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中的应用

芦健民;赵德伟

关键词:脊椎穿刺, 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成形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在DSA监测下行PVP.术后行CT检查.结果17例PVP后均未出现肺栓塞、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CT示1例椎旁少量骨水泥渗漏,1例椎旁少量气体渗漏,未引起临床症状.术后16例患者背部疼痛均明显减轻或消失,1例症状略减轻,3例注射骨水泥时出现腰背部胀痛感,术后1~2 d,长7 d症状好转、疼痛减轻.术后住院3~14d(平均5.5 d).随访3~22个月(平均13.5个月),17例症状均缓解或消失.结论PVP为脊柱疾病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相关文献
  • 腰椎滑脱短节段复位内固定器SSRF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新型腰椎滑脱短节段复位内固定器(SSRF)的生物力学性能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利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测量SSRF内固定器固定后的脊柱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对临床应用SSRF治疗的病例进行应用分析.结果采用SSRF内固定其平均强度和刚度均比正常标本高,其平均强度、刚度和极限强度均比Steffee钢板、MSF内固定器、SF内固定器高.36例手术患者,随访6~24个月,完全复位率91.6%,影像学证实脊椎融合良好,无断钉、断板和松动现象发生.结论腰椎滑脱症采用SSRF内固定生物力学性能优越,而且固定坚强、安全、可靠,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丁亮华;赵爱民;徐飞;陈虹;张落舟;王以进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低分子量肝素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目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我国的开展越来越广泛,但外科医生对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形成还认识不够.自1999年7月~2002年7月收治的6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使用低分子量肝素(LMWH)的病例进行了统计分析,说明低分子量肝素能有效地防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报告如下.

    作者:邵世坤;张明辉;张世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腰椎弓成形复位固定器的临床应用

    自1999年5月~2002年5月应用自行设计的椎弓成形复位固定器(PFRF)治疗腰椎滑脱症15例,经随访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汪建良;于晓华;骆宇春;张焱;孙峥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跟骨骨折开放复位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

    自1997年3月~2003年6月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47例49足.其中切口感染13例,占26.5%.现对切口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王传忠;郑奋;周海林;刘丰;高如峰;陈宗文;孟庆丰;徐清平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半环形复位器辅助髓内钉闭合治疗胫骨干骨折

    交锁髓内钉治疗不稳定胫骨干骨折是一种被普遍接受和应用的方法[1].国外曾有报道使用牵开器者[2],据称可以有效控制复位.作者总结了以往经验教训并借鉴国外有关经验,自2002年3月~2003年5月采用自制复位器辅助交锁髓内钉治疗经骨干骨折15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张伯锋;李增利;齐向北;李衡;李志;侯志勇;任栋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椎弓根钢板治疗腰椎滑脱术中技巧

    Steffee钢板用于治疗腰椎滑脱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而术中操作技巧直接影响其复位效能.自1999年7月~2002年11月应用Steffee钢板治疗30例腰椎滑脱症,获得随访24例,现谈谈手术心得.

    作者:卢东辉;罗柏清;李海云;邓庭凯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30例分析

    显微内窥镜椎间盘摘除术(MED)是在放大数十倍的内窥镜电视监视下完成的手术操作,具有微创,直接摘除髓核,切除椎板,解除神经根压迫的特点,能广泛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及部分腰椎管狭窄的病人.自2001年12月~2002年7月应用此项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选择性地应用于腰椎管狭窄症30例,远期疗效满意.

    作者:李大刚;杨俊;尤元璋;游戊己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效11例治疗体会

    自1990年1月~2004年5月收治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效11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及股骨颈截骨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郭林新;刘庆军;林斌;练克俭;丁真奇;郭延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复杂Pilon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复杂Pilon骨折属高能量损伤,骨折严重粉碎,同时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皮肤软组织损伤,治疗困难.本文总结2000年1月~2003年4月收治的14例复杂Pilon骨折的治疗过程和随访结果,就治疗上的一些难题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姚学东;林金矿;姚晓滨;李毅中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克氏针张力钢丝治疗髂前上嵴撕脱骨折24例

    髂前上嵴撕脱骨折发病率不高,且多集中于青少年及运动员.撕脱的骨片多较薄,螺钉固定易致骨片碎裂,单纯克氏针固定则不牢固.自1995~2003年,笔者运用克氏针张力钢丝治疗此类骨折24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宗兴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儿童严重移位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分析

    自1994年7月~2002年7月,共收治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96例,其中采用手术治疗57例,其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曹建伟;叶应荣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环绕坐骨神经异位骨化一例

    1病例报告患者男,39岁.左髋臼骨折术后,左足下垂4个月入院.患者入院前4个月因车祸受伤,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左髋臼骨折,左下肢皮牵引7 d后行左髋臼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入院时查体:左足呈下垂状;左大腿后侧和小腿肌肉松弛,左小腿感觉减退;左足背伸肌力0级,跖屈肌力Ⅰ级,屈膝肌力Ⅰ级,伸膝和屈髋伸髋臼力均为Ⅴ级.

