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敬红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术的临床应用及心理护理在术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5月本院28例心包积液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术前、术中、术后进行心理护理。结果:超声引导下心包积液穿刺的患者,均顺利抽出液体,无1例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心包积液穿刺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方法,术前、术中、术后有效的护理,可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葛桂霞;崔婧芳;刘素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2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结果: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手术患者心理焦虑、抑郁程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贾雪丽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全程护理,比较2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2.11%和73.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莹萍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长期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1月~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将其按照住院号尾号的奇偶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对照组只采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气促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有效率为75.0%,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气促数值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长期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帖永新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维生素AD、维生素C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收集2008年11月~2009年3月68岁以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2组疗效进行比较。治疗组20例在常规用药(复方甘草合剂10ml,口服,3/d;头孢呋辛钠2.25g,多索茶碱0.2g,氨溴索30mg分别加入100ml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滴,2/d,14天)基础上加用维生素AD胶丸1粒,2/d,维生素C片0.1g,2/d,连续口服2个月。对照组20例使用常规用药(复方甘草合剂10ml,口服,3/d,头孢呋辛钠2.25g,多索茶碱0.2g,氨溴索30mg分别加入100ml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滴,2/d,14天,2组均每月治疗14天,治疗2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常规变化,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12例,显效率60%,有效7例,有效率35%,总有效率95%;对照组:显效9例,显效率45%,有效5例,有效率25%,总有效率7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维生素AD、维生素C具有一定的抗感染作用,规范化运用可辅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并防止复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李建玲;强华;赵钊敏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龋病患者的治疗方法,掌握临床基本措施。方法:对本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85例龋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我院85例龋病患者的精心治疗,患者的康复效果良好,85例患者中已有80例患者完全康复出院,4例患者病情逐渐好转,1例患者转院治疗。结论:龋病是常见的口腔疾病,应提高日常防范意识,采取有效的,全面性的综合治疗措施,才能达到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乳腺癌手术治疗方法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0例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60例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结论:以早期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目前认为乳腺癌是一种以局部表现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所以其治疗也应该包括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两方面。
作者:高海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分析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自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110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完全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艾塞那肽联合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治疗12周后发现对照组患者降糖达标率(41.82%)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降糖达标率(61.82%),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FBG、HbA1c、BMI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2小时PBG比观察组虽然也高,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64%)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73%),经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停药后均消失,没有造成不良后果。结论: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良好,不仅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和体重,而且发生低血糖的不良反应概率很低,是临床中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首要选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蒋李园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经过临床观察显示容易出现体克、缺氧、感染等并发症,良好的护理工作有助于减少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为患者制定佳的护理方案,本研究通过查阅知之网、维普网以及国内外相关文献等,对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行氧疗、补液、气道管理、感染以及心理等多个方面进行护理干预,有效的提高了综合护理质量。
作者:牛湘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心脏黏液瘤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价值。方法:选取临床心脏黏液瘤患者临床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超声发现和诊断心脏肿瘤有较高的敏感性,准确率高达98.8%。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心脏肿瘤的诊断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和优越性。
