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凤兰
目的:分析中央型腰间盘突出症行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与全椎板切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66例中央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按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全椎板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单侧或者双侧椎板开窗术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9%,比较差异具统计意义( P<0.05);对照组出现6例轻度腰椎滑脱情况,3例复发,2例神经损伤,经后路植骨融合后恢复,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3%;研究组出现1例神经损伤,1例复发情况,并发症为6.06%;2组比较差异具统计意义( P<0.05)。结论:中央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较全椎板切除术效果更佳,且并发症更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宗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护理运用马斯洛需求理论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5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护理工作中运用马斯洛需求理论。结果:39例痊愈,5例好转,1例死亡,好转率为97.78%。结论:马斯洛需求理论在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合理运用,有助于患者建立抵抗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叶佩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高血压病人100例,随机分为2组。50例给予左旋氨氯地平片(试验组)5mg/d,50例服用进口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照组),5mg/天,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行血压测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血生化检验、血常规、心电图。结果:左旋氨氯地平片与进口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总有效率分别为94%和96%,经统计学分析,2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并且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服药后4周的24小时、白昼和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及服药4周后相同时间点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均无重大不良反应。结论:左旋氨氯地平片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值得推广。
作者:张晓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经肝动脉介入治疗肝转移瘤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肝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给予经肝动脉介入治疗。结果:50例患者中,共进行154次介入治疗,平均3.08次/人。经治疗后,患者总有效率54%。全部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1.8个月,乳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较长,其次为消化道来源,胰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短,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肝内转移瘤数目、肝内转移瘤血供情况、介入治疗后是否全身化疗、介入治疗前是否有其他转移病灶及原发肿瘤病理类型是独立预后因素,对患者生存期有影响。结论:经肝动脉介入治疗肝转移瘤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其安全性高,其中肝内转移瘤数目、肝内转移瘤血供情况、介入治疗后是否全身化疗、介入治疗前是否有其他转移病灶及原发肿瘤病理类型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在治疗前应给予充分评估。
作者:姚阳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大段骨缺损患者采取骨膜诱导技术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12~2014年的22例大段骨缺损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共有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对此次的研究知情且同意参与,我们收集了患者的临床资料,提供骨膜诱导技术治疗,针对性的采取心理、疼痛、功能等多方面的护理内容。结果:全部22例患者在接受3~8个月的治疗后,进行了8~20个月的跟踪随访,患者的骨缺损平均愈合时间为8~20个月,共有18例患者的骨折愈合十分良好,愈合率是81.8%,切口愈合是甲级,能够负重行走,有2例病例愈合不佳,有畸形情况出现。结论:大段骨缺损患者使用骨膜诱导技术来治疗的效果比较突出,结合个性化护理,临床并发症比较少,患者的痛苦比较少。
作者:张美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探讨手法复位闭合穿针新型外固定架治疗严重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0月在我院骨一科就诊的具有完整资料的严重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5例,采用手法复位闭合穿针新型外固定架治疗,回顾分析临床疗效。结果:15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骨折治疗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根据Gart-land-Wweley腕关节评分表评定临床疗效,优9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达到93.3%。结论:对于严重桡骨远端骨折,通过手法复位闭合穿针新型外固定架治疗效果肯定,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腕关节恢复满意,具有良好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作者:罗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体会。方法:选取中心医院呼吸内科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老年肺炎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所有患者症状、体征、发病季节、诱因、胸部X线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予以综合治疗,分析其临床特点与治疗体会。结果:老年肺炎临床表现多样,且多于冬春季发生,肺炎球菌为主要致病菌。经综合性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7%,死亡率为7.1%。结论:老年肺炎临床症状、表现以及体征多样,因此一定要结合痰菌培养、患者病史、发病季节、诱因、胸部X线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并予以针对性治疗,积极处理合并症,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吴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孕妇接受孕妇学校的定期教育培训,并探究分析其对自然分娩的影响。方法:将自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本院定期做孕检直至分娩的124例初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平均每组62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健康指导与产前检查,观察组联合孕妇学校教育培训,将2组孕妇的自然分娩率、总产程时间以及疼痛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72.58%)明显高于对照组(35.48%),而观察组的剖宫产率(27.42%)明显低于对照组(64.5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产程367.8±166.7分钟,明显少于对照组439.2±176.3分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实施孕妇学校培训相对于仅给予常规的产前检查与健康指导在促进自然分娩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提高自然分娩率,进而促进母婴的健康,在临床上具有显著的价值。