    作者:王金成;高忠礼;梁海东;李志洲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椎体间蜗柱骨水泥充填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

    目的应用椎间蜗柱骨水泥充填、RF、Steffee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方法对12例腰椎滑脱经后路采用研制的椎间撑提复位器械对滑脱椎体进行撑提复位后,椎间蜗钻水平攻槽,骨水泥充填固定,椎弓峡部植骨,滑移椎行RF或Steffee钢板内固定.结果本组12例14个间隙,Ⅰ度滑脱7例9个间隙,Ⅱ度以上5例.经7~42个月随访,平均26个月.优9例(75%),良2例(16.7%),可1例(8.3%).结论应用蜗柱骨水泥椎间支撑,RF、Steeff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椎弓峡部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能够增加椎间高度、恢复椎管和椎间孔容积,延缓小关节退变,既能使马尾及神经根得到有效减压,又可使滑移的椎体得到牢固的椎间固定,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万千;万国平;游之海;马海鱼;赵强;王颀;周洪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在DSA监测下行PVP.术后行CT检查.结果17例PVP后均未出现肺栓塞、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CT示1例椎旁少量骨水泥渗漏,1例椎旁少量气体渗漏,未引起临床症状.术后16例患者背部疼痛均明显减轻或消失,1例症状略减轻,3例注射骨水泥时出现腰背部胀痛感,术后1~2 d,长7 d症状好转、疼痛减轻.术后住院3~14d(平均5.5 d).随访3~22个月(平均13.5个月),17例症状均缓解或消失.结论PVP为脊柱疾病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芦健民;赵德伟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实心交锁钉治疗胫骨干开放性骨折

    胫骨干骨折采用交锁钉内固定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但开放性骨折应用交锁钉固定具有一定风险.自2000年1月~2002年12月采用实心交锁钉治疗胫骨干开放性骨折65例,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周振宇;姜海莹;吴静炯;王晓平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UTN与外固定架治疗胫骨开放骨折的疗效评估

    目的比较非扩髓胫骨带锁髓内钉(UTN)和外固定架治疗胫骨开放骨折的疗效.方法对72例胫骨带锁髓内钉或外固定架治疗的胫骨开放骨折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其愈合时间、感染率和畸形愈合率,其对伤口及软组织处理原则相同,病人特征和损伤分类没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平均愈合时间,髓内钉组5.2个月,外固定架组7.6个月;畸形愈合率外固定架组高于髓内钉组2.5倍:感染率没有差别.结论对于大多数胫骨开放性骨折非扩髓胫骨带锁髓内钉的疗效优于外固定架.

    作者:卜延民;张铁良;赵秀祥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成纤维细胞成骨潜能的研究进展

    在体内组织中,有两类生成骨细胞的前体细胞:成骨前体细胞(DOPC)和可诱导的成骨前体细胞(IOPC).前者主要存在于骨髓的基质细胞中,具有干细胞的特点,能自身复制分化成一定类型的细胞,此种基质细胞可分化成为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网状细胞等,即基质细胞中只有一部分属于骨祖细胞,能自发地分化为成骨细胞,骨髓多能干细胞在体内外的成骨潜能已证实,成骨类型可能和骨折愈合过程、植入材料有关.目前认为骨内膜细胞、骨外膜细胞、骨衬细胞及骨细胞均属于此类;后者广泛存在于机体大部分的结缔组织中,自身并不能分化成熟,仅在特定因素如BMP等的刺激作用下,才能分化成软骨细胞及骨细胞,间充质细胞可能属于此类.

    作者:卢旭华;陈德玉;赵定麟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经后路植入椎体间融合器及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失稳症

    目的探讨经后路植入椎体间螺纹融合器(BAK)及椎弓根内固定对腰椎失稳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6例腰椎失稳症患者采用后路椎管及神经根管减压、短节段椎弓根系统固定并椎间植入BAK手术治疗.结果146例患者术后随访8~48个月,平均26个月.未发现椎间植骨不融合情况,术后优良率94.5%.结论后路椎间植入BAK并配合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具有入路简单,并能充分减压的特点,它克服了传统椎间融合术的许多不足,提高了对腰椎失稳症的治疗效果.

    作者:田融;夏刚;杜文君;温俊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及对策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评价预防性神经根通道扩大的作用.方法自1975~2001年共对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了再手术治疗.术中摘除髓核,对存在神经根通道狭窄者,扩大神经根通道,使神经根充分游离;对无明显神经根受压者,用薄斜口冲击咬骨钳紧贴内侧壁潜行咬除侧隐窝壁及上关节突内侧半,扩大神经根通道的储备空间.对存在椎间不稳同时行椎间融合,BAK植入术.结果经平均5.1年随访,按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良51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91.1%.结论再手术的主要原因是同间隙复发及病变节段神经根通道狭窄.再次手术治疗,在尽量摘除髓核的同时,预防性神经根通道扩大可以有效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的远期疗效,对于椎间不稳可同时行椎间融合术.

    作者:吴卫平;楼列名;陈正启;李山珠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髋臼帽定位器的研制

    髋臼帽定位器是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医疗器械,目前使用的定位器定位角度人为误差较大.作者设计了髋臼帽定位器,可以同时较精确地控制外展角和前倾角的复合角.

    作者:王海涛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管: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