作者:周桂香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恢复期中风病人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诊治的中风恢复期住院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试验组患者实施体位护理、运动干预、心理护理、中医针灸、按摩等综合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和焦虑、抑郁程度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护理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ethel指数、症状积分、FMA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恢复期中风患者实施体位护理、运动干预、心理护理、中医针灸、按摩等综合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ethel指数、症状积分、FMA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改善,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张静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瑞通立(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STE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急诊科收住的STEMI患者76例,均首次静脉注射瑞通立( rPA)18mg,30分钟后再次静注18mg,每次注射2分钟以上。观察患者胸痛缓解情况、ST段回落、心肌酶谱峰值及再灌注心律失常等情况。结果:本组76例患者,其中70例溶栓成功,再通率92.1%,其中3小时内成功率98%,3~6小时内成功率80.8%。死亡4例,急性期病死率5.26%,46例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6例出现低血压,5例出现消化道出血,3例牙龈出血,2例出现肉眼血尿,2例穿刺部位出血。结论:瑞通立急诊溶栓治疗STEMI成功率高,尤其是3小时内溶栓,效果更佳,并发症发生率低,死亡率低,临床疗效显著,是急性心肌梗死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莉娟;张冬惠;王绍谦;郭大峰;杨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的第一生命和核心目标。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是一种职业风险。临床护理是一个高风险的工作,护士在与病人接触的过程中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均会给病人的健康带来损害。尤其是现在医疗环境的客观现实,使得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的工作必须是零缺陷、零损害。护理安全管理成为提高护理质量的重中之重。对护理风险进行预见性评估和告知,并采取相应对策,预防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成为护理人员的首要任务。手术室护理工作繁忙、紧张,经常连续超时工作,生活作息时间极不规律,存在大量生理、生物、心理及理化危害因素,容易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同时,由于防护不当也容易造成职业损伤[1]。作者针对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危险因素进行客观分析且提出相应防护的对策,目的在于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减少职业伤害。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要点进行总结,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采取精心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全部实现1期愈合,恢复良好,可以保证正常的肌力和髋关节活动度。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的关键是保证关节功能的恢复,临床上采用综合全面护理模式,可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王颖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髋关节脱位、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术前术后患者Harris评分、ADL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谢迎春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磷酸化胞外反应激酶( phosphoryltion of 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 pERK )、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54只,6~8周龄,体重18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18):假手术组(S组)、慢性神经病理性痛组(C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 S组仅分离坐骨神经但不结扎,C组和D组采用结扎坐骨神经的方法制备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 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CCI)的神经病理性痛模型,D组于术后即刻开始至处死前1天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啶50μg/kg,1次/d,S组和C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于术前1天、术后3、7、14天时以缩足阈值( paw withdrawal threshold, PWT)测定大鼠机械痛阈和辐射热的缩足潜伏期( paw withdrawl latency, PWL)测定大鼠的热痛阈,并于术后测定痛阈后灌注处死大鼠,取L4~6脊髓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背角神经元pERK、c-fos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组比较,C组和D组术后3、7、14天时MWT降低,TWL缩短,脊髓背角pERK、c-fos表达上调(P<0.05);与C组比较,D组术后3、7、14天时MWT升高,TWL延长,脊髓背角pERK、c-fos表达下调(P<0.05)。与术前1天比较,C组和D组术后3、7、14天时MWT降低,TWL缩短;与术后3天时比较,C组和D组7、14天时MWT降低,TWL缩短,脊髓背角pERK、c-fos表达上调( 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减轻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痛,抑制pERK、c-fos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高毅;孙丽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剜除术(未穿透子宫壁,下同)围手术期是否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对照比较89例子宫肌瘤剜除术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和185例使用抗菌药物的子宫肌瘤患者的术后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术后感染率和切口愈合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和住院总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均未发生术后感染。结论:子宫肌瘤剜除术完全不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武善霞;高善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使我国康复护理跟上国际康复护理发展趋势,并逐步满足广大病、伤、残者康复护理的需要,必须重视康复护理的人才培养,而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所以我们应该探索出康复护理教育的发展思路。
作者:谢芳晖;袁丽;刘晓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我区2010~2013年117例涂阳结核病患者基本资料规律,进一步提高结核病人的发现率。方法:对我区2010~2013年117例涂阳结核病病例构成及相关因素统计分析。结果:涂阳结核病人117例,其中男性85例,占72.6%,女性32例,占27.4%,男女比例2.64:1,男性病例数量明显多于女性,年龄在15~54岁人数多,89例占76.1%,凃阳病人的职业农民占29.9%。结论:涂阳病人存在男性多,青中年人多,农民多,这些人群是结核病病人发现的重点对象,是结核病防控和治疗的重点。
作者:张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以及社会的发展,目前我国在法治方面也逐渐健全。在司法鉴定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对精神疾病进行司法鉴定的过程中也改变了以往通过临床诊断思维进行诊断的方法。但是由于司法鉴定所使用的疾病诊断思维目前的使用仍然不普及,仍有一部分法医以及司法工作者使用自己的工作经验以及对疾病的理解来进行诊断,因此需要对精神疾病临床诊断和司法鉴定的思维进行对比。
作者:宋西俊 刊期: 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