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风险管理在骨科老年人护理中的运用体会

梁群芳;杨柳枝

关键词:风险管理, 骨科, 老年人, 护理
摘要:目的:探究骨科老年患者治疗过程中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老年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常规的对症缓解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风险管理,根据风险因素,制定管理对策;对比风险管理前后的跌倒高风险率及跌倒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风险管理前,300例患者中跌倒高风险87例,占29.00%,发生跌倒不良事件患者14例,占4.67%;风险管理后,300例患者中跌倒高风险25例,占8.33%,发生跌倒不良事件患者3例,占1.00%;风险管理后,跌倒高风险例数及跌倒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小于风险管理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风险管理可显著减少骨科老年人发生跌倒护理不良事件的风险,减少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骨科老年人的护理安全性,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周围软组织修复和重建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肘关节“恐怖三联征”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采用Mayo肘关节评分标准对2组患者的肘关节进行功能评定。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3.94%,对照组优良率为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骨折复位,通过早期加强功能锻炼,可恢复肘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生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辛伐他汀对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

    目的:通过建立动物模型,探讨辛伐他汀对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影响。方法:采用成年健康北华大学实验用兔共30只,雌雄不限,6个月龄,体重1.5~2kg,随即分3组:模型组(A组),给予地塞米松肌注10 mg /kg .w,激素加辛伐他汀组(B组),给以上剂量地塞米松的同时给予辛伐他汀1mg /kg .d,空白组(C组),同期注射生理盐水2ml /kg . w。每组10只。实验8周后气栓法处死动物,取股骨头标本作组织形态学及凋亡细胞检测( Tunel法)。结果:(1)光镜下A,B2组较C组股骨头骨小梁变细、稀疏、空骨陷窝明显增多,A组上述改变更明显。(2)A组和B组骨细胞凋亡较C组增多且A组亦较B组明显增多。(3)A组股骨头骨小梁空骨陷窝百分比显著高于另外2组(P<0.01),且股骨头骨细胞凋亡指数亦高于另外2组(P<0.01)。 B、C组间上述指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细胞凋亡在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中起重要作用,辛伐他汀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早期骨细胞凋亡,预防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具有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营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防治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新进展

    临床上将患者在创伤后所导致的肘关节功能障碍定义为患者在创伤后导致的肘部关节功能无法正常运行,在经过6个月以上的正规的肘关节功能康复治疗而仍旧无法改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患者在肘部遭到创伤后极易出现的并发症之一就是肘关节功能障碍,临床上将患者在肘关节创伤时导致的肘关节功能的受限和丧失具体包括肘关节的伸屈和旋转等功能严重受限或者完全丧失的症状统称为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1]。肘关节功能障碍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而且,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和高空作业的增加,创伤后导致的患者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患者的致残率也逐年增加[2]。因此,肘关节功能障碍的治疗就成为现在医学界的一大热点和难点。现就将近几年在临床上关于肘关节功能的治疗方法进行如下综述。

    作者:韦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下肢洗剂配合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下肢洗剂配合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患者36例,采用下肢洗剂(伸筋草、透骨草、艾叶、红花、川芎)配合手术钛板内固定治疗该疾病。结果:参与本次治疗的36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优秀的有21例,治疗效果一般的有12例,治疗效果不满意的有3例,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1.7%。术后骨折解剖复位,X线显示的有31例,近解剖复位5例,内固定位置满意且牢固的有33例,相对满意的有3例,所有患者治疗切口于1期愈合,随访1~3年骨折痊愈。结论:内服中药能够避免骨不连或骨延迟愈合,加快骨折愈合速度。熏洗是主要是通过药物蒸汽作用,对患部活血化淤,舒筋活络,益气通气等功效,两者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防止关节功能障碍。

    作者:杨耀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浅析康复护理在结核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有效性

