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玉晋
目的:提高尿管插入困难的诊治水平。方法:总结应用膀胱镜活检钳处理尿管插入困难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4例,女2例。结果:48例患者顺利置管,6例患者改用其它方式置管成功。2例重度尿道狭窄患者改行膀胱造瘘术。56例患者均无出血、膀胱痉挛、意外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尿管置入困难患者,膀胱镜活检钳是传统铜质内芯的理想替代品,本方法损伤小,操作方便,无并发症,易于临床推广。但本方法亦有其局限性,直径在F16以下尿管不适用,尿道重度狭窄、畸形、感染患者应属禁忌,应避免暴力操作。
作者:曹建波;蔡娟丽;张新恒;郭勇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维生素AD、维生素C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收集2008年11月~2009年3月68岁以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2组疗效进行比较。治疗组20例在常规用药(复方甘草合剂10ml,口服,3/d;头孢呋辛钠2.25g,多索茶碱0.2g,氨溴索30mg分别加入100ml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滴,2/d,14天)基础上加用维生素AD胶丸1粒,2/d,维生素C片0.1g,2/d,连续口服2个月。对照组20例使用常规用药(复方甘草合剂10ml,口服,3/d,头孢呋辛钠2.25g,多索茶碱0.2g,氨溴索30mg分别加入100ml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滴,2/d,14天,2组均每月治疗14天,治疗2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常规变化,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12例,显效率60%,有效7例,有效率35%,总有效率95%;对照组:显效9例,显效率45%,有效5例,有效率25%,总有效率7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维生素AD、维生素C具有一定的抗感染作用,规范化运用可辅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并防止复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李建玲;强华;赵钊敏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研究多烯磷脂酰胆碱预防乳腺癌术后化疗致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90例行乳腺癌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每组各有患者45例。对照组45例患者只进行化疗治疗;观察组45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复发率。结果:化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LT与TBIL指标均低于对照组,2组之间的对比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小时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以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之间的对比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可有效预防乳腺癌术后化疗所致的药物性肝损害,临床护肝效果显著,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敏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第一掌骨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缺损的效果。方法:将90例拇指皮肤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案将9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行第一掌骨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治疗)45例与对照组(行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治疗)45例。观察2组患者术后皮瓣成活率、高出皮面情况及拇指腹质地的恢复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皮瓣均成活,成活率均为100%。研究组中有拇指皮瓣高出皮肤平面5mm的发生率为4.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拇指腹质地的恢复的优良率为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1%,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一掌骨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缺损疗效确切,皮瓣外观及拇指腹感觉功能恢复良好,保障了患者的就医质量。
作者:曾政伦;彭国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临床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70例心绞痛患者临床药物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效26例,有效44例,总有效率100%。结论:消除症状;预防复发;阻止或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消除加重或诱发缺血的因素和消除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对于老年高危患者尽早进行冠脉血管重建治疗。
作者:高海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原则上腹膜返折以下的直肠癌[1],需做Miles永久性结肠造口术。由于造口将长时间或永久性伴随患者,造口的观察与护理技术,决定着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为此在其离院前教会患者掌握造口护理要领至关重要[2]。如何让患者早日掌握造口的护理知识,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和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本文将从临床路径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汤雪丽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究临床路径在前列腺增生症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前列腺增生症手术的患者共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临床路径模式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医疗护理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满意度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小,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在前列腺增生症手术中可以明显的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严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老年手术患者在全身麻醉后出现复苏期躁动的发生率为27.51%【1】,远超过青壮年发生率13.88%【2】。关于老年患者全麻后复苏期躁动成为临床工作当中相当重视的内容,由此分析出其原因主要为复苏室内的各种环境和刺激影响,吸入麻醉药残留,老年患者生理因素。对这些原因我们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能够很大程度地减轻老年患者的痛楚,促进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
作者:叶玉珍;吴艳锋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的人性化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实施无痛人工流产手术386例,给予患者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及人性化护理,总结各项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无痛人工流产患者的精心观察和人性化的护理,38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得到了患者的认可。结论:通过对患者的人性化护理可以提高护理工作者的专业技术水平及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患者对医务人员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刘运青;王培佳;刘培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使用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根据2013年~2014年我院的140例手术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7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的是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的是常规护理以及舒适护理,对2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分析患者的临床焦虑情况和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后,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患者的满意度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较高,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比,观察组比对照组优秀。结论: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是比较优秀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的缓解护患矛盾,让患者和护理人员之间更加和谐,患者的心理状态也比较优秀,为手术治疗和康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姜巍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小儿肺炎支原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肺炎支原体患儿按照平行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各42例,治疗组行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照组行红霉素静脉滴注,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可有效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效果显著,可作为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物。
