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6例

邵新亚

关键词:复方甘草酸苷, 安络化纤丸, 慢性乙型肝炎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效果。方法: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2组均给予传统的保肝、降酶、退黄,及对症和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加用复方甘草酸苷。2组均在治疗3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者不论在肝功能改善或者是肝纤维化逆转指标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差异( 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分析补肾益气针刺法治疗30例脑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体会

    目的:分析观察补肾益气针刺法治疗30例脑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脑卒中患者60例,按其住院号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30例患者。对照组30例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方案;实验组30例患者则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补肾益气针刺法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进行治疗4周后,对其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显效15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者8例,总有效率为73.3%;实验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2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用补肾益气针刺法治疗脑中风后尿失禁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对改善脑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霞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妊娠合并脐疝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脐疝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2014年8月11例妊娠合并脐疝患者手术治疗的护理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经手术治疗及护理均痊愈,无复发。结论:妊娠合并脐疝经手术治疗及精心的护理,效果是非常满意的。

    作者:董玉宁;俞维;范文英;李晶;邹晓燕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结节患病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结节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4月天津某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320例,对其甲状腺彩色超声的结果进行分析,观察不同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水平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结果:3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53.75%,男性患病率明显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6.532,P=0.011)。甲状腺结节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随着病程的增加、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长而升高。结论: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结节患病率高于健康人群,不同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水平对甲状腺结节患病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甲状腺结节的筛查具有必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任丽萍;于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肺炎患儿院内感染7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肺炎患儿经治疗后再发院内感染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等,以便指导今后预防工作及提高诊断和治疗的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12年1月~2014年6月住于我院儿科的肺炎并发院内感染患儿74例,分析患儿的年龄、性别、院内感染发生时间、症状、炎症指标、调整治疗方案、病原体检测及转归情况。结果:3285例肺炎患儿院内感染率为2.25%,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年龄越小,院内感染率越高,以婴幼儿期多发。住院时间为5~10天,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高。74例院内感染患儿共检出病原菌37株,检出率50%,主要病原菌为呼吸道合胞病毒(29.72%)、肺炎链球菌(13.51%)、肺炎克雷伯菌(13.51%)、金黄色葡萄球菌(8.11%)、鲍曼不动杆菌(8.11%)、卡萨奇病毒(8.11%)、白假丝酵母菌菌(5.26%)、大肠埃希氏菌(5.41%)、溶血性链球菌(2.70%)、腺病毒(2.70%)。结论:肺炎患儿是院内感染的易感人群,患儿年龄、住院天数均会影响院内感染的发生。院内感染病原菌仍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避免滥用抗生素。在治疗小儿肺炎原发病的同时,缩短住院时间及合理使用抗生素,可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率。

    作者:熊丽君;陈琅;阮琰;林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髋关节置换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对照分析

    目的:观察和分析髋关节置换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6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每组各32例,其中置换组采用髋关节置换术,固定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手术率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显著短于固定组(P<0.05)。 Harris评分示髋关节置换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固定组(P<0.05),置换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手术率显著低于固定组(P<0.05)。结论:通过临床对比分析,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效果确切,能显著缩短术后卧床时间,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洪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进展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上的常见骨折类型,主要发生群体为老年人。临床表明,股骨颈骨折具有病理复杂、病程长、治疗难度大、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特点,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加上大部分老年患者合并疾病较多,且缺乏对医疗知识的了解,治疗过程中依从性较差,容易采取不正确的自我护理行为,因此,采取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文就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进展进行简单的分析。

    作者:何玉娥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分析人性化整体护理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焦虑评分的影响

    目的:分析人性化整体护理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入医院妇产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人性化整体护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2组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分别为27.26±2.25、26.98±2.43,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务态度、操作技能、访视质量评分分别为5.13±0.59、5.27±0.31、5.39±0.44,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手术中予以人性化整体护理,可缓解患者消极情绪,提高手术质量。

    作者:王爱军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介入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探讨

    目的:研究介入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0月间诊治的肝硬化门脉高血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观察组患者采用联合断流术治疗,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7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8.1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为5.45%,对照组患者为12.7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联合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血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焦勤书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胸部大血管刃器伤的急诊抢救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胸部大血管刃器伤的急诊抢救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20例胸部大血管刃器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早期诊断、控制出血以及修复损伤血管等临床急诊抢救治疗。结果:20例患者之中,死亡3例(15%),其余17例患者治愈出院,治愈率达85%。结论:胸部大血管刃器伤应给予早期诊断,做好术前准备,选择正确的手术路径,控制出血等急救措施,治疗效果显著,降低死亡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于德洋;谢东方;宴万述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血液透析联合腹膜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联合腹膜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方法: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CRF患者98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2组,对照组49例行腹膜透析治疗,研究组49例行血液透析联合腹膜透析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血液学指标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肾功能、血液学指标水平均优于治疗前,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BUN、Scr等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2.24%,比对照组26.53%低(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腹膜透析治疗CRF,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付水鸽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胸腺肽α1联合短程化疗治疗肺结核伴糖尿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胸腺肽α1联合短程化疗治疗肺结核伴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自本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84例肺结核伴糖尿病患者,按照数字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降糖治疗和短程化疗方式,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胸腺肽α1治疗,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行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及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T细胞亚群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CD4、CD4/CD8均明显上升,CD8明显下降,其实验组指标变化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1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6.66%,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肽α1联合短程化疗治疗肺结核伴糖尿病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韩爱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术前护理干预对手术病人焦虑情绪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术前护理干预对手术病人焦虑情绪的积极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10月600例外科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术前护理组,每组300例。对照组术前实施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全面术前护理干预,采用汉密尔顿抑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术前1天和麻醉开始前焦虑情绪进行评定。结果:2组患者手术前1天均存在明显焦虑情绪,2组干预前焦虑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情绪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系统性的术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手术患者焦虑情绪,对保证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推动性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桂俊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耻骨联合浮动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应用效果