    目的:本次主要浅析康复护理在结核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有效性,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方法:选取于2015年8月~2016年3月在我院就诊结核病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抽选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康复护理干预。结果:对2组结核病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方式效果对比,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为:实验组:健康教育内容评分17.67±2.56分,护理满意率100%,治疗依从率90.00%;对照组:健康教育内容评分11.35±3.99分,护理满意率83.33%,治疗依从率76.66%。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在肺结核病护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方法能够促进护患之间的关系,可以让患者全面的了解病情,有效地减轻心理负担,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利于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因此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隋晓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开放手术与经皮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价值比较

    目的:探讨开放手术与经皮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共5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患者均给予经皮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开放手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效果以及术后腰背残障功能改善程度,统计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2组患者术后锥体前缘高度、椎间隙高度以及后凸Cobb角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ODI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皮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均有良好效果,然而经皮微创手术临床指标更加优秀,患者术后腰背残障功能改善更多。

    作者:刘晓非;李东敏;王枢鑫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椎体后凸成形术对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治疗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60例,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均采用临床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均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比分析2种不同手术方法的应用效果,主要指标为术后2组患者椎体前缘、中线和后缘高度以及手术前后患者后凸角Cobb、VAS(疼痛)评分和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中线高度和后缘高度等均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术后2组患者后凸角Cobb、VA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显著改善( P<0.05),且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统计学意义显著。结论: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可有效恢复患者椎体高度,缩小后凸角Cobb,减轻患者疼痛,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聂晶鑫;尚静波;姜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非手术闭合性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研究

    目的:探讨非手术闭合性骨盆骨折患者行护理干预的具体功用和方法。方法:从2011年3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闭合性骨盆骨折患者中抽取50例。给予患者优质的心理护理、体位护理、血量循环护理、康复指导等护理干预,分析具体的护理效果和护理干预的重要临床价值。观察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病情的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50例患者接受优质的护理干预后,病情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并且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非手术闭合性骨盆骨折患者接受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改善病情,恢复身体健康,还可以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和自信心,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依从性。因此,优质的护理干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和使用。

    作者:刘晶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麻风病畸残预防和康复效果分析

    目的:探索麻风病畸残预防和康复效果。方法:从2013年1月~2015年1月对我院78例畸残患者进行观察,通过对病人早期神经炎发现及治疗、自我防护、假肢安装与溃疡防治,有效的防止和减轻了溃疡的发生和进一步加重。结果:凭借康复护理及并发症护理等举措,患者治疗后效果明显好于治疗前,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风病畸残预防和康复工作收效良好,通过对麻风病病人完善规范畸残预防和康复护理工作,可以明显提升麻风病病人生存质量和康复水平,临床护理当中应当得到大力推广与使用。

    作者:王彦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克氏针张力带和鹰嘴钩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克氏针张力带和尺骨鹰嘴钩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方法:统计我院采用这2种内固定方法治疗尺骨鹰嘴骨折共76例。其中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组45例,尺骨鹰嘴钩钢板内固定组31例,比较2种内固定方法的疗效。结果:张力带内固定组优良率为91.11%,鹰嘴钩钢板内固定组优良率为90.32%。2种治疗方法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尺骨鹰嘴钩钢板和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都是治疗尺骨鹰嘴骨折可靠有效的方法。2种方法各有特点,临床上可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及手术者的操作习惯选择使用。

    作者:黄永兴;张永铭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中医正骨松解手法用于踝关节术后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中医正骨松解手法用于踝关节术后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踝关节手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方法进行康复治疗,实验组采用中医正骨松解手法进行康复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康复治疗的总有效率是72%,实验组康复治疗的总有效率是92%。经过治疗的症状体征评分,2组患者治疗后的评分均有降低,实验组更加明显。结论:对于踝关节术后需要康复治疗的患者可以采用中医正骨松解手法的康复治疗,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王昭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风险管理在骨科老年人护理中的运用体会