作者:张美荣;乌仁高娃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分析妇科临床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治疗和预防方式,为临床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优秀的治疗。方法:整理收集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共对60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病例进行了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的分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有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使用微波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切口恢复较对照组要短一些,临床恢复速度和效果要好一些。结论:微波治疗能够让妇科患者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症状得到改善,其治疗效果明显比传统治疗要优秀,临床中应该积极的推广使用。
作者:杨丽杰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无菌手术术中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0例行骨科无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30例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将770例未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无菌手术术中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结果: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次数与无菌手术术中感染有直接关系;腰髋部位及下肢手术处感染发生率较高,且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结论:医护人员需熟悉掌握无菌手术主要感染因素,在术中加强关注,减少患者感染情况发生,提高安全性。
作者:李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目前,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手段仍有争议。本研究通过对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的分析,评估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神经外科2007年1月~2014年7月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动脉瘤位置,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有意义。结果:将过去7年内,在本中心治疗的48例夹层动脉瘤纳入研究对象,其中17人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48例患者中12例采用血管孤立术,25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技术,4例单纯采用支架技术,7例患者进行假腔栓塞。结果:夹层动脉瘤发生在右椎28例,左椎20例。串珠征是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常见的表现,见于23例患者。部分患者出现了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3例患者栓塞后再次出血。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预后良好率(100%)好于破裂组(85.7%)。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后循环情况以及术者的经验进行选择。各项技术目前仍存有不足之处,需要今后的技术发展及材料的升级来进一步改善。
作者:丛雪峰;史怀璋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探讨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检出率及特征。方法:选取12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本组患者实施醛固酮增多症检测以及其他指标的检测,从而有效的排除其他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将该122例患者分为醛固酮增多症组和原发性高血压组;2组患者均实施卧、立位试验,血钾及肾上腺薄层CT检测,同时一部分患者实施午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性激素测定,对患者主要观察的指标有血醛固酮、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以及肾素活性等。结果:2组患者中共有24例患者被确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所占比例为19.67%,此外并未发现无功能腺瘤;2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组在卧、立位血醛固酮及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均发生显著升高,而血肾素活性出现明显下降,差异显著性(P<0.05),在血钾水平上则无较大差异(P>0.05)。结论:在同一时期住院的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醛固酮症有着较高的检出率,这其中以醛固酮腺瘤和单侧肾上腺增生的比值较为接近。
作者:万程彬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浅析腹腔镜运用普外急腹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96例普外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8)和治疗组(n=48),对照组患者接受剖腹探查的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探查治疗,比较2组间患者检查准确率、术中各项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检查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中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4.2%,明显低于对照组27.1%,2组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外急腹症患者运用腹腔镜探查治疗可显著提高检查准确率,改善术中各项指标,减小并发症发生率,是值得临床选择和推广使用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力闯 刊期: 2015年第16期
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疾病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种治疗方式,临床中我们对腹腔镜手术护理工作的效果进行提升,能够让该种手术方式的成功率获得提升,避免了临床并发症的产生,对于预后的改善提供了帮助。此次我们就腹腔镜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进行了探讨,对于病症的护理以及医患沟通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护理效果的提升提供参考和帮助。
作者:吴双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伤残绝非是受伤造成的残,它的内涵很深,不能从字面解释,需不断学习,逐渐加深理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文明,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伤残的预防与康复治疗。我国自“残疾人保障法”颁布以后,对伤残、残疾的预防、康复治疗人才的培养、康复医疗机构的设置等都有明确规定。
作者: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分析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自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110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完全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艾塞那肽联合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治疗12周后发现对照组患者降糖达标率(41.82%)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降糖达标率(61.82%),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FBG、HbA1c、BMI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2小时PBG比观察组虽然也高,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64%)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73%),经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停药后均消失,没有造成不良后果。结论: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良好,不仅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和体重,而且发生低血糖的不良反应概率很低,是临床中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首要选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蒋李园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腹部手术后患者并发症预防和疗效观察。方法:将106例腹部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术前床上排便训练、腹部按摩,术后予以耳穴电针、针刺等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2组患者术后的全身状况均得以改善,但是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效果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手术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对预防和治疗术后并发症疗效确切。
作者:谭敬红 刊期: 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