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DHS和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对比

洪钱

关键词:DHS, PFNA, 老年粗隆间骨折,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比较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DHS和PFNA固定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8月~2016年5月收治的4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患者固定方法的不同分为DHS组和PFNA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性愈合时间、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PFN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82.17±12.30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293.52±32.18ml,骨性愈合时间8.25±1.43周,PFN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性愈合时间显著低于DHS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DHS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17%,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PFN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并发症发生率为8.83%,2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HS和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均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PFNA固定治疗与DHS相比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DHS固定.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骨折3期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中医骨折3期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临床疗效观察的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5年1月~2015年9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1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人,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中医骨折3期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都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中医骨折3期对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手术后进行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患者信赖.

    作者:张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交锁髓内钉固定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

    目的:研究分析交锁髓内钉固定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以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2组患者分别进行相应的骨折治疗,术后3个月,观察组治疗总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治疗效率更高、疗效更加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旭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不同固定方式对C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长度维持以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固定方式对C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长度维持以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外固定架固定术,观察组实施掌侧锁定钢板固定内固定术,比较2组桡骨改善优良率,采用Cooney腕关节评分法比较2组腕关节功能,同时测量其桡骨远端长度维持程度,并观察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1.89%,高于对照组72.97%(P<0.05);观察组桡骨远端长度丧失0.92±0.58mm,低于对照组3.10±0.14mm,观察组Conney评分90.04±1.25分,高于对照组78.36±1.13分(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5.40%、8.11%,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掌侧锁定钢板固定内固定术对C型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较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好,能明显维持桡骨长度,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剑锋;孙春汉;廖海雄;马晋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不同骨水泥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应用比较

    目的:观察和比较不同骨水泥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66例年龄≥55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观察组33例55个椎体注入高粘度骨水泥,对照组33例52个椎体注入低粘度骨水泥.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责任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cobb's角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责任椎体后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静脉渗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椎间盘渗漏、椎旁渗漏及邻近椎体骨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粘度骨水泥注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形态学更接近正常解剖,术后疼痛、功能障碍改善更明显,静脉渗漏率更低.

    作者:周继承;沈健伟;杨奎芳;高煜;冯国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效果的析因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不同类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并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2年1月~2010年12月胫骨平台骨折行手术治疗患者94例,男性72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52岁,空心螺钉治疗55例,单纯钢板治疗21例,钢板加植骨术18例,根据治疗方式及骨折严重程度将所有患者分为4组及2个亚组,对照组为空心螺钉固定组,临床随访平均50.4个月,对患者随访过程的SF36,WOMAC,Rasmussen分值进行评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纯钢板治疗组临床效果较好(OR=5.613; p=0.004 ),在Schatzker IV,V,VI型骨折中,钢板加植骨术治疗组临床效果较好(OR=13.832; p=0.008).单纯钢板治疗组SF36评分低,植骨术可以改善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结论:在相同程度的骨折情况下,运用钢板加植骨术更有利于恢复膝关节功能.

    作者:叶冬平;梁伟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77例Pilon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有38例患者,研究组有39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分析2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31%)与对照组患者(68.42%)相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89.74%)与对照组患者(76.32%)相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Pilon骨折患者实施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效果较好.

    作者:娄本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股骨颈骨骨折患者护理中舒适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骨折患者护理中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股骨颈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收治时段在2014年1月~2016年5月间;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常规组各40例;常规组施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情况.结果:(1)护理满意度: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5.0%,与常规组的70.0%相比较高,(P<0.05);(2)护理效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2.5%,较常规组的72.5%较高,(P<0.05);(3)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7.5%,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5.0%,(P<0.05).结论:股骨颈骨骨折患者舒适护理后,不仅可获取理想的疗效,而且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潘月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应用膝关节镜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治疗髌骨复发性脱位32例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髌骨复发性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5年6月,本科对32例髌骨复发性脱位患者,借助膝关节镜,应用外侧支持带松解的方法进行治疗,对存在内侧支持带松弛现象者,将内侧支持带切开后重叠紧缩缝合,术后常规抗生素治疗共 5 天,12~14 天拆线,手术完成后加强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本组32例患者住院时间平均为11.5±2.1天,手术切口均达甲级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为期1~5年,32例患者中达优者23例,达良者8例,判断为差者1例,优良率达96.9%.结论:借助膝关节镜,应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治疗髌骨复发性脱位,操作简便,损伤小,疗效稳定可靠,对于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王远航;王颖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膝关节复合伤分期治疗的研究

    目的:研究分期治疗膝关节复合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膝关节复合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1期处理膝关节复合伤23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期治疗的27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关节局部创伤、耗材费用、外固定时间以及膝关节的Lysholm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外固定时间、关节局部创伤、耗材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2.59%,明显优于对照组65.21%(P<0.05);2组患者术后的Lysholm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的评分(P<0.05),且观察组术后的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的评分(P<0.05).结论:分期微创治疗膝关节复合伤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为国;石秀梅;刘海峰;陈贵军;李大鹏;张坚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双切口锁定型高尔夫和支撑钢板联合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双切口锁定型高尔夫和支撑钢板联合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7例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53例)、研究组(54例),对照组行膝正中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研究组行双切口锁定型高尔夫和支撑钢板联合治疗,观察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骨折愈合、完全负重及住院时间、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切口锁定型高尔夫和支撑钢板联合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可有效减少骨折愈合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具一定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吴学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老年股骨骨折病人的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骨折病人的护理方法,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通过对老年股骨骨折病人的评估,针对老年病人的心理活动,做好心理护理,提高老年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50例老年股骨骨折的病人,通过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50例老年股骨骨折病人,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赵艳丽;于丽敏;张光华;任广欣;丛广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全髋置换术和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优劣差异