    目的:探究骨科老年患者治疗过程中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老年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常规的对症缓解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风险管理,根据风险因素,制定管理对策;对比风险管理前后的跌倒高风险率及跌倒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风险管理前,300例患者中跌倒高风险87例,占29.00%,发生跌倒不良事件患者14例,占4.67%;风险管理后,300例患者中跌倒高风险25例,占8.33%,发生跌倒不良事件患者3例,占1.00%;风险管理后,跌倒高风险例数及跌倒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小于风险管理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风险管理可显著减少骨科老年人发生跌倒护理不良事件的风险,减少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骨科老年人的护理安全性,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梁群芳;杨柳枝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观察康复治疗对肱骨下段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肘关节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康复治疗对肱骨下段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行内固定术的97例肱骨下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48)、研究组( n=49)。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康复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2组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5.7%,对照组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肘关节活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内固定术的肱骨下段骨折患者实施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肘关节功能,值得临床选用与普及。

    作者:田肆陆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骨折康复的治疗与减少关节并发症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骨折康复治疗措施及对减少关节并发症的作用影响。方法:112例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骨折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康复训练疗法,评价临床疗效及关节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临床有效率和关节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的康复治疗可有效促进骨折患者功能恢复,减少关节并发症发生,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现锋;董凤君;崔中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并分析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4月~2014年3月11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采取石膏外固定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接受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方式,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恢复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2组差异显著(P<0.05);随访6~12个月,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优良率(69.6%),2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安全有效,且临床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任朝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投稿与征订须知

    作者:《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及积脂血症的MSCT与MRI联合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MSCT及MRI对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及积脂血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并积脂血症患者的CT及MRI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征及2种检查方法之间的差异。结果:MSCT显示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35例、积脂血症35例。 MRI显示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33例、骨髓水肿35例、积脂血症35例,其它关节内结构(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内外侧半月板、髌下脂肪垫等)不同级别损伤88处。积脂血症髌上囊常见,呈单发/多发大小不等单脂-液平面及双脂-液平面。结论:联合应用MSCT及MRI才能对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及积脂血症做出全面及准确的诊断。

    作者:谭延召;徐红卫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强直性脊柱炎骨病变特点与机制研究进展

    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 spondylitis , AS)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骶髂关节以及脊柱的附着点的炎症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在发病原因上,目前的研究显示有多种原因均会造成强直性脊柱炎,例如HLA-B27会造成患者出现强直性脊柱炎,同时一些微生物也会导致患者出现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对患者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强制性脊柱炎属于一种风湿性疾病,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一种类型,会导致患者脊柱出现纤维化以及强直等情况,也会累及患者的骶髂关节,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对患者也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1]。在临床表现上,发病初期患者会出现乏力、消瘦、低热以及厌食等症状,由于这些症状较轻,因此患者往往无法发现自身疾病,因此会延误佳治疗时期。患者在发病中期,会出现骶髂关节炎、腰胸颈椎的病变以及周围关节病变,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在患者的发病晚期[2]。患者会出现心脏、五官、前列腺以及肾脏的病变。由于强直性脊柱炎的特点,也会导致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骨骼疾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骨骼疾病,同时也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危害,甚至极有可能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因此通过一种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就显得极为重要[3]。在本次研究中探讨了强直性脊柱炎骨病变特点与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蒋劲松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护患无隙沟通模式在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对护患无隙沟通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2013年5月~2014年6月骨外科收治的62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人。采用分组进行沟通的方法,对研究组患者采用护患无隙沟通法进行沟通护理,对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患沟通方法进行护理。对2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调查问卷平均得分为90.22±10.80分,高于对照组的65.12±17.43分,研究组患者临床满意度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0.64%。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患无隙沟通方法可以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信任感增加,愿意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提高了患者的康复效果,值得临床广为推广。

    作者:韩世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髓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下肢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髓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下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所有患者均采取外科手术进行复位固定,对照组给予锁定加压钢板( LCP)内固定术,观察组给予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并随访1年,观察比较2组患者骨折愈合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形成骨痂、下地负重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 P均<0.05)。随访1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明显低于对照组22.2%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髓内固定术是老年下肢骨折的有效治疗方式,可以显著缩短骨折愈合相关指标,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明显优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德利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