作者:李小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重症胸腺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45例重症胸腺瘤患者,其接受围术期整体护理干预,设为观察组。另外,随机抽取同期我院接诊的44例重症胸腺瘤患者,其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设为对照组,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在接受不同护理情况下,2组重症胸腺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评分对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胸腺瘤患者的围手术期进行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高加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分析预防护理在老年呼吸疾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防护理,护理后观察比较2组患者感染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率为6.3%,对照组患者感染率为18.8%,2组患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9%,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4.4%,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呼吸疾病患者采取预防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或控制患者感染情况,降低感染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李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护理在结直肠癌外科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26例结直肠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加速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的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研究组给予加速康复护理后,患者的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加速康复护理在结直肠外科治疗中能明显提高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速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治疗的影响。方法:将90例恶性血液病合并医院感染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感染消失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护理后生理功能、躯体功能、精神状态、社会功能较对照组显著提高。结论:在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治疗中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较快康复。
作者:李艳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蛇药调和麻油外涂治疗静脉泵入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疗效研究。方法:选取我院通过静脉泵入胺碘酮后发生静脉炎的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6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蛇药调和麻油外涂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50%硫酸镁湿敷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局部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病情均有改善,但实验组的总显效率65.0%,显著高于对照组30.0%,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泵入胺碘酮引起的静脉炎采用蛇药调和麻油外涂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宋丽卡;黄颖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7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骨科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施以中医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结果:经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且均痊愈出院。中医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1.87%(34/37),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82.85%(29/35);中医护理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2.37±1.32天,明显短于常规护理组患者16.58±2.57天;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中医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韩晓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浅析介入治疗心脏病导致血管迷走性反射的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介入治疗心脏病导致血管迷走性反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60,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60,采用优质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8.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介入治疗心脏病导致血管迷走性反射给予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效果和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乔翠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析剖宫产子宫切口撕裂的临床分析及防治。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的剖宫产的患者900例,其中60例女性出现子宫切口撕裂,分析切口撕裂的原因,提出预防对策。结果:60例出现切口撕裂的患者中,枕后位切口撕裂的情况多;孕妇切口距离膀胱子宫腹膜返折<2cm的时候,孕妇子宫切口不会出现撕裂,或极少数患者出现撕裂,当距离>3cm的,则容易出现切口撕裂,并且撕裂率高;胎儿的体重<4000g,孕妇发生切口撕裂的情况较少,胎儿如果体重>4000g,孕妇出现切口撕裂的情况较高,p<0.05。结论:只有更加细心严谨的掌握剖宫产的手术方法,对孕妇做好平时的监护工作,选择合理的手术实际以及配合熟练的操作及时,才能够有效防止孕妇剖宫产后出现切口撕裂的情况。
作者:张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消化科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42例,进行分类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有效率(98.57%)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88.7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应用中埃索美拉唑的疗效优于奥美拉唑,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酸浓度,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大庆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慢性便秘是病人的主诉,是一种症状,不是独立的疾病。便秘是指排便频率减少,1周内排便次数少于2~3次,排便困难,大便干结。部分正常人习惯于隔几天排便1次,但无排便困难与大便干结,故不能以每天排便1次作为正常排便的标准[1]。便秘这一主诉在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中排名第1,在消化病急症中仅次于结肠憩室、胆囊炎胆石症,老年人中25%~33%的人有此症状,说明我们不能等闲视之。老年人由于肠内容物在肠道内运行迟缓和停滞过久,使体内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粪便中的毒素被吸收引起机体自身中毒,出现全身不适、烦躁不安、恶心、腹胀、食欲下降、失眠等症状,可见防治便秘的目的不只是解除排便痛苦,改变消化不良症状,更要紧的是避免发生一些意外,如心肌梗死、脑卒中、肠梗阻及结、直肠癌变这些并发症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及生命[2]。通过多年的临床工作,现针对老年便秘这一问题做以下临床观察。
作者:李爽;时微;赵斌;孙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采用腹腔镜诊断与治疗妊娠合并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卵巢囊肿患者108例,作为观察组,接受腹腔镜诊断与治疗;并选取我院2013年3月前收治的妊娠合并卵巢囊肿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该组患者病历资料中均接受常规开腹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流产率。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流产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卵巢囊肿患者,采用腹腔镜进行诊断与治疗,可以减少患者所受创伤,加快患者康复,并对保护患者的妊娠成功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作者:王淑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康复消炎胶囊联合中药组方桂枝茯苓汤治疗非淋菌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非淋菌性盆腔炎按照随机原则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n=36)和对照组(n=36),2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消炎胶囊治疗,研究组则使用中西医相结合治疗方式,比较2组治疗后症状的改变及相关临床指标的差别,对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通过对2种治疗方法进行评价可以明显看出36例使用联合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后评价结果比单纯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更优,没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于非淋菌性盆腔炎的患者,常规康复消炎胶囊口服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组方桂枝茯苓汤治疗的疗效显著,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叶瑞琴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