行走障碍而需手术治疗.笔者自1996年10月~2006年10月,在Keller手术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改良的Keller手术治疗足拇外翻100例194足,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作者:李瑞;卡丽比努尔;余敬;赵之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B-TWIN联合椎弓根钉对腰椎退行性变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 12例腰椎退变不稳,手术植入B-TWIN24个,均为1个椎间隙植入2枚.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3个月,B-TWIN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症状改善优良率为91.67%,X线片显示骨性愈合良好.结论 B - TWIN联合椎弓根钉是治疗腰椎退行性变、腰椎不稳的理想材料及方法,该手术创伤小,稳定性好,植骨融合率高,疗效可靠.
作者:李禾;邢更彦;叶启彬;张仲文;白晓东;庞晓东;张新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在AO分型中属于C型骨折.临床上治疗较为棘手.传统的单侧钢板内固定难以达到满意的疗效.
作者:钱志松;邓仲元;黄山虎;刘志礼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下肢严重创伤濒临截肢肢体急诊显微外科修复与重建的应用效果.方法 下肢严重创伤37例,应用4种方法治疗: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或髂骨块与游离皮瓣组合移植、骨折钢板或外固定架固定;断肢再植并游离(肌)皮瓣移植;胫腓骨骨折钢板或外固定架固定、血管神经修复并游离皮瓣移植;桥式交叉吻合血管游离组织瓣移植并血管神经修复.结果 37例手术全部成功,皮瓣或骨瓣一期成活,其中3例侧胸皮瓣周缘约2 cm浅层坏死,经换药2周而愈.伤肢均大限度地恢复了外观及功能.结论 急诊显微外科修复与重建能提高下肢严重创伤濒临截肢肢体的治疗效果,降低伤残率.
作者:颜廷卫;王剑利;焦涛;朱峰;苏玉芹;何峥峰;李建波;段崇峰;段元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笔者自2001年2月~2006年1月,在膝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35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永军;李晖;武明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自2001年8月~2007年3月,笔者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GSH钉)治疗股骨下段AO分型C3型骨折1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柳百炼;熊鹰;李群辉;王大兴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