    目的:比较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置换术与半髋置换术的优劣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8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选用半髋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选用全髋置换术治疗,比较2组病患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同时,比较2组术后病患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率以及治疗后的优良率.结果:对照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与平均术中的出血量都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与观察组相对比差异无明显性(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的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疼痛率都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治疗后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对比具有明显性(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置换术和半髋置换术均可以达到治疗效果,但全髋置换术有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前期恢复,同时可以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和疼痛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熊亮;任慧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半环式组合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股骨远端骨折17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半环组合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3例患儿在牵引下行闭合手法复位,4例手法复位失败采用小切口下复位,C臂机透视位置满意后克氏针经皮固定骨折端,然后安装半环式组合外固定架固定,术后早期不负重功能锻炼,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结果:远期疗效按Kolmert[1]等股骨远端骨折功能评价标准,优良率达88%.结论:经皮穿针配合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股骨远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稳定,可早期功能锻炼,无需2次手术,远期疗效肯定等优点.

    作者:李文强;高峰;张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无创心功能测定法对ICU病房中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无创心功能测定法对ICU病房中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ICU病房中颅脑损伤患者80例,患者或家属签字同意,有手术指征患者给予相应的脑外科手术治疗,利用无创心功能测定法监测患者CO、SV,SVR的变化,分别记录患者入院后6小时、48小时及72小时的相关数据,并且同步记录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结果:存活组患者经无创伤心功能测定法监测显示CO、SV、SVR水平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经无创伤心功能测定法监测显示CO、SV、SVR及CVP水平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6小时、48小时及72小时MAP水平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无创心功能测定法监测ICU病房中颅脑损伤患者,可有效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判断.

    作者:廖建军;梁志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地佐辛在下肢骨折椎管内麻醉镇痛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地佐辛在下肢骨折椎管内麻醉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2组.在麻醉前5分钟,观察组给予静脉注射地佐辛,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比较2组患者在镇痛前、体位摆放时、麻醉成功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手术结束后2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镇痛前和麻醉成功后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位摆放时,观察组的评分为3.3±1.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的评分为7.5±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仅1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并发症的发生率仅为3.33%,而对照组出现尿潴留和恶心呕吐的患者各有2例,还有1例患者出现了皮肤瘙痒,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67%.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465,P=0.0410).结论:地佐辛在下肢骨折椎管内麻醉前,能有效减轻患者在体位摆放时的痛苦,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并且术后并发症率较低,值得推广.

    作者:汤平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创伤骨科中的人工髋关节治疗技术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和分析创伤骨科中的人工髋关节治疗技术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临床人工髋关节治疗技术治疗的59例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研究A组29例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研究B组30例患者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93.33%)与研究A组患者(96.55%)相比较,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B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并发症、假体松动或脱位等预后情况(0例、1例、0例)与研究A组患者(1例、0例、0例)相比较,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B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96.67%)与研究A组患者(96.55%)相比较,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创伤骨科中应用人工髋关节治疗技术的效果较好.

    作者:洪忠;刘立林;叶桂秀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膝关节镜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膝关节屈曲畸形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膝关节镜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膝关节屈曲畸形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膝关节屈曲畸形,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取膝关节镜下清理,治疗组采取膝关节镜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Muller稳定性、MMT、AROM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Muller稳定性、MMT、AROM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优良率为93.33%,对照组优良率为73.3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3.33%,对照组复发率为23.33%,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膝关节屈曲畸形采取膝关节镜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关节活动度、稳定性,减少发生复发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宋志刚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DHS和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实施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固定疗法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挑选46例,按入院编号平分2组:23例对照组实施DHS手术,23例研究组实施PFNA手术,统计2组患者的手术结果.结果:研究组疾病优良率为91.3%,对照组疾病优良率为65.2%,2组统计有区别,P<0.05;研究组术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率和对照组相比,P<0.05,有区别.结论:临床给予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固定术式作用突出,可防止并发症,改善关节功能,增强疗效,值得借鉴.

    作者:王洪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外伤性胫骨骨髓炎的护理干预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在外伤性胫骨骨髓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外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84例作为此次研究活动的对象.并根据随机数表法原理将所有患者分为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予以护理干预模式.对比2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与护理效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完全负重时间要短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在胫骨骨髓炎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其护理干预模式可促进其康复,同时还可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瑶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膝关节复杂骨折的多排螺旋CT及MRI诊断优势对比

    目的:对比多排螺旋CT及核磁共振(MRI)对膝关节复杂骨折诊断优势.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48例膝关节复杂骨折患者进行实验观察,分别采用多排螺旋CT(CT组)和MRI检测(MRI组),每组各24例患者,分析对比2种检测方法的诊断优势与不足之处.结果:本组检查结果发现关节内骨折18例,浮膝骨折3例,胫骨平台外侧骨折6例,胫骨平台内侧骨折5例,胫骨内外髁骨折分别为2例和7例,胫骨踝间嵴细微骨折3例,髌骨骨折4例;本组多排螺旋CT在关节内骨折,胫骨平台外侧骨折,股骨外髁骨折、股骨内髁骨折上出现诊断差异,而低场MRI仅在胫骨平台内侧骨折上出现1处差异,并在准确率上出现较大差异,MRI诊断准确率更高(P<0.05).结论:对比多排螺旋CT与MRI2种检查方式发现,MRI 诊断膝关节复杂骨折准确率更高,辨明结构相对清晰,同时对合并症、陈旧性外伤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天赐;王继芳;徐学权;王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