    目的:针对耻骨联合浮动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耻骨联合浮动损伤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患者耻骨联合浮动损伤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同时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中的40例患者,治疗后进行1年随访,患者的骨折全部愈合,对患者愈合情况进行评价,患者的骨折愈合优良率达到了95.00%,对患者进行Majeed评分,优良率达到了97.50%。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0%,所有并发症经针对性治疗,均痊愈。在整个治疗和随访的过程中,无发生钢板断裂脱出、血管神经等并发症。结论:耻骨联合浮动损伤是较为严重的骨盆损伤,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骨盆稳定性,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可以将患者的骨盆稳定,促进患者的康复锻炼。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耻骨联合浮动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阿里木江·阿布力米提;何松林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女性冠心病抑郁患者IL-18和hs-CRP的测定及意义

    目的:观察女性冠心病(CHD)抑郁病人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8(IL-18)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改变。方法:选取了90例冠心病病人,将其中60例抑郁CHD病人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30例和劳力性心绞痛(SAP)30例组,检测抑郁ACS、SAP病人、非抑郁CHD病人及正常对照组病人血浆中IL-18和Hs-CRP水平改变。结果:抑郁CHD病人血浆IL-18、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抑郁CHD病人及正常对照组病人(均P<0.05);抑郁ACS病人血浆IL-18、Hs-CRP明显高于抑郁SAP病人( P<0.05)。结论:女性冠心病人血浆IL-18、Hs-CRP水平显著的升高,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因此,检测IL-18、Hs-CRP有助于冠心病的危险程度分层及预后的评价。

    作者:陈宝健;王竞靖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患者的急诊护理

    目的:探讨针对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患者,对其完成急诊护理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患者44例。对所有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有效方法对患者实施急诊护理。结果: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对患者采取洗胃以及纠正呼吸等相关的综合治疗方法,在此过程中配合实施护理干预,终获得的护理效果显著。临床治愈患者43例,临床治愈率达到了97.73%。对生存的43例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终护理满意度达到了100%。结论:针对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患者,研究有效方法对其实施急诊护理,终获得的护理效果肯定,患者的临床疾病获得了快速康复,有效表现出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腹腔镜胃癌手术的进展与展望

    胃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居各种恶性肿瘤首位。对于胃癌而言,若在患者发病后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极有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伤害,甚至有可能威胁到患者生命。在对胃癌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手术是一种为常见的治疗方式,文章讨论了腹腔镜胃癌手术的进展以及展望。

    作者:赵林鹏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老年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行Ⅰ期切除吻合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行Ⅰ期切除吻合的临床效果,并对其进行深入评价。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34例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按照住院时间的先后将其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参照组采用Ⅱ期切除吻合术进行治疗,实验组行Ⅰ期切除吻合术进行治疗,采用统计分析软件观察2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2组患者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2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发现,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3年内生存率的指标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Ⅰ期切除吻合术治疗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显著,更为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磊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评价甲状腺实性结节性质

    目的:探讨甲状腺实性结节使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分级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甲状腺实性结节患者术前行高频灰阶超声检查,选择72个结节,使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结节进行分级,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72个结节中,甲状腺癌56例,超声弹性成像为3~4级,甲状腺良性结节16例,弹性成像为0~3级。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6%,87.5%,93%。结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结合灰阶成像可提高对甲状腺癌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刘春鹤;于英蛟;辛中秋;张玉玺;贺焱;张春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改良Stoppa入路手术用于髋臼骨折中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目的:研究探讨改良Stoppa入路手术用于髋臼骨折中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88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骼腹股沟入路治疗,对试验组的40例患者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并对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优良率进行观察比较,研究分析2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结果:经我院研究分析,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出血量明显较少,并且术后优良率方面也明显较高,且上述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我院研究发现,对骨盆髋臼骨折患者实施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具有出血量少、并发症少以及安全便捷的特点,可以有效治疗患者的髋臼骨折,具有高度的可行性,应当推广使用。

    作者:艾克白尔·吐逊;努尔买买提·阿木提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食管癌胸腹腔镜术后并发症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食管癌胸腹腔镜术后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并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自2009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食管癌胸腹腔镜手术患者,对其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引起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食管癌胸腹腔镜术后80例患者术后出现包括肺部感染、吻合口瘘、胃瘫、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并发症和病人的年龄、术前的营养状况,术中时间、出血量以及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肝病等有密切关系,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干预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可有效减少食管癌胸腹腔镜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为临床解决此类问题找到有效的预防及治疗途径。

    作者:王根柱;王亦茹;金灿 刊期: 2015